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562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

《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择题突破练习.docx

选择题突破练习

选择题突破练习

1、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再过滤

C

H2(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D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再过滤

2、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某可燃性气体中含有H2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

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B

除去NaCl中的Na2SO4

加水溶解,再加过量BaCl2溶液

后过滤、蒸发、结晶

C

检验NaOH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后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3、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42-、H+

4、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5、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6、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7、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8、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

B.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C.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D.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9、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下图,不正确的是()

10、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b,d两种物质均由分子组成D.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1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12、下列实验所对应的两种方案均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一

方案二

A

除去木炭粉中的氧化铜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B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蒸发滤液

加足量稀盐酸,蒸发

C[]

检验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测溶液的pH

取样,加FeCl3溶液

D]

鉴别化NH4Cl和NH4NO3

取样,加水溶解,观察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13、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14、设置对比性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下列有关对比性实验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通过甲、乙对比,得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燃物燃烧只能生成固体,不能生成气体

B、实验可以得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运动速率不同的结论

C.通过铜片上白磷燃烧,烧杯内白磷不燃烧得出燃烧必须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通过甲、乙锈蚀程度不同得出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锈蚀的速率快

15、为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原理

A

除去CaCl2溶液中HCl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或熟石灰,过滤

B

验证镁、锌、银的活动性

把相同表面积的三种金属都放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产生气泡以及气泡产生的快慢

C

区别氯化铵和硝酸铵

取样溶解滴入硝酸银溶液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滴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滴入酚酞溶液

16、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17、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正确地反映它们共同变化的图像是()

18、下列四个图像中能够正确地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NaOH溶液中滴中稀盐酸至过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分别制取氧气量

D.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19、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是因其硬度大密度小、耐腐蚀

B.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常含有K2SO4是一种复合肥

C.发射火箭采用的液氢、液氧都是无污染的纯净物

D.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0、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在推广普及的公共自行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B.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玻璃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C.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等

D.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领域

21、化学与生活、生产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常食用豆奶,可为人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B.NaHCO3受热分解放出CO2,可用作灭火剂的原料

C.将锅炉燃料煤改气,可减轻大气污染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节约金属资源

22、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D.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23、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4、进行化学实验操作考核时,下列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25、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2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7、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28、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2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乎逻辑的是

A.有机物完全燃烧时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30、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便于记忆和掌握知识及其规律。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碳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塑料、纤维、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甲烷和乙醇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氧化物

D.铁、钙、碘元素都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

31、学好化学要善于归纳和总结,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钠、镁、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小于4,所以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B.氢氧化铜属于碱,由碱的通性可以归纳出氢氧化铜也能在常温下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根据燃烧的条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是隔离可燃物、降低着火点、隔绝与空气接触

D.硝酸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气,可知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产生氨气

32、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KClO3、KCl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33、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苯胺(化学式是C22H19FN4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0.4),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达苯胺由五种元素组成

B.西达苯胺不属于氧化物

C.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是390.4g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由48个原子构成

34、陕南盛产茶叶,茶叶中含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锌、硒等多种成分。

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茶氨酸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茶氨酸属于有机物,锌、硒指单质

C.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35、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

B.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C.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D.⑤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36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37、不含有害物质的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

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

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丙氨酸由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为有机物,明胶为混合物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8、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

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

•B.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C.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0:

3

•D.大蒜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39、.“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型流感的有效药物,莽草酸是生产“达菲”的关键原料,它是从中药八角中提取的物质,其化学式为C7H10O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莽草酸属于混合物

•B.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10:

5

•C.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5个水分子

•D.1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

40、香兰素(化学式为C8H8O3)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可食用香料,下列关于香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香兰素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香兰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152g香兰素含48g氧元素D.香兰素由三种非金属组成的氧化物

E.香兰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

8:

3F.香兰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4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①FeCl2—氯化亚铁②2Ca2+—2个钙离子③O2—2个氧原子

④Na+1—钠离子⑤H20—1个水分子⑥2H—2个氢元素⑦He2—1个氩气分子⑧2NH4-—2个铵根离子

+6

⑨H2SO4—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

A.①④⑤⑦B.①②⑤⑨C.③④⑥⑧D.②③⑥⑦

42、锰和镍(Ni)都是重要的金属,将镍丝插入M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SO4溶液中,镍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则Mn、Ni、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Mn、Ni、CuB.Mn、Cu、Ni

C.Ni、Mn、CuD.Cu、Mn、Ni

43、下列各组物质用稀硫酸不能完全区分开的是

A.镁粉、氧化铜粉、木炭粉

B.NaOH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

C.Na2CO3溶液、NaCl溶液、BaCl2溶液

D.铝片、铁片、银片

4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b,d两种物质均由分子组成

D.a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45、某密闭容器中有X、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表中“待测”值为5

D.反应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5:

36

46、生活中,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氧化物

C.反应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4:

7

把W、X、Y、Z四种纯净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

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Y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C.X肯定是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W与Z的质量比为26.9:

19.6

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硫酸铜,小艳同学取水样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艳取少量废水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蓝色沉淀,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下面是小艳记录的该工厂处理利用废水的简要流程:

操作1的名称是,溶液B中的溶质是。

☐海边盛产贝壳,其主要成分为CaCO3,以贝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2)写出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工业上,熟石灰可用于生产烧碱。

在农业上,它的一种用途是。

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

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

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___。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_____。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填序号)。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类物质。

(2)写出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3)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写离子符号)与碱中的0H反应生成H2O。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未配平扣l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为验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图实验:

(1)A实验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都没有观察到现象,要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确实发生反应应该采取的方法是实验的现象不同之处是。

(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但该实验不能确定二者发生了反应,要达到实验目的还应该补做的实验是。

化学课上,小亮与老师一起演示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铜丝受热时因生成了氧化铜而变黑,该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小亮将变黑的铜丝a伸入试管内的稀硫酸中,再取出时,铜丝表面又变红了,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老师将加热变黑的铜丝b趁热迅速伸入试管内的活性炭中,再取出是,铜丝表面也变红了,则试管内活性炭的质量一定会(填“增大”或“减小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细铁丝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2)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填“a”、“b”或“c”)。

(3)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D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固体质量比反应前增大,据此推断,试管内溶液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金属材料应用广泛,如电路板中常用到焊锡、铜、银、铁等。

(1)焊锡与其组成金属相比具有的特性,可用来焊接电子元件。

(2)将Cu片插入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要验证Cu、Ag、Fe的活动性强弱,可选择的试剂组是(填序号)。

A.Fe、Cu、Ag、稀硫酸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

整理和归纳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Mg、Fe、Cu、Hg、Ag五种金属相关知识的归纳复习,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⑴从物理性质上看,每种金属都有自己的特性。

你认为与其它金属的不同之处是。

⑵从化学性质上看,与盐酸反应最剧烈的是,这五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能与其他四种金属发生反应,该金属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

用镁粉制作的烟花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白光,这是利用了镁的性。

金属材料在家庭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厨房就是一个金属的小世界,如铁制的锅刀铲,铝制的蒸锅,铜制的管道螺母等。

(1)铁制的水龙头涂了一层油漆,而铝制的阀门却不需要涂油漆,其原因是。

(2)铁锅或铝锅都不宜长期存留食醋(主要成分是醋酸),原因是。

(3)为了验证铁、铜、铝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实验:

其中不必要做的实验是(填字母序号);

B中的实验现象是。

(4)如图是炼铁原理示意图,写出直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时,将不同质量的NaCl晶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质量组别

A

B

C

D

E

NaCl晶体质量/g

5

15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X

130

136

(1)A组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组X的值为。

(3)右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上a点纵坐标的值为。

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NaCl相

反,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

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填“<”、“>”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1)蒸发前原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n的数值是。

(2)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无法判断

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上述如图1中,甲可表

示的溶解度曲线

(2)60℃时,两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

的是。

(3)20℃时,按

如图2操作:

B中的

溶液是(选

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C中溶液的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

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态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溶解到等质量水中的过程。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一定是饱和溶液

的是(填字母序号);

A溶液中溶质是(选填

“甲”、“乙”或“丙”)。

(2)B中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丙,其原因是。

(3)将30℃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3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碳卫星”将于2016年8月发射,主要任务是监测各地区二氧化碳的排放,为节能减排等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燃料的大规模开发使用。

(2)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能有效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

例如工业上利用CO2和NH3生产尿素的反应:

CO2+2NH3═(一定条件)CO(NH2)2+X,则X的化学式为。

(3)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保护环境”这一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焚烧纸质垃圾②步行上学③用电动牙刷刷牙

(3分)智能手机是一种多功能通讯工具,一款智能机通常含有41种以上的化学元素。

请回答:

(1)大部分手机外壳是用塑料或镁合金制成,二者中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2)手机线路的主要原料是铜,微电子材料还用到金、银、钽等,在此主要利用了铜的性。

(3)手机屏幕大部分用的是硅酸铝玻璃,下列关于硅酸铝玻璃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透光性好②常温下不易于氧气反应③易溶于水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表示的意义

数字的位置

意义

举例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的个数

3H中的“3”表示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

表示的个数

5H2中的“5”表示

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

表示的个数

4Mg2+中的“4”表示

元素符号和原子团右上角的数字

表示一个所带的

Ca2+中的“2”表示;

SO42-中的“2”表示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表示个分子中某的个数

O2中的“2”表示

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

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

中的“2”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