议论文作文教案.docx
《议论文作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作文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议论文作文教案
议论文作文教案
【篇一:
议论文作文教学设计】
议论文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根据学生写议论文出现的问题,本次作文指导准备分两部分:
1、议论文中,议论无疑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
近段时间进行议论文训练,学生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出现“观点+材料”的弊病,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为帮助学生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本次教学设想要依据事例教会学生就事析理。
2、同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陈述,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目前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我打算利用教师举例、当堂训练和课后练习的方法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学会怎样分析事例,就事析理。
2、通过训练学会从同一个材料中提炼不同的观点(至少两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出学生上次写作存在的问题:
上次作文“(平凡、朴素、挫折、苦难、失败)很美丽”,大多数学生能够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缺乏对事例的分析,不会紧扣“美丽”来说理,出现“观点+材料”的弊病,这样材料和观点就不能紧密联系起来,说理不透彻,致使文章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
二、学习怎样分析事例:
1、学生自学材料中的方法和例子。
2、教师略做解说。
3、学生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
一、出示“哑人卖刀”的材料:
思考:
可以提炼什么观点?
(学生回答交流)
二、总结学法:
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
见解和看法来。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这件事,就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因此我
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三、实战演习:
根据材料当堂练习。
怎样分析事例
一、开篇:
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
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中学生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
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
二、阐释观点,分析道理
下面三个语段各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说理的?
文段1: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风,它应在该驻足的地方驻足,在该飞翔的地方飞翔;
自由不是放浪不羁的海涛,它应在龟裂之地飞扬,在汪洋之地遁形;自由不是肆无忌
惮的野花,它应在阳光明媚中露脸,在电闪雷鸣中俯首。
文段2:
“知羞耻成人”,前提是要明于羞耻的界限,保持清醒的认识。
当前,我
们处于一个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大量涌入的外来文化和各种各样的外在诱惑,对人
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以致使一些人思想混乱、价值
迷惘,对什么是羞耻、什么不是羞耻分辨不清。
当一个人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缺乏辨别
力,头脑中分不清耻与荣时,什么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己利人、见利忘义、违法
乱纪、骄奢淫逸,甚至危害祖国、背离人民的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来。
现代社会是多元
的、开放包容的,但在基本准则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人们无论怎么选择,都离不开
做人的本色和遵守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
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善于辨别羞耻的界
限,才能知羞耻而成人。
(《知羞耻成人》)
文段3:
“知羞耻成人”,关键是在于严格的道德自律,强化思想内省。
“知耻近
乎勇”。
道德自律产生的羞耻感是人类趋于完善的动力,使人自爱、自重、自尊、自
律,使人止于礼、合乎情、趋于善、臻于美,使人深刻反省、改正缺失。
道德自律、
知羞耻有助于阻人为恶。
劝人从善。
难怪英国作家卡莱尔说:
“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
源泉。
”增强人们的羞耻感受,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可以造就具有良好品德的人。
加
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要的就是要教育人们把荣荣、耻耻作为一个社会公民
的起码准则。
(《知羞耻成人》)
三、分析例子,就例析理
(一)为什么要分析事例?
重要原则:
扣住材料分析它是如何体现观点的。
分析是联
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
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
能摆个事例就了事。
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
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
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
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
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
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
力量。
(二)怎样分析事例?
1、归纳分析法文章在列举了几个属性相同的事例后,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由诸多
个“前提”概括出特殊的结论,回扣深化其结论。
例①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
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
司马迁著《史记》,从二十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
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
基础。
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
影响的诗剧《浮士德》。
我国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
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
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当堂训练:
奋斗,即是通往理想之路。
(古今中外事业有成者无不浸透着奋斗的汗水)。
因为奋
皇冠上的明珠;也是因为奋斗,在一次次的国际比赛中,中国运动员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赛场上冉冉
升起。
。
2、反向假设法
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还可
以同时与原条件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例如,为了证明“立志”的重要性引用了王羲之练字的事例。
王羲之9岁就开始
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
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洗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
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么他绝不可能有什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
正因为他从小立下了苦练书法,才会成为一代书法家。
当堂训练:
(1)坚持就是胜利。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试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试验了606次
方获得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分
析
句)
。
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2)泰戈尔说:
“任何鸟翼坠上黄金,都不能再高飞
了。
”
。
因此,人啊,千万不要沦为金钱的奴隶。
(结论句)
3、因果分析法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和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
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例如为了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举了这样一个事例:
据说,牛顿小时候并
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猫和狗出入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洞,
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
尽管如此,牛顿在立志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了累累硕果。
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
牛顿就是因为在这“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当堂训练:
观点:
瞬间铸就永恒
(材料句)一位母亲带儿子乘缆车观光,突然缆车从高空坠落,在落地的一刹那,母亲用双手高
高举起儿子。
儿子活了下来,而母亲离开了人世。
无独有偶,在一次大地震之后,救援人员从倒塌
房屋的废墟中挖出一具早已僵硬的盲女人的躯体,她双手上举,手中托着的是她一息尚存的女
儿……(分析句)这两个感人的情节在当时只是一瞬,而它却永远留在人们记忆深处,这是为什么?
(结论句)
从同一个材料中提炼不同的观点
材料:
我家街口有个哑人卖刀,只见他将晒衣服用的铁丝垫在钢板上,像切韭菜一
样嚓嚓切断,然后扬起刀口让人看——刀口完损无缺。
在人们的惊叹声中,刀一售而
空。
观点①实力最重要:
由此,使人联想到了做人?
?
哑人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实
力是一个成功的必要条件。
同样是这件事,《要善于宣传自己》一文则是这样开头的:
“邻居王阿姨逢人便说她从街口买回一把好菜刀。
据说这刀能将一根铁丝切成几
段而刀口完损无缺。
‘我们刚从街口经过,怎么没听见卖刀的吆喝声呢?
’‘那卖刀
的是个哑人!
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买的。
’——原来如此!
”
说理的中心不同,叙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样。
叙事要为所说之理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
再以“理”为核心展开议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篇二:
初中议论文作文教案】
教学主题:
作文——议论文写作
教学重难点:
写作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过程:
1.导入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
这“序”就是结构。
2.呈现
1、要养成多思的习惯(总论点)
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三、正反式传统的模式:
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对比式、归纳式等,下面以《说“思”》作文题目为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1、学会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思考(分析问题)
3、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解决问题)
二、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
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1、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
2、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
3、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
四、对比式
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
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
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1、生活中的两种人:
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
(态度对比)
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
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五、归纳式
先摆出一系列能说明总论点的事实,然后归纳得出总论点。
归纳式往往用于段落里对某个观点的论证,而用作全文结构形式的较少,一般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
1、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实例一)
2、瓦特从观察烧开水到发明蒸汽机(实例二)
3、马克思从观察商品交换到发表剩余价值学说(实例三)
4、凡事必须多动脑(归纳)
基本模式为:
“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
第一步:
立论。
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
当然,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第二步:
入据。
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
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
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
结承。
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
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
迭
据。
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
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
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
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
归纳。
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比较适合考场作文。
因为它有如下优点:
1.思路清晰,阅卷老师,一看即明。
2.逻辑严密。
五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
3.论据充实,论证充分。
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4.在考场上容易理清头绪,保持清醒的头脑。
只要平时掌握了这种思维模式,考场上就不会手忙脚乱而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下面看一篇例文,仔细体会写作要领。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
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此为第一步:
立论。
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
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
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第二步:
入据。
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
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
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
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以上两段是第三步:
结承。
对第二步所举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迭据”做准备。
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
3.练习与检测
出示作文要求:
(四)实战训练
学生写作时往往有以下毛病:
1、开头导入太平凡,难以吸引读者的眼球;2、举事例往往堆彻材料而忽视分析;
3、举例论证之后往往草草收兵,这样就难以提升论题的社会价值。
中考作文时间短,考生心里又紧张,我们得有“一定之法”才能作出一篇考场佳作来。
这里介绍的就是经营议论文整体结构的一种“万能”方法——五字定乾坤,即“引、理、事、联、结”。
“引”,即引出论点;“理”,就是阐述论点包含的基本道理;“事”,就是举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联”,就是联系社会现实加以说明;“结”,就是打造一个好的结尾,收束全文。
请看以“守望”为题的一篇议论文。
总有人让我们翘首以待,当我们去寻找时,我们会因害怕看不到希望的身影而黯然神伤,于是只好默默伫立,将目光传递到远方,即使化作怨石,也心不变。
守望,是对情谊的最大考验。
经过守望的情谊才是真正的情谊。
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守望者,创造出许多凄美绝伦的神话。
牛郎织女是相互守望的一对怨侣。
苦苦相守,望眼欲穿,等待七夕的鹊桥相会。
娥皇、女英千里寻夫,终于在君山上找到了丈夫舜的尸体,情深处,泪洒斑竹,化为两重山,守护着一代帝王舜的墓地——君山。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焦仲卿和刘兰芝,相守不成便赴死化作相思鸟。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着远方守望自己的目光,又怎舍得离开?
他们因情谊而守望,因守望而被世人传颂。
他们的守望饱含辛酸,又同时拥有着幸福。
一个人若能牵挂着几个人,同时又被这几个人牵挂,那他就永远不会孤单。
若能做到“情通四海,心系天下”,愿意为天下的苍生赴险,那他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守望者。
我们每次上路前,也应该感谢一下那些孜孜不倦的守望者,是他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懂得为天下守望一生。
该文首段导引太平常,应该形象导入,引出中心论点。
其次本文把四则材料放在一起笼统分析,有堆砌素材之嫌,应对每一则材料进行简洁的分析。
最后,文章未展开论述便草草
收场,显得仓促,缺少回环曲折之致。
这篇文章既然有这些毛病,你会怎样修改?
请试试!
4.小结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解决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三者紧密联系,就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
5.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中国,“面子”是个人人皆知的词语,《辞海》中这样解释:
“面子”就是所谓的体面和光荣。
从字意上来讲,把面子解释成体面和荣誉无可厚非,面子就是对自我尊严的维护。
人是要有尊严的,一个人如果不去重视自己的尊严,不维护自己的尊严,至少说明他是一个不重视道德操守的人。
这里说的尊严,是指大是大非,民族气节、个人基本道德操守等。
在这些方面,人是不能含糊的,不能退却和忽视,维护这种尊严与维护人格相一致。
人们给面子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许多摩擦和冲突,都是因为面子而引起,常常因为一个眼神儿、动作、表情、一句话、小小的利益分配不均等等,就造成双方的不合,继而相互较劲,越较劲儿,越不合,弄到后来不可收拾。
面子起到了支配人的情感和行为的作用,让“面子”这个词的原意大变。
原本是个褒义词,现在成为造成人际关系的重要障碍。
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分析其终极原因,常是因为面子。
怎么看待面子问题呢?
请以“面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最好是议论文。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篇三: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教案】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
一、什么是议论文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议论、说理的文章。
所以议论文又叫说理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事实论据:
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2)道理论据:
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
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3、论证:
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论证”的问题。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论证的类型:
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
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2)、论证方法:
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
引申法。
例证法:
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
引证法:
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
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类比法:
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
对比法:
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三、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
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也即:
引论本论结论
1、总分结构(或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
论证方法一般都要在中心论点的统率下,确立几个从属于中心的,即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分论点,然后通过对分论点的逐一阐述,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有力的证明。
因而论说文全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式。
议论文几乎篇篇皆是这种结构模式。
★例文1抓住机遇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诚然,如若事先未做好准备,又哪能有机遇的光临?
即便机遇光临了,他仍然会将机遇视如粪土,不值一钱,待事过之后,才跌足长叹。
【总】
秦国著名的宰相李斯,年轻时只不过是众多说客中的一员,在郡里做一个小吏,这哪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所能屈任的?
于是他跟着荀卿学习帝王之道。
勤学苦练使他高人一筹,而昏庸的楚王却不正眼相看,将送上门的高人拒之门外,失去了争霸天下大业的人才。
贫困潦倒的他到了秦国。
识才辨用的秦王凭借博才的李斯终于完成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伟业。
李斯也因此而名震天下,若李斯没有治国之才,若没有识才辨用的秦王,哪里来李丞相,哪里来统一天下的大业。
可见要想取得成功,无论何人,必须抓
住机遇。
事物的发展须从小处开始,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须抓住瞬间即逝的机遇,促成质变,实现成功。
翻开中国近代史,到处充斥着硝烟与战火。
黄海一战,清军败了。
是战略败了,还是武器上败了?
都不是!
一切都因当时某些肉食者未抓住机遇!
当北洋舰队送兵朝鲜时,卑鄙的日军偷袭了。
凭借着勇猛的将士和先进的武器,打得日军溃败而逃。
本应乘胜追击,击沉日舰,可李鸿章却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海港,开始保存实力。
可是受到重创的日舰却乘机养精蓄锐,卷土重来,绕道包围了威海卫军港,结果可想而知。
机遇一但错过,怎可扭转乾坤。
而牛顿善于思考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爱迪生锲而不舍而发明了电灯;李时珍持之以恒而著成了《本草纲目》;苏秦抓住机遇游说六国而名垂千古。
展望古今,有哪位名人不是先为机遇做好扎实的准备,一旦机遇来临就迅速地把握住机会?
由此可见,勤奋刻苦不可少,适时地把握机遇更为重要。
【分】“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切勿机遇从身旁溜走时,才后悔莫及。
【总】
2、递进式结构(也叫层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几个分论点之间位置不得随意调动。
也就是围绕中心论点,分别回答“这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怎样才能做到?
”
★例文2:
小议“慎独”
(分析问题:
为什么。
这个分析过程,结构上采取的是并列式,内容上又有递进。
)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
“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