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4898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docx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

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

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名称是:

美术学,专业代码是“130401”,所属学科是艺术学,学生毕业所授学位是艺术学学位,标准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美术学专业的主体内容是培养合格的从事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师,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美术表现和美术鉴赏能力,具备良好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另外本专业还培养学生具备较为丰富的人文素养和美术学科其他专业的知识、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既能成为合格的美术教师也能胜任美术研究、美术编辑、美术策划及管理等社会美术工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合格的从事基础教育的美术教师,也可胜任美术编辑、美术策划及管理等社会美术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同时为学生未来从事美术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三、培养要求

1、思想素养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热爱教育工作,自觉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

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艺术职业素养。

热爱美术事业、具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使命感。

2、艺术素养

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具有开阔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高的艺术感悟力。

3、专业素养

具有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具有扎实的美术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的美术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意识与能力。

具有较为全面的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有所专长。

富于艺术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美术表现能力。

4、实践能力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应用性汉语文字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外语识读能力。

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具体工作中锻炼策划、组织、沟通、执行、检查、汇报等的基本能力。

5、其他方面:

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课程体系

我院美术学专业教学内容广泛,课程设置依据“1+3”课程体系:

“1”是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课程,包括思维科学方法论、思维方法、逻辑学、辩证逻辑方法、学习方法等内容。

“3”是指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课程,由人文社科或自然科学通识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应用创新课程方向等三大类型构成。

美术学专业“1+3”课程体系包含:

创新思维能力课程、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应用创新课程四个模块。

本专业教学计划最低修读学时为3150学时,最低修读总学分为175学分。

(一)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1+3”课程体系简介

1、创新思维能力课程

主要开设《创新性思维与方法》、《图形创意与设计》、《艺术哲学》等课程。

总计108学时,6学分,两门必修一门选修。

2、通识课程

主要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语文》、《外语》、《体育》、《计算机基础(文)》等课程。

总计810学时,45学分。

均为必修课程。

另需在全校其他教学单位开设的校级B类课程中选修共6学分的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

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基础课和专业课。

开设《美术史论1》、《美术史论2》《造型基础》、《色彩基础》、《快速表现》、《基础图案》、《中国画基础》、《西画基础》、《陶艺基础》《纤维艺术基础》、《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美术学科教学法与微格实训》等14门课程。

总计756学时,42学分。

均为必修课程。

4、应用创新课程

应用实践教学模块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素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职业从业能力等所开设的课程。

主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教育见习、艺术考察、毕业创作素材收集、材料与技法实验、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电脑美术、书法与篆刻、中国画创作、油画创作、水彩画技法、陶艺创作、纤维艺术创作、综合材料创作等课程组成。

另外教师技能通过报考教师六项技能从大一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训练,通过应用创新实践课程中获得相应学分。

总计1368学时,学分76学分,均为必修课程。

(二)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1+3”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课程

体系

课程类型

层级

课程门数

修读

要求

备注

1

创新思维能力课程

校级

1

必修

选修

在校级和院级选修中必须任选一门

院级

1

必修

选修

在校级和院级选修中必须任选一门

3

通识课程

校级

18

必修

3

选修

不可在本学院开设的课程中选修

专业核心课程

院级

15

必修

应用创新课程

专业级

15

必修

其中创新实践课程1门不少于8学分

选修

合计

校级课程2门(其中必修1门),院级课程2门(其中必修1门),专业级课程14门(其中必修14门),各级课程共计52门。

(三)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课程简介模板

专业核心课程

1、《造型基础》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1学期

课程简介:

以线语言和光影明暗语言、平面训练为主,研究再现客观对象(结构、轮廓、体积、空间、明暗、比例、质感、量感)和组织画面、营造氛围的规律与方法,研究装饰造型和抽象造型的规律与方法,并对装饰与抽象画面组织规律和表达技巧运用单色的形式进行训练。

是培养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观察与表现能力,研究形象再现、表现、创造能力的最基本课程。

2、《色彩基础》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1学期

课程简介:

以水粉、水彩等多样的色彩媒介为材料,研究以色光规律再现客观对象(结构、轮廓、体积、空间、明暗、质感、量感)和组织画面、营造氛围的规律与方法。

同时以色彩心理学、色彩构成学原理为依据,研究色彩装饰和色彩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并对装饰与抽象画面的色彩组织规律和表达技巧进行训练。

是美术学专业学生研究色彩再现、色彩表现、色彩创造和色彩组织规律、方法的最基本课程。

3、《美术史论》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美术史论1》第1学期,《美术史论2》第2学期

课程简介:

主要学习艺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与发展趋势等艺术概论相关内容和中国美术发展线索、历程、现象、代表艺术家及作品,介绍世界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发展历史、现象、相关艺术思想、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

力求以多元化的视野反映艺术史的历史经验,以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对待人类艺术文化遗产。

同时,通过对中外艺术的对比性研究,更加深入地认识艺术的多元性和个性。

是培养美术学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艺术理论素养课程。

4、《基础图案》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36

学分:

2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2期

课程简介:

学习研究基础图案的构成原理、形式美法则,造型表现规律,使学生具有独立设计制作装饰图案的能力。

5、《中国画基础》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4期

课程简介:

课程包含中国画基础知识、白描、写意表现原理技法及其代表作品研习。

侧重了解、掌握中国画审美精神、表现材料与表现方法。

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基础理论与技法体系。

6、《西画基础》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4期

课程简介:

油画、水彩画等西画画种,是世界性的、具有极强表现力、发展成熟的画种。

本课程通过对西画基础知识、工具材料、特点与代表作品的研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西画代表性画种的艺术追求、表现材料与表现方法。

7、《快速表现》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1期

针对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快速表现是一种快速的写生技法,是造型训练重要的表现手段,本课程要求学生用不同材料和手段熟练掌握快速表现技法。

8、《中小学美术教学法与微格教学》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6期

课程简介:

是以中小学美术教育现象、美术教育基本技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理论课程。

是直接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师资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把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具备教育研究和创新能力。

9、《纤维艺术基础》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36

学分:

2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3期

课程简介:

主要讲述纤维艺术的艺术语言、创造思维及其表现过程中的试验性特征,强调纤维艺术中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多维性、讲述材料和技术的综合性、多重性,从而反映视觉创造形态中的时代特征。

使学生感受艺术的多元性,掌握纤维艺术基本技法。

10、《陶艺基础》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36

学分:

2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3期

课程简介:

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密切的关联。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

应用创新课程

1、《字体设计》

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36

学分:

2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2期

课程简介:

字体设计是美术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字体设计的学习兴趣,了解、掌握各种字体的设计和书写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审美能力和运用能力,为今后的设计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2、《版式设计》

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36

学分:

2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课程简介:

学习研究图片、文字、符号、图案、图形等视觉元素在特定版面上的组织构成形式。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版式设计规律并加以运用。

3、《材料与技法实验》

课程性质:

专业拓展课

课程类型:

综合课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2期

课程简介:

主要讲解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纤维艺术、陶艺以及综合材料等为主体表现形式的材料与技法实验的一门课程。

使学生了解美术各类型的表现手段及不同语言形式,以及现代综合绘画材料的拓展及其艺术观念的演变,并能对其材料、技法进行运用。

4、《中国画创作》

课程性质:

专业拓展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5期

课程简介:

是在学习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中国画基础上,重点学习与掌握中国画创作的基本原理,规律,方法与步骤。

深化学习各画科的绘画技法与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中国画的创作。

5、《油画创作》

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5期

课程简介:

是在学习造型基础课中绘画素描与绘画色彩及其油画技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与掌握油创作的基本原理,规律,方法与步骤。

深化掌握与学习西方油画技法各种表现形式,从而能够独立进行油画的创作与表现。

6、《水彩画技法》

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72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5期。

课程简介: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表现材料与表现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与学习水彩画技法各种表现形式,从而能够独立进行水彩画的创作与表现。

8、《纤维艺术创作》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48

学分:

2.5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6期

课程简介:

在掌握了纤维艺术制作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进行理论提升及实践,从而能独立进行纤维艺术创作。

9、《陶艺创作》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48

学分:

2.5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6期

课程简介:

在掌握了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后,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储备,使学生能独立进行陶艺创作。

9、《综合材料创作》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48

学分:

2.5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6期

课程简介:

当下艺术创作呈现出跨学科,跨门类,跨领域,跨文化,融会贯通,交叉融合的态势。

艺术材料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也可以变为为艺术表现的主体,艺术材料到材料艺术的转化,说明了艺术观念的拓展,审美精神的更新。

多种材料媒介的综合表现使作品产生令人感动的艺术效果。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激发学生通过自由表现、动态创作、多维审美深化的方法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

10、《电脑美术》

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60

学分:

4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第3期

课程简介:

主要讲解在学习与应用中应学习的几种主要的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CorelDRAW等平面美术技术。

学习电脑美术基础知识、色彩学、平面构图、平面构成以及创意和图形创意,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电脑美术知识技能,使学生能通过简单的软件与手绘能力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11、《书法与篆刻》

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36

学分:

2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

开课时间:

《书法与篆刻1》第1学期;《书法与篆刻2》第2学期;《书法与篆刻3》第3学期;《书法与篆刻4》第4学期。

课程简介:

书法与篆刻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了解书法文化,增强传统文化的意识,掌握各体书法的基本技法,学习篆刻基本技法,从而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想象创作能力。

12、《教育见习》

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32

学分:

2

教学方式:

校外

开课时间:

《教育见习1》第1期;《教育见习2》第2期;《教育见习3》第3期;《教育见习4》第4期。

课程简介:

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教育见习起到学生和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此门课程以观摩教学、参加教研活动等形式进行。

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向,为教育实习以及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13、《写生与摄影》

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54

学分:

3

教学方式:

校外

开课时间:

第2期

课程简介:

先进行摄影技法学习再外出写生,可以帮助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搜集高质量素材,此门课程开阔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审视美的能力。

14、《毕业创作素材收集》

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课程

课程类型:

必修

学时:

54

学分:

3

教学方式:

校外

开课时间:

第6期

课程简介:

在第二期写生与摄影实践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有目的看、想、说、画,进行素材的收集,素材数量和质量达到教师要求,从而为毕业创作做好艺术考察的准备。

 

五、能力培养设计

1、专业能力培养总体设计

专业能力

主要课程

修读方式

开课学期

课时

基础目标

美术表现能力

《造型基础》

必修

1

84

《色彩基础》

必修

1

72

《快速表现》

必修

1

72

《基础图案》

必修

2

36

《陶艺基础》

必修

3

36

《纤维艺术基础》

必修

3

36

《中国画基础》

必修

4

72

《西画基础》

必修

4

72

美术鉴赏能力

《美术史论》1、2

必修

1、2

72

美术教学能力

《美术学科教学法与微格实训》

必修

6

72

《教育学》

必修

5

54

《教育心理学》

必修

6

54

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

必修

2

60

《电脑美术》

必修

4

60

提高目标

初步创新创作能力

《书法与篆刻》1、2、3、4

必修

1、2、3、4

36

《材料与技法实验》

必修

2

72

《字体设计》

选修

4

72

《版式设计》

选修

4

72

发展目标

深入应用创新能力

《油画创作》

必修

5

72

《水彩画技法》

必修

5

72

《中国画创作》

必修

5

72

《纤维艺术》

必修

6

60

《陶艺设计》

必修

6

60

《综合材料创作》

必修

6

60

《毕业创作与答辩》

必修

8

144

社会实践能力

《教育见习》

必修

1、2、3、4

32

《专业实习》

必修

7

288

《写生与摄影》

必修

2

60

《毕业设计素材搜集》

必修

6

36

2、毕业能力(含创新能力)要求与主要课程设置对应表

毕业能力点要求

主要课程

能力培养内容概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专业表现能力

1、专业基础能力

《造型基础》

《色彩基础》

《快速表现》

《中国画基础》

《西画基础》

《纤维艺术基础》

《陶艺基础》

《书法与篆刻》

美术教育包含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两个方面,美术本体主要是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体现,掌握美术基本技能是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2、教学应用能力

《美术学科教学法与微格实训》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育见习》

《专业实习》

要引导学生具备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能力、美术教学能力、开发美术课程资源的能力、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的能力。

1、专业研究与表述能力

《美术史论》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大学语文》

《大学外语》

《毕业创作与答辩》

积淀美术理论知识、为艺术研究奠定基础,了解本学科发展新成果,更好地阐述、表达己的创作思路。

能清楚、简洁且赋逻辑地表述自己的作品创意、撰写考察报告和创意说明。

创新应用能力

2、综合材料运用能力

 

《材料与技法实验》

《综合材料创作》

当下艺术创作呈现出跨学科,跨门类,跨领域,跨文化,融会贯通,交叉融合的态势。

艺术材料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也可以变为艺术表现的主体,艺术材料到材料艺术的转化,说明了艺术观念的拓展,审美精神的更新。

多种材料媒介的综合表现使作品产生令人感动的艺术效果,通过自由表现、动态创作、多维审美深化学生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

3、设计元素运用能力

《图形创意》

《基础图案》

《版式设计》

《字体设计》

《电脑美术》

了解基本的设计原理、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能够运用电脑进行美术设计与制作。

4、特色化、个性化创作能力

《中国画创作》

《油画创作》

《水彩画技法》

《陶艺设计》

《纤维艺术》

通过深入学习,形成精学专研的不同特色。

5、社会实践能力

《写生与摄影》

《毕业创作素材搜集》

《应用创新实践》

《就业指导》

《创业指导》

能够较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胜任基础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为宗旨,兼顾培养从事与美术专业相关工作的实用性、应用性人才。

让学生走出画室,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毕业能力(含创新能力)量化要求设计

毕业能力点要求

量化数据

备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专业表现能力

1、专业基础能力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国画、油画、陶艺、纤维、综合材料的作业。

符合作业规范。

2、教学应用能力

在规定时间内,展现教师素质与专业基本功,能够完成备课、说课、上课、听评课等环节的教学任务。

创新应用能力

1、专业研究与表述能力

能通过多途径系统收集、查阅、综合分析资料。

能有较好的理论表达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美术鉴赏能力。

2、综合材料运用能力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能提供所要求的材料为载体,进行创作表现,完成作品。

3、设计元素运用能力

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文字、图案、版式等的设计,符合设计规范。

4、特色化、个性化创作能力

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根据个人选定的特色课程及材料完成相应作品。

 

六、实践教学设计

序号

课程(项目)名称

开课学期

实践

周数

学分

备注

1

毕业实习

7

16

16

必修

2

毕业创作与答辩

8

8

8

必修

3

写生与摄影

2

5

3.5

必修

4

毕业设计素材搜集

6

3

3

必修

5

军事理论与训练

1

2

2

必修

6

教育见习1

1

1

0.5

必修

7

书法与篆刻1

2

9

0.5

必修

8

教育见习2

2

1

0.5

必修

9

书法与篆刻2

2

9

0.5

必修

10

材料与技法实验

2

6

4

必修

11

写生与摄影

2

6

3.5

必修

12

字体设计

2

6

2

必修

13

版式设计

3

9

2

必修

14

教育见习3

3

1

0.5

必修

15

电脑美术

3

18

4

必修

16

书法与篆刻3

3

9

0.5

必修

17

书法与篆刻4

4

9

0.5

必修

18

教育见习4

4

1

0.5

必修

19

应用创新实践

8

必修

20

油画创作

5

9

4

必修

21

水彩画技法

5

9

4

必修

22

中国画创作

5

9

4

必修

23

陶艺设计

6

6

2.5

必修

24

纤维艺术

6

6

2.5

必修

25

综合材料创作

6

6

2.5

必修

合计

76

七、各类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设计

1、创新思维能力类课程改革与研究设计

在校级必须课程中精选《创新性思维与方法》与院级必须课程《图形创

意》配合,理论与本专业实践结合,联动完成创新思维与专业创新能力的系统提升与强化训练。

在校级和院级选修课程中任选一门,可拓展此类能力的深度和广。

2、通识类课程改革与研究设计

与文新、外语、政管学院和教务处接洽,相对固定我院通识课程教师队

伍,针对我院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教研、教改,从内容、方法、考核各途径提升我院通识类课程与专业的对接度和学生的对接度,从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3、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与研究设计

以《美术史论》为例:

课程名称

《美术史论》

教学目标

该课程是研究中外美术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科学。

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三部分,是美术本科专业的专业课和核心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美术的基本原理、美术史的基础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整合中国美术史以及外国美术史的内容和体系结构,按照历史发展线索进行统筹分析与比较。

在总体历史线索中,根据艺术类别,艺术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与讲解。

在这方面,优化了知识结构,重组了内容,让学生能够从总体上了解知识结构与体系。

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将史论知识融会贯通,除了采用课堂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