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102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九江学年高二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

一、单选题:

共25题

1.《元史》载: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

”材料表明元朝

正式建立后开始走上统一全国的进程

B.创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全面推行行省制度

D.地方行政管理上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A项是对材料第一句话的概括,不是要说明的实质问题,故排除;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秦朝,故B项错误;中书省管理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地方设行省,故C项错误;行省的设置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故D项正确。

 

2.“由于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农民不能像以前那样通过家族在城邦的代言人来维护其利益,这样一来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亲自去雅典城出席公民大会,否则,就意味着他们常常处于一种有权力但无法行使的尴尬境地。

”这一局面的出现

A.得益于梭伦改革的开展B.反映出大多数人的民主

C.表明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材料“原先的血缘家族被打破”指的是用地区部落血缘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这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措施,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故D项正确;A、C两项错误;雅典民主只是少数成年男性的民主,故B项错误。

 

3.阿克顿说: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达尔也说:

“民主依赖妥协”。

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

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妥协;美国《1787年宪法》则是大、小州之间以及蓄奴州与非蓄奴州之间的妥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A、B、D三项都是妥协的产物,与题目要求不符,故排除;《双十协定》 是重庆谈判的结果,但国共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所以《双十协定》与“妥协”相距甚远,故C项正确。

 

4.某一时期,中国国民党在政策纲领中陆续写进“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确认妇女与男子地位之平等”“徐谋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等保障“人民”权益的内容。

这些政策

A.宣传了推翻帝制的民主思想B.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C.顺应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热情D.促进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

1912年中国国民党成立时帝制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材料“劳资间地位之平等”“地主佃户间地位之平等”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思想,这与新三民主义蕴含的三大政策相吻合,而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故B项正确;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5.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毛泽东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据此推断该校可能教授的课程有

①自力更生的劳动技能②敌后游击战战术③统一战线策略④农村革命和城市罢工策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根据材料“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可知①②③正确;农村革命和城市罢工主要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任务,与抗日战争时期不符,④错误。

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6.进入21世纪以来,中俄两国关系不断发展,除了隔年的首脑互访,中俄定期会晤机制,还有……等多边场合,都将为两国元首会面提供大量机会。

“……”处可以是

①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上海合作组织                    ④华沙条约组织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关系。

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属于第三世界组织,俄国不属于该组织,①错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均有中俄两国参加,故②③正确;华沙条约组织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组织,21世纪的俄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④错误;故D项正确。

 

7.《东京梦华录》卷四“鱼行”条记载:

每日清晨,(汴京)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有生鱼数千担入城。

由此,买卖纠纷和生活纠纷不断,开封府特地在门外设尉专门处理“斗竞(纠纷)事”,每逢清明等节日,人流量增加,“斗竞日数百件”,以至负责官吏都无法休假。

从本质上看,这一现象是北宋

A.对城市强化管理的表现B.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

C.商业贸易活动活跃的结果D.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体现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买卖纠纷和生活纠纷不断,以至负责官吏都无法休假”说明商业贸易活跃导致相关的纠纷不断,影响政府的管理,故C项正确;A只是表面现象,故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

 

8.史学家万明指出“晚明时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

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

”这说明这一时期

①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入②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③“海禁政策”被废止 ④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

据材料“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可知①④ 正确;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②正确;“海禁政策”被废止不符合历史史实,③错误。

故 D正确;A、B、C三项错误。

 

9.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

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

此举主要是为了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C.弥补生产资料不足D.打击商人敛财致富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

据材料“扶贫”措施是借给农民田、犁、牛、种、食等,这些都属于生产资料,故C项正确;扶贫与抑制土地兼并现象和打击商人敛财致富无关,故A、D两项错误;扶贫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收入,故B项错误。

 

10.马克思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时势”指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B.“隔绝于世界”表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安于现状”说明了农耕经济的繁荣

D.中国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

由“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等信息可以看出,马克思抨击的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势”指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并且中国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安于现状”恰好说明农耕经济的停滞不前。

根据题意本题选C。

 

11.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世界史。

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国际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从封闭走向开放

C.从分散走向整体

D.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辟新航路。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C项正确;A项是对欧洲的影响,与世界史无关,故排除;新航路开辟以前,世界并不是封闭的,只是处于分散、孤立状态,故B项错误;D项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故排除。

 

12.在美国纽约市中心,有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记载着纽约市起源的情况。

从碑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最初建立这个城市的是(  )

A.西班牙人B.葡萄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

【答案】C

【解析】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荷兰,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将其改名为纽约,因此答案为C。

 

13.1895年,美国300家大垄断企业公司联合组成“全美制造商协会”。

该协会设置有各种常务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进行联系和沟通。

这表明

A.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B.大企业资本家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

C.美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D.美国政府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美国政府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都出现于罗斯福新政时期,故A、D两项错误;据材料“该协会专门负责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同政府进行联系和沟通”可得出大企业资本家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14.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与生产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有

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英国可以消费世界各地的商品 ②英国殖民扩张,成为殖民帝国,能掠夺到世界各地的廉价产品 ③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物质财富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④人文主义发展,消费观念的变化,追求享乐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根据题干时间“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世界殖民帝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物质财富增加,启蒙运动的兴起使人文主义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5.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曾列举天津商会开办以来“解商纷,苏商困,救商急,恤商难”,此外还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

材料反映出商会

A.主导了中国的近代化B.解决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

C.践行了“实业救国”D.成为了基层的政经一体化组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1908年商会在解决商业发展问题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因此A项说法错误,近代化的主导力量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社会阶层,材料反映的时期中其主导力量是资产阶级;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D项说法错在“政经一体化组织”,商会不是政治组织;C项说法正确,当时“实业救国”思想正盛,商会的作用与“实业救国”主张相一致,本题答案为C。

 

16.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材料反映的是棉布进口量变化不大,而棉纱的进口量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