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0542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x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

  梁启超在1922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创“新文体”,广泛介绍西方近代文化思潮,宣传思想启蒙。

郭沫若:

“文学革命的滥觞应该追溯到满清末年资产阶级意识觉醒的时候。

这个滥觞期的代表,我们当推梁任公。

  诗界革命:

梁启超提出。

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需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真正以诗人面目畅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在1868年的《杂感》中,他就有“我手写我们”的诗句。

  王国维:

“艺术之美之所以优于自然之美,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关系”《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

提出了“境界”说。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

“我手写我心”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艺术之美人之所以优于自然之美,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关系。

  四大谴责小说:

《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林纾“并世诗书,看严林”,林译小说。

翻译小说180多种,1200多万字,译作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被誉为”五虎将“的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新青年》: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大力介绍自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思想武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

  八事: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即:

需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三大主义:

1917年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三大主义“:

”推翻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翻古典文学,建立写实文学;推翻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双簧戏:

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和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并激烈地指斥旧文学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

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批判刘半农的观点。

  《新潮》:

1919年1月,北京大学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了新文学的统一战线。

  【“一校二刊”“一校:

”北大;两刊:

《新青年》,《新潮》】

  周作人的文学理论主张: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来要求新

  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灵“与”肉“的统一中去表现”人“,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提出“为人生的文学”,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胡适文学主张:

年,《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即:

需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把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结合起来,其意义超出了文学领域。

  易卜生:

1918年,《新青年》第十卷第6号推出《易卜生》专号,主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妇女解放的作品《娜拉》,《国民公论》,恰好和五四精神相吻合,形成了巨大影响。

报刊上都是在谈论易卜生,受新意识熏陶的人没有不喜爱他的思想与作品的。

  第三节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许地山等12人。

文学研究会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人们习惯成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

代表作品有《潘先生在难中》、《春桃》。

  创造社:

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最初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日本留学生,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刊》,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

将球的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创造社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语丝社:

《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

语丝成员有: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

  莽原社,未名社是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团,亦有《莽原》《未名》,主要人物有高长虹。

  浅草社,沉钟社:

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陈炜谟,陈翔鹤,冯至;

  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刊物有《浅草》季刊,《沉钟》周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点是朴实而带有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

  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出版诗合集《湖畔》,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新月社:

1923年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多系于英美留学生,曾xx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这是一个自主义作家的文学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他们倡导新格律诗,闻一多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第四节20年代文学论争

  1.国故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想颉顽。

林纾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颠孔孟,铲伦常”。

  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论争,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

以融贯古今的姿态,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思想倾向稳健保守。

鲁迅对《学衡》派的驳斥最为尖锐。

  3.章士钊在《甲寅》,《甲寅杂志》1914年在东京创刊,写于1923年《评新文化运动》集中攻击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

  第五节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四文学的历史意义:

  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

  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

  3.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

  五四文学基本特征:

1.理性精神的张扬。

2.感伤的精神标记。

3.个性化的追求。

  4.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第二章20年代小说第一节鲁迅创作道路鲁迅,浙江绍兴人,“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是始用的笔名。

  鲁迅前期五篇重要的文言文:

1906年4月初《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编至论》、《摩罗诗力说》、。

  从1908年起,鲁迅和周作人翻译了许多外国短篇小说,合编《域外小说集》。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

  第二节《狂人日记》、《阿Q正传》

  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

【第一人称的手法,用日记体和文言小序也是一种创新】

  1.《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

  鲁迅小说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

作品首先揭示了狂人的周围的环境;人们对狂人的围观、注视、议论。

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引出了一个怵目惊心的发现:

“吃人”。

不仅是狂人自身,而且是呆滞处于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之下的“中国人”,这无疑是,纲常名教害了所有的中国人,作品此完成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深层次的揭露和批判。

还表现了强烈的反判和变革的精神。

狂人面对因循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

”“将来害不得吃人的人,治在世上”,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

  2.《狂人日记》采用了大胆的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作品写出了狂人的精神病态,“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

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构成了小说的灵魂。

  狂人艺术形象分析:

  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狂人是一个写得真是传神的“迫害妄想”,作品集中描写了他在迫害妄想之中时时表露出的强迫观念,推导出一个具有反传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如何因传统势力的迫害而致狂的,狂人的言行中包含着的真理和正义,有激发了人们联想的暗示性。

狂人被传统视为“反常”的举动,切切尖锐解释了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真实的先驱者、觉醒者。

  阿Q人物形象分析:

  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他不敢正视现实,长以健忘来解脱自己的痛苦。

他又妄自尊大,严加“男女之大防”。

他身上有着畏强凌弱的卑怯和势利,不觉悟丧尸做人的尊严,信守等级观念,,孤独、虚伪《狂人日记》《在酒楼上》《伤逝》《孤独者》,觉醒的知识分子悲剧历程。

唯一爱情小说《伤逝》,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女性。

  第四节《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经过这样的艺术创造,形成了《故事新编》古今交融的艺术特点,使古人和今人有机地纳入统一形象系列,将古代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

  2.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这是《故事新编》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3.运用“油滑”手段,在写插性的喜剧人物形象,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油滑”看作是鲁迅吸取戏曲艺术的历史经验而作的一种尝试与创造。

  第三章20年代小说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

  问题小说:

冰心,叶绍均,许地山,卢隐,王统照,代表作品有冰心《超人》,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问题小说的主题,题材比较广泛,婚姻之痛苦,女子之地位,教育之不良乃至劳工问题,儿童问题,国民性的改造,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信相结合的产物。

  卢隐:

代表作《海滨故人》,《火刃的悲哀》,《丽石的日记》。

王统照:

代表作《沉思》,《微笑》,《湖畔耳语》。

  乡土小说:

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出现了一些作家创作乡土小说,青年作家有许杰,王鲁彦,许钦文,邰静农,蹇先艾,他们大都是来自乡村,寓居于京沪等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

”一起刚健,清新,质朴之气使创作界面目一新,代表作:

许杰《赌徒吉顺》,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抒情小说:

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小说,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

a.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b.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被称为“情绪小说”。

c.在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为主。

  d.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小说手法,丰富了小说的体式,代表作家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

  第二节叶绍均许地山冰心

  叶绍均笔名落华生。

代表作:

《坠网劳蛛》中的尚洁,都曾被丈夫一起,后历遭劫难,流落异邦,但她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以宗教的容忍心,苦乐观处事待人。

他的小说主人公,在人生的种种磨难面前泰然自出。

尚洁得失随缘,不求闻达,一切都任其自然,“表面看来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实际上却是达天知命的强者”,她的这种人生态度有积极意义。

1928年发表的《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1934年发表《春桃》

  冰心:

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

  新诗体:

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收入《尝试集》。

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的建行、建节的基本样式,打破了旧诗体式的规范,而且已经显示了白话诗的新体式;世行较短,大体整齐的自体诗。

  刘半农:

诗集《扬鞭集》,《瓦符集》。

《叫我如何不想她》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用比兴手法,写远离祖国的游子情怀,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

  沈尹默:

《三弦》则被胡适称为“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上看来”,“一首最完全的是”。

  湖畔诗:

《蕙的风》;《春的歌集》。

  小诗:

小诗的形成收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小诗,在当时是指“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冰心的《繁星》,从形式上看,一般是三五行,多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

宗白华的《流云》。

  冯至:

1925年以后《一条小河》,《蛇》表明诗人诗艺日臻娴熟。

鲁迅颇推崇冯至的抒情诗,称

  之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象征主义诗派:

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

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穆木天,姚莲子。

  李金发:

代表作《弃妇》,以弃妇形象暗示对于人生的个人化感受。

《有感》中“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第二节徐志摩,闻一多

  徐志摩:

独特的人生观,人生理想即使对爱,自和美的追求与信仰。

四本诗集: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的诗的思想追求:

1.追求光明与自的理想。

2.舒畅爱与美的追求,《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将爱,自和美的人生理想与人生形式,视为关系“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确立”,“灵魂之救度”。

他把理想,人生追求的心灵律动之表现。

  徐志摩的诗的艺术特色:

1.意象新颖2.富于音乐美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闻一多:

诗集《红烛》《死水》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派诗人有很大影响,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性。

2.绘画的美,主要是指时的辞藻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在新诗的发展史上,闻一多是一位对新诗艺术形式作出划时期贡献的诗人。

  第五章:

20年代新诗第一节郭沫若创作道路郭沫若:

《女神》是他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女神》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1.《女神》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女神》是诗化了五四精神。

  2.《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生理想,《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凤凰涅槃》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

诗人借用凤凰集香木自焚而更生的神话。

“美丽新世界”

  3.《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这个狂放不羁的“自我”与天地并生,具有无法遏制的激情和无穷的神奇力量,他们否定世间一切的传统偶像,摧毁封建枷锁,以期高张本我,获得彻底解放。

他们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是五四觉醒而奋起的一代。

在这些无羁的诗作中,人的自我价值第一次得到了肯定,人的创造力第一次得到了承认,人的性第一次得到了张扬,它显示了在五四个性解放的时代氛围中,长期习惯于封建意识形态泯灭个性价值中

  华民族,已经获得伟大的苏醒,开始了漫长的自我解放的历程。

  4.《女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5.对创造精神的颂扬,都与郭沫若早期世界观的哲学基础—泛神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女神》的艺术想象与艺术形象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

  6.这种自然神力的人格化,是整部《女神》表现出奇异的壮阔感和动态的诗化美。

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华赡丰美的语言和浓烈瑰丽的色彩。

赋予《女神》,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7.《女神》在形式上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绝对的自主的艺术主张,这是与他的让感情“自然流露”的诗歌主张一致的。

  8.《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第六章20年代戏剧第一节早期话剧创作“文明戏”:

同陆镜茗,欧阳予倩领导的春柳新剧同志会,同为文明新戏重要剧社。

于中国初期话剧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别于旧戏,故被称为“文明戏”。

1021年3月,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童年5月创办了《戏剧》月刊,倡导“写实的社会剧”,强调戏剧必须反应时代与人生,肩负起社会教育任务;同时,提倡“爱美剧”,反对戏剧商业化。

  郭沫若的历史剧“女神三部曲”《棠棣之花》《湘累》《女神之再生》。

”三个叛逆的女性:

《王昭君》《卓文君》《聂嫈》。

  丁西林,他的第一个剧本《一只马蜂》,1925年创作的《压迫》。

  田汉:

剧本《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南归》。

  第七章20年代散文第一节20年代散文概述语丝文体:

《语丝》周刊刊载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文笔幽默辛辣,时称“语丝文体”。

在现代散文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与影响。

  梁遇春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

第二节周作人

  五四时期及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时期。

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

  周作人的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的两种风格。

  最能表现周作人散文个性的却是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了《美文》。

文章将“美文”界定为论文的一种,周作人所提出“美文”它通常所称的散文小品。

  周作人散文的风格内涵丰富,冲淡平和,很高的审美品位,渊博的学识和甚深的艺术功力,就将知识,哲理与趣味融于一体。

冲淡平和在他的散文中,不只是写作上的特点,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境界。

  朱自清散文文人气颇重,重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最主要特点,朱自清长于写景。

  第三节《野草》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

  《野草》收散文23篇。

  “独战的战士”是《野草》独创的艺术形象,鲁迅的孤独感富有了战斗的色彩,也表现着鲁迅笔下的战士的时代的和个人的特色。

使《野草》的抒情风格为一种悲剧美所浸润。

《秋夜》中的“枣树”,《过容》中的“容”,《这样的战士》中的战士,都是这样独战的战士。

又都带有尼采思想的明显。

  散文诗《野草》在思想和艺术上大量吸取了外国文学的营养,而文化为自己的血肉,表现出鲁迅的开放性。

  《野草》对现实景象和梦境的交错描写,把一些微妙难言的感觉,直觉情绪,想象与潜意识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

  隐喻于法的大量运用,是《野草》修辞的显著特点。

  第八章30年代文学思潮第一节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出的理论主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无产阶级文学要“使读者得到旧社会的认识及新社会的预图”,“对于敌人的厌恶,对于同志的团结,是革命文艺精神。

论述了革命文学的性质,任务,接触到作家世界观的转变问题。

  左联: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

左联。

1930年2月鲁迅,冯雪峰,蒋光慈,田汉,杨翰笙等40余人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

纲领而制度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宣告以”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我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左联于1936年解散。

左联刊物是《创造月刊》《太阳月刊》《萌芽》。

  左联的文学活动: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

左联成立了马克思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2.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用的联系。

3.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4.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和发扎你。

“左联”1930年初成立,到了1936年初解散。

  梁实秋的人性论:

  1.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进行反思与评价,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

以古典主义的“节制”为美学追求。

  2.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他一再强调“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

人性为文学的核心与唯一标准。

认为人性都是超阶级的。

  朱光潜对文学的态度:

“自生发,自讨论。

”不希望某一种特殊趣味或风格成为“正统”,这是当时一批独立自的人文主义立场上的文学家的心声的集中体现:

“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宗白华主张的“诗意人生”,他一方面用唯美的眼光看世界,一方面把人生当做艺术品来创造。

  文学论证:

  1.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

为了倡导革命文学,后期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把鲁迅,茅盾作为批判对象。

冯乃超首先发难,全面否定五四文学,钱香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全面否定

  鲁迅创作的意义。

  2.把鲁迅,茅盾作为推行文学革命的障碍,甚至骂鲁迅为“封建欲孽”“二重反革命”。

3.鲁迅发表《“醉眼”中的朦胧》提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并非全是文艺。

“文学基于普通人生”的论争:

梁实秋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的”“天才”创造文学,“一切的文明,都是极少数的天才的创造”“把文学当做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否定其本身的价值”。

鲁迅在《文学的阶级性》说:

“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

不相信有一切超乎阶级的文章。

  关于“文学自”的论争:

  1934年5月汪懋祖,徐梦因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引起的。

夏丐尊,赵元任,沈雁冰,据顶掀起反对文言,包围白话的运动。

  性灵文学:

  30年代,林语堂,周作人。

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1934年《人世间》1935年又办《宇宙风》,张扬自我表现的“性灵文学”,林语堂解释“性”指一个人之性,“灵”指一人之“灵魂”或“精神”。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强调对灵魂自我审视的表现;强调人的性灵,文艺要摆脱社会的约束,提倡小品文,推崇闲适。

  鲁迅则提倡战斗的力与美。

在《白莽》序中称殷夫的诗,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愧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烁,静穆幽适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巴金《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李劼人“大波”系列

  革命十恋爱:

是80年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蒋光慈十分赞同“文学就是宣传”主张,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丽莎的哀怨》《冲击云围的月亮》等开始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

在革命题材注入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

类似作品:

阳翰笙《地泉》胡也频《到莫斯科去》。

  茅盾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

  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通过一位“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的青年肖涧秋在一江南小镇的情感遭遇,表现了大革命风雨的到来之前知识分子的曲折彷徨的心灵世界,短片《为奴隶的母亲》描写了农村骇人听闻的“典妻”习俗。

  叶紫的短篇小说《丰收》被鲁迅收入其主编的“奴隶丛书”。

  东北作家群: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一些流落在关内的青年作家,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的铁蹄肆意践踏的故土,传达出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赞之情,他们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比较著名的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

被鲁迅编入“奴隶丛书”的《八月的乡村》《生死场》

  吴组缃,他的名篇《一千八百担》虽然只描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