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作业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460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作业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文作业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文作业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文作业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文作业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作业答案.docx

《古文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作业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文作业答案.docx

古文作业答案

古文作业答案

作者:

日期:

名词解释

1、上官体:

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

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因其位显,“绮错婉媚”的诗歌广为流传,时人多仿效,世人就称之

为“上官体”,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格调以颂美为主,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2、四杰:

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在唐诗史上,他们是勇于改革齐

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力图冲破齐梁遗风和“上官体”的牢笼,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

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3、王孟:

是王维与孟浩然的并称,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是趣味相投得莫逆之交;共同

开创了盛唐诗坛上一个主要的创作流派一一山水田园诗派。

他们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

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

因此,他们成为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田园诗派也被称为王孟诗派。

4、高岑:

高适和岑参的合称。

他们都积极进取,但长期功名失意。

一再出塞谋求报国立

功,对仕途坎坷和边塞生活有着深刻体验。

所作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和仕途艰难为题

材,善于运用七言古诗等体裁,表现报国安边、治国安民的壮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或抒发

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

其诗意气豪迈,情辞慷慨,奇偶相生,手法多样。

因此以“高岑”并称。

5、七绝圣手:

指王昌龄。

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诗歌中的情景交

融;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还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他把七绝的概

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

6、诗仙:

李白。

其诗歌往往脱去笔墨蹊径,不受常规所限制,能够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

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诗风雄奇豪放,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明代诗词大家杨慎的《升庵诗话》则说:

“李白神于诗。

甫圣于诗。

”后世评诗家冠于李白的“仙”与“神”,均因其诗而得,遂使李白“诗仙”的雅

号广为流传。

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

7、诗圣:

杜甫。

世人把杜甫简称为“诗圣”,则突出了其道德含义,认为杜甫诗所展现的人格魅力,集中了儒家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和情怀,如忠义仁爱、民胞物吾、忧

国忧民等。

宋人称杜甫“圣于诗者”,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集大成”地位,认为他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

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

杜甫的其他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8、诗豪:

指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

他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才学过人,气度

非凡;政治上即使被贬,他也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诗的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由于刘“善诗精绝”,白居易赞扬他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由于刘“善诗精绝”,白居易赞扬他的诗说:

“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

”推为“诗豪”。

9、诗鬼:

指李贺。

他的诗受楚词、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其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他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喜用“鬼、泣、死、血”字,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也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因而被称为“诗鬼”。

10、古文运动:

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一次重要的文体改革运动,主张废弃六朝以

来华而不实的骈俪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

11、元白:

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并称。

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二人文学观点

相同,作品风格相近。

他们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写有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擅长于新乐

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

在中唐诗坛上,元白的影响很大。

故并称“元白”。

12、孟诗韩笔:

.是中唐时期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欧阳修有“韩孟于文

词,两雄力相当。

”之句。

韩、孟联句,字字生造,为古来所未有。

又载:

“孟东野奇杰之笔

万不及韩,而坚瘦特甚”。

由于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奇险、冷僻、新巧,富于独创性。

韩擅文,孟工诗,因此称“孟诗韩笔”。

13、郊寒岛瘦:

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

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二人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因此被后世并称为

“郊寒岛瘦”。

14、小李杜:

指李商隐和杜牧。

李商隐是学杜而登堂入室的诗人,他的诗律对精切,文思幽

深,笔意宛转,辞彩秾丽华美,是格律诗中的精品。

杜牧学李,虽然豪气不足,但其诗清新

俊爽,风调流美,在当时尤为难得。

他们的诗歌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他们的出现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机;加上他们的关系也不错,两人

之间,也有互赠诗文,世人就称之为小李杜”。

15、传奇:

传奇本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传奇这一名称,在不同的时代还有其他的含义。

唐传奇是指唐代出现的具有成熟形态的文言短篇小说。

论述题:

1、试以三吏”三别”为例,简要分析杜甫爱国、爱民思想变化的阶段性

答:

杜甫以忧郁的目光目睹了统治者的奢华无度,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战乱中统治者的横

征暴敛使人民经历了九死一生、妻离子散的痛苦。

但他把改善人民生活处境的希望寄托在统

治者身上。

因此,他的忧国忧民情怀与忠君思想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对社稷和人民的关

切,是他爱国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一生同情人民,坚定而真诚地为江山社稷忧愁。

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曾沦为胡虏,颠沛流离于各地,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

阶段的爱国、爱民思想在组诗“三吏”“三别”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1)、战乱中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作者路过石壕村,见证了征兵给人民带来走赴边疆、家破人亡的惨痛,《石壕吏》中的老妪

一家让人心酸哀痛;;《新婚别》中新婚夫妇成婚一日之后竟成永别的悲惨让人同情;《垂老

别》中的花甲老人拜别老妻的无奈,毅然而上战场的悲壮…士兵们战场上九死一生的遭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对返京的思念。

杜甫是第一个如此真实地写“民”的诗人,有着一种患难与共感同身受的共鸣,同样的遭遇

使他的诗中对人民有了深刻的同情。

而且他不只是表面的描写受苦的现象,也进一步揭示了

人民受苦的根源。

2)、杜诗中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

在石壕村,在新安道,他目睹了官府抓丁的场面、聆听了新婚少妇送丈夫出征时的哭诉。

他在谴责的同时,从维护国家安定大前提出发,含着眼泪劝勉人们走上前线。

诗歌中歌唱的

人民忍受最大牺牲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也代表了诗人自己的政治态度。

他诗情澎湃,再也平静不下来,抑郁的情感在诗中得以宣泄,写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挚、动人

肺腑的爱国诗篇。

2、简述杜甫的生平及其沉郁诗风发展的关系。

(一)读书游历时期:

1、杜甫早慧,“七龄思正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2、“往昔十五四,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3、十九岁前后,出游晋魏齐赵诸地。

4、与李白、高适、岑参等聚首梁宋。

“昔与高李辈,晚登单父台。

5、与李白等游历齐鲁。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回到长安,准备应试。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总结:

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少年时期的刻苦学习,使诗人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功底;青年时期的

四出漫游,又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和著名诗人文人的互相切磋,更提高了诗人的写作素养。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盛世青年,杜甫保持着不断进取、终获成功的锐气。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扬的精神,为日后沉郁诗风的形成埋下了生命力旺盛的种子。

(二)困居长安十年

1参加天宝六年制科考试,被无理黜落。

“且随诸彦后,方觊薄才伸。

2、先后投书韦济、张垍、韦见素、歌舒翰等权贵,请求推荐,没有着落。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朝扣富儿们,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3、向唐玄宗进《雕赋》、献《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有事南郊赋》),待制集贤院。

“天老书题目,春官验讨论。

4、授河西县尉,不就。

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从八品下)。

5、请假回奉先探亲。

写《自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总结:

此间,与文人郑虔、苏源明等交密。

“忘形到尔汝。

”困居长安的十年,诗人过的是“朝扣富儿们,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穷困生活,遭白眼的生活,“长安苦

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

”生活,使诗人备尝艰

辛;但同时,生活,又使诗人饱览世情。

虽然诗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穷困,但反过来,诗人的精神生活却变得越来越富有: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生活的辩证法就是如

此。

经过长安十年困顿生活的磨练,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这一时期的诗歌创

作,无论是在精神境界方面,还是风格技巧方面,都较前一时期有质的飞跃,达到了当时现

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为杜甫沉郁诗风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其诗歌风格也

变放声高歌为慷慨悲歌。

三)为官及弃官逃难时期(公元756〜759)

1安史乱起,携家避难鄜州。

2、闻肃宗即位,赴灵武勤王,中路为禄山叛军俘获。

3、冒死逃出京城,赴凤翔,授左拾遗(从八品上)。

4、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坐贬华州司功参军。

5、官禄入不敷出,弃官避难。

总结:

天宝之乱,杜甫从为官至弃官,前后虽不足四年,但诗人的诗歌创作,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

”这几年中,诗人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了《北征》、《羌村三首》、《述怀》、《哀江头》、《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

《月夜》、《春望》等名作,特别是“三吏”、“三别”的写作,更标志杜甫的诗歌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颠峰,奠定了杜诗的“诗史”地位,也是杜甫沉郁诗风发展的黄金时期。

(四)飘泊西南时期(公元759〜770)

1发秦州。

《发秦州》:

“无食思乐土,无衣思南州。

2、趋成都,建草堂。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3、严武尹成都,给杜甫以资助。

4、严武入朝,徐知道反,避乱离草堂。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5、严武回,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6、严武死,杜甫离蜀东下,寄住夔州。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饥借家家米,愁征处处杯。

”“醉里纵为客,诗成觉有神”。

7、东下江汉岳阳,客死舟中。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

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战血流依

旧,军声动至今。

总结:

杜甫飘泊西南十余年,十多年中,除在草堂和云安这两段时间生活较安定外,其余时

间,几乎是在逃难、流浪和乞讨中度过。

处境极其困苦艰难。

难能可贵的是,不管生活如何困苦,岁月如何艰辛,身体如何衰病,处境如何险恶,诗人的政治热情、爱国热情、创作热情始终旺盛不衰。

十余年中,诗人留下了近千首诗作。

不仅作品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艺术技巧更加成熟,感情更加深沉,风格更为突出,是沉郁诗风向更深更广方向继续拓

展时期。

3、比较分析孟浩然、王维田园诗的异同。

答:

同:

1)、他们继往开来,熔铸陶、谢,把我国山水田园诗得艺术大大推进了一步,在他们的笔下,抒情和写景有机融合;

2)、他们的诗,意境高远,形象鲜明,风格、情调丰富多彩,语言自然而又精炼、准确。

3)、在思想作风上都以“高人”、“隐士”著称,在诗歌体裁上有共同的好尚,都擅长五言诗。

异:

1)、王维诗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除山水田园诗外,政治感遇诗和游侠、边塞成就也很

高,他的诗大多借用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或用乐府古题来写怀抱、抒发感慨,诗作大体以无

言为主,但年轻时他还擅长七言歌行体。

孟诗题材狭窄,所表现的往往是其村居闲情逸致和

游赏山水时的情致襟怀。

2)、王维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与外界景物融成一体,作者的个性与自然达到完美的统一,

善于通过景物的描写,表现各人感情。

孟浩然诗中,诗人的形象是独立的,并不断地在所描

写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着,作者的感情是直抒出来的。

这种抒发往往淡而有致,余味无穷。

3)、王维的诗,静中有动,往往以动显静,静中观照的心理状态。

孟诗中,首先使人感觉到的,是诗人情感的波动,他所描绘的往往是静美,万籁俱静的。

4)、王维诗是以清秀精工著称,语言锤炼,时有警策之句,行人耳目的“诗眼”;对景物的描摹,则善与彩绘。

孟诗清新自然,篇幅大多短小,语言平淡,擅长白描手法。

5)、王维诗受佛教思想影响较大,孟诗则不甚明显。

王诗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清淡而韵味悠长。

4、试论王维诗歌的风格特征。

答:

1)、内容:

多样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A多样性:

题材多样,有边塞诗《从军行》、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禅诗《过香积寺》、

酬赠《送元二使安西》等

B独特性:

儒、道、佛、禅的结合。

2)、境界:

诗画乐的统一:

A视觉与听觉: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B、线条与色彩:

《积雨辋川庄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精确地捕捉景物

的变化,通过合理的构图、和谐的色泽,显示事物之间远近、高低等空间关系以及动静、疏密等的配合,使画面通过近体诗队长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更具映衬之美。

3)、技法:

艺术辨证的完美统一

艺术辩证法的完美统一:

远近、虚实、冷热、疏密、动静。

例如《山居秋暝》描写秋夜山中清新静谧之美,不仅具有构图美、色彩美,而且呈现难得的动态美。

4)、情味:

浓厚的禅趣

A认识:

B体现:

静、闲、空

C、方式:

关照万物、关照自然

5、结合具体作品,试论高适、岑参诗歌风格之异同。

答、同:

1)、安定边疆得壮怀与功名受挫的悲愤相纠结:

高适“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纵怀济时策,谁肯论吾某”岑参: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2)、明朗超脱的精神与豁达狂放的风度相表里:

高适“且与少年饮酒美酒,往来涉猎西山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岑参“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人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3)、险恶的边塞生活为一往无前得精神所统摄:

高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岑参:

“万箭千万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由于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差异,高适、岑参的诗又有重要区别。

“高悲壮而

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禛《师友师传续录》)。

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

具体的不同点是:

1)、形象塑造一一直陈胸臆与借形象说话:

高适“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描写技巧一一“以常感人”与“以奇制胜”

如:

高适的《燕歌行》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常见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

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3)、结构一一严谨与灵活:

高适的《燕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

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借鉴了他人的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

如《白

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

4)、语言一一质直与清俊:

高适诗的语言精练整饬,又平易流畅,如《燕歌行》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等诗句,宛如一幅幅画面,互相照应对比,引起读者的联想思索,揭示出比画面本身更为丰富的内容。

岑参诗的语言清新俊逸,大胆新奇,如《白雪歌》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大胆的想

象、新奇的比喻,把漫天大雪比作春日遍地盛开的理化,使严寒的冬天充满浓郁的春意,把

雪景写得壮观可爱。

6结合具体作品,试论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

1)、风格豪放飘逸:

李白诗歌之所以形成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是由于他在作品中表现出轻视世俗,飘逸洒脱而又浓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同时,也由于他作品的格调清新奔

放,豪爽俊逸,具有超凡绝世的韵味,造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效果。

例如:

李白往往通过

“我”来凸现鲜明的自我形象: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一这是入京求功业时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一一这是政治上失意时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一一这是思念长安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一这是想念朋友时

这种“我”的反复出现,体现出李白豪放、率真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为诗篇造成一种气

势的亲切感。

李白诗中的山水,也是诗人主观感情和个性的影子,带有他本人的个性色彩。

诗中的山水,已成为李白的山、李白的水,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崇高的美感,山水形象

与其性格浑然一体。

写山峰:

"连峰去天不赢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写长江: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2)、想象丰富奇特

写黄河一一“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吟颂的

是黄河中游峡谷段的壮观景色,登华山顶,望见黄河如一条线般,仿佛自天而降。

把黄河想像成线。

写庐山瀑布一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

”把飞泄而下的瀑布想象成银河。

写庐山五老峰一一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望庐山五老峰》)

3)、情感炽烈端直:

诗情的表达一一喷薄而出,跌宕起伏:

1迸发式的抒情,如: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跳跃式的抒情,如: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

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

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

意,名朝散发弄扁舟。

全诗仅十二句,但情绪几度起落,首二句由忧愁着笔,从第三句到第八句情绪由低沉到高昂,而九、十两句又从天上跌回人间,愁绪再度涌来,而最后两句又挣脱怨苦,飞向自由的空间,

情感大起大落。

4)、结构大开大合:

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似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形式上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舒展。

例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是表现在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傍依,笔

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

来、神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

5)、境界阔大高远:

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

例如:

《蜀道难》,在诗中,作者写山川自然,以奇幻的想像与极度的夸张,从表达主观感受、强烈的反应中去显现蜀道慑人心魄的奇险之势。

诗人的想像,出入古今,如大河奔流;所有

的想像与夸张都临近或逾越了事物性质的极限。

由此形成的意象,一个接一个地急促奔涌,奇意迭出。

其中又间以诗人的感叹、惊呼、反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如同

乐曲的主旋律,一唱三叹,反复出现于其间,构成了强烈的节奏。

这样,这首诗便不仅充分显示了蜀道山川雄奇险峭的境界,而且表现着诗人激情的跌宕,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灵魂的

飞动和广阔的胸襟。

7、人们为何尊称刘禹锡为“诗豪”。

答:

刘禹锡被称作诗豪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刘禹锡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

他的驳斥是教人不要

听从摆布,任人宰割,而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依靠自己安排人生。

这对他积极参加政治革新

并在长期贬谪中依然保持顽强乐观的精神苗毛有着重要影响。

刘禹锡得诗歌特别是贬谪期间

得作品,表现出一种对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的清醒认识。

他在备受打击的情况下,百折不饶,

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和进取精神。

2、刘禹锡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文学事业,给中国的文学宝库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诗歌风格

雄浑豪迈,他的诗中绝少中晚唐使人普遍表现的感伤情调,总是给人以奋发向上得启示和鼓

彳11「:

夕牛。

3、他的诗的题材比较广泛,由于他终生为官,所以有反映中唐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的诗;

由于他外迁时间较长,接近民间,所以有反映下层人民群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更由于他

多次贬官、外放,受到打击,心情不畅,所以又有咏怀古迹,讽谕时事,寄托身世的诗。

诗歌成就是多方面的,流传千古的名句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请君莫奏前

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等,都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高度概括的结晶,是很能发人深省和引人深思的。

综上,因此刘禹锡赢得了“诗豪”的美称。

8、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

李商隐诗集中有几十首以无题”二字为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得作品,称为无题诗”。

这类诗的特点:

一个是意境浑融深隐,二是情调缠绵悱恻,三是语言秾丽精工。

这类诗几乎

无不像比体诗”,即借艺术形象的整体来寓托某种抽象的感情意绪。

诗中主任公流露出来的

那种依恋、追求和难以言说的伤感,非常可能寄寓或渗透着作者政治上的某种追求和志向难

酬而造成得失意、苦闷却仍不甘心沉灭的心理。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李商隐的诗歌,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从晚唐韩屋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代吴伟业、冯班、黄景仁、龚自珍等人都从不同方面学习他,在诗的风格上受过他的影响。

此外,唐宋婉约派词人,以及元明清许多爱情戏

曲的作家,也都不断地向他学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商隐那些表现感伤情调的诗歌,于凄凉哀婉中融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