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5233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

《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 发酵工程.docx

新教材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发酵工程

专题九 发酵工程

[课标内容] 1.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发酵工程的基础。

2.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

梳理核心知识

提示 深思1:

原因是酒精浓度过高时,菌体表面蛋白质变性过快,从而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中;酒精浓度过低时,杀菌能力减弱。

深思2:

根据发酵过程所需条件来选择、设计发酵装置:

酒精发酵和制作泡菜均需要隔绝空气,因此必须选择密封性较好的装置;醋酸发酵则需要充足的氧气,同时还需避免杂菌随空气进入发酵装置中造成污染。

1.制作传统发酵食品的常见的几个反应方程式:

①C6H12O6

2C3H6O3(乳酸)+能量

②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

③C6H12O6+2O2

2CH3COOH(乙酸)+2H2O+2CO2+能量

④C2H5OH+O2

CH3COOH(乙酸)+H2O+能量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将糖分解为乙酸;当氧气充足、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乙酸。

3.制作泡菜时用水密封泡菜坛的目的是隔绝空气,这说明泡菜制作需要无氧条件。

泡菜坛只能装八成满,因为装完原料后还需要加入冷却的盐水,留有一定空间,便于冷却好的盐水淹没全部菜料。

4.为了防止发酵液被污染,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拧开瓶盖等。

5.在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不应有菌落生长。

如果有,则说明培养基或操作过程中有杂菌污染。

规范操作的情况下,在接种酵母菌的培养基表面可以看到单菌落,这些菌落的颜色、形状基本一致。

如果不一致,说明受到了杂菌污染。

6.分解尿素的细菌为异养微生物,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碳源,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另外还需加入水、无机盐和凝固剂如琼脂等。

7.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避免培养基表面的水分过快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8.细菌计数板和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原理相同。

血细胞计数板比细菌计数板厚,常用于相对较大的酵母菌细胞、霉菌孢子等的计数。

用细菌计数板可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

9.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如下图所示)。

几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刚果红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

10.发酵罐内的发酵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

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

例如,谷氨酸的发酵生产:

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会积累谷氨酸;在酸性条件下则容易形成谷氨酰胺和N-乙酰谷氨酰胺。

1.判断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说法的正误

(1)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

(2)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

(3)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中,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

(4)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

(5)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

(6)对细菌进行计数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也能用平板划线法。

(×)

(7)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所利用的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

(√)

(8)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分解尿素时,可以将尿素转化为氨,使得培养基的酸碱度降低。

(×)

(9)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透明复合物,所以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

2.判断有关发酵工程应用说法的正误

(1)腐乳制作是通过毛霉等微生物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

(2)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乙酸。

(×)

(3)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温度。

(×)

(4)制作泡菜时,盐水煮沸后可以立即使用。

(×)

(5)泡菜坛的选择、发酵过程中坛沿要注满水都有利于泡菜的无氧发酵。

(√)

(6)泡菜的制作前期需要通入氧气,后期应严格保持无氧条件。

(×)

(7)在家庭中用新鲜葡萄制作果酒时,需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

(8)在制作果酒、果醋时,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

(9)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以用微生物进行发酵。

(×)

1.[2019·海南卷,30

(2)]某同学在通过发酵制作果酒时,发现在制作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糖,可以提高酒精度,原因是                                    

                                  。

提示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可以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能量,还可以作为酒精发酵的原料

2.[2018·全国卷Ⅱ,37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                   

                 。

提示 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2018·全国卷Ⅲ,37

(1)]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                                    

                                  。

提示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4.[2019·全国卷Ⅲ,37(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                                    

                                  。

提示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种微生物表现出各自稳定的菌落特征

5.[2014·全国卷Ⅱ,39

(2)]某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

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                                    

                                  。

提示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1.(2020·山东等级考,12)我国的酿酒技术历史悠久,古人在实际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齐民要术》记载:

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

意思是将酒曲浸到活化,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把八斗米淘净,蒸熟,摊开冷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浸曲发”过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代谢加快

B.“鱼眼汤”现象是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

C.“净淘米”是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D.“舒令极冷”的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浸曲发”是将酒曲浸泡活化,在活化的过程中微生物代谢加快,A正确;“鱼眼汤”是指冒出鱼眼大小的气泡,气泡是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B正确;酿酒过程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而“净淘米”是防止一些杂质影响酒的品质,C错误;由题意可知,“舒令极冷”是将蒸熟的米摊开冷透,其目的是防止蒸熟的米温度过高使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D正确。

2.(2021·全国乙卷,37)[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工业上所说的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与合成代谢将某些原料物质转化为特定产品的过程。

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加入大豆、小麦和麦麸可以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大豆中的________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小麦中的淀粉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________。

(2)米曲霉发酵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米曲霉充分生长繁殖,大量分泌制作酱油过程所需的酶类,这些酶中的________、________能分别将发酵池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易于吸收、风味独特的成分,如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________。

米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米曲霉属于________(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好氧”)微生物。

(3)在发酵池发酵阶段添加的乳酸菌属于________(填“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添加的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在该阶段抑制杂菌污染和繁殖是保证酱油质量的重要因素,据图分析该阶段中可以抑制杂菌生长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答案 

(1)蛋白质 碳源 

(2)蛋白酶 脂肪酶 氨基酸 异养好氧 (3)原核生物 酒精和CO2 乳酸(或酒精、食盐)

解析 

(1)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氮源。

淀粉属于多糖,组成元素有C、H、O,可为米曲霉的生长提供碳源。

(2)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需要蛋白酶和脂肪酶。

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依题意可知,米曲霉发酵过程中需要提供营养物质,且需要通入空气并搅拌,故米曲霉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好氧型。

(3)乳酸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在发酵池发酵阶段存在乳酸菌和酵母菌,它们产生的乳酸和酒精均会抑制杂菌生长,同时,加入的食盐也有抑制杂菌生长的作用。

3.(2021·选择性考试广东卷,21)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

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菌株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将蔗糖作为________,并不断提高其浓度,经多次传代培养(指培养一段时间后,将部分培养物转入新配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以获得目标菌株。

培养过程中定期取样并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菌落计数,评估菌株增殖状况。

此外,选育优良菌株的方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出两种方法即可)。

(2)基于菌株H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其培养基盐浓度设为60g/L,pH为10,菌株H可正常持续发酵60d以上。

该系统不需要灭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pH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中菌株H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件中________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

(4)菌株H还能通过分解餐厨垃圾(主要含蛋白质、淀粉、油脂等)来生产PHA,说明其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唯一碳源 稀释涂布平板(血细胞计数法) 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2)培养基是高盐浓度的液体环境,杂菌会由于渗透失水而死亡;培养基的液体环境是碱性的,其他杂菌的酶变性失活,生长繁殖受抑制 (3)氧气 (4)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PHA合成相关的酶

解析 

(1)为提高菌株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在液体培养基中,可将蔗糖作为唯一碳源。

培养过程中可定期取样并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血细胞计数法)进行菌落计数,评估菌株增殖状况。

除了上述方法选育能耐受高浓度蔗糖的菌株H外,还可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来选育优良菌株。

(2)由题意可知,菌株H具有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的特性,在该系统中,其他杂菌会因盐浓度过高或pH不适宜而死亡,故不用灭菌。

(3)由于产物中产生了少量乙醇,说明发酵液缺氧导致菌株H进行了无氧呼吸,最终菌株H由于能量供应不足而使得其细胞增殖和PHA的产量均未达到预期,所以发酵条件中氧气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

(4)餐厨垃圾主要含有蛋白质、淀粉、油脂等,菌株H能利用餐厨垃圾来生产PHA,说明其能分泌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还有与PHA合成相关的酶。

微专题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应用

1.培养基制备与微生物纯化技术

提醒:

①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

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

②观察菌落需用固体培养基,因此培养基要添加凝固剂,如琼脂。

③倒平板的温度一般在50℃左右适宜,温度过高会烫手,温度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

2.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两个实例

1.(2021·山东烟台二模)(不定项)下列与微生物培养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定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

B.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时,欲将1mL样品稀释10倍,应加入10mL无菌水

C.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

D.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应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中再加水去纸

答案 AB

解析 平板上的一个菌落一般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但有时候两个或是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也只有一个菌落,A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时,欲将1mL样品稀释10倍,只需加入9mL无菌水,B错误;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培养基,C正确;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应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中再加水去纸,D正确。

2.(2021·山东烟台质检)(不定项)在微生物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的方法来筛选出目标菌种。

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刚果红染料,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B.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C.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

D.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

答案 A

解析 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分解纤维素,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A错误;尿素分解菌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呈碱性,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B正确;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能够筛选出具有相应抗性的菌株,C正确;在含有碳酸钙的培养基上生长的乳酸菌菌落周围会出现“溶钙圈”,D正确。

3.(2021·广东佛山质检)由于前些年牛奶制品被爆出安全隐患,很多民众认为生牛奶更安全。

但有专家指出,没有经过加工的生牛奶中含有大肠杆菌、弧形杆菌、布鲁氏菌等近百种致病菌。

为了证实该情况,某实验室按如图方法对生牛奶进行细菌检测实验。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能否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操作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

(2)通过观察菌落的特征,可知生牛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菌落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两位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菌落检测,取样后的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菌落数目却有较大区别,你认为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位工作人员分别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22、163和186,取平均值157;

乙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5、110和186,取平均值107。

你认为这两位工作人员的结果中,可信度低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梯度稀释菌液,在平板上获得单个菌落,便于计数 不能,平板划线法不能对菌落计数 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 取样时间不相同,不同牛奶中的活菌数不相同

(3)乙 乙的结果中,有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外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解析 

(1)在接种前,进行①系列操作的意图是梯度稀释菌液。

平板划线不能计数微生物,只能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才能计数微生物。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以观察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培养36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

(2)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态、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

两位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菌落检测,取样后的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菌落数目却有较大区别,可能取样时间不一致(微生物数目不同)。

(3)甲、乙两位工作人员分别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的结果显示,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因为乙同学的实验结果中有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因此可信度较低。

微专题2 发酵工程的应用

1.理清“4”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技术

2.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提醒:

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菌促进硝酸盐还原形成的,而不是硝化细菌氧化氨形成的。

1.(2021·山东青岛三模)(不定项)黄酒是中国特产,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关于黄酒酿造方法,古遗六法中描述道:

黍米必齐、曲蘖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注:

曲蘖主要指酒曲,湛炽是指浸泡和蒸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酒中的酒精是酵母菌利用“黍米”经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

B.“曲蘖”制作的季节不同,可能会影响到酵母菌的种类和数量

C.“陶器必良”和“火剂必得”是为了控制发酵过程的环境条件

D.“湛炽”的目的是灭菌,确保发酵过程中无杂菌污染

答案 ABC

解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酒精,黄酒中的酒精是酵母菌利用“黍米”经无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产物,A正确;“曲蘖”制作的季节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会有所改变,可能会影响到酵母菌的种类和数量,B正确;“陶器必良”是为了有良好的容器从而控制好发酵过程的气体条件,“火剂必得”也是为了控制发酵过程的环境条件,C正确;“湛炽”的目的是消毒,发酵过程酒精的产生和培养液的酸性环境会抑制其他杂菌生长,D错误。

2.(2021·山东潍坊四县联考)(不定项)将总状毛霉、米根霉及两者等量混合接种于豆腐白坯,测定腐乳发酵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P1时豆腐呈白坯,P2时豆腐呈毛坯,P3表示加盐8天后,R1~R9表示密封腌制后第10天至第90天。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分别接种等量的菌种

B.食盐会抑制蛋白酶活性,导致可溶性蛋白下降

C.霉菌菌丝生长旺盛时伴随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

D.在后期发酵过程中有关蛋白酶活性会持续升高

答案 BCD

解析 将总状毛霉、米根霉及两者等量混合接种于豆腐白坯,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分别接种等量的菌种,A正确;P3表示加盐8天后,从图中可以看出,加盐后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B错误;霉菌菌丝生长旺盛时蛋白酶的量增多,蛋白酶活性不会显著升高,C错误;随着底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在后期发酵过程中有关蛋白酶活性不会持续升高,D错误。

3.(2021·广东深圳高三调研)泡菜是一种独特且具有悠久历史的发酵蔬菜制品,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发酵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菜制作中,需注意控制食盐用量以及____________,否则容易造成____________而导致亚硝酸盐增加,影响泡菜品质,所以泡菜制作过程中需要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一般采用________(方法)。

(3)在腌制过程中,从外观上可以看到泡菜瓶中有间歇性的气泡冲出,坛盖有响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两种发酵方式下的亚硝酸盐含量的对比。

由图可知乳酸菌发酵较自然发酵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发酵方式下的亚硝酸盐含量都是先增加后下降,出现这种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无氧情况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腌制时间、温度 细菌大量繁殖 比色法

(3)泡菜中除乳酸菌外,还有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等,酵母菌能将糖分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等

(4)乳酸菌发酵可降低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提前亚硝酸盐峰值出现的时间,提高了泡菜食用的安全性(合理即可) 与硝酸盐的还原和pH对亚硝酸盐的影响有关(与硝酸盐还原菌等微生物作用和pH对亚硝酸盐的影响有关)

解析 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泡菜的制作流程是:

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

(1)泡菜发酵的原理是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泡菜制作过程中,腌制的时间、温度、盐的用量等都会影响泡菜的品质,否则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3)在发酵初期,泡菜坛内有时会长白膜,与之有关的微生物是产膜酵母菌,且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