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045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冀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戴望舒”:

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

知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

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

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

(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7、师导:

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出示:

(  )的小路   (  )的小草

       (  )的小白菊  (  )的凤蝶儿

   9、师导:

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

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

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

  二、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销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

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

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

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

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

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

雨后的景色多美呀!

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1、自由诵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

集体评议。

   3、集体读一读。

   4、熟读成诵。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做课后练习,完成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泥路:

温柔

                 小草:

新绿

             走走

                小白菊:

绽透

                凤蝶儿:

闲游

  1在天晴了的时候新阳

                   溪水

             看看    暗绿

                   云

1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  材: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  元:

热爱自然享受自然

板  块: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小诗,诗人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到雨后小径走一走,感受一下“天晴了的时候”,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动人景象以及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自由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

中的自然清新的画面。

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诗句,结合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2.展开同学之间的交流,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或者动手画一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采用同学互助的方法自主学习。

●在阅读课文时领悟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理解诗歌内容,想象在天晴了的时候小径中清新的画面,激发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雨后天晴的美文与图片等。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一)播放与介绍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

(课件展示)

(二)出示课题,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雨过天晴了的时候你们都想做些什么?

(三)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过渡:

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就以《在天晴了的时候》为题写下了一首清新的小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中,感受一下雨后的清新与美丽。

二、初读课文,捕捉直觉

(一)初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划出来。

(展示课件)

(二)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1.读课文,解决文中遇到的不理解的词句。

同学互助,可以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

2.同桌互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一)默读课文,思考:

诗人在雨后初晴的小径上看到了什么?

(展示课件学习提示)

(二)班内交流,把关键的词语划出来。

板书。

(三)老师小结。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在头脑中感知雨后天晴的清新。

联系生活体验或自己的直觉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阅读的欲望。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既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又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采用默读的方式并划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对诗歌的大致内容有所了解。

在交流中互相进步,互相提高。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一)朗读全诗。

说一说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二)教师过渡: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的雨过天晴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幅图,品味诗中的语言,感受诗中的美景吧。

二、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一)指名读第一节。

思考:

通过诗人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展示课件)

(二)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指导朗读)

(三)品读第三节。

思考:

在这一节中我们还看到了些什么?

读一读,议一议。

(四)教师指导: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么明朗,溪中波光荡漾,天空云儿闲游,多么美。

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五)你留心过雨后天晴的景色吗?

说一说。

(六)教师点拨:

是呀,雨后景色多美!

所以作者不断地提议我们在雨后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美好。

读一读第二节。

三、品味诗句,丰富积累

(一)自由诵读,思考:

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文?

(二)搜集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歌、美文来读一读,积累在采蜜集上。

(出示课件)

回顾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思路。

在细细品读中,揣摩体会诗人运用生动的拟人、比喻手法,赋予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以鲜活的生命。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2珍珠鸟

教  材: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  元:

热爱自然享受自然

板  块: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篇优美散文。

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珍珠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感受作者和珍珠鸟

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

2.自主探究,感受画面,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重难点分析:

●了解珍珠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感受作者和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是本课的重点。

人鸟相亲的故事感情红线贯穿全篇,在阅读文本时注意理清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学中应从一个个温馨的画面中去感悟信赖的美好,从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认识珍珠鸟,走进它的世界

(一)课前搜集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课上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珍珠鸟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课文,看一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展示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三)交流词语理解。

(四)说一说在文中你了解到的珍珠鸟的特点。

(五)阅读思考:

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怕人、长得小巧等。

(六)过渡。

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怕人的鸟怎么会变的不怕人?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一)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梳理问题

(二)动笔读书找“变化”

边读课文边勾画。

找出文中描写珍珠鸟变化的句子。

1.指导朗读。

体会文中人与鸟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2.教师总结:

人关爱小鸟

小鸟信赖人。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珍珠鸟的基本特点,有助于走进文本,拉近与小鸟的距离。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线索。

初步体会人鸟相亲的过程。

指导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课文内涵、受到教育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探究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

(一)品读课文。

提示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小鸟安置“舒适又温暖的巢”。

营造“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的环境。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

展示课件

(二)指导朗读。

体会作者对鸟的关爱之情。

给鸟自由的生活空间。

二、研读小鸟是如何理解信赖的

(一)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正是有了作者的关爱和尊重小鸟,小鸟的活动才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自由读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小鸟的变化过程。

“一会儿……一会儿……”等动作和活动空间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