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6092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

《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鹿的养殖新技术.docx

鹿的养殖新技术

鹿的养殖新技术

养鹿饲喂三原则

养鹿时一定要注意饲喂问题,否则不仅会引起鹿生病,还有可能造成死亡。

喂鹿一定要注意

定时定量定质。

1、定时:

一般精料在生产季节每天喂3次,非生产季节每天喂2次。

不论每天喂几次,

每次都要相对地固定时间,不能早一顿、晚一顿。

2、定量:

精料、粗料,每天的数量都要相对固定,不能多一顿、少一顿。

3、定质:

饲料要尽量做到新鲜和多样化,绝对不能发霉、腐败变质、混有泥土或被污

染;增减或变更饲料不能突然,要有3~5天或5~7天的过渡期。

鹿冬季如何管理

一、公鹿越冬期的饲养管理

公鹿的越冬期包括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从11月上旬到第二年3月下旬,正处于寒

冬季节,鹿既不配种也不生茸,处于非生产季节。

鹿由于配种期体能的消耗及季节性体重下

降,体质相对较弱,在越冬期采食量增加,体质也恢复很快。

对老弱病残鹿,应考虑增加营

养,同时在生茸前期增加营养也可提前脱盘,为生茸打好基础。

1、逐渐恢复营养,确保安全越冬鹿到12月后性欲渐减,食欲渐增,由于处于寒冬,体

能消耗也较大,鹿场应逐渐提高精料的补加,补加量一般成年梅花公鹿1.1—1.4公斤,马

鹿2.0—2.5公斤,同时供给充足的粗饲料。

冬季缺少青绿粗饲料,可用树叶、秸秆、青贮

料等饲喂,同时保证饮水,最好是温水。

在生茸前期还应适当增加精料喂量,为鹿的脱盘生

茸做好准备。

2、调整鹿群,淘汰老弱低产鹿冬季是考验鹿体况的季节,鹿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老

弱及产茸太低的鹿适当淘汰,对产茸好但老弱的鹿应单独组群,防止因老弱鹿吃不到饲料而

死亡的现象发生。

3、防潮保温、保持卫生冬季雨雪多,潮湿寒冷,鹿场应及时清扫圈舍,保持圈舍清洁

干燥。

以防鹿滑倒摔伤,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有条件的应在圈舍铺干燥垫草,营造温暖舒适

的环境,同时应在晴天驱群,让鹿适当运动,保持健康旺盛的生命力。

二、母鹿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12月至第二年4月,是母鹿妊娠和胚胎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为成熟胎儿的时期。

一时期母鹿除维持自身的体能需要外,还必须供给胎儿各种营养物质,使胎儿能健康地成长

发育。

1、分期加强营养在妊娠前期,母鹿的营养需要主要是注重质量,生产中应选用多种饲

料原料进行饲料配制,平衡调配,使能量、蛋白质、矿物元素及维生素营养均能满足母鹿及

胎儿的需要。

妊娠后期应保证体质饲喂精料,并加大喂量,同时应考虑日粮容积,防止鹿采

食过多而挤压胎儿。

还应保持适宜的体况,以防过肥而造成难产。

2、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每圈不宜养殖太多母鹿,以免造成拥挤,甚至流产;妊娠期鹿

场应保持安静。

圈舍要保持清洁干燥。

3、适当运动,做好产前工作妊娠母鹿在冬季运动减少,应每天定时驱群,进行驯化。

在妊娠后期应设置护仔栏检修圈舍,加铺垫草等,为母鹿顺利产仔做好准备。

夏季养鹿的管理技术要点

一、科学饲养母鹿。

科学饲养,一是要料足、水足,让母鹿吃好吃饱,搞好鹿舍卫生,还要

加强鹿的驯化和运动,防止过肥或惊恐拥挤、碰撞而造成流产。

二是营养水平要相对得高些,

此期母鹿精料量每天要达到1~1.25千克,是全年最高的,其中饼粕类蛋白质饲料占30%~

35%、磷酸钙10~15克、食盐10克。

粗饲料原则上要质好、量足、多样化,夜间粗料一定

要多喂一些。

二、母鹿产仔要做到“四看见”。

一要看见母鹿产仔症状,如减食、不食、走动不安

等。

二要看见露水泡或“破水”,这是判定是否难产的重要依据。

对于母鹿难产,要做到三

早:

早发现、早确诊、早助产。

三要看见仔鹿产下来,因为有的初产母鹿或恶僻母鹿产后有

扒、打、咬、遗弃仔鹿的反常行为,看见反常行为便于及时防制;四要看见仔鹿吃上初奶,

正常情况下仔鹿生后0.5~1小时就能吃上初奶,对吃不上初奶的仔鹿要找奶妈鹿代养或人

工哺乳,个别仔鹿生后12小时、甚至24小时才吃上初奶的成活率很低。

三、搞好仔鹿人工哺乳。

人工哺乳仔鹿必须喂初乳,最好吃3天。

喂奶要做到:

①定

时,30日龄每天4次,31~60日龄每天3次,61~75日龄2~4次;②定量,仔鹿第1天喂

800~1000毫升,以后每天加10~20毫升,60日龄后因采食饲料,则可以每天减5~10毫

升,当然应视仔鹿体重大小与食欲情况相应增减;③定质,要用无病奶牛的鲜牛奶(羊奶亦可,

需煮沸消毒);④定温,37~38℃最好。

饲喂用具每日蒸煮消毒,搞好环境卫生。

用“穿裤衩”

或隔离方法防止仔鹿间吮尿。

四、建好仔鹿保护栏。

仔鹿保护栏是保证仔鹿安全的重要措施,有些鹿场不重视是不

对的。

保护栏一要建在棚舍内高处;二要有垫草,垫草要常换、常晒。

五、搞好仔鹿补饲。

补饲既能锻炼仔鹿采食能力,又能锻炼仔鹿胃肠机能,为离乳后

采食饲料做好准备。

补饲从生后2周龄开始,在保护栏内进行。

开始时仔鹿不采食或采食少,

几天后会逐渐习惯、采食增多,要少喂勤添,每天喂4~5次,1小时后将剩料拿走,洗晒

饲槽,要保证饮水。

一般离乳仔鹿拉稀主要原因是不补饲或补饲不好造成的,经过补饲的仔

鹿很少拉稀。

六、仔鹿要分批离乳。

目前大多采用1次性离乳。

分批离乳的好处主要是节省母鹿精

料费支出。

七、搞好仔鹿驯化。

驯化可以提高鹿抗应激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易惊、疏人

的鹿变得温顺、亲近人,以方便安全生产。

驯化具体方法是“常接触”。

因此,工作人员要

经常深入鹿舍,接触仔鹿;特别是离乳仔鹿,人经常接触可以减轻离母断乳造成的应激反应,

有利于成长。

八、日常工作要点。

①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圈舍要经常消毒;②妥善保管饲料;注意

通风、晾晒、防止霉变;③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幼鹿、育成鹿的饲养管理

对于成年鹿若饲养管理不当,所呈现的不良后果一般来说只是暂时的,一旦纠正,则可以在

较短时期恢复。

但幼年鹿,正值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生长发育受阻,对其体形、机能、健康、生产性能等各方面均有长远的不良影响。

因此,对

幼鹿进行正确的饲养管理提高鹿群质量、保证全活全壮、加速发展养鹿业的重要一环。

一般

分为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1、哺乳仔鹿的饲养管理。

哺乳仔鹿一般指初生至断乳前的幼鹿(每年5月上旬至8月下旬)。

这期间的幼鹿生长

发育迅速,可塑性大。

营养充足与否直接影响鹿的体形和体重。

幼鹿出生后10余天,开始

采食饲料,并有反刍现象,在吸吮母乳获得营养的同时,要提早补充营养,即提早补饲。

践证明,提早补饲的仔鹿来年初生茸比未补饲的提高28%。

由于舍饲情况下,母鹿产仔后

乳汁中的营养跟不上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必须及时补充。

并且提早补饲能使仔鹿消化

机能在哺乳期得到充分锻炼,培育了耐粗饲的适应性,断奶后能尽快适应新的饲养环境。

抓好仔鹿营养的同时,要防治仔鹿白痢、母鹿舐肛和因冲撞践踏而造成的伤亡。

在哺乳期仔

鹿日粮中添加氟哌酸能预防仔鹿白痢的发性,并显著他提高仔鹿成活率。

2、离乳仔鹿的饲养管理。

每年8月下旬仔鹿一次性离乳于12月末。

仔鹿在哺乳在哺乳期间,经过补饲虽然消化

机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但由于突然断乳的影响,特别晚产的仔鹿哺乳期短,消化道受到的锻

炼差,一般在离乳期都不能很快适应新的饲料。

故离乳后头几天,应少给精料,少量多次喂

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并随仔鹿的生长发育、采食量的增加,逐渐增

加饲料量。

3、育成鹿的饲养管理。

生后第二年初至翌年8月末为育成期。

其中公鹿较母鹿育成期长。

发育良好的育成公鹿

当年可以生长初生茸,发育良好的育成母鹿当年可以参加配种,即在育成阶段均可以投产。

育成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其体躯、体重、消化器官等生长发育的速度仍然很大。

要保证足够的营养需要,使其各个器官组织得以正常发育,特别是使其消化器官得以充分发

育,为采食大量的营养物质,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延长利用年限打下良好的基础。

鹿常见病的治疗

难产

治疗加强对妊娠母鹿的科学饲养管理,并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分娩环境,如发生

难产,应及时助产。

胃肠卡他与胃肠炎

治疗注意饲料、饮水卫生,防止饲料的突变等。

用5%葡萄糖静注,静注液中加入

磺胺、乌洛托品等。

瘤胃积食与急性瘤胃鼓胀

治疗停饲,但饮水不限。

可静注氯化钠,急性瘤胃鼓胀,治疗较好的办法是用套

针放气。

结核病

治疗加强鹿群卫生管理,对患鹿隔离消毒。

对已发生本病的鹿治疗意义不大,宜

早期淘汰。

坏死杆菌病

治疗保持圈内卫生,设脚浴槽,内盛3%来苏儿、10%硫酸铜液、3%高锰酸钾液等。

布氏杆菌病

治疗定期检疫、消毒,对产房及母鹿的分泌物更要注意处理。

可接种羊布病5

号疫苗。

巴氏杆菌病

治疗清洁消毒,服磺胺药的疗效较好,同时强心补液。

鹿肠毒血症

治疗对患鹿静注葡萄糖、尼克杀米、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维生素B、维

生素C。

中毒病

治疗首先应了解发病的情况,争分夺秒,灌服酸碱性药物,并采用稀释法,即静

注葡萄糖液、复方氯化钠液等;为排除毒物要服泻剂,为保护胃肠黏膜要服黏糊剂或吸附剂。

子鹿下痢

治疗:

用土霉素粉、乳酶生、胃蛋白酶、维生素、次硝酸铋内服。

子鹿脐带炎

治疗先用青霉素、链霉素肌注,服新诺明,局部用双氯水冲洗,然后涂碘酊或龙

胆紫。

如脐部坏死,可除去坏死组织及碎片,撒碘仿、硼酸等量粉末。

舔子鹿肛与咬尾

治疗给被舔子鹿内服链霉素、鞣酸蛋白质、矿炭银、碘胺咪。

幼鹿佝偻病

治疗为预防本病,应在母鹿妊娠、哺乳期给予含维生素多的优质青绿饲料。

鹿舍

要干燥,阳光充足,鹿群宜小,并经常驱赶子鹿群,增加子鹿的运动量。

用碳酸钙、骨粉或

蛋壳粉混合饲喂,服鱼肝油,肌注维丁胶性钙。

鹿的坏死杆菌病

坏死杆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也是鹿最容易感染的一种传染病。

起因多数为创伤感染。

病原分析

坏死杆菌为多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包括动物饲养场、被污染的

沼泽、土壤中均可发现。

其发病率公鹿要高于母鹿,主要是由于配种期性冲动造成外伤感染

引起。

临床症状

此病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

患鹿四肢蹄部跛行,蹄部肿胀、溃疡、化脓、坏死扩散

到整个肢体。

严重的扩散到胸腹腔,内脏组织坏死。

病理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还要通过实验室检验。

预防与治疗

在预防方面,应定期给圈舍进行消毒,同时保证地面平整,减少鹿的蹄部损伤。

对已患有此病的鹿,应及时清除局部坏死灶,用1%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

液彻底清洗患部。

在患部瘘管内注入10%碘酊或10%福尔马林。

局部治疗每日一次,如全

身治疗,需用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等。

提防鹿猝死

近年来,一些地区不断发生鹿猝死病,该病发病急,往往见不到什么症状,顷刻死亡或见到

症状时已濒于死期,致死率近100%。

经发病区兽医部门证实,该病有的是由魏氏梭菌引起

的,以全身毒血症、剧烈腹泻、肾软和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即肠毒血症;有的是由巴氏杆

菌引起的败血症或肺炎为特征。

预防该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鹿舍及运动场内采用砖铺地或水泥地。

以砖铺地面为好,便于清扫、刷洗。

此病流行季节(主要是夏季)舍内应配置换气扇,进行通风。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饮水卫生。

喂过的粗干枝柴及粪便,每天清理一次。

圈内定期消毒,每月一次,发病季节每半月消毒一次。

在引进鹿只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同时做好运输中的管理和清洁工作。

喂饲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品种,如改变时应由少到适量逐步进行。

喂精饲料及青嫩

富含蛋白质的粗饲料时不宜过量。

放牧时,避开潮湿低洼地块,应选在高岗干燥地段放牧。

预防注射,可用鹿猝死病三联菌苗,每只4毫升,混匀后肌肉注射,每半年一次,效

果良好。

鹿茸真菌病

鹿茸真菌病是由某些霉菌感染鹿茸而引起的一种鹿茸疾病。

流行病学

患病的公鹿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是由病鹿与健康鹿直接接触,使鹿茸发生擦伤而感染。

也可能通过饲养员或饲养用具间接接触鹿茸皮肤传播。

仅公鹿感染,其他有角动物未见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6月~7月鹿茸生长旺季多发。

气温高、湿度大、昆虫

多、鹿茸有损伤易诱发。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以鹿茸发痒,茸皮上有梅花状或呈圆形小疱、溃疡和结痂为特征。

病鹿精神、食欲和营养状况无异常。

病鹿茸角搔痒,并轻轻地用茸碰触其他鹿,不久

在茸皮上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梅花开放样病灶,开始为少量呈圆形、边缘整齐的小疱和形成

丘疹,小疱逐渐扩大而破溃,而后结痂。

在病的后期,可形成大块弥漫性干性结痂。

去掉结

痂部位的痂皮,见有黑红色的底面(真皮上层),擦去底面,出现紫红色真皮。

病灶部位茸皮

增厚。

病灶多发生鹿茸的中部,嘴头少见,茸根部未见病变。

病变只蔓延到真皮,不能扩散到皮下组织。

鹿的体表其他部位无感染发病。

病变鹿茸

加工后有深灰色病灶痕迹。

本病对茸生长速度无影响。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

显微镜检查、沙堡劳氏培养基培养(对菌落特性、菌丝和孢子进行鉴定)。

病料采集

将鹿保定好,用70%酒精消毒茸皮病变部位,然后用外科刀刮取痂皮、茸皮待检。

防治

搞好饲养管理,做好清洁卫生,防止鹿群拥挤,防止积水,做好经常性的消毒工作。

发现本病立即隔离治疗,被污染的圈舍、饲槽及用具应严格消毒。

仔鹿下痢

仔鹿生后1周多发。

表现拉灰黄色或灰白色稀便。

治宜清肠止酵,消除炎症。

{处方1】

磺胺唾哩0.5-1g

鞭酸蛋白0.5g

次硝酸秘0.5g

碳酸氢钠0·5g

用法:

加人常水100-ZOOml,搅匀后口服,每天1-2次。

【处方2】

土霉素粉0.5一1g

胃蛋白酶0.5一1g

用法:

加常水调稀后一次口服,每天2次。

[处方31

氟呱酸0.5一1g

用法:

加水溶解后一次口服,每天2次。

【处方4】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20万一30万IU

用法:

一次灌服。

仔鹿肺炎

哺乳期仔鹿多见。

[处方1】

10%磺胺咯陡钠注射液10一20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00ml

用法:

一次静脉注射,每天2次。

[处方2}

注射用盐酸四环素0.1~0.2g

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OOml

用法:

一次静脉注射。

【处方3】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20万一30万IU

用法:

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

仔鹿便秘

人工哺乳的仔鹿有时发生。

表现无神,频频努责,呈排便姿势而无便排出。

治宜润通便。

【处方】

液体石蜡50一IOOml

用法:

加人适量的温生理盐水中混匀,一次深部灌肠。

鹿的驯化技术

近40年茸鹿的驯化实践表明,茸鹿的驯化既要抓幼鹿、个体、常年驯化,又要注意抓成年

鹿、群体、关键时期的驯化,而且要以前者为主。

因为幼鹿的可塑性大,驯化出好的个体鹿

可成为骨干鹿,在此基础上,常年坚持不懈,才会收到顺利放养茸鹿的良好效果。

(一)幼鹿的驯化

1.骡化仔鹿的时间从驯化的时间上可分为:

①仔鹿吃上初乳和哺乳后与母鹿隔离的

驯化;②生后40天左右的仔马鹿随小群母马鹿出牧的驯化;③母鹿全部产完仔20天以

上开始的驯化;④母仔鹿断乳分群后开始的驯化;⑤仔鹿断乳分群后1.5一2.0个

月开始的驯化。

2.个体仔鹿的驭化方法①开始是使吃上初乳后的仔鹿每天离开母鹿,固定专人在固

定时间送给母鹿哺乳;对离开母鹿的仔鹿,可带到相邻空圈或到走廊固定的临时小舍内接受

抚摸、刷拭、体检、治疗、补饲、过门、引见各种动物和器物等驯化过程,经半月左右即可

达到跟人、任人摆布的驯化效果。

这些仔鹿的多数可作为未来的骨干鹿。

②在上述骨干鹿

驯化的基础上,当母鹿群都已产完仔时,上午上班时利用它们逐渐地拨出仔鹿群,晚上下班

前再拨回仔鹿群。

拨出的仔鹿群带到邻圈,进行整个白天的人鹿亲和、驯化,经一个半月左

右,在断乳分群时可对仔鹿进行点数单个过门,此时已完成圈内的驯化过程。

③在母马鹿

产仔季节里,利用已驯化放养的母鹿来影响所产仔鹿的习性,对通过圈内驯化的仔鹿,于

40日龄时可随同母鹿到牧地放牧。

但应注意放牧的时间不宜过长,因日龄短,体质尚弱,

切忌长距离的放牧,只要能适应院外运动、熟悉新的环境、采食部分适口性好的鲜绿植物性

饲料,就达到了驯化的目的。

在牧地放牧过程中,应避免发生炸群而踏伤和丢失仔鹿的现象。

还要避免到草高、灌木丛茂密的牧地上去放牧,以免丢失。

此外还应注意出入圈门时要稳,

防止拥挤时碰伤肢蹄。

对仔鹿进行驯化,要注意随着仔鹿的生长发育循序渐进的进行。

如放牧距离要由近到远,时

间要由短到长,放牧方法多采用围牧。

随着鹿龄增加,逐渐巩固驯化效果,加深驯化程度。

3.仔鹿的群体骤化在对仔鹿进行个体驯化的同时,还要对仔鹿群进行群体驯化,主

要采用圈内驯化、院内驯化和院外驯化的方法。

①圈内驯化:

该阶段需要使鹿形成两种稳

定的条件反射,听到喂饲信号想采食,听到集群信号能集群。

驯化人员每天定时接近仔鹿,

进行人鹿亲和。

初期利用大母鹿的胆大、集群性好,逐渐影响与带动仔鹿,使其见人不惊慌、

不躲避,能跟随大母鹿一起采食。

然后以几只驯化好的大母鹿为骨干,混于仔鹿群中,稳定

鹿群,便可以对仔鹿进行直接调教驯化。

对哺乳仔鹿的驯化,应利用补饲时进行,每次补饲

先吹哨后给料,使仔鹿养成听哨声采食的习惯。

如在母鹿出牧后专驯仔鹿,效果更好。

驯化

初期,应定时、有顺序、有规律地使用较简单的驯化信号(哨声),坚持循序渐进调教20余

天,到1个月左右仔鹿已经出现听到哨声就想采食的反应,有些鹿已能让人抚摸或敢于跟

人抢食,此时,再加上呼唤声作为集群的信号,领鹿人边走、边呼唤仔鹿,同时在仔鹿群后

边及两侧配合专人驱赶。

每天定时进行反复的调教训练,使仔鹿听到呼唤声就跟人来。

驯化

中要经常注意选择与培养骨干鹿。

所选的骨干鹿应具备胆大不惊、温驯、听呼唤、反应灵敏

的特点。

②院内驯化:

仍以几只驯化好的大每鹿(骨干鹿)带领稳群,使幼鹿继续接触与

适应新环境的深人驯化。

将仔鹿群领到院内接触牧犬、拖拉机、汽车及其他新奇的东西。

有些仔鹿表现惊慌不安,东张西望,甚至要躲避逃跑时,领鹿人吹哨给食和呼唤骨干鹿,其

他人员同时驱赶离群鹿,利用集群信号连续呼唤稳住鹿群。

利用骨干鹿总想抢食、紧跟人走、

胆大不惊慌的特点来影响与带动其他仔鹿。

每次院内驯化调教l个小时左右,当绝大部分

仔鹿见到新奇的东西不惊慌炸群时,或惊炸后马上又能重新集群时,便可转为院外驯化。

院外驯化:

院外驯化是继续加深驯化的阶段。

当鹿群中听人呼唤的骨干鹿达1乃以上时,

将鹿群领到鹿场附近宽阔平坦的草地或坡度较小的宽敞丘陵地进行驯化。

以梅花鹿仔鹿群不

超过百只、马鹿群不超过50只为宜。

首次院外驯化时应选择无风的晴朗天气,进行定点围

驯,慢慢移动鹿群。

领牧员在鹿群中间吹哨投扔豆饼块后呼唤骨干鹿集群。

在鹿群周围安排

5一10人,以便驱赶企图离群的个别鹿,使全群鹿都被控制在驯化圈内。

第一次到院外的

驯化时间为半小时左右,以后的院外驯化时间由短渐长,距离由近到远,经1周左右可转

入初步放牧阶段。

未经驯化的哺乳幼鹿,离奶后在幼鹿群中混人骨干鹿,按上述驯化方法分

3个阶段进行,经1个月左右即可达到放牧的程度。

(二)成年鹿的驯化

驯化成年鹿的时间是在生产淡季的冬末春初。

鹿群组成分为母鹿群和公鹿群。

开始时

鹿群不宜很大。

驯化方法是向大群中混人骨干鹿,用来带动其他鹿,其驯化过程和具体的驯

化技术与幼鹿的相似。

对于个别野性大的鹿,或因助产、治疗等刺激后胆怯怕人不易驯化的

鹿,要针对其个体特点进行个别的调教和小群驯化。

在驯化母马鹿时,可在已驯化成的30一

50只温驯的骨干鹿群中隔几日拨进1一2只未驯化的鹿,在圈内进行短期合群,到院内经

短期调教驯化,很快就能跟群出牧。

母鹿怀孕期及推算方法

怀孕母鹿在5月初就开始陆续产子,母鹿能否正常产子和子鹿生后能否顺利健康成活,直接

关系到鹿群的发展和养鹿的经济效益,因此掌握母鹿的怀孕天数和推算母鹿的产子日期,对

于做好产前准备工作,及时观察母鹿的产前表现和产子过程,做好产后子鹿的护理准备工作

等具有重要意义,更主要的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茸鹿怀孕期的长短,与茸鹿的种类和类型、胎儿性别的数量、母鹿年龄、饲养方

式和营养等因素有关。

梅花鹿的怀孕期为229±6天;怀公羔时为231±5天,比怀母羔时的

228±6天平均长3天,怀双胎时为224±6天,比怀单胎时短5天,头胎和壮龄鹿的怀孕期

较短,老龄鹿较长,但是在前1胎~10胎间怀孕天数差异不明显。

东北马鹿的怀孕期为:

243±6天,天山马鹿为244±7天,东北梅花鹿的母鹿与东北马鹿公鹿杂交的后代(F1代)

为225±7天,比东北梅花鹿公鹿与东北马鹿母鹿杂交的后代(F1代)的240±7天明显少15

天,花·马杂交的F1代,其怀孕期为218±5天,比怀单胎时的225±7天明显少7天。

母鹿预产期的推算并不难,只要把配种日期记录准确,就能推算出预产期。

梅花

鹿预产期的推算公式为:

①月减5,日加23,如果日加23后的数值大于30,运算后,则日减30进月,余

数为产子日数。

例如:

10月13日配种的母鹿,其预产期应为下一年的6月[(10-5)+1]6

日[(13+23)-30]。

②月减4,日减12,或减日11(怀公羔,或日减14(怀母羔)。

马鹿预产期的推算

公式为:

月减4,日加1(东北马鹿),或日加2(天山马鹿)。

采用上述推算公式推算出的预

产期准确率可达90%左右。

提高鹿茸产量的新技术方法

控光增茸法。

建筑简易的塑料大棚,占地面积约为125~225平方米。

棚顶安装100~150W

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2.7米,照明度为500摄氏度左右。

每年从春季开始,每

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9.5小时。

增加光照的天数50~60天。

棚内的鹿群饲养条件与露天

一样,这样使鹿可提前38~39天脱角、生茸。

为延长公鹿长茸生长发育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样公鹿头茬茸产量可提高13.8%。

特别是再生茸不但长出二杠茸,而且产量平均可提高2~

3倍。

药物增茸法。

可使用腐殖酸钠添加剂,因为腐植酸钠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多元有机酸,

能促进机体的氯化酸类活力,增加新陈代谢和吸收营养的能力。

据统计,每日分3次给每头

公鹿喂给复方腐植酸钠0.2克,注意喂前2小时,将固体复方腐植酸钠用水稀释为0.05%,

PH值为6.5。

然后加入精料饲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