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768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最新.docx

高二政治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最新

1•2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知识结构

 

课堂导学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二、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产生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的主观原因:

(1)立场不同

(2)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3)知识构成不同

3、我们应当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义:

2、正确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1)意识对自然界反作用的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

(2)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有利作用和阻碍作用

3、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3)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重点、难点解析

1、全面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导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应从以下几点突破该问题:

首先正确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次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两种表现;再次明确“物质决定作用”与“意识能动作用”的关系;最后正确理解“物质变精神”与“精神变物质”。

要点: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掌握此点要求从如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科学已证明,在意识产生之前,物质早已存在,而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第三,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

掌握此点要求从如下两个方面把握:

第一,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并且全面理解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主客观条件。

第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要明确意识反作用含义及意识反作用的两种情形。

(3)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一,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就要承认后者,反亦然。

否则,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或唯心主义的泥坑。

第二,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物质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

(4)正确理解“物质变精神”与“精神变物质”。

人类社会产生之后,既然物质和意识可以形成一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但这里并不是“双方”直接转化,也不是指二者地位的变化(精神的作用再大,也只能是第二性的,不能变成第一性的),而是指“物质财富丰富,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物质保证,从而促使人们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丰富了,可以激励人们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这正好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道理。

2、宗教观念与错误的意识:

导引:

这是本单元一个疑点问题。

要想弄清此问题,不仅要分析二者联系,更重要的是分析二者区别及原因。

要点:

宗教观念是错误意识,但错误的意识不一定是宗教观念。

因为错误的意识是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的意识;而宗教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3、“意识能动作用”、“意识反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导引:

这也是本单元一个疑点问题。

要突破该问题,必须弄清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要点:

主观能动性包括想和做,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及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意识的能动作用仅限于思想意识范畴,它首先表现在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表现为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意识的反作用是以意识为指导,通过实践活动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可见意识的反作用属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属于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包括意识能动作用,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内容不可分割。

故“意识反作用”、“意识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一、选择题:

1、马克思提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和物质的东西而已。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有人脑必然产生意识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2、世界上没有鬼神,但有鬼神观念。

这是因为()

A、鬼神观念不全是物质的反映B、鬼神观念是人脑对物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C、鬼神观念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D、鬼神观念是人脑自生的

3、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存在着“逼真”与“失真”的差别。

从客观方面分析,最根本的原因是()

A、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B、人们阶级立场的制约

C、人们世界观的制约D、人们知识结构的制约

4、“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唐诗蕴涵的哲理是()

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正确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5、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B、意识活动的差异归根到底来自客观事物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意识有时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6、“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

这段话()

A、是正确的,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是错误的,物质和精神不能互变

C、前一分句正确,后一分句错误D、前一分句错误,后一分句正确

7、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

这一事实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2002年5月,江泽民在重庆主持召开六省区市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总揽全局,在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两年多来,各地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据此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A、物质不依赖于意识B、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9、由于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因而,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这表明()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D、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经过科学家的艰苦劳动,人类基因图谱绘制完成。

据此回答10~11题。

10、人类基因具有多样性,但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的测序工作,揭示了基因和人的疾病的关系,绘制了人类基因图谱。

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事物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D、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11、科学家们目前只能确定人体约10%的基因所传达和信息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还有90%的基因的功能有待探明,最终揭开基因与疾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有待时日。

这说明()

A、由于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二十世纪,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

对宏观世界,已经深入到太空深处;对微观世界,已经深入到基本粒子;对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成果同样令人瞩目。

阅读材料,完成12~13题。

12、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方面取得的大量成果说明()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都是客观的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D、意识依赖于物质

13、人类在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

这蕴涵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和加深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

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电脑,对机器、导弹、宇宙飞船进行控制,这一事实充分说明()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B、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5、上述材料中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观点()

A、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二、非选择题: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

(1)什么是物质?

 

(2)为什么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1)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主观方面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3、意识有一种本领,那就是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停地告诉人们,应该去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

因而我们说,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什么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2)意识的反作用是怎样体现的?

 

知识拓展与能力提高训练

一、选择题:

江泽民同志强调:

“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据此回答1~2题。

1、“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正确的意识是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C、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全党同志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要求蕴涵的哲理是()

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应不断扩展和加深

③意识依赖于物质④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十五”计划《纲要》指出:

“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关税,有步骤地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外贸、旅游等服务领域。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材料中的关税()

①是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②其纳税人是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和出口货物的发货人③其纳税人只能是自然人④对国家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4、我国之所以要有步骤地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外贸、旅游等服务领域,是因为()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C、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D、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特征

5、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办事情,蕴涵着下列哲理()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

“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

”据此回答6~7题。

6、费尔巴哈的上述观点生动地说明()

A、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

B、关于上帝的观念是人脑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

D、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是没有意识的

7、费尔巴哈的上述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B、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D、意识的根源

人们的一切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而支配行为的意识,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于人脑的结果。

阅读材料回答8~9题。

8、上述材料中的意识()

①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其内容来源于人脑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④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抽象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意识是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其他因素作用于人脑的结果,这一事实说明()

A、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B、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怕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据此回答10~11题。

10、伟大的事业产生崇高的精神说明()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1、“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这一论断蕴涵的哲理是()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B、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和推动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12~13题。

12、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3、道德之所以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因为()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②物质是世界的本质③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和加深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的。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精神之所以不是万能的,是因为()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时有时无的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不具有反作用

15、对“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行的”正确理解应当是()

A、只要树立了正确的意识,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B、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C、精神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物质和意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好的学风,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党的事业就不能前进。

据此回答16~17题。

16、下列有关“教条主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教条主义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和结论②教条主义的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③教条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④教条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唯物主义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17、教条主义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的下列哲理()

A、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B、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恩格斯指出: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据此回答18~19题。

18、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二、非选择题:

1、“十五”计划《纲要》指出:

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确性。

 

2、安徽省某县地处皖西大别山区,人均耕地0.5亩。

过去长时间人们把眼睛只盯在传统的粮食种植业上,农民收入很低,该县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

近几年来,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他们根据本地实际,发展高山扫季节无公害蔬菜和中药材,成熟期下赶上城市蔬菜供应的淡季。

他们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为了使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他们组织起上万人的销售队伍,前往周边大中城市进行销售。

该县农民因此而脱贫致富,人均收入2000多元。

(1)运用经济学知识,对该县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2)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该县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

 

3、《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市场经济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但道德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

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市场秩序的维系,法律的维护和实施,还是解决市场本身所带来的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消极影响,都离不开德治。

(1)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通过法律来规范?

 

(2)运用所学哲理,说明市场经济为什么离不开德治?

 

4、2001年6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介绍了江苏省苏州市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情况。

苏州从一个中等文化消费城市跃升为经济发达城市之一,综合实力不仅远超同等城市,也超过不少规模较大的城市。

苏州腾飞的主要经验,就是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比翼双飞,使两个文明的互动效应充分发挥。

目前,苏州建成绿地总面积243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1.3%。

在经济发展上,苏州市积极利用外资,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2家落户苏州。

(1)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苏州市为什么要积极利用外资?

 

(2)苏州市的做法蕴涵着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1·2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一、选择题:

1、B2、B3、A4、C5、C6、A7、A8、C9、C10、D11、A12、C13、D14、D

15、B

二、非选择题:

1、⑴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⑵第一,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因此,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第二,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可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第三,世界上存在的意识现象,也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第四,总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其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因此我们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⑴第一,立场不同。

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

第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世界观不同,观察与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

一个人的人生观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而且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第三,知识构成不同。

一个人原有的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

一般说来,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正确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

⑵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3、⑴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⑵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知识拓展与能力提高训练

一、选择题:

1、C2、A3、B4、C5、B6、A7、D8、C9、B10、B11、A12、C13、B14、D

15、B16、B17、A18、A19、B20、D21、B22、D23、D

二、非选择题:

1、⑴第一,我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第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拉动经济增长的具体表现。

⑵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第二,改革开放初期,让沿海地区较快发展起来,这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

第三,实施西大开发战略,是根据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作出的正确决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⑴该县的做法充分说明,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变农业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之路。

第一,发展农业必须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该县由以粮食种植业为主转到种植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就是对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第二,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第三,发展高效农业,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式、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⑵第一,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原因是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发展的新路。

第二,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第三,该县根据本地属于山区的实际,解放思想,大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中药材,真正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这是该县农民能够脱贫致富的主要原因。

3、⑴第一,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特征,市场经济运行必须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必须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第二,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越是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越是完善。

第三,市场经济如果不通过法律来规范,平等性、竞争性就会遭到破坏,经济就不能有序运行,任何经济活动都难以进行。

⑵第一,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道德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有实行德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人们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