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462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docx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lO16Mg23Mg24S32C135.5Fe56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2013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连续出现雾霾天气。

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

元凶,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可从源头上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B.由PM2.5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备胶体的性质

C.加快发展以氢燃料电池为能源的电动车,减少燃油车的使用

D.雾霾是由大量燃烧煤、天然气、石油等产生的CO2偏高所致

【知识点】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

【答案解析】C解析:

A、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但不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故A错误;

B、气溶胶属于胶体,微粒直径在10-7m~10-9m之间,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故B错误;

C、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减少了烟尘,所以能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故C正确;

D、雾霾是由大量燃烧煤、天然气、石油等产生的各种颗粒物、有害气体,不是因为产生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PM2.5的来源、性质、防治以及由粒径的大小确定胶体,明确微粒与纳米的关系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8、异秦皮啶具有镇静安神抗肿瘤功效,秦皮素具有抗痢疾杆菌功效。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转化,如图所示。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异秦皮啶与秦皮素互为同系物

B.异秦皮啶分子式为C11H12O5

C.秦皮素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D.1mol秦皮素最多可与2molBr2(浓溴水中的)、4molNaOH反应

【知识点】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答案解析】D解析:

A、异秦皮啶与秦皮素结构不相似,不能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B、异秦皮啶分子式为C11H10O5,故B错误;C、秦皮素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酯基、酚羟基,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正确;D、1mol秦皮素酚羟基的对位可以与1molBr2发生取代,碳碳双键可以与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可与2molBr2反应;酯基水解产物有酚羟基和羧基,一共有3个酚羟基和一个羧基,可与4molNaOH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官能团和基本性质,C选项中酯基水解产物有酚,还能与氢氧化钠继续反应,为易错点。

9、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编号

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

评  价

A

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

错误,碳酸钙是弱电解质,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B

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

2C6H5O-+CO2+H2O→2C6H5OH+CO32-

正确

C

NaHCO3的水解

HCO3-+H2O═CO32-+H3O+

错误,水解方程式误写成电离方程式

D

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Br2+4Cl-

错误,离子方程式中Fe2+与Br-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化学式不符

【知识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

【答案解析】C解析:

A、评价错误,碳酸钙是强电解质,但是难溶,不应写成离子形式,故A错误;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产物是碳酸氢钠跟,故B错误;

C、水解方程式误写成电离方程式,故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Cl2反应:

2Fe2++2Br-+2Cl2=2Fe3++Br2+4Cl-,书写正确,评价错误,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D选项注意量的关系,为易错点。

 

10、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右

图转化的是()

A

AlCl3

Al(OH)3

Al2O3

B

SiO2

H2SiO3

Na2SiO3

C

Cl2

HCl

CuCl2

D

CH2=CH2

CH3CH2Cl

CH3CH2OH

 

【知识点】元素化合物相互转化知识

【答案解析】B解析:

A、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铝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故A正确;B、二氧化硅不能一步生成硅酸,故B错误;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与二氧化锰生成氯气,与氢氧化铜生成氯化铜电解氯化铜生成氯气,故C正确;D、乙烯与氯化氢加成得氯乙烷,氯乙烷消去生成乙烯,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下生成乙醇,乙醇消去生成乙烯,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发生的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时,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11、利用下列实验方案可以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

(1)需要过滤装置B.步骤(3)需要用到蒸发皿

C.步骤(4)是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的

D.活性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知识点】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答案解析】D解析:

A、步骤

(1)得到滤液和不溶性物质,需要过滤装置,故A正确;

B、步骤(3)是结晶操作,需要用到蒸发皿,故B正确;

C、步骤(4)是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蒸馏分离液态混合物,故C正确;

D、活性物质是从水层溶液析出的,说明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所以D错误;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综合考查基本实验操作,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12、分子式为C10H12O2的有机物,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②能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

则满足条件的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A.9B.10C.12D.15

【知识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答案解析】D解析:

有机物除去苯环基-C6H4还有组成-C4H8O2,能与NaHCO3反应生成气体说明含有羧基,两个取代基有如下组合:

,五种官能团位于苯环的邻、间、对位,共15种;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注意取代基的不同,按顺序写,省得遗漏,难度不大。

13、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

2N2O5(g)4NO2(g)+O2(g) ΔH>0;T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为:

t/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00s内N2O5分解速率为2.96×10-3mol·(L·s)-1

B.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125,1000s时转化率为50%

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则T1>T3

D.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000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mol·L-1,则T1

【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外界条件的影响

【答案解析】D解析:

A、500s内N2O5分解速率=(5.00-3.52)mol/L÷500s=2.96×10-3mol·(L·s)-1,故A正确;

B、T1温度下:

2N2O5(g)4NO2(g)+O2(g),

始态浓度:

5.00mol/L00

变化浓度:

2.50mol/L5.00mol/L1.25mol/L

平衡浓度:

2.50mol/L5.00mol/L1.25mol/L

K=C(O2)·C4(NO2)/C2(N2O5)=125,1000s时转化率=2.50÷5.00=50%;故B正确;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3,若K1>K3,反应吸热反应,则T1>T3,,故C正确;

D、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平衡时时N2O5(g)浓度应降低,其他条件不变时,T2温度下反应到1000s时测得N2O5(g)浓度为2.98mol/L,浓度大于2.5mol/L,故不可能为升高温度,应为降低温度,故T1>T2,所以D错误;

故答案选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本题共2小题,共3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26、A、B、C、D、E、F、G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7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A、B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均为零;C元素是植物生长三大营养元素之一;D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其氢化物能和一种半导体材料反应生成常温常压下的两种气体;E原子核外K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相等;F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两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D3的电子式为;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G的非金属性比F强;

(3)EF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一种稳定性的盐,则此反应方程式为;

(4)C的氢化物与G的单质以物质的量之比1:

3反应,生成二元化合物X和一种气体,该气体遇氨气产生“白烟”,则X的化学是为,X与水反应的产物名称是

(5)已知充分燃烧一定量的B2A2放出QkJ的能量,燃烧生成的产物恰好与100ml5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则燃烧1molB2A2放出的热量为KJ;

(6)常温下,E(OH)2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单位mol·L-1)。

要使c(E2+)为0.001mol·L-1的溶液形成沉淀,则溶液的PH值至少升高到。

【知识点】位置、结构、性质间关系,元素周期律

【答案解析】

(1)

(2分)

(2)Cl2+H2S=S↓+2HCl(2分)

(3)MgS+2O2

MgSO4(2分)(4)NCl3(2分)次氯酸和氨气(2分)

(5)8QKJ(2分)(6)8(2分)

解析:

A、B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均为零,则A是氢元素,B是碳元素;C元素是植物生长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原子序数大于硅,则C是氮元素;D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其氢化物能和一种半导体材料反应生成常温常压下的两种气体,D是氟元素;E原子核外K层电子数与M层电子数相等,为镁元素;F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两倍,则F为硫元素,G为氯元素;

(1)CD3是NF3,其电子式为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l的非金属性比S强:

Cl2+H2S=S↓+2HCl;(3)MgF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一种稳定性的盐,则此反应方程式为:

MgS+2O2

MgSO4,(4)N的氢化物(NH3)与Cl的单质以物质的量之比1:

3反应,生成二元化合物X和一种气体,该气体遇氨气产生“白烟”,(应该是HCl),方程式为:

NH3+3Cl2=NCl3+3HCl,则X的化学是为NCl3;X与水反应:

NCl3+3H2O==NH3+3HClO;产物名称是:

次氯酸和氨;(5)充分燃烧一定量的C2H2放出QkJ的能量,燃烧生成的产物CO2恰好与100ml5mol·L-1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则C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燃烧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