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716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1章项目总论

1.1项目背景

G30、G31、G32、G33四个地块位于**片区的东北角,紧邻仁和区城市主干道——大河路,交通和城市商业地理位置均十分优越,也是仁和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城区地段。

随着“雨龙家具城”、“亚太控股”、“攀西制药厂”等大型国企业拟定在该区投资兴业,G30、G31、G32、G33四个地块周边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1.2编制依据

(1)《**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7年9月

(2)《**市仁和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8月

(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市人民政府,2006年2月

(4)《**市仁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市仁和区人民政府,2006年

(5)《省**市钢窗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省冶金地质勘察院,2003年11月

(6)《49公里滑坡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市建筑勘察设计院,1988年1月

(7)《仁和年鉴(2003~2007年)》**市仁和区人民政府

(8)《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国建设部,2004年3月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

(10)项目相关的设计和勘察资料

1.3研究围及容

1.3.1拟建项目影响区

项目的直接影响区为仁和区,间接影响区为**市。

1.3.2研究围

1、工程建设围

根据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本工程包括以下道路:

(1)一号道路,长0.381Km;

(2)二号道路,长0.500Km;

(3)三号道路,长0.335Km;

道路全长1.22公里,道路所处位置详见“平纵缩图”。

2、工程容

工程容包括以上各路的道路工程、沿线工程管网(雨水、污水及给水管网)、道路附属工程(含道路照明)。

1.3.3研究容

(1)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及规划;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项目区规划及交通预测分析

(4)项目建设的标准及规模;

(5)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及研究;

(6)工程方案设计及工程量估算;

(7)环境影响评价;

(8)工程管理及实施计划;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主要结论

1.4.1工程建设必要性

仁和区**片区G30、G31、G32、G33地块周边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片区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步伐,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加大全区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构建全区乃至全市的现代物流和商贸业,促进全区、全市的经济商贸发展,方便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

项目的实施,符合**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推进仁和区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强和完善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

1.4.2工程建设规模

本项目的道路建设规模如表1-1。

表1-1   道路建设规模

序号

建设项目名称

建设标准

建设长度

(km)

路基宽度

(m)

设计车速

(Km/h)

1

一号道路

城市次干路II级

0.381

14

30

2

二号道路

城市次干路II级

0.500

14

30

3

三号道路

城市次干路II级

0.335

14

30

1.4.3建设工期与进度计划

本工程计划2008.10~2009年安排实施,初步设想如下:

(1)2008年10月底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评审。

(2)2008年11月底前完成工程地质详勘及征地拆迁数量调查工作。

(3)2008年年底完成施工图设计。

(4)2009年1月完成监理、施工招标工作。

(5)2009年2月至12月完成三条道路的全部建设工作。

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

1.4.4投资估算

项目投入总资金1900(未包含征地拆迁费)万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建筑安装工程费1522.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4.9万元,基本预备费172.7万元。

第2章现状与发展

2.1项目研究区域概况

2.1.1**市

1、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建设发展起来,以钢铁、能源、钒钛资源开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

经三十八年的艰苦奋斗,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新的经济支撑点,川滇毗邻地区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市原为特区,1965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市。

2007年,**市辖仁和区、东区、西区、米易县、盐边县。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

2、建制人口

2007年,**市辖仁和区、东区、西区、米易县、盐边县。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

攀技花市共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6.6%,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彝族占8.8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纳西族、白族、傣族、满族等。

2007年末,全市居民总户数33.37万户,总人口110.08万人,净增人口1.07万人,全市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9.08万人,男性人口56.98万人。

人口出生率10.5‰,比上年上升了0.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1‰,比上年上升了1.2个千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6.4‰,比上年下降了0.4个千分点。

3、地理位置

**市位于省西南部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

北距749公里,南接351公里,西至泸沽湖213公里、到302公里,成昆铁路纵贯全境,**机场已通航,成昆高速公路正在兴建,交通进出方便,到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均方便易行,现已成为川西南、滇西北黄金旅游线路的枢纽城市。

东邻凉山州会理县,南靠省永仁县,西临省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北与凉山州德昌县、盐源县接壤,是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2.1.2仁和区

1、建制人口

仁和区位于省西南角,地处北纬26°06′~26°47′,东经101°24′~101°56′之间。

东临会理县,南接省永仁县,西靠省华坪县,北连盐边县,全区幅员面积1727.07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地仁和镇,距市政府13千米,区有22种民族杂散居住,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

2007年全区辖8个镇,6个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共设81个行政村,610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226个居民小组。

有平地、啊喇、大龙潭、福田、金江5个民族乡镇。

民族乡镇共有29个行政村,270个社,民族乡村人口44470人。

全区总户数62949户,总人口208120人,其中男106067人,女102053人;非农业人口75246人,农业人口132874人。

2007年出生人口2094人,出生率10.19‰,人口自然增长率6.1‰。

2、自然概貌

(1)地形河流

全区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崎岖破碎,山地走向近于南北,与金沙江支流谷地走向平行排列,山谷相间,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

境平均海拔高度为1500米。

海拔最高点为务本乡大黑山花胁巴峰,海拔2926米;最低点为南端平地镇师庄金沙江出口处,海拔937米,最大垂直相对高差达1989米。

区小地形复杂,沿河流水系多分布有小盆地、阶梯槽形谷地,平坝、盆地约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7%,山地占98.83%。

仁和区位于金沙江上游与雅砻江交汇处,境河流属金沙江上段水系。

境主要河流有大河、巴关河,摩梭河、迤资河、岩羊河、纳拉河、塘坝河。

(2)气候

仁和区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各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

炎热、干燥,气温日变化大,年变化小,具有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明,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小气候复杂,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

全区分为三个垂直气候带:

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为干热河谷性气候;海拔1500米至2200米为暖润低气候;海拔2200米以上的顶部为冷湿气候。

3、自然资源

(1)物产资源

仁和物产丰富,出产的优质石榴、芒果、葡萄、木瓜、板粟、香蕉等亚热带名、特、优水果独树一帜。

有“果王”美称的芒果,果形好、色泽鲜、含糖多,风味可口,亩产量高。

仁和石榴,个大、色艳、粒大籽软、味甜纯正。

区年可养蚕五季,所产蚕茧质量好,曾在全国“七五”星火博览会上获银奖。

(2)矿产资源

仁和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现已探明,其境拥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带30余处,矿产地170余处,钒钛磁铁矿远景储量达49亿吨,煤炭储量达8亿吨,石墨储量达2亿吨,铜、镁、金、锌、锡、镍、钼、钴、无烟煤、粘土、白云石、花岗石、石、蛭石、石灰石、磷矿和优质矿泉水等均十分丰富。

这些矿藏不仅贮量大,而且品位高,并易于开采。

砚中瑰宝——**苴却砚就出产在仁和区的大龙潭,曾获全国“七五”星火博览会金奖和1994年全国名砚博览会金奖。

(3)水资源

仁和区位于金沙江上游与雅砻江交口处,河流属金沙江上段水系。

境有大小53条支流汇入金沙江、雅砻江。

支流中大河流域最大,达719.8平方公里。

年均径流深为100~300mm之间。

金沙江年均径流量为554.36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为159.9mm。

金沙江、雅砻江的年过境流量为1102.03多立方米,占全区径流的99.72%。

(4)生物资源

仁和区境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有各种植物130科,372属,546种。

中药材665种,粮食品种167个,蔬菜品种263个,水果品种322个。

此外,野生动物、家禽家畜种类繁多、水产品资源丰富,野生菌类品种繁多。

区生长着4000多亩距今2民8千万年、成经沧桑巨变和严寒冰川袭击而存活下来的**苏铁,是“巴蜀三绝”之一,被称为“植物活化石”;**苏铁年年开花,这是全世界都绝无仅有的,该苏铁园区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5)旅游资源

仁和区境旅游景点星罗棋布,丰富多彩,其中原始苏铁、回龙洞、席革坪古人类遗址等给人文景观增色放彩,正在开发的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已开始对外开放。

2.2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道路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项目的建设会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

2.2.1**市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综述

2007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59亿元,增长14.2%,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46.24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82.58亿元,增长11.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达到了30280元,增长13.4%。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6.27亿元,增长21.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8%,比上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

1995年至2007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汇总于表2-1。

表2-1**市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

年份

年末总人口

国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国生产总值

万人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1995

96.15

80.93

6.36

55.74

18.83

8508

1996

97.82

89.46

6.91

60.84

21.70

9225

1997

98.93

98.55

7.60

65.97

24.98

10017

1998

100.51

104.91

7.89

73.47

23.55

10521

1999

101.8

108.31

7.82

75.51

24.97

10707

2000

103.01

114.52

7.88

78.54

28.10

11184

2001

103.91

124.16

8.38

84.08

31.70

12001

2002

104.84

.89

8.50

95.42

34.97

13308

2003

106.18

164.27

9.68

115.55

39.04

15569

2004

107.16

200.83

11.01

145.59

44.24

17831

2005

108.15

248.01

11.63

172.12

64.26

21969

2006

109.01

290.07

13.01

204.59

72.47

25537

2007

110.08

345.59

16.77

246.24

82.58

30280

增长率(%)

1990~2000

1.26%

18.13%

12.72%

18.12%

20.34%

16.64%

2000~2007

0.95%

17.09%

11.39%

17.73%

16.65%

15.29%

(注:

表的数据均为当年价)

(2)农业

2007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0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32万平方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13万平方米,烟叶播种面积5757万平方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结构为64.5∶31.1∶4.4;乡村从业人员29.7万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增长7.3%。

粮食总产量22.97万吨,增长2.9%;水产品产量13755吨,增长36.1%;肉类总产量73380吨,增长4.8%;蔬菜产量50.78万吨,增长6.7%;水果产量11.31万吨,增长28.9%;烤烟产量1.18万吨,下降6.3%。

造林面积8549万平方米,当年封山育林面积7013万平方米,森林面积438382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59%。

农业机械总动力48.99万千瓦,排灌机械保有量2456台,增加42台,机耕作业面积26920万平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602000万平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2000万平方米;农村用电量达到11968万千瓦时,增长14.5%。

表2-2200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项   目

总   量

增速(%)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

 

 

粮食

229699

2.9

油料

1288

6.2

#油菜籽

479

9.6

甘蔗

160475

10.9

烤烟

11820

-6.3

蔬菜

507775

6.7

水果

113145

28.9

二、主要畜产品产量

  

 

肉类总产量

 73380

4.8

#猪牛羊肉

64768

4.5

禽蛋

6039

26.3

牛奶

1999

13.9

蚕茧

2906

17.6

(3)工业

2007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1.22亿元,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9.78亿元,增长19.8%,其中,国有工业完或增加值79.59亿元,增长7.1%:

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8%;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14.79亿元,增长32.3%。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6.23亿元,增长23.4%,其中,四大支柱产业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分别完成总产值280.25亿元、51.14亿元、114.01亿元、30.6亿元,分别增长14.5%、30.9%、25.5%、53.2%。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13.59亿元,增长23%;实现新产品产值80.88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192.27,比上年提高28.91点,实现利润总额37.82亿元,增长88.9%,利税总额79.75亿元,增长57.6%。

表2-3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 位

2007年

增长(%)

原 煤

9466640

19.4

洗 煤

6744993

8.9

铁矿石(原)

21874884

37.6

啤 酒

千升

52255

1.2

焦 炭

4930561

6

水 泥

1616086

-2.5

生 铁

5785835

1.3

粗 钢

5299

2.7

钢 材

4371460

5.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030472

0.2

黄 磷

88739

5.9

钒 渣

200559

11.4

五氧化二钒

5266

51.3

三氧化二钒

5636

2.4

高钒铁

12700

-19.4

钛精矿

661730

3.8

钛白粉

64784

80.2

(4)旅游业

2007年接待国外旅游者620.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72%。

旅游收入26.17亿元,比上年增加8.03亿元,增长44.2%。

旅游业增加值14.3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比上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

(5)建筑业与房地产业

2007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0个,期末从业人员27516人;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72.09亿元;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02亿元,下降8.4%。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3亿元,增长59.1%。

房屋施工面积302.31万平方米,增长9.0%。

房屋竣工面积89.54万平方米,增长39.2%。

商品房销售面积96.47万平方米,增长4.8%。

(6)邮电运输

2007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1.55亿元,增长11.6%。

新建公路85千米,改建公路32千米。

截至2007年底,境公路总里程3830.8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251.4千米。

全年公路完成营业性客运量3111.2万人,旅客周转量74917.6万人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7.5%;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920万吨,货物周转量106626万吨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16.2%。

全市航道里程366.4千米,完成水路客运量30.8万人,旅客周转量757万人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07%;完成水路货运量16.2万吨,货物周转量963万吨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55%。

境铁路营运里程166千米,境火车站个数14个,完成铁路客运量280.1万人,增长11.2%,铁路货运量2161.45万吨,增长10%。

民航客运量23.07万人次,下降3.5%;货运量1791.5吨,下降3.6%。

邮政业务收入0.67亿元,增长21.0%。

电信业务总量10.63亿元,增长28.2%。

2007年末固定用户32.25万户,增长6.0%;住宅用户15.41万户,下降5.3%,其中,城市住宅用户11.16万户,下降19.2%,农村住宅用户4.25万户,增长72.9%。

移动78.73万户,增长14.2%。

(7)金融保险

2007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9.53亿元,比年初增长27.6%,其中: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3.99亿元,比年初增长16.6%;企业存款余额84.55亿元,比年初增长25.1%。

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量305.51亿元,比年初增长31%。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7.6亿元,比年初增长31.4%。

中长期贷款余额108.27亿元,比年初增长21.8%;短期贷款余额112.85亿元,比年初增长32.4%。

实现保费收入8.43亿元,增长23.6%。

其中:

财产保险收入3.51亿元,增长30.3%;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92亿元,增长19.2%。

保险赔款支出2.22亿元,增长11.1%,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27亿元,增长1.7%;人寿保险赔款支出0.95亿元,增长26.6%。

(8)批发零售贸易业

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10亿元,增长17%,其中:

市的零售额70.44亿元,增长16.6%;县的零售额6.34亿元,增长18.8%;县以下的零售额6.31亿元,增长18.8%。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2亿元,增长11.4%;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9亿元,增长42.2%;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9.06亿元,增长18.1%。

从行业分组看,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40亿元,增长32.4%;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4.10亿元,增长14.9%;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88亿元,增长19.6%。

(9)财政税收

2007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37亿元,增长3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82亿元,增长14.8%。

地方财政支出57.25亿元,增长28.9%,其中:

教育支出6.25亿元,增长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5亿元,增长22.3%。

国家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39.22亿元,增长5.8%;地方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24.1亿元,增长20.2%。

(10)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市新增投资项目581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3个;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72亿元,增长20.6%,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68.42亿元,增长23.9%;更新改造投资47.28亿元,增长10.6%。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4亿元,增长55.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38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8.50亿元,增长41.5%。

(11)对外经济

2007年招商引资当年到位资金145.19亿元,增长8.1%。

其中:

省外国资金98.68亿元,增长57.0%。

全市进出口总额2.75亿美元,增长24.2%,其中,进口总额0.85亿美元,增长4.1%,出口总额1.90亿美元,增长35.9%。

(12)物价水平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2.3%。

表2-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指标名称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4

#食品

112.9

烟酒及用品

100.6

衣着

97.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0.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9

交通和通讯

99.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5

居住

105.1

2、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

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1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建成现代化大城市,人民生活富裕,实现和谐繁荣**。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1)经济预期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预期为15%左右,到2010年力争达到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000元以上。

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营经济比重达到40%以上。

(2)社会发展目标

“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正常适龄儿童少年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