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062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

《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docx

今人对于熊十力哲学理论的研究综述

今人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综述

【摘要】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

著名哲学家。

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家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

其学说影响深远,在哲学界自成一体,“熊学”研究者也遍及全国和海外,《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至今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探究,本文拟通过19篇论文的分析,探讨今人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一点个人思考。

【关键词】熊十力;体用不二;“孤往”精神

一、序言

纵观中国历史,能让国人引以为傲的标志性的时代唯有三个:

百家争鸣的先秦、三朝盛世的李唐、英才辈出的民国。

然而先秦与李唐年代实在过于久远,先辈们的荣光早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只能在史书的字里行间缅怀依稀的辉煌,唯有民国的英杰们我们还能仰其鼻息。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大放异彩,由而被历史所铭记,殊不知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早有诸多文坛巨擘们为中华之崛起孜孜不倦拼搏不休。

其中,熊十力堪称一代大家,为中国儒家揭开了新的纪元,为中国哲学思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熊十力(1885—1968),著名哲学家,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

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汉族。

清光绪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四日(1885年2月18日)出生,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上巴河张家湾人。

其幼时在家随兄读书,14岁从军,1905年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黄州活动,后赴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参谋。

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失败后,决意专心从事哲学研究。

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

全国解放后,以"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

因反对文革,1968年5月24日绝食身亡。

《大英百科全书》誉之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熊氏及其三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和张君劢、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被称为当代“新儒学八大家”。

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

综观熊十力哲学,大致经历了由融儒入佛到儒佛同参,再到融佛入儒、归宗儒学的演进历程。

其一生为学,融贯中西,平章华梵,摒弃陈说,绝少依傍,堪称我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有原创力、影响力的哲学家。

其面对西学的冲击,在儒学价值系统崩坏的时代,重建儒学,奠定了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形上学基础,是新儒家的实际开山人物。

其“体用不二”之论,成为整个当代新儒学思潮“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和“保内圣,开新外王”的滥觞,亦为这一思潮由此奠定了基本思想框架。

尽管熊氏的哲学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独具的哲人慧思,提出并力求解决的人生问题与文化问题,诸如人的终极关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困惑和疏离等,他凭着对生命存在的独特体验,所作出的对人的内在的道德自觉、价值自觉、文化自觉的阐扬,又为世人开创了一条探寻价值的新路,而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

正因为如此,熊十力的哲学思想才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广泛的注意和重视。

其主要的哲学观点是:

体用不二、心物不二、能质不二、天人不二。

所谓“体”是“心体”、“性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根由,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主体;所谓“体用不二”,即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肯定。

其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具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生化,同时也主张人不被人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人之所以为人的根蒂。

二、今人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在喧嚣嘈杂的现今社会,向隅而坐、坚守内心的人已少之又少,熊十力曾在著作《十力语要》曰:

“人谓我孤冷。

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其所提倡的“孤往精神”不啻为我们这个时代一副清醒剂。

也许这就是学者们不间断研究熊学的原因之一。

从“新儒学”到“新唯识论”,从佛学到哲学,众人不余遗力地在熊十力所遗留的珍宝中汲取新知,跨时几十余年,这一探求仍未停止。

人们也在这一过程中各有所获,而一些学者们则隐隐达成了共识。

本文查阅了19篇熊十力哲学研究相关论文,试图从研究方式、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对学者们的真知灼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在学者们的共识中探讨熊十力的哲学思想,以冀于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研究方式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不同,研究熊十力哲学思想的方式也不同。

在19篇研究论文中,学者们主要是从以下方面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

1、解构分析

采取这一方式进行研究的论文通常都有着同样的结构:

背景(思想渊源)——思想结构(内容)——价值意义。

这类论文的优点在于从宏观的角度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进行把握,并能精准地向读者传达自己的意图。

三段式的文章虽略显单调,但却足够直观,能使人领会到作者的思路。

而缺点也颇为明显:

这类文章往往避免不了落入俗套的惨淡结局,同时也会很容易陷入“要么泛泛而谈内容空洞,要么事无巨细难有重点”的极端之中。

如谢恩廷所著《熊十力哲学研究》一文便能算是其中行文整齐的一篇。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熊十力哲学的论学背景与思想渊源(佛学、西学、儒学);第二部分详细论述了熊十力哲学以“体用不二”统贯始终的体系结构,“‘体用不二’以明体”,阐述了本体论的内容,“‘翁辟成变’以示用”,是宇宙论的阐发,“‘反求实证’以归心”,是其心性论的表述;第三部分分析了熊十力哲学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文章将熊十力的思想结构与其渊源一一对应起来,揭示了其中隐含的逻辑,并于最后将主题升华,对其现实意义及价值进行探讨,结构简单,然内容充实。

2、对比分析

在所选19篇文章中,学者们主要是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熊十力与其他知名学者比较这两方面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其中运用较多的为将熊十力与其他知名学者进行比较这一方法。

对比往往能突出作者意图强调的内容,而不同学者之间的比较往往是为了总结归纳其中的共通点,并以此辐射向更深层的分析。

牛军在《“返本开新”之途的断裂处——熊十力中西文化比较思想研究》中便是采用了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中西合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熊十力学说杂糅中西既是优点也是缺陷,由此寻找熊十力理论中的缺失。

而《现代三圣——熊十力与梁漱溟、马一浮》(景海峰著)、《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柴文华著)、《在佛学与哲学之间——熊十力与牟宗三哲学方法论研究》(胡军著)几篇文章则是将熊十力横向或纵向与其他学者进行了对比。

在《现代三圣——熊十力与梁漱溟、马一浮》(景海峰著)中,作者将被视为新儒家第一代代表的三位学者进行对比,通过对其彼此之间交流的描述以及对三人思想的异同的分析,表现出作者对于学术界思想“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期盼,并勾画了作者对于“百家争鸣”再现的美好希冀。

而《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柴文华著)中,作者则是将新儒家文化中的代表人物都进行了概述,以期通过对诸人学术思想的对比研究,从而把握新儒家文化观的内容。

至于《在佛学与哲学之间——熊十力与牟宗三哲学方法论研究》(胡军著),作者将熊十力一脉的哲学方法论进行了纵向比较,试图从中梳理出其中的思想范式,并探讨在传承过程中发生的演变,由此而加深对于已完善的熊十力一脉的思想范式的理解。

3、专攻一面

在19篇研究论文中,大部分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研究,即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的某一方面进行讨论。

一般来说,学者们通常将目光聚焦在熊十力哲学思想中的易学、佛教、新儒家文化、哲学等方面。

贡华南的《从“相”到“象”——熊十力哲学的易学归向》、郭丽娟的《熊十力“乾元”易学思想探析》、郑炳硕的《熊十力之“周易”新诠释与儒学复兴》与高瑞泉的《易理诊释与哲学创造:

以熊十力为例》4篇文章皆从易学方面对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理解。

而孟令兵的《圆融无碍的生生乡美一一论熊十才的佛学思想及其诗性精神》、郭奇勇的《论熊十力对佛教唯识学的批评》与吴学国的《体用与性相——略论熊十力哲学对佛教唯识学的继承与改造》则是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佛教方面进行了探究。

还有刘俊哲的《熊十力道德体用观的多元探析》和吴宝珍的《熊十力“体用不二”思想的宇宙论解释》则是对熊十力哲学思想进行了形而上的解释。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诸多方面,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2)研究内容

学者们涉对于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及到了方方面面,他们从其思想架构出发,一步一步拓展开来,最终完成了对于熊学的初步研究。

研究依然会继续,但这不影响我们共享研究所得。

而选定的19篇研究论文则对熊十力哲学的思想来源、思想框架、思想内涵进行了阐明。

1.思想来源

一般来说,学术界认为熊十力哲学思想来源于三个方面:

西学、佛学、儒学。

在《熊十力哲学研究》一文中,谢恩廷便详细论证了这一观点。

他认为,熊氏哲学“思想渊源十分繁杂,但基本来源于中土的佛法与儒学,对西学的融涉较少,多与西学‘殊途而同归’。

”在论证熊学的佛学渊源时,他指出,熊氏哲学“首先,继承唯识世界观”;“其次,吸收“二谛义”的论证方法”;“同时,还对其‘阿赖耶识’和‘种子说’进行了批判和改造”。

在论证熊学的西学渊源时,他指出“对熊十力哲学影响最大的当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尤其是其绵延与直觉观念”,并且通过熊十力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对之进行了说明。

而在对熊学的儒学渊源的阐述中,谢恩廷列举出了三方面:

“首先,熊十力继承了宋孺的体用观,构筑了“体用不二”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次,熊一卜力秉承宋明理学‘明心见性’、‘反求诸己’的认识论原则,提出‘性量分途’、‘木习区分’的认识论学说”;“最后,熊十一力通过研习佛法、博采儒家,对两家重新衡定,选定了最终的落脚点而归宗大易”。

2.思想框架

对于研究者们来说,将研究的东西解析并最终把握其脉络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钻研熊学的学者而言,理清熊十力哲学思想的干架显然不可或缺。

在选取的19篇文章中,虽然仅有两篇谈及熊氏的思想框架,但有意思的是,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截然不同。

在《熊十力哲学研究》中,谢恩廷采用了西方惯有的逻辑分析,提出了“‘体用不二’以明体”、“‘翁辟成变’以示用”、“‘反求实证’以归心”的以以“体用不二”统贯始终的熊氏哲学体系结构。

他在书中谈到,“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是中国哲学史上最为完整的体系形态之一,这一清晰而严整的哲学体系,以‘不二.’贯穿始终,涉及本体沦、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以‘体用不二’为起点,逻辑地展开‘翁辟不二一’、‘心境不二’、‘性习不二’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较为合理的体系结构。

”②

而在《生命体验与哲学建构——熊十力哲学体系基点探秘》中,李祥俊则是基于生命哲学来对熊氏哲学进行了解构,提出了“熊十力以性智概念为基点,衡论中西哲学,并以之建构起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体系”这一观点。

在书中,李祥俊提到,“在熊十力的哲学体系中,性智是贯穿终始的根本概念,而性智概念的提出及其丰富内涵均奠基于熊十力的生命体验”,“熊十力认为,哲学建构必须以个体的生命体验、真情实感为基础”,“熊十力关于见体、性智等的论述,契接了以心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精神,同时也直接开启了现代新儒学思潮中主流派哲学建构的基本出发点”。

3.思想内涵

众多学者对于熊学内涵研究更是孜孜不倦,其中以“体用不二”最为尤甚。

“体用不二”论,是熊十力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观念。

其所谓“体”是“心体”、“性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

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

如柴文华在《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中提到,“熊十力所说的‘体用不二’就是指本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