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537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新课标届高考历史专题综合检测专题十三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四川绵阳一诊)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

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

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

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  )

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B.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

C.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符合当时时代和学术的需要,因此晚清顾炎武的地位提升,故C项正确。

材料“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B项排除;“博极群书,精于考证”“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D项错误。

2.(2019·山西部分学校摸底)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

这一变化(  )

A.有利于中国逐渐融入世界

B.主要源于民族危机的刺激

C.推动中体西用思潮的出现

D.表明清朝政府已认清形势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近代中国由传统的华夷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转变为国家平等的意识和外交理念,故选A项;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就已经出现,此时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了,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因此这一变化不是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结果,排除B项;外交称谓的变化并不是中体西用思潮的体现,排除C项;清朝政府没有认清形势而全面学习西方,排除D项。

3.(2019·湖北仙桃月考)在晚清学习西方的思潮中,王韬认为:

“诚使孔子生于今日,其于西国舟车、枪炮、机器之制,亦必有所取焉。

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盖万世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

”以上言论所反映的主张是(  )

A.反对学习西方的近代技术

B.以儒家学说抵御西方近代思想

C.以西学取代传统儒家思想

D.以传统文化为主、西方技术为辅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王韬主张在坚持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前提下,以学习西方技术为辅,D项正确。

A项“反对”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学习西方技术,排除;材料不是用儒家学说抵御西方近代思想,B项错误;C项“取代”表述不符合材料“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信息,排除。

4.(2019·山东邹城期中)19世纪末,张之洞在武汉地区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劝农桑。

1890年创建两湖书院(黄兴毕业于此)。

1896年开始编练湖北新军。

这些行为表明张之洞(  )

A.与维新派的思想趋同

B.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进步的工具

C.意图推动民主革命发展

D.以顽固手段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张之洞创办新式学校,培养出新式人才,编练新军有利于中国国防的近代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故B项正确。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与维新思想有本质区别,故A项错误;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不可能主张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统治,而不是以顽固手段,D项错误。

5.(2019·福建三明一中期中)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

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道光初年……《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礼政》仅占12卷”中可以看出,传统治国思想所占比例下降,这反映了清末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变化,故D项正确。

清朝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文化的影响,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治国观念的减少,没有体现出民主思想,故C项排除。

6.(2019·广西百色摸底)严复对韩愈的君主专制论和尊君论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君主和人民之间是基于“通功易事”的原则而确立的一种契约关系,“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斯民也,天下之真主也”“君也,臣也,兵也,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

严复这一思想(  )

A.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B.用西方民主思想否定传统民本思想

C.凸显了近代宪政政治的精髓

D.用民权代替君权从而建立民主政治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认为君主和人民之间是基于‘通功易事’的原则而确立的一种契约关系”“君也,臣也,兵也,皆缘卫民之事而后有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的这一论述认为“君”是因“卫民”而设的,“君”的权力便来自于“民”,“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可以说他的这种思想倒置了君主专制政体下“君”“民”的权利序列,凸显了“主权在民”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近代宪政政治的精髓,故C项正确。

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康有为的理论,故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7.(2019·重庆调研)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

据此可知,时务学堂(  )

A.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B.主要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C.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解析 从“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和“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可以看出,时务学堂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试图通过维新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故答案为C项。

从材料中的“提倡新学,鼓吹维新”来看,时务学堂宣传维新思想,并不是“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维新派开展的变法运动最终失败,排除D项。

8.(2019·山东济南一中期中)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  )

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

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文化认同危机

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

D.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社会转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化解了传统与近代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故B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西学注入儒学中,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型,故A、D两项错误;康有为的行为与晚清思想保守无关,故C项排除。

9.(2018·陕西咸阳期末)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

这说明(  )

A.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B.封建礼教的遗毒仍根深蒂固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多元

D.学者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界限

答案 C

解析 根据“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可知,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但1915~1918年间,又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表明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并非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故C项正确。

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并非尊孔复古和恢复封建礼教,排除A、B两项。

材料反映了学者理性对待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并非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D项错误。

10.(2019·广东湛江调研)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

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

A.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B.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C.“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D.“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胡适是提倡新文学的代表,材料中胡适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影响,故D项正确。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近代出版业发展情况,排除A项;B项“完全”表述太绝对,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尊孔复古”受到批判,排除C项。

11.(2019·四川资阳入学检测)严复说:

“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材料表明严复的态度是(  )

A.主张中体西用B.质疑进化理论

C.反思西方文化D.宣传社会主义

答案 C

解析 根据“亲见七年之民国”可知为1918年,据此可推断“欧罗巴四年……血战”指“一战”。

材料的大意是说,严复亲自经历了欧洲的四年战争,感觉西方的文明进化,只是“利己杀人,寡廉鲜耻”,这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意识到西方文明也并非万能,并重新思考文明的趋向,故C项正确。

A项是洋务派的主张,且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涉及进化论的相关内容,故B项错误;D项“宣传社会主义”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12.(2019·福建宁德期中)傅斯年于1919年在文章中指出:

“一个空瓶子,里面并没有多量的浑水,把清水注进就完了。

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

”由此推知,傅斯年(  )

A.提倡西方的科学民主B.欲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主张中西文化相交融D.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

答案 B

解析 1919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由材料“一个空瓶子,里面并没有多量的浑水,把清水注进就完了。

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可知傅斯年主张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民主”,排除A项;傅斯年主张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主张“中西文化相交融”,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排除D项。

13.(2019·四川遂宁开学考试)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

材料意在说明(  )

A.思想觉悟迟滞于政治觉悟

B.社会变革没有真正出现

C.民族危机引起了思想变化

D.民族意识觉醒比较艰难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可知,陈旭麓认为中国出现的先觉者其思想在群众中影响较少,也就是群众的民族意识觉醒艰难,故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政治觉悟,故A项错误;社会变革已经出现,如洋务运动等,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错误。

14.(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

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

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

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

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长沙新民学会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布尔什维克主义),但未体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A项。

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道路,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知识分子照搬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排除B项。

材料仅体现知识分子赞成马克思主义,未体现建立先进阶级政党的问题,排除C项。

由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