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教育工作发展规划.docx
《区委教育工作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委教育工作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委教育工作发展规划
区委教育工作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业立区、三产兴区、教育强区”发展战略,努力构建适应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区教育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及省、市、区有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精神,结合我区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区“十二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业立区,三产兴区,教育强区”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教育以推进教育强区战略为主线,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均衡发展为抓手,以人民满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了现代化教育的新体系,推进了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新进程,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新发展,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骨干教师培养新模式,构建了具有教育特点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形成了区域统筹促进教育发展的新机制,基本实现了“十*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强区科学谋划,创建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列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依法治教,落实政府职责,强化政府行为,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促进了“两基”目标的实现和“普九”的巩固提高,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XX年,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实施教育强区战略,教体局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制定《区教育强区实施意见》,先后派出4批教育考察团,分别到杭州市、义乌市、淮南市、北京市、沈阳市、海门等地进行考察。
考察结束后,形成了翔实的考察报告,结合区实际提出了均衡发展教育、实施教育强区的可行性建议。
20XX年12月,制定《区教育强区实施方案》(初稿),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的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二)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保障明显提高
近年来,区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0XX年教育总投入11XXX万元,20XX年教育总投入14XXX万元,20XX年教育总投入15XXX万元,20XX年教育总投入20XXX万元。
分别增长X.X%,X.X%,X.X%。
20XX年,我区率先在全省城区实行农村全免费义务教育,免除杂费、书作费和不在“一费制”范围内的电教教材代办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20XX年,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起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区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了有力保障。
此外,关注弱势群体保障教育公平,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进城务工子女及在郑借读学生给予帮助,对农村中小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自20XX年起,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共有81XXX人次享受“两免一补”,免除资金1XX.X万元;安排XX.X万元,对1XXX名城区贫困学生实施了救助。
(三)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外来人口增多,入学难问题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我区自20XX年至20XX年,新建华山路小学、淮河路小学和秦岭路小学;对互助路小学主教学楼、三十六中、建设路第二小学、伏牛路第二小学、育才小学5所学校教学楼进行改造;建设了七十三中和华山路小学标准化操场、21中教工宿舍楼、3所农村中学标准化实验室,累计投入资金4XXX余万元。
20XX年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建设1所中学(新城中学)、1所小学(绿都城小学),完成须水镇寄宿制中心中学宿舍楼及食堂建设。
落实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立中小学安全档案,投资1XXX余万元对21中、小河小学等7所学校共14684㎡校舍进行改造。
经过调整布局和改造新建,区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十*五”期间,全区稳步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强区”战略,不断探索建立“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合同管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了完善、科学的教师交流制度,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统筹管理和教育资源的统一调控。
1、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和交流任职制度,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坚持以实绩考核干部,营造干部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坚持常规培训和特色培训相结合,开展干部培训工作,提高了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行政执行力。
“十*五”期间,共有XXX名年轻有为的干部历经严格的选拔程序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一大批有活力、干劲足的骨干教师被充实到学校的中层领导职位上来,为打造“教育强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2、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大力宣传师德新风,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制定和实施了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师德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强师能、铸师魂”教师全员培训活动实施意见》,推动师德建设科学化、制度化。
开展“扬师德、讲奉献、铸师魂”、“学吴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千名校长进社区、万名教师进家庭”、教师全员培训、读书报告会、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文化素养。
定期开展“身心阳光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百年礼仪标兵、师德标兵、“学三平精神,做三平教师”等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先进教师,树立了一批师德先进典型。
3、深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0XX年开始全区推行教师交流制度,交流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5%以上。
全面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师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变教师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结果评价为动态评价,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开展中小学岗位设置研究,为推进岗位设置改革、职称改革和工资改革工作作好了准备。
深化工资制度改革,20XX年实施了教师工资制度改革,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教师绩效工资。
开展教师招聘工作,“十*五”期间共向社会公开招聘XXX名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4、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和培养,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及区名师实行动态管理和任期考核制度,切实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
制定名教师培养计划,对校长、主任、班主任加强挂职锻炼并分批分层次组织培训,启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强化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通过邀请国内顶尖的知名权威举办报告会,组织省、市名教师赴新加坡培训学习,组织名校(园)长参加北京师范大学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和上海华东师大高级研修班,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对校长进行理论、管理、实践等课程的培训,在河大对中小学幼儿园中层领导干部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区教育者的整体水平。
自06年以来全区共涌现出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人,省级名师XXX人,市级名师XXX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杰出教师2人,区以上十佳优秀青年教师XXX人,名教师XXX人,优秀校长XXX人,师德标兵XXX人,师德先进个人XXX人。
5、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20XX-20XX年第二周期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教师参加人数达XXX人,20XX年第三周期共有XXX人参加。
不断完善培训激励机制,教师学历不断提高。
全区区属中小学现有专任教师2XXX人,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XX%、XX%、XX%、XX%,高层次学历率分别为XX%、XX%、XX%、XX%。
(五)教育改革充满活力,教育发展和谐均衡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布局调整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管理模式要创新。
“十*五”期间,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创新管理模式。
20XX年淮河路小学与伊河路小学实行一体化管理,两所学校资源共享,师资互用,教研统筹,教学同步,共同发展。
20XX年,实施建设路二小与伏牛路三小合并重组,实现一体化管理,并科学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在确保学校稳定的前提下制定学生及教师的分流与融合方案,实现了三年内原两校师生平衡过渡的目标,为加快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做出了成功的尝试。
20XX年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采取集团式运作,开展“强校+新校”、“强校+弱校”、“强校+乡校”等模式;探索“教育联盟”、“强校托管”、“强校兼并”的试点运作及“强校+民校”的发展模式,以伊河路小学、伏牛路小学、互助路小学为试点,对第一批13所学校进行试点运行,推进区域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全力打造的郑上路、育才、育红、桐淮、外语、汝河新区等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大幅扩张,进一步满足了辖区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六)教育内涵不断拓展,办学质量整体提升
我区始终把教育质量放在战略高度,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管理内涵作为核心工作来抓。
以“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创建目标,引导学校走“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创建之路。
各类专家频频应邀前来策划和指导,帮助学校解决创建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郑上路小学的足球、建设路第二小学的排球、百花艺术小学的艺术、育红小学的“少林武术”课程、育才小学“以军促德”的少年军校、建六小学的航模等均使学生在个性不同的活动体验中得到健康发展。
此外,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全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的指导中心,在全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同时,课程改革引导广大师生在科学艺术领域不懈探索。
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已经初具特色。
教师在成就学生、成就学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近年来各类教育捷报频传,小学教育质量位居全市领先地位,中招成绩屡创新高,高考成绩稳步提升。
(七)优化资源利用模式,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目前区属中小学共有微机室XXX个,多媒体教室XXX个,教学光盘设备108套,教学光盘27540套,卫星收视点XXX个,教学用计算机1754台,教师配备微机1038台。
农村初中全部配备计算机教室及设备。
我区建立了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开通了教育信息网,区教体局对各中小学下发文件和通知均从网上发布,基本实现了教育设施现代化。
优化网络资源利用模式,实施班班通网络改造,我区所涉及的56所单位目前已完成XX%;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系统设备对43所学校,XXX个教室,安装890套,目前工程正在收尾;制作并数字化资源1085G以上,为“班班通”工程的下一步实施应用准备了充分的资源。
(八)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1、“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和提高。
实现“两基”以后,我区健全防辍控流工作机制,定期实施“两基”监测,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了一定范围内。
全区3—5周岁适龄幼儿入园率为X.X%,7—12周岁适龄儿童入学率XX%,13—15周岁适龄少年入学率为X.X%,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XX%,20XX—20XX学年,16—18周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X.X%。
2、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全区共有3所市属职业学校,分别是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金融学校和市国防科技学校。
目前在校生7XXX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XX%以上。
全区平均每年培训农村实用技术9XXX人次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培训20XX余次,对我区领取失业金人员、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XX0余人次。
健全社区教育网络,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强化社区教育,对办事处社区进行再就业培训、社区教育培训。
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为建立健全社区三级教育网络奠定了基础。
20XX年,我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学校被授予“市20XX年示范性办事处社区学校”。
二、“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一)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教育是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
“十二五”阶段是我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党的十*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确立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上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优先发展摆上突出的战略位置,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近年来,作为市西门户,区实施“工业立区、三产兴区、教育强区”战略,拉高坐标,不断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充满活力、环境优良、居住舒适的新。
经济的腾飞、新兴产业的崛起、文化的积淀等都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保障和环境基础,也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变人力资源大市为人力资源强市,已成为“十二五”教育事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目前,教育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区实施教育强区的战略目标,在进步和成绩面前,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教育运作机制的基本思路还是传统的体内循环,推进工作的基本方法还是传统的计划模式,提高质量的基本法宝还是传统的加班加点等。
改革为先,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还未得到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不足、财政性保障水平不高;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明显,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幼儿入园难和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还需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未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教育发展理念、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质健康指标下降,心理压力明显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高层次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仍然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遵循教育规律发展教育的任务依然艰巨。
站在新的起点上,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结合,把立足市情与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理念、经验相结合,把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振奋精神,以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特色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积极落实《义务教育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突破口,以开展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为契机,按照“统筹规划、跨越发展、提升品牌、争创一流”的工作方针,大力实施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教育手段现代化、课程改革、教师培训、规范化学校建设、社区教育“六项基础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全面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发展目标
到20XX年,全区人民满意学校达到XX%,基本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师资队伍专业化、教育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素质教育一体化。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消除“大班额”,形成“体系完善,基础厚实,特色鲜明,社会满意”的教育发展格局,构建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且适度超前的教育新体系。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1、发展重点
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通过不断优化学校布局,使全区中小学基本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规范化学校标准,推进区域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步伐,20XX年—20XX年计划新建,改、扩建16所,其中:
初中2所,小学14所;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到20XX年小学一年级最大班额控制在XXX人以内,中学七年级最大班额控制在XXX人以内;到20XX年小学一年级最大班额控制在XXX人以内,中学七年级最大班额控制在XXX人以内;实行“强校+新校”、“强校+普校”、“强校+乡校”、“强校+民校”工程,逐步消除薄弱学校,基本实现城镇教育融合,缩小城镇师资水平、办学水平差距,基本实现城镇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特殊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XX%、残疾儿童入学率达XX%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XX%,巩固率城市达到X.X%,农村达到XX%,扫除青壮年文盲。
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处于全国同类城区领先水平,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继续保持“两基”工作全国先进位次。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网络,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
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区域教育软实力。
按照“编制科学,专业合理,满足需求,促进均衡”的原则,按编制足额配置教师。
加大“名教师”、“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壮大“名教师”、“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基本形成骨干校长队伍、骨干教师队伍、骨干班主任队伍、骨干教研队伍等四个骨干辐射带动体系,逐步实现教师队伍优良化。
实施“315”校(园)长培训工程,在20XX年内完成校长、教师的新一轮培训,培养3名省级知名校(园)长、XXX名市级有影响的年轻骨干校长、XXX名校级领导后备干部;实施“11515”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到20XX年全区达到XXX名省市区级名师、XXX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XXX名优秀青年教师。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深化师德内涵践行师德规范弘扬高尚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细化职业道德评价办法和奖惩制度。
强化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使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造就一支专家型校长队伍和研究型师资队伍。
⑶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加强中小学教学设施配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生均校舍面积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用具、实验仪器、设备、药品、音体美器材、图书报刊等教育教学设备达到省定一类标准;切实加强学校功能室建设,20XX年全区中小学校功能室建设XX%达标;抓好校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功能,积极开发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我区教育信息化水平,确保城镇中小学全部校园网正常运转,多媒体教室覆盖率XX%、校园网覆盖率XX%,生机比达到30:
1;20XX年36中完成市级示范性高中创建目标;充分发挥区属公办幼儿园在我区学前教育的“领头羊”作用,带动民办幼儿园全面发展,20XX年前再建3所高标准公办幼儿园,促进我区学前教育取得实质性发展。
到20XX年新建、改建XXX个塑胶运动场地和2个综合体艺馆,全面提升体育、艺术教育水平。
⑷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深化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加强教育科学研究,20XX年前建成全区教学研究的网上平台,紧抓“强弱两头”培训,促进中间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建立完善的教育资源库,研发优秀课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势,丰富学生校外生活。
加强学校德育和体育艺术工作,积极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建设中小学生校外、课外活动场所和基地体系,力争20XX年内年创建一个大型素质教育活动实践基地。
⑸完善社会教育网络,统筹全区教育协调发展。
进一步完善全区社会教育网络,统筹推进全区教育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充分整合辖区职业教育资源,在20XX年内建成区职业教育中心,全面完善区职业教育三级培训网络,实施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工程,须水镇、各街道建立社区教育学校,制定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规划,20XX年前构建全区社区教育三级教育网络,建立完善全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20XX年辖区XX%的社区达到市“社区教育示范社区”,同时开展评估、评选等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各学校成立的家长学校要建立起家长档案,跟踪研究家庭教育成功事例,探索家庭教育规律,指导家庭教育实践。
积极创建覆盖全区的学习型组织,到2020年全区全员学习率达XX%,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
强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充分发挥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着力构建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结构合理、功能互补、内外开放、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2、主要任务
⑴切实保障教育投入,进一步落实教育拨款“三个增长”。
区财政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投入的政策和规定,优先保证教育投入。
一要保证政府投入,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投入的政策和规定,积极同相关部门联系,确保教育经费足额拨付到位。
二是要将教育经费支出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实现“三个增长”。
三要精心策划教育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和驻区各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持。
四是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建立和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入体制,拓宽创建教育强区经费的来源渠道。
⑵积极统筹协调,促进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
认真落实《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完善教育用地规划,指导做好新建、扩建小区配套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建设工作,确保学校建设有序、规范发展。
区政府牵头,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摸清各社区当前人口分布和今后5年的人口发展预测,同教育部门掌握的中小学现有资源存量相结合,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提高义务教育的承载能力,切实解决城区中心区域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
⑶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提高全区学校办学品位。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提高办学品位。
继续强化“学校有特色才有出路,教师有特点才有魅力,学生有特长才有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一校一品”为目标,卓有成效地推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73中、80中、伊河路小学、互助路小学等学校围绕“打基础、促发展、抓提升、树品牌”的目标,努力发展自身优势,争创全国、省、市品牌学校。
同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发挥特色学校辐射带动作用,培植一批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品牌学校。
⑷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多元化教育体制。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形成公办、民办、民办公助、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体制共存的办学格局。
在积极支持民办学校发展的同时,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引导和监督,保障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民办中小学校(园)作为示范性学校,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⑸深入实施“科研兴教”,提高教育科研整体水平。
大力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战略,以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化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题,从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中筛选若干重点课题,组织攻关研究,在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着力抓好科研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制度建设,强化对各级各类课题规范管理。
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的评估、督导和奖励机制。
努力建立一批课改示范性学校和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充分发挥其在课改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进一步整合和协调全区教育科研力量,加速科研网络的建设,加强教育科研和教育信息交流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⑹探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