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9503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

《《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docx

《马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试题

2、默写

(1)____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

(5)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才美不外见

(7)________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策之不以其道

④《马说》一文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韩愈《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

⑧世有伯乐,。

(韩愈《马说》)然后有千里马

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

_______《马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⑦执策而临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天下无马

(3)《马说》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①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________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

④韩愈《马说》的主旨句是:

“________?

________!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__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韩愈《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马说》一文中“食马者”不识马的具体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马说》中描写千里马不被人认可赏识后的可悲命运的句子: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7)揭示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8)《马说》一文中既是全文的论点,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韩愈《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有一位名人曾说过:

“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一、对比阅读1.阅读。

(甲)(韩愈《马说》)(乙)①龙嘘气②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③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④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⑤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⑥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

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

“云从龙。

”既曰:

“龙,云从之矣。

”(韩愈《龙说》)

(注释)①(乙)文题为《龙说》,是《马说》的姊妹篇,文中的龙和云分别喻指君与臣。

②嘘气:

吐气,呼气。

③茫洋:

辽阔无边际的样子。

④感:

通“撼”,摇动,震动。

⑤汩(gǔ):

淹没。

⑥神:

这里是显示的意思。

(1)解释。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执策而临之  ③云固弗灵于龙也  

④乃其所自为也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3)译。

①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②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4)甲、乙两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共同的写作手法?

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

(5)在现实生活中,想成为有用武之地的“千里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请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辽宁省营口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答案】

(1)①有时②面对③本来④竟然。

(2)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3)①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②但龙如果没有云,它的神妙神通就无法展现出来了。

(4)借物寓意。

乙文,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

(5)①主观条件:

要具备千里马的能力;②客观条件:

还要得到赏识,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现实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能力,随时都能施展才能,还应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推荐表现自己,得到赏识。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

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或:

有时。

②句意为:

拿着鞭子面对它。

临:

面对。

③句意为:

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固:

本来。

④句意为:

竟然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及:

竟然。

(2)本题考查断句。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

那么就不是云的能力,让(龙)成为神灵的了。

可知划线句,虚词“则”后应停顿,“非云之所能”应为句子的主语,“使为灵也”应为句子的谓语,主谓间应停顿,所以断句为:

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①中重点词语有:

第一个“其”,难道,表示推测;邪(yé),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第二个“其”,表推测,其实、恐怕;句意为: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②中重点词语有:

无以,无法,不能;句意为:

但龙如果没有云,它的神妙神通就无法展现出来了。

(4)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方法。

结合全文内容忽然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借用阐说龙和云的相互作用,来论说明君和贤臣,个人和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抒发韩愈希望朝廷能够重贤任能,朋友之间能够互相关爱的愿望。

文章通篇只就龙与云的关系着笔,从一个“灵”字着眼,所无一句点明主旨,可处处扣题。

含蓄而又生动形象的写法,使行文委婉曲折,起伏跌宕,意味深远。

“龙”与“云”相互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

贤臣固然不可无圣君,而圣君更加不可无贤臣,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与贤臣缺一不可。

通过借用写龙与云的相互作用,来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举贤任能,君臣之间能互相信任支持,朋友同僚之间能互相关爱帮助的思想。

(5)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

《马说》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在现实生活中,一匹马不仅主观上要具备千里马的能力,客观上还要得到赏识,施展才能。

然而,如马一样,人也有着种种别具特色的某项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否能受到旁人的认可和社会的接纳呢?

如果没有人使用马来跑长途,它也就失去了具备千里马能力的优越性,因为无用武之地嘛。

现实中,我们要联想到,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能力,随时都能施展才能,还应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推荐表现自己,得到赏识。

而另一方面,千里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不识货的人只能把珍珠当成鱼眼,贬低了事物内在深刻的价值,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点睛】

(二)译文: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

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

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

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

《周易》说:

“云跟随着龙。

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阅读。

(甲)(韩愈《马说》)(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不然。

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冑:

披上战甲。

②褫(chǐ):

解除。

①啖:

吃.②介:

披上战甲。

③比:

等到。

④自午至酉:

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

⑤褫(chǐ):

解除。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故常奇之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介冑而驰

C.食之未能尽其材致远之材也D.不以千里称也不幸相继以死

3.译。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4.(乙)文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说说其表达作用。

5.(甲)(乙)两文均是借马说人,说说两文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寓意。

 

6.解释。

①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日啖豆至数斗()④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7.与例句中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若无事然

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B.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C.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D.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8.(小题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9.翻译。

⑴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11.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试题

【答案】

2.A

3.

(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2)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4.通过将良马与劣马作对比,突出强调了良马饮食有原则、行走有耐力的特点。

5.【甲】文告诉我们应懂得发现人才、善待人才、正确使用人才。

【乙】文告诉我们应学会“厚积薄发”。

【解析】

【分析】

甲: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作者:

韩愈年代:

乙:

选自《论马》作者:

岳飞年代:

南宋

参考译文:

甲: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

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

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

每天窥视它食豆数斗,喝水一斛,然而食物不是清洁干净的则宁愿饿死也不吃。

披甲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百余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百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

这马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

到了收复哀阳,平定了杨幺,不幸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的马就不一样了。

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缕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要死去的样子。

这马吃得少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项中的“故”都是“所以”的意思,B:

表转折;表修饰。

C:

才能;良材,指好马。

D:

因为;表修饰。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如:

“或”“尽”“盈”“驽钝”。

4.此题考查学生对“对比”手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

“曰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俄死不受”与“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形成对比,“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与“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形成对比,强调了良马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甲文以千里马为喻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行为,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识别人才;乙文强调了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德行。

阅读。

(甲)(《马说》)(乙)《诗》曰: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孔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非虚言也。

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

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

“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释:

①秉:

执掌。

②柱干:

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

大概。

④中人:

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

杰出人物。

1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

 安求其能千里也。

13.解释。

(2)策之不以其道    (3)中人皆可使为君子    (4)赦小过

14.翻译。

(1)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1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

12.安求/其能千里也。

13.

(1)有时

(2)鞭打(3)都(4)过错

14.

(1)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15.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解析】

1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

根据句意:

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故句子划分为:

安求/其能千里也。

13.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或:

有时。

词类活用词,策:

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第一个其:

难道,表反问语气。

第二个其:

大概,表推测语气。

邪:

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秉:

执掌。

柱干:

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甲文,全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寓意)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乙文引用《诗》、孔子和《传》中的话,作为道理论证,希望统治者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点睛】乙文:

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

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

原因大概在于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

传上说:

“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

”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

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

比较阅读。

(甲)(韩愈《马说》)(乙)隋文帝时,大宛①献千里马,鬃曳②地,号曰狮子骢③。

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

隋后不知所在。

唐太宗敕④天下访之,同州刺史宇文士及访得其马,老于朝邑市面家,挽硙⑤,骏尾焦秃,皮肉穿穴,及见之悲泣。

帝自出长乐坡,马到新丰,向西鸣跃。

帝得之甚喜,齿口并平⑥。

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

后不知所在。

(节选自张鷟《朝野佥载》)

(注释)①大宛:

国名。

②曳:

拖。

③骢(cōng):

青白杂毛的马。

④敕:

(chì),帝王的诏书命令。

⑤挽硙(wèi):

拉磨。

⑥齿口并平:

指马老了。

16.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惟郎将裴人基能驭之

17.翻译。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8.用“/”给断句,限划2处。

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

19.(甲)文中所说的千里马是具有“千里之能”的好马,(乙)文体现狮子骢有“千里之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甲)(乙)两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伯乐”的重要性。

【来源】湖北省宣恩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

16.

(1)同“衹”(或同“只”),只、仅;

(2)有时;(3)面对;(4)驾驭。

17.

(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

19.朝发西京暮至东洛。

20.伯乐非常重要,因为没有伯乐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才能就会被埋没掉,它们往往会被当作普通的马喂养并劳作,其结果就是饿死或累死。

【解析】

16.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或”:

有时。

“临”:

面对。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驭”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驾驭”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1)“食”:

通“饲”,喂养。

“千里”:

日行千里。

(2)第一个“其”:

表反问语气。

“邪”:

吗。

1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饲以钟乳/仍生五驹/皆千里足也,译为:

就用钟乳喂养它,仍旧生了五匹小马,都是千里马。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

19.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乙文体现狮子骢有“千里之能”的句子可直接提取文章第一段中的“朝发西京,暮至东洛”作为答案。

20.题干要求阅读两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伯乐”的重要性。

要答好此题,首先要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作答时围绕“伯乐非常重要”这一观点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如伯乐重要,因为没有伯乐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才能就会被埋没掉,成为普通的马,累死在一般的工作岗位上,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二)译文:

隋文帝时,大宛国进献了一匹千里马,马鬃拖到地上,名字叫狮子骢。

只有郎将裴仁基能够驾驭它。

早上从西京出发,晚上到达东京洛阳。

隋灭亡后不知它在哪里。

唐太宗下令在全国寻找它,同州刺史宇文士及寻找到这匹马,它在朝邑市磨面的人家变老了,正在拉磨,尾巴已经变秃了,身上的皮肉被磨得有洞,宇文士及看见了不禁悲伤得流泪。

唐太宗亲自到长乐坡(迎接),马一到新丰,向西鸣叫和跳跃。

唐太宗得了马后非常高兴,马已经老了。

就用钟乳喂养它,仍旧生了五匹小马,都是千里马。

后来不知道它们在哪里了。

阅读[甲](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

副词,接连地。

②还:

通“环”,环绕。

③朝:

早晨。

④一旦:

一天。

21.解释。

(3)愿子还而视之。

子:

(4)去而顾之。

顾:

22.翻译。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