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400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21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docx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

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

(试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为落实这一要求,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宁波市第四中学深化课程改革方案》。

一、基础分析

(一)学校概况

宁波四中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创办于1845年的崇信义塾,迄今已有168年历史。

1923年崇信、浸会合并为四明中学,1935年四明中学又合并斐迪中学、毓才中学(后称益三中学),成立浙东中学。

1952年“浙东中学”改名为“宁波四中”,以后,又有宁波市第六初级中学、宁波市劳动局技校及宁波联丰中学陆续并入宁波四中。

纵观办学历程,可以“扩并七校、六易校名、九迁校址”概括之,正因如此,才逐渐形成了“开放、进取、包容、务实”的学校传统。

浙东中学首任校长寿子鲲先生长校期间,学校发展迅速,他集“四明”、“斐迪”办学之旨,提出了“诚、朴、爱”校训。

从此,“诚、朴、爱”三字成为激励浙东、四中一代又一代学子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和为人准则。

学校现为宁波市教育局直属普通高中,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有38个教学班近1400名学生。

教职工161人,中高级职称比例为87%,其中特级教师2名,宁波市名教师2名,市、区两级骨干教师7名。

学校位于江北区城区中心地带,区位优越;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学校面向宁波“老三区”——海曙、江东、江北招生。

2003年之前,校址在江北区新马路,占地面积不足30亩,校舍逼仄老旧,且在很长时间内,相对于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原校址周边住户大都为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导致我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处于直属普高中偏下水平。

迁入文教路现址后,虽然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观,学校得到长足进步,但生源状况仍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学生既有来自城区的,也有来自乡镇农村的;体育特长生(篮球)可面向全省招生。

我校教师数量充裕,敬业务实。

平均班额不足40人,逐渐迈向“小班化”教学,可以说,深化普高课改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二)机遇与挑战

1.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办学成果为宁波四中的特色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16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开放、进取、包容、务实”的传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材。

学校现为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宁波市文明单位、宁波市首批师德群体创优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进入本世纪后,针对生源现实,学校意识到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性,开始着力打造足球、篮球等体育特色项目。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足球、篮球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优势项目,竞技水平列全省前茅,并培养了100余名国家一、二级运动员。

体育特色项目的发展,带动了学校体育普及活动的开展,学校以“阳光体育”为抓手,塑造阳光心态,打造阳光校园。

目前,我校是省市两级传统项目(篮球、足球)学校,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浙江省篮球项目特色学校。

2008年以来,学校的艺术教育也迈上了新台阶,每届高三年级单独组建美术班,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每年都有十几、二十几名学生考上美术类高校。

2011年,我校与北师大合作,创办人文方向创新教育实验班(文科实验班),吸收和借鉴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的办学成果,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人文实践活动的拓展等方面探索高素质文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体育、美术和文科方向的创新教育实验使宁波四中这所百年老校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为深化课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浙江省06普高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发展机遇。

2006年,浙江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我校当时是省普高课改的样本学校,经过两轮6年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了较大转变,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扎实开展,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大大增强,先后开发、开设校本选修课程近百门,并编印了选修课程教材23本,综合实践活动实现课程化,为学生提供了自主、体验、实践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2009年—201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提升。

总之,新课改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2011年9月被选为省深化课改选修课程(兴趣特长类)建设试点学校后,在原有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程的开发力度,重视课程开发的技术规范,努力追求选修课程的价值,并于2012学年第一学期,在高一年级开出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

深化课改,我校有较好的基础。

3.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深化课改之路上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抓住课改机遇,迎接新挑战,切实深化学校特色建设,我们对学校目前的办学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就宁波四中目前的办学水平而言,在深化课改之路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是我校深化课改的起点、推进工作的抓手,也是鼓舞我们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动力。

——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深度还不够。

虽然各学科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度等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但学科间不平衡,缺乏系统性。

主要表现在:

还没有完全实现“教案”向“学案”的转变,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必修课程的校本化教学纲要体系,“学校作业本”尚未系统编成,等等。

——还没有构建起丰富且具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

自06课改起,我校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一直在持续进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选修课程体系建设并没有形成系统制度和规范程序。

而且,根据省教育厅对选修课程的分类,也必须作出必要调整,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职高、大专院校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建立必要的合作关系,确保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的开设。

——在聚焦课堂、探索育人方式变革方面的实践和研究还比较薄弱。

除了课题《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和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2009年度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外,其它方面的实践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系统研究与推广,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实践和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均存在不足。

——现有的特色项目有待进一步深化。

体育特色需要深化、提炼、总结,重点在于通过体育特色项目,带动全校学生热爱运动,具有健康积极的精神面貌。

艺术特色的覆盖面还比较小,要通过艺术类选修课程,培养全体学生的艺术趣味,带动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提升。

文科特色建设时间比较短,特色还不鲜明,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文创新素养,探索适合校情的文科人才培养途径,进而打造文科优势学科,是文科特色建设的重要课题。

——学校特色文化尚未形成。

学校特色文化体现为一种办学风格,它是学校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本校实际,经过长期办学实践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优质性。

我校还没有一以贯之的特色文化建设目标及明确具体的实践平台,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引领和打造。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在长期的高考压力下,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分数,改革欲望不强,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研究水平不高。

缺乏高层次教师,缺乏优势学科,整体师资质量有待提高

(三)课程期待

21世纪已经迎来全球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未来社会,世界会变得更小,科技和交通的连结更为紧密,信息和媒体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要具备全球竞争力,就必须拥用创新经济,具备更多样化的团队合作能力,并需要更好的方法来管理时间、人力资源和项目。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普高课程应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获得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沟通、团队工作、科技运用、创新等的能力。

宁波依山临海,拥有天然良港,素有舟楫之便,自古工商繁荣。

浙东文化的“切于民用”“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宁波商帮的重誉守则、审时度势、务实勤奋,深刻地影响着宁波人的精神和行为,形成了“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

当前,宁波的港口经济、外向型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商业、服务业发达,社会文明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我校课程也应聚焦于创业创新、团队合作、幸福人生,坚韧品质等方面。

升学与就业,是学生的学习目的。

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让未来的工作者和公民做好准备,使他们有能力面对时代向他们提出的挑战。

为了使学生将来能立足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普高课程应让学生具备21世纪所需的知识与关键能力。

学生的课程需求愿望也是制定学校课程方案的重要依据。

2013年2月对我校学生课程需求的调查结果如下:

91.277.071.268.262.658.131.126.815.74.8(单位:

%)

调查表明,我校学生所期盼的课程内容类型是特长爱好、生活技能、学会交往、休闲文化、创业创新、团队合作(均有50%以上学生选择),在设置校本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课程需求。

二、总体战略

(一)办学理念

以诚立校,以朴培德,以爱育人。

“诚朴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我校校长寿子鲲提出的校训,一直沿用至今。

“诚”指态度和人格,诚信是为人之本;“朴”指作风和行为,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学习;“爱”指心胸与情感,心胸博大,大爱无疆。

诚、朴、爱三字贯通了传统与现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是做人做事的准则和规范,是人生成功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我校教育理念的聚焦。

(二)育人目标

培养在未来社会中具有健康生命、人文情怀和理性精神,人格优秀,自主发展的公民。

具体目标是:

——有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

——有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有独立观察、判断和分析能力;

——对自己未来人生之路有较清晰的认识和较客观的定位,并有能为之不懈努力的魄力和意志;

——有能勇敢迈向社会的自信心和基本能力。

三、课程结构与特色

(一)指导思想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浙江省、宁波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的精神和要求,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彰显学校育人特色,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强化课程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方向的结合,强调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并重,创新学生指导体系,优化学生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落实深化普高课改要求。

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高课程改革“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主要内容,建设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高质量、高效率地实施国家课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充实和完善选修课程体系,加大课程的可选择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展课程资源,更新课堂教学理念,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深化学校的内涵和特色发展。

坚持学校“多元发展,人文引领”的特色,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广阔、多元的发展空间;尊重教师的创造,通过教师制订个人专业自主发展性规划,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团队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形成和谐、进取和创新的校园氛围。

——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

坚持多样化发展的方向,为不同特点、不同志向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创新培养方式,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二)课程目标

——快乐学习,提高自主学力;

——体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学会交往,提升团队合作素养;

——尝试选择,进行学业、生涯规划;

——热爱生活,发展健康的闲暇爱好;

——认同自我,具备坚毅的心理品质。

(三)基本原则

夯实基础,激发兴趣,多样选择,绩能并重。

——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提高基础质量,实现全面发展。

——尊重个性差异,提高课程选择性。

——鼓励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实践与体验。

——拓展国际视野。

——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并举。

(四)设计思路

关注实际,减负增效,各得其所。

从我校现实的生源质量状况出发,充分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