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10119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docx

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模拟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诜,余杭人。

进士起家,签书北京判官。

范祥城古渭,诜主馈饷,具言:

“非中国所恃,而劳师屯戍,且生事。

”既而诸羌果怒争,塞下大扰,经二岁乃定。

提点陕西刑狱。

时铸钱法坏,议者欲变大钱当一,诜言:

“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从之。

徙湖南、北转运使,直集英院,进集贤殿修撰、知桂州。

奏言:

“邕去桂十八驿,异时经略使未尝行饬武备,臣愿得一往,使群蛮知省大将号令,因以声震南交。

”诏可。

自侬徭定后,交人浸骄,守帅常姑息。

诜至部,其使者黎顺宗来,偃蹇如故态。

诜绌其礼,召问折谕,导以所当为,慑伏而去。

诜遂至邕州,集左、右江四十五峒首诣麾下,阅简工丁五万。

补置将吏,更铸印给之,军声益张。

交人滋益恭,遣使入贡。

道除知延州,趣入觐,帝劳之曰:

“卿在岭外,施设无不当者。

鄜延最当敌要,今将何先?

”对曰:

“边事难以隃度,未审陛下欲安静邪,将威之也?

”帝曰:

“大抵边陲当安静。

昨王素为朕言,惟朝廷与帅臣意如此;至如诸将,无不贪功生事者。

卿谓何如?

”诜曰:

“素言是也。

”谅祚寇庆州,以败还,声言益发人骑,且出嫚辞,复攻围大顺城。

诜谓由积习致然,不稍加折诮,则国威不立。

乃留止请时服使者及岁赐,而移宥州问故。

帝喜曰:

“固知诜能办此。

青苗法出,诜言:

“蜀峡刀耕火种,民常不足。

今省税科折已重,其民轻侈不为储积,脱岁俭不能偿逋,适陷之死地,愿罢四路使者。

”诏独置成都府一路。

熙宁三年,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陆诜》,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

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B.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

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C.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

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D.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

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

“北宋四京”之一,在今河北大名,另外“三京”分别是:

东京(今河南开封),

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

B.中国:

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来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文中的“中国”即指当时的北宋政府。

C.蛮:

古代对我国南方各族的泛称,同为先秦非华夏民族泛称的还有狄、夷、戎,他

们分别是我国东、西、北方的少数民族。

D.觐:

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之礼,属于五礼中的宾礼。

诸侯春见曰朝,秋见

曰觐。

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诜颇有远见,料事如神。

范祥在古渭修筑城堡,陆诜不认同其做法,认为会惹事

端。

不久诸羌果然发怒争斗,事态整整二年才得以平息。

B.陆诜关心国事,勇于担当。

他主动请求去邕州,使群蛮知晓大将号令,从此声震南

交。

此行不负众望,交人恭敬有加,派遣使者入贡。

C.陆诜遇事沉稳,敢于直言。

当谅祚掠夺庆州得逞之后,声言增发兵马围攻大顺城时,

陆诜认为这是国家积习太弱导致的,必须立即停下请贡,扬立国威。

D.陆诜洞察民情,心系百姓。

基于蜀峡之地民情艰苦,他奏言撤除四路使者,以便年

成不好时百姓不能偿还欠债而陷入死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诜绌其礼,召问折谕,导以所当为,慑伏而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事难以隃度,未审陛下欲安静邪,将威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

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

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

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

母忧去职。

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

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

既败,质投盱眙。

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

焘与质书,质答书曰:

“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①哉。

”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

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

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如故。

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

会义宣有憾于世祖。

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

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

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

”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

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

爽失旨,即便起兵。

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

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

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

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臧质传》,有删改)

【注】①桑乾:

桑乾宫。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质以少主遇之             遇:

待遇。

B.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图:

图谋,打算。

C.期孝建元年秋同举           期:

约定。

D.自沈于水,出鼻             沈:

沉入。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指母亲去世。

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必须解官回家,为父母守孝,守孝期满才可

回朝为官。

B.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

词。

C.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

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弑,古时儒家尊卑思想意为以下犯上之意。

如“弑君”“弑父”。

此处指太子刘邵杀

宋文帝,自立为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

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

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祖降职处罚。

辅佐世祖时,也专横独断,贪得无厌,

多次被朝廷派人检查质问。

C.臧质因击派北魏拓跋焘有功,受到太祖的褒奖,甚至因留恋姬妾,弃军回家,大肆

挥霍府库钱财而被弹劾,太祖也没处罚他。

D.多行不义必自毙,臧质自恃功高,藐视君主,私欲膨胀,最终唆使义宣造反,兵败

被杀,脑袋被传到京师。

4.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安丙,字子文,广安人。

淳熙间进士,调大足县主簿。

通判隆庆府,嘉泰三年,郡大水,丙白守张鼎,发常平粟振之。

寻又凿石徙溪,自是无水患。

知大安军,岁旱,民艰食,丙以家财即下流籴米数万石以振。

事闻,诏加一秩。

开禧二年,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

松夜延丙议。

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

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

三年正月甲午,曦僭号建官,称臣于金,以丙为丞相长史、权行都省事。

事既炽,丙不得脱,度徒死无益,阳与而阴图之。

遂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

丙遣弟焕往约诸将,相与拊定。

于是传檄诸道。

曦僭位凡四十一日。

三月戊寅,陈曦所以反及矫制平贼便宜赏功状,自劾待罪,函曦首级与曦所受金人诏印及所匿庚牌附驿。

 

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以攻为守,威声甚著。

时沿边关隘悉为金毁,丙遗时相书,云:

“今于关表广结义士,月给以粮,俾各保田庐,逮事定,则系之尺籍而劝之耕,庶可经久。

贼张福、莫简叛。

贼自阆趋遂宁,所过无不残灭。

丙欲自持十万缗往益昌募士。

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乃定耳。

”诏起丙为四川宣抚使,予便宜。

丙奏:

“臣不辞老以报国。

”至遂宁,贼犹负固于普州之茗山。

丙下令诸军合围,绝其樵汲之路以困之。

未几,俘获张福等十七人以献。

 

先是,夏人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分遣将士趋秦、巩、凤翔,委丁焴节制,师次于巩。

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

既而攻巩不克,乃已。

丙卒,讣闻,辍视朝二日。

 (选自《宋史•安丙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

乃定耳

B.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

乃定耳

C.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

乃定耳

D.魏了翁移书/宰执谓安丙不起/则贼未即平/蜀未可定/虽贼亦曰/须安相公作宣抚/事

乃定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文中“加

一秩”指增加一级官阶。

B.“甲午”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从每年的元旦开始,

至12月31日结束为一年。

C.“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于1125年灭辽朝,两年后再灭北宋。

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D.“缗”本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或者钓鱼绳,“缗钱”指用丝线串起来的钱,文中

指货币的单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丙恪尽职守,体恤百姓。

他在隆庆府任职时,郡中发大水,他禀告上司,打开粮

仓救济;他任大安军知军,曾用自家粮食救济遭旱灾的百姓。

B.安丙忠于国家。

安丙曾与杨巨源、李好义等谋诛曦,后又表示不辞老以报国,夏人

来乞师并兵攻金人,丙且奏且行。

C.安丙很有威望,平定叛贼有功。

叛贼张福等人作乱,官员和叛贼都认为只有安丙才

能平定叛乱,朝廷起用安丙,他领兵平叛,俘虏了张福等人。

D.安丙竭诚为国效力。

边境关口遭到金国人破坏,他写信给宰相,提出自己的建议;

他派兵和夏国人联合攻打金国;他去世后皇帝停止上朝两天表示哀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丙为松言曦必误国,松不省。

盖丙尝为其父客,素知曦。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人以枢密使子宁众二十余万,约以夏兵野战,宋师攻城。

既而攻巩不克,乃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三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诜,余杭人。

进士起家,签书北京判官。

范祥城古渭,诜主馈饷,具言:

“非中国所恃,而劳师屯戍,且生事。

”既而诸羌果怒争,塞下大扰,经二岁乃定。

提点陕西刑狱。

时铸钱法坏,议者欲变大钱当一,诜言:

“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从之。

徙湖南、北转运使,直集英院,进集贤殿修撰、知桂州。

奏言:

“邕去桂十八驿,异时经略使未尝行饬武备,臣愿得一往,使群蛮知省大将号令,因以声震南交。

”诏可。

自侬徭定后,交人浸骄,守帅常姑息。

诜至部,其使者黎顺宗来,偃蹇如故态。

诜绌其礼,召问折谕,导以所当为,慑伏而去。

诜遂至邕州,集左、右江四十五峒首诣麾下,阅简工丁五万。

补置将吏,更铸印给之,军声益张。

交人滋益恭,遣使入贡。

道除知延州,趣入觐,帝劳之曰:

“卿在岭外,施设无不当者。

鄜延最当敌要,今将何先?

”对曰:

“边事难以隃度,未审陛下欲安静邪,将威之也?

”帝曰:

“大抵边陲当安静。

昨王素为朕言,惟朝廷与帅臣意如此;至如诸将,无不贪功生事者。

卿谓何如?

”诜曰:

“素言是也。

”谅祚寇庆州,以败还,声言益发人骑,且出嫚辞,复攻围大顺城。

诜谓由积习致然,不稍加折诮,则国威不立。

乃留止请时服使者及岁赐,而移宥州问故。

帝喜曰:

“固知诜能办此。

青苗法出,诜言:

“蜀峡刀耕火种,民常不足。

今省税科折已重,其民轻侈不为储积,脱岁俭不能偿逋,适陷之死地,愿罢四路使者。

”诏独置成都府一路。

熙宁三年,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陆诜》,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

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B.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

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C.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

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D.民间素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他日以一当三/犹轻之/今减令均直/大钱必废请以一当

二/则公私所损亡几/而商贾可以通行/兼盗铸者计其直无赢/将必自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

“北宋四京”之一,在今河北大名,另外“三京”分别是:

东京(今河南开封),

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今河南商丘)。

B.中国:

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来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文中的“中国”即指当时的北宋政府。

C.蛮:

古代对我国南方各族的泛称,同为先秦非华夏民族泛称的还有狄、夷、戎,他

们分别是我国东、西、北方的少数民族。

D.觐:

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之礼,属于五礼中的宾礼。

诸侯春见曰朝,秋见

曰觐。

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诜颇有远见,料事如神。

范祥在古渭修筑城堡,陆诜不认同其做法,认为会惹事

端。

不久诸羌果然发怒争斗,事态整整二年才得以平息。

B.陆诜关心国事,勇于担当。

他主动请求去邕州,使群蛮知晓大将号令,从此声震南

交。

此行不负众望,交人恭敬有加,派遣使者入贡。

C.陆诜遇事沉稳,敢于直言。

当谅祚掠夺庆州得逞之后,声言增发兵马围攻大顺城时,

陆诜认为这是国家积习太弱导致的,必须立即停下请贡,扬立国威。

D.陆诜洞察民情,心系百姓。

基于蜀峡之地民情艰苦,他奏言撤除四路使者,以便年

成不好时百姓不能偿还欠债而陷入死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诜绌其礼,召问折谕,导以所当为,慑伏而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边事难以隃度,未审陛下欲安静邪,将威之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C

4.

(1)陆诜贬责他礼数不周,召来宗顺反复劝谕,引导他做所应该做的,宗顺因畏惧而屈服离开。

(“折谕”“所当为”“慑伏”各1分,句意2分)

(2)边境的事情难以长远估量,不知道陛下是想要安静呢,还是打算要威加边塞呢?

(“隃度”“审”“威”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4.第

(1)句翻译的重点词语:

“折谕”,反复劝谕;“所当为”,做所应该做的;“慑伏”,畏惧而屈服。

(2)句翻译的重点词语:

“隃度”,长远估量;“审”,知道;“威”,威加,威慑。

译文要句意正确,语言通顺畅达。

学科.网

参考译文:

陆诜,余杭人。

以进士起家,为北京签书判官。

范祥在古渭修筑城堡,陆诜负责供应粮饷,陈述说:

“此非中国所依恃的,只会白白地劳师屯驻戍守,而且容易惹起事端。

”不久诸羌果然发怒争斗,边塞大为惊扰,整整两年才安定下来。

提点陕西刑狱。

当时铸钱法败坏,议论的人打算变大铁钱当作一小铜,钱陆诜说:

“民间向来重小铜钱而贱大铁钱,以后以一当三还是轻了,现在减少命令平均其值,大钱必定会废弃。

请以一当二,那么公私的损失很小,而且商贾可以通行;加上盗铸钱的人计其值没有赢利,将一定自行停止。

”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

移任湖南、北转运使,直集英院,进官集贤殿修撰、知桂州。

陆诜上奏说:

“邕州距离桂州十八驿,以前经略使从没有从事整饬武备,我愿意去一趟,使群蛮知晓大将号令,因而以此声震南交。

”皇上下诏许他南行。

自从侬徭平定后,交人日益骄纵,防守的主帅常常对之姑息。

陆诜到任,群蛮使者黎宗顺来到,态度傲慢如故。

陆诜贬责他礼数不周,召来宗顺反复劝谕,引导他做所应该做的,宗顺因畏惧而屈服离开。

陆诜于是到达邕州,集中左、右江四十五峒首领前来他的旌麾之下,汇聚挑选工丁五万。

补置将帅官吏,更换铸印授给他们,军声更大。

交人愈加恭敬,派遣使者入贡。

在回朝廷的路上,陆诜被任命为延州知州,赶忙入朝觐见,皇帝慰劳他说:

“你在岭外,措施没有不恰当的。

鄜延最是当敌要地,当务之急将是什么?

”陆诜回答说:

“边境的事情难以长远估量,不知道陛下是想要安静呢,还是打算要威加边塞呢?

”皇帝说:

“大抵边陲之地当要安静。

昨日王素对朕说,只有朝廷和帅臣的用意是这样;至于像众将,没有不是贪功生事的。

你认为怎么样?

”陆诜说:

“王素所说的是对的。

”谅祚掠夺庆州,因败归,声言将增发兵马,而且口出倨傲之词,再次围攻大顺城。

陆诜认为这是由积习导致的结果,如不稍加挫折责问,那么国家的威严不能树立。

于是停止所请的应时服装、使者以及岁赐,而且移宥州追究谅祚背盟生事的原因。

皇帝高兴地说:

“本来知道陆诜能办此事。

青苗法出笼,陆诜说:

“蜀峡之地刀耕火种,百姓衣食常常不足。

现省税科赋折变已重,百姓风俗轻移,轻易不为储蓄积聚之事,倘若年成不好不能偿还欠债,恰好使他们陷入死地,希望撤除四路使者。

”诏令独置成都府一路。

熙宁三年,陆诜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臧质,字含文,东莞莒人。

父熹,字义和,习骑射,尝与人共猎,值虎突围,猎徒并奔散,熹直前射之,应弦而倒。

质少好鹰犬,善蒱博意钱之戏。

永初元年,为员外散骑侍郎。

母忧去职。

服阕,为江夏王义恭抚军。

以轻薄无检,为太祖所知,徙为给事中。

虏侵徐、豫,拓跋焘率大众数十万遂向彭城,质率万人北救。

既败,质投盱眙。

盱眙太守沈璞完为守战之备,质大喜,因共守。

焘与质书,质答书曰:

“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白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生全,飨有桑乾①哉。

”二月二日,乃解围遁走。

上嘉质功,封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明年,太祖又北伐,使质率所统见力向潼关,质顾恋嬖妾,弃营单马还城,散用台库见钱六七百万,为有司所纠,上不问也。

元凶弑立,以质为丹阳尹,加征虏将军。

后世祖即位,加质为散骑常侍,使持节如故。

时世祖自揽威柄,而质以少主遇之,是事专行,多所求欲。

台符屡加检诘,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以义宣凡暗,易可制勒,欲外相推奉,以成其志。

会义宣有憾于世祖。

质因此密信说诱,陈朝廷得失。

又谓“震主之威,不可持久,主相势均,事不两立。

持疑不决,则后机致祸。

”义宣时未受丞相,质子敦为黄门侍郎,奉诏敦劝,道经寻阳,质令敦具更譬说,并言世祖短长,义宣乃意定。

驰报豫州刺史鲁爽,期孝建元年秋同举。

爽失旨,即便起兵。

遣人至京邑报弟瑜,瑜席卷奔叛。

瑜弟弘为质府佐,世祖遣报质,质于是执台使,狼狈举兵。

兵败无所归,乃入南湖逃窜,无食,摘莲啖之。

追兵至,窘急,以荷覆头,自沈于水,出鼻。

军主郑俱儿望见,射之中心,兵刃乱至,肠胃缠萦水草,队主裘应斩质首,传京都,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宋书•臧质传》,有删改)

【注】①桑乾:

桑乾宫。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质以少主遇之             遇:

待遇。

B.质渐猜惧,便有异图         图:

图谋,打算。

C.期孝建元年秋同举           期:

约定。

D.自沈于水,出鼻             沈:

沉入。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指母亲去世。

古代官员父母去世必须解官回家,为父母守孝,守孝期满才可

回朝为官。

B.寡人,谦称,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和“朕”一样是皇帝称自己的专有名

词。

C.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

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

D.弑,古时儒家尊卑思想意为以下犯上之意。

如“弑君”“弑父”。

此处指太子刘邵杀

宋文帝,自立为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质年轻时喜欢打猎,特别会赌博。

曾经与人一起去打猎,遇到老虎突然冲出来,

同来的人四散逃跑,他一箭就将老虎射死了。

B.臧质为人轻佻放纵,因此被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