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6644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8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docx

食品营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食品营养学绪论

第一节导论

一、食物

1、食物的定义:

(除了以治疗和预防为目的以外的)一切可以吃、喝、抽的东西统称为食物。

食物是人类赖以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食物的作用:

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满足营养需要;满足人们的不同嗜好和要求;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

3、食物的组成:

最主要的是各种生物及其产品。

二、食品:

1、食品的定义:

可供交换的食物。

2、食品的基本属性:

营养属性安全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各个属性是相互关联的

三、食品品质

1、定义:

是反应食品某些性质的一个模糊概念。

2、内容:

包括外表品质:

食品表面的颜色、光泽度、性状、大小等。

物理品质:

质量、密度、弹性、硬度、粘度。

内部品质:

营养价值、安全性、成熟度、新鲜度、质地、风味、色泽等。

四、食品安全(质量安全)

1、食品质量安全的含义:

1996年WHO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计划指南》中的定义:

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食品质量安全对公共卫生的挑战

1)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人的危害:

急性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肠源性病毒感染

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急、慢性)

慢性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对代谢、生理和免疫功能的干扰逐渐重视。

2)、食品安全的动向

食品安全要求更复杂:

*食品贸易全球化,其危害也会很快全球化,如二恶英、BSE等。

*对老污染物的新认识、新污染物的出现要求新对策。

*同时注重慢性食源性危害

*新型食品的出现,如转基因和辐照食品等新的要求。

*现在国际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控制管理模式。

五、影响食品品质和安全的环节

从(以前)农田(场)到餐桌(以后)的各个环节

食品的生产过程:

土壤、水、空气、品种和转基因作物、化肥、农药等

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及烹饪食用方式等

食品的添加剂使用不当、掺杂、掺假、投毒等。

六、目前食品安全有哪些方面的主要问题(6方面)

1、微生物性危害:

世界上每年有1/3人受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困扰,医疗、死亡和贸易损失巨大,而食物中毒的报告仅是“冰山一角”。

2、化学性危害:

源自自身、环境污染、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食品添加剂不合理使用、营养强化剂、农药、兽药、化肥等特别注重对慢性的、潜在的、特殊人群的影响。

3、生物毒素:

植物、动物毒素鱼、贝类毒素真菌毒素细菌毒素等

4、食品掺杂掺假:

违规食品添加剂

5、新技术:

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欧姆加热等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有争议,引起人们的关注。

6、国家食品安全保证能力建设

食品的定义

v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v广义:

人类赖以生存的可以食用的营养物品总称。

v狭义:

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用品。

食品营养学

一、营养

(一)营养:

指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和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代谢和修补组织等生命现象的需要而摄取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

(二)合理营养:

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能向机体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保持人体健康。

(三)营养不良

1、概念:

指因营养物质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损失过多、吸收不良或不能充分利用所造成的一种营养缺乏状况。

2、原因

(1)原发性。

包括:

供给量不足(如食物中的含量、收获、加工、烹调与贮存损失或破坏的程度)、输入机能受阻、厌食、偏食、禁食或其它。

(2)继发性。

包括:

消化吸收障碍(如长期腹泻、消化道或胆道梗阻、胆汁分泌受限、胃酸分泌减少或膳食成分改变)、利用不良、排泄量大、破坏增加(如某些疾病如发烧、慢性消耗性疾病)需要量大或其它。

3、症状

(1)早期症状:

不明显

(2)较重症状:

①消瘦、乏力、肌肉萎缩等症状。

②有时可出现贫血,水肿或发育障碍。

③某些维生素缺乏可引起特殊症状。

如夜盲症(缺VitA)、脚气病(缺VitB1)等。

营养不良中最典型的是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

二、营养素

(一)概念:

指一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二)分类: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约有几十种,按化学性质可概括为7大类。

1.蛋白质2.脂类3.碳水化合物4.矿物质5.维生素6.水7.膳食纤维

多种食物的分类

v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

谷类包括米、面、杂粮等,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v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

包括肉、禽、鱼、奶、蛋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

v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

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v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

包括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主要提供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

v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

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主要提供能量。

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

平衡膳食宝塔

v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

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强调的是摄入的各种类食物之间的合理比例搭配。

第一层

v第一层为各类主食,有米饭、馒头、面包、麦片、其他面食等谷类。

提供主要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来源于植物性食物。

同时也提供了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宝塔中粮食所占比例最高,每天为300---500克。

v谷类是我国居民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应多吃谷类,获取充足的能量。

为满足膳食中纤维素的需要,主食应多选择粗粮。

第二层

v第二层为蔬菜和水果,是食物中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每日应摄取新鲜蔬菜400¡ª500克。

不同种类的蔬菜可提供多种不同的营养素,因此膳食中蔬菜的摄入应多样,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

第三层

v第三层为鱼、肉、蛋类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每日的摄取量50--100克,鱼、虾类每日为50克,蛋类每日为25--50克。

动物性食物过多,吃谷类和蔬菜不足,这对健康不利。

v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

提倡吃含蛋白质较高,脂肪较低的鸡、鱼、兔、牛肉等动物性食物,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第四层

v第四层为奶类及制品、豆类及豆制品,是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丰富来源。

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克和豆类及豆制品50克。

v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第五层

v第五层为油脂类。

每日应摄取25克,过量食用有潜在的危险,油炸食物要少吃。

居民膳食指南

v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

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

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v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深色的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

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v三、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

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B2、等。

v四、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

v五、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食物提供人体能量,体力活动消耗能量。

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

所以人们需要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v六、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膳食有利于健康,即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

油脂的摄入量高不利于健康。

食盐摄入量过多,与高血压发病相关,每人每日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为宜。

v七、如饮酒应限量

 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

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对个人健康是有害的。

v八.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在选购食物时应当选择外观好,没有污染、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格把住病从口入关。

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集体用餐要提倡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

我国城市居民膳食存在的主要问题

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营养素

(二)分类

2、按目前新的分类方法分

(1)宏量营养素: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

(2)微量营养素:

维生素:

包括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

矿物质:

包括常量和微量元素。

(3)其它膳食成分:

膳食纤维;水;植物源食物中的非营养素类物质。

三、营养学

(一)营养学的概念:

指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

(二)人体营养规律

1、概念:

指人类在一般生活条件下和特殊生理条件下,或在特殊环境因素条件下的营养规律。

2、分类

(1)基础营养学:

普通成年人在一般生活条件下的营养规律。

(2)特殊条件人群营养学: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不同职业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生活和工作的人体营养规律。

(三)改善措施

包括纯生物科学的措施(如临床营养学)和社会性措施(如社会营养)。

既包括措施的根据又包括措施的效益评估。

四、食品营养学

(一)概念:

食品营养学是营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贮藏加工关系的学科。

(二)研究内容

1、人体对能量和营养素的正常需要。

2、不同生理状况下和特殊环境下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

3、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4、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以及在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

(四)食品的概念:

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五)食物的概念及食物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1、食物的概念:

指食品经适当调味而成的供人食用的物品。

2、食物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1)必须具有其本身应有的营养价值

(2)正常摄食条件下,不应对人体发生任何有害的影响。

(3)应具有良好的感观性状(色、香、味、外形及硬度等),以符合人们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

食品营养学的意义

食物、营养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

是维持生命与健康的物质基础,决定人的总体素质,影响人的生活、生产及创造力,关系民族的地位与未来

食物中的有害因素

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微生物、寄生虫及昆虫

生产、生活和环境,容器、包装和运输,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贮存,掺假、制假

食品产、储、运、销,食品的掺杂使假,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食物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急性中毒:

常见的为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慢性中毒:

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长期小剂量进入机体就会造成慢性中毒。

●致癌、致畸的作用:

如N—亚硝基化合物、苯并(a)芘还具有致癌、致畸的作用。

六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营养摄入不足和过多的危险性图解

DRIs是在RD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

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平均需要量(EAR)

EAR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定的,是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这一摄入水平不能满足群体中另外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

是制定RNI的基础。

1.推荐摄入量(RNI):

RNI相当于传统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

RNI=EAR+2SD

2.适宜摄入量(AI):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因而不能求得RNI时,可设定AI来代替RNI。

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

3.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不致引起不利于健康的作用。

当营养素摄入量超过UL时,则损害健康的危险性也随之加大

第二章食物的体内过程

食物营养素在体内的消化与代谢过程就是其完成生理功能的过程

食物在人体内经过主要有

(1)消化与吸收

(2)运输与分布(3)代谢(4)排泄等

第一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道外的肝胆、胰腺等组成。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组成,是食物消化的场所;肝胆提供帮助脂肪消化与吸收的胆汁,胰腺提供小肠内食物消化的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一)口腔

1.牙齿:

切牙,尖牙,磨牙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根据其形状和功能,牙齿可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切牙用于切断食物,尖牙用于撕扯食物,磨牙用于磨碎食物

2.舌

舌在口腔内伸缩和卷曲,帮助牙齿完成咀嚼功能;在进食过程中,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并将食物向咽喉部推进,用以帮助食物吞咽;同时舌是味觉的主要器官

3.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

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

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其功能是分泌唾液

1)唾液的成分和性质:

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

唾液中的水分约占99.5%,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氯等

2)唾液的作用

1唾液可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

2唾液可清洁和保护口腔,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后,唾液可起冲洗、稀释及中和作用,其中的溶菌酶可杀灭进入口腔内的微生物

3唾液中的粘蛋白可使食物粘合成团,便于吞咽

4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但这一作用很弱,且唾液淀粉酶仅在口腔中起作用,当进入胃后,pH下降,此酶迅速失活

(二)咽与食道

咽位于口腔的后方,下端通过喉与气管和食道相连,是食物与空气的共同通道。

当吞咽食物时,咽后壁前移,封闭气管的开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而发生呛咳。

食道上与咽相连,下与胃相接,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

(三)胃

胃位于左上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其上端通过贲门与食道相连,下端通过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

1.胃的运动:

胃的肌肉由纵状肌肉和环状肌肉组成,肌肉的舒缩形成了胃的运动。

主要有

1)胃的容受性舒张:

胃的容受性舒张使胃可以很容易的接受食物而不引起胃内压力的增大。

其生理意义在于使胃的容量适应于大量食物的涌入,以完成储存和预备消化食物的功能

2)紧张性收缩:

胃的紧张性收缩,可使胃腔内有一定压力,这种压力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并能协助推动食糜向十二指肠移动

3)胃的蠕动:

胃的蠕动由胃体部发生,向胃底部方向发展。

蠕动的作用是:

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于胃液的消化作用并把食物以最适合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向小肠排放

2.胃液:

胃液由胃粘膜分泌,为透明、淡黄色的酸性液体,pH为0.9~1.5。

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

1)胃酸:

胃酸由盐酸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所分泌。

胃酸主要有以下功能:

激活胃蛋白酶原;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造成蛋白质变性

2)胃酶:

胃蛋白酶是由胃粘膜的主细胞以不具活性的胃蛋白酶原的形式所分泌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可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简单分解,当食糜被送入小肠后,随pH升高,此酶迅速失活

3)粘液:

粘液的主要成分为糖蛋白。

粘液覆盖在胃粘膜的表面,形成凝胶层。

它具有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粘液膜还保护胃粘膜不受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损伤;粘液为中性或偏碱性,可降低HCL酸度,减弱胃蛋白酶活性,从而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消化作用

4)内因子:

由壁细胞分泌,可以和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体,可保护B12在被运送到回肠的过程中不被消化酶破坏,还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维生素B12的作用

(四)小肠

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器官,在此,食物受胰液、胆汁及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和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

小肠位于胃的下端,长约4米,从上到下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1.小肠的运动

(1)紧张性收缩:

小肠平滑肌的紧张性是其它运动形式有效进行的基础,当小肠紧张性降低时,肠腔扩张,肠内容物的混合和转运减慢;相反,当小肠紧张性增高时,食糜在小肠内的混合和运转过程就加快

(2)节律性分节运动:

由环状肌的舒缩来完成,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环状肌在许多点同时收缩,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来收缩处舒张,而原来舒张处收缩,使原来的节段分为两半,相邻的两半则合拢为一个新的节段

节律性分节运动的作用

1)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性消化2)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条件3)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3)蠕动:

蠕动由环状肌完成,其意义是使经过分节运动作用的食糜向前推进一步,到达一个新肠段,再进行分节运动

(4)摆动:

由纵状肌舒缩完成,其意义在于使食糜在更大的范围内混匀

2.进入小肠的消化液

(1)胰液

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腺部分所分泌,所分泌的胰液进入胰管,与胆管合并成总胆管后经位于十二指肠处的总胆管开口进入小肠

胰液为无色无嗅的弱碱性液体,pH约为7.8~8.4,无机物主要为碳酸氢盐,有机物则为由多种酶组成的蛋白质

Ø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类,胰蛋白酶类

(2)胆汁

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的,储存于胆囊,消化时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

胆汁是一种金黄色或橘棕色有苦味的浓稠液体

其中除含有水分和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外,还含有胆盐、胆色素、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和粘蛋白等有机成分。

其作用主要有1)乳化作用2)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如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等解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了脂肪的吸收3)间接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3)小肠液

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腺细胞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弱碱性液体,pH约为7.6,除水外,主要的无机物为碳酸氢盐,小肠分泌的酶为肠致活酶,它能激活胰液中的胰蛋白酶

(五)大肠

人类的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

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吸收水分,大肠还为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提供临时储存场所

一般地,大肠并不进行消化,大肠中物质的分解也多是细菌作用的结果,某些细菌可以利用肠内较为简单的物质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但更多的是细菌对食物残渣中未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脂与脂肪的分解,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大多对人体有害

1.大肠的运动

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这些有利于对粪便的储存

(1)袋状往返运动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3)蠕动

2.大肠内的细菌活动

大肠中的细菌来自于空气和食物,它们依靠食物残渣而生存,同时分解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分解产物大部分对人体有害,有的可以引起人类结肠癌,主要产物有

蛋白质首先被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或是再经脱羧产生胺类,或是再经脱氨基形成氨。

它们可进一步分解产生苯酚、吲哚、甲基吲哚和硫化氢等

碳水化合物可被分解产生乳酸、醋酸等低级酸,脂肪则被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醛、酮等

二、食物的消化

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消化主要是大分子成分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食物的消化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过程

食物的机械消化是指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的过程,这种变化可大大增加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化学消化的进行。

参与机械消化的组织与器官有牙齿、舌、胃与小肠

食物在口腔中通过牙齿的咀嚼,由大块变成小块,进入胃后,在胃蠕动的作用下,进一步变小。

进入小肠后,小肠的节律性分节运动和摆动使食物最终变成适合消化液消化的小块物质

食物的化学消化是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化学消化是食物消化的终点,经过化学消化,食物成分变成为能通过生物膜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的化学消化从口腔就开始了,在口腔,唾液中含有一定的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的淀粉进行简单分解,但这种作用较弱,而且和食物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有关

进入胃后,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食物中的蛋白质可以进行简单分解。

由于胃蛋白酶只分解含硫氨基酸之间的肽键,因此胃内蛋白质只能分解为多肽

食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在小肠,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最终被分解成小分子成分

(一)蛋白质的消化

蛋白质的消化自胃中开始。

但由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较弱,所以蛋白质在胃中的消化很不完全,食物蛋白质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

食糜自胃中进入小肠后,蛋白质的不完全水解产物再经胰液中蛋白酶的作用,被分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肽,其中1/3为游离氨基酸,2/3为寡肽

寡肽在小肠粘膜细胞的氨基肽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二肽,二肽再经二肽酶的作用被分解成游离氨基酸

(二)脂肪的消化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小肠上段。

食物脂类在小肠腔内由于肠蠕动所起的搅拌作用和胆汁的掺入,分散成细小的乳胶体,同时,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在乳化颗粒的水油界面上,催化甘油三脂、磷脂和胆固醇的水解

1.甘油三酯的分解

2.胆固醇的分解:

胆固醇酯酶作用于胆固醇酯,使胆固醇酯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和脂肪酸

3.磷脂的分解

(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虽然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但由于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时间很短,所以淀粉在口腔内消化很少,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四)其它成分的消化

食物中的其它成分如某些维生素,往往和其它成分结合在一起,也需要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

三、吸收

吸收是指食物成分被分解后穿过肠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小肠粘膜的吸收主要依靠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方式进行

(一)吸收部位

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上段的十二指肠和空肠。

回肠主要是吸收功能的储备,用于代偿时的需要,而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人的小肠长约4m,其内表面面积仅0.33m2,但经过小肠内壁的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放大作用,吸收面积可达200m2。

小肠的这种结构使小肠内径变细,且增大食糜流动时的摩擦力,延长了食物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为食物在小肠内的吸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蛋白质的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