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569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docx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

“挖啥呢”Vol.13ISIS灭绝的文明,比你们想象的还多

11月13日,伊斯兰国在巴黎制造恐怖袭击事件;昨晚,伊斯兰国宣布将之前绑架的中国人质残忍杀害。

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这一凶残的恐怖组织身上,也让我们回忆起了那些被伊斯兰国毁灭的文物古迹。

伊拉克、叙利亚作为中东新月沃地的东半部分,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起源地,其内考古遗址和古建筑的数量和重要性,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因此任何一位热爱文物、热爱文明的朋友,看到那些打砸文物,炸毁古遗址的视频时,内心应该都是崩溃的。

由于这些古物所在的大部分区域近40年来战乱频仍,图片资料非常稀少;加上大多数国人对西亚地区的考古遗址和考古史缺乏了解,各类新闻报道的错漏之处较多。

因此,本文希望在介绍古迹遗存历史价值的基础上,基于现场遗存的文物和伊斯兰国的实际破坏情况,展示古迹真实的前后变化,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伊斯兰国组织是何等丧心病狂。

图1伊斯兰国控制区内的主要文物古迹(网络+作者绘制)首先通过图片大略展示一下在伊斯兰国控制区内的主要文物古迹(图1)——实际远不止这些,这里选取了入选世界遗产和备选世界遗产的文物点,还有一些比较零散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物,在图中没有显示。

图中,黑色的部分是伊斯兰国在2015年11月的控制区;由于其在2014年6月曾一度控制到伊拉克萨迈拉,并且破坏了一些古迹,在这里也予以标出。

图中涉及亚述城(Ashur,或翻译为阿淑尔城)、萨迈拉(Samarra)、哈特拉(Hatra)、帕尔米拉(Palmyra)四处世界遗产,其中后三处已经有图像资料证明遭到破坏,亚述古城情况未知。

其他地点中,尼尼微(Nineveh)、尼姆鲁德(Nimrud)、豪尔萨巴德(Khorsabad)、圣贝赫纳姆(MarBehnam)修道院已经明确遭到破坏;马里(Mari),杜拉-欧罗普斯(Dura-europos)虽未报道,但可通过卫星图获知破坏情况;拉卡(Raqqa)、Qasral-Hayral-Sharqi堡垒、Ja'bar城堡、Najm城堡、塞尔吉波利斯(Sergiopolis)古城情况不明。

毁坏的文物古迹主要分四类:

其一,前伊斯兰时代的古城遗址;其二,各类教堂、修道院等基督教相关古迹;其三,清真寺、伊斯兰墓地(你问伊斯兰国为啥还要毁掉伊斯兰教文物?

其实这些往往是一个地区被占领后首当其冲的目标);其四,博物馆、图书馆。

鉴于被摧毁的古迹基本涵盖了两河流域文明史的各个时期,本文希望通过历史脉络将它们串起来。

然而在讲历史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概况。

01两河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概况两河流域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叫美索不达米亚,这是希腊语,指两河(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土地,包括现在伊拉克大部,叙利亚东部和土耳其最东南部——在多山的西亚,这片小小的平原非常宝贵,而两河提供的丰富水源,是干旱地区更让人羡慕的东西。

低平的一大弊端是极端炎热,伊拉克几乎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巴格达夏天经常可以到50摄氏度以上,而南部城市巴士拉,更是测出过58度的高温。

这造就了两河文明独特的建筑材料——泥砖。

因为缺乏石料,而两河带来的泥土非常丰富,所以当地古人只能将泥土晒成砖来盖建筑——非常炎热的气候,让砖很容易晒成。

但泥砖建筑的寿命不长,两河城市经常塌毁重建,又因城市位置不轻易挪动,久而久之,地基越垒越高,废弃之后,成为一个个兀立在平原上的土丘,远看非常显眼(图2、图3)。

同时,宗教宫殿等重要建筑物常受到后世的维修,因而建筑的年代一般不太单纯,很难分离出一个具体时代建筑的原貌。

图2人类连续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伊拉克埃尔比勒Erbil,可以看出数千年来城市基础的增高图3两河宗教圣城尼普尔Nippur遗址埃及建筑主要用石头建造,现存的壮观遗存很多,而两河现存建筑多数为考古发掘出的墙体下部和风化严重的塔庙,观感较差;直到新亚述时期,在泥砖建筑外大量使用雕刻精美的石质护墙板,才大大丰富了我们在现场能看到的细节,可惜尼姆鲁德、豪尔萨巴德、尼尼微三座新亚述城市均已被伊斯兰国摧毁。

希腊人以两河相距最近处为界(大约在现在伊拉克巴格达附近),将流域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北部为亚述,这得名于两地最有名的帝国(图4)。

伊斯兰国目前占领了几乎全部亚述地区。

我们先从亚述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马里遗址开始讲起,由于两河流域的文明由巴比伦尼亚南部开始,文化序列主要由这一区域构建,所以在讲马里之前,有必要追溯下两河文明的真正源头。

图4亚述与巴比伦尼亚最重要的城市遗址02亚述历史最悠久之城文明的诞生,最关键的证据是文字的出现:

位于伊拉克南部的乌鲁克遗址伊南娜圣区的第四层(图5),出土了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大约在前3300到3100年),被称为原始楔形文字(Proto-Cuneiform),这种文字不完全表达语言,只表达语言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助记性质(图6)。

同层位出土的现藏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乌鲁克女神像,是苏美尔早期高度文明最著名的一件器物(图7)。

图5乌鲁克遗址伊南娜圣区俯瞰图6原始楔形文字图7乌鲁克女神像苏美尔的光芒压住了周边地区的光辉,其实当时苏美尔以外的人群并非蛮夷,伊朗西南部的埃兰、叙利亚的马里、埃布拉(Ebla),也几乎同时或稍晚产生了类似的文明形态。

这种多点开花的状态,正是孕育两河独特的城邦文明的土壤。

在苏美尔早王朝阶段,神灵的栖居、王权的转移,不和疆域而直接和城市相关。

马里位于叙利亚同伊拉克交界处的幼发拉底河右岸,距边界仅数公里。

大约在公元前2900年的第一王朝时期,这里就形成了现在大约一公里直径的圆形城市(图8),并在前2500年开始的第二王朝中,建立起城内现在发掘出的大部分建筑(图8中蓝色部分,图9,嗯两河的很多遗址观感就是这么让人遗憾)。

马里是亚述地区最早进入文明阶段的城市之一。

图8马里城图9马里遗址发掘出的建筑马里第二王朝在前2265年被阿卡德帝国著名的萨尔贡大帝(Sargon。

前2316-2261)很快建立起Shakkanakkus王朝,在城中新建了图5深红色表示的建筑。

前2000年后,两河遭到来自西部的闪族阿摩利人的冲击,接替阿卡德帝国的乌尔第三王朝(前2113-2006)被拉尔萨和伊辛两城的争霸而取代,马里也在前1830年,由阿摩利人入主,建立了Lim王朝。

Lim王朝的末代君主齐姆里利姆(Zimri-Lim)在前1776年即位,结束了古亚述在马里十几年的统治,在原先王宫基础上修建了齐姆里利姆王宫。

由于古巴比伦城被深埋在新巴比伦地下未被发现,这是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巴比伦时期世俗宫殿建筑(图5最大的蓝色框,图10)。

宫殿大部分墙体仍在地面以上,可以看做几个大院和围绕大院的结构复杂的厅堂组成,其后亚述时期的建筑,基本也保持了这样的布局。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其内保存了两河文明最早的壁画(图11,现藏巴黎卢浮宫)。

前1761年,马里城被古巴比伦汉谟拉比王摧毁,从此失去重要地位。

图10齐姆里利姆王宫图11两河文明最早的壁画目前马里城的壁画已经都揭取到博物馆,原地现存的都是土墙而已,于是伊斯兰国应该不会破坏这里吧?

Naive,没有偶像砸可以盗掘啊。

图12和图13对比了2012年9月和2014年3月的卫星图,可以看到新增加的触目惊心的盗洞,很多盗洞直接打在建筑物内部。

又一年多过去,相信在这种持续的无组织盗掘的情况下,遗址的价值已经丧失殆尽。

图122012年9月马里城卫星图图132014年3月马里城卫星图03亚述文明龙兴之地讲完了比较孤立的马里,接下来谈谈属于亚述的另外四个遗址:

亚述城、尼姆鲁德、豪尔萨巴德、尼尼微。

可以说本轮文物破坏行动,将亚述帝国所有残存在原位的石刻类遗迹破坏殆尽,从此要观赏那巨大的拉马苏和精致的战争场面雕刻,只能到各大博物馆看那些脱离了环境背景的展品了。

亚述和尼尼微城在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均已建立,尼尼微的年代可能更早一点,它们开始只是普通的苏美尔城邦,古亚述文献亚述王表将这一时期的帝王记为“住在帐篷中的国王”,暗示了其相对落后的生活方式。

尼尼微此时已成为了爱与生育之神伊什塔尔的崇拜中心,亚述城内也建立了伊什塔尔神庙,这是亚述城内最早的建筑物。

从公元前24世纪到前21世纪,亚述和尼尼微被阿卡德帝国和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控制,至乌尔第三王朝式微,亚述地区才宣告独立,进入古亚述时期。

在尼尼微城,曾出土阿卡德帝国最著名的艺术品——萨尔贡大帝的青铜头像(图14)。

这一头像在2003年美国劫掠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时不翼而飞。

图14萨尔贡大帝的青铜头像从古亚述开始,亚述城作为阿淑尔神的驻地,成为了亚述王国的宗教中心,并在此后一千年的大多数时期都是亚述的首都;而尼尼微城直到新亚述时期西拿基立迁都于此,才显示了重要地位。

前1809年,阿摩利人沙姆希阿达德一世(Shamshi-AdadI)篡取王位,并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攻陷马里和埃什嫩那(Eshnunna),第一次统一了亚述地区。

现在亚述城的规模和主要建筑,都是这一时期奠定的。

亚述城位于巴格达以北300公里左右的底格里斯河西岸,城市宽约1.6公里,面积约2平方公里,在一条支流和主河道交界处高耸的岩石岬角上,形势十分壮观(图15)。

其中位于城区东北角的阿淑尔神庙、塔庙、老皇宫都修建于沙姆希阿达德一世时期(图16,深绿色部分),而阿淑尔塔庙,也是城内屹立至今的最壮观的建筑(图17)。

图15亚述城图16亚述城图17阿淑尔塔庙这位伟大君王缔造的古亚述巅峰,很快被更伟大的巴比伦汉谟拉比取代。

古亚述在臣属于古巴比伦多年后虽然独立,却也难以再现昔日的荣光。

古巴比伦在前1595年被赫梯灭亡,东来的加喜特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孱弱的加喜特巴比伦。

大约在前十四和十五世纪之交,古亚述也沦为东面印欧人的米坦尼王国的属国,历史进入中亚述时期。

从前十四世纪中叶开始,中亚述开始缓慢复国,在一次又一次击退米坦尼的战斗中,逐渐恢复了失地。

至图库勒提尼努尔塔一世(Tukulti-NinurtaI,1244–1207BC),中亚述达到极盛,在以往最大版图的基础上,更攻破巴比伦城,活捉加喜特巴比伦王。

为了宣扬自己的文治武功,图库勒提尼努尔塔一世重修了阿淑尔神庙,并制作了著名的楔形文字金版记载这一事件(图18)。

他还在西南城墙外修建了宽阔的护城河,至今仍清晰可见。

图18楔形文字金版至新亚述前859年,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AshurnasirpalII)迁都卡拉赫(今名尼姆鲁德),亚述城失去了首都地位,但仍是宗教中心。

其后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III,858–823BC)为此城修建了外城墙,城西北的Tabira门也是现存最明显的建筑之一(图19)。

图19Tabira门亚述城在前612年巴比伦灭亡亚述的战争中被摧毁,其后在帕提亚安息王朝再次成为地区中心,兴建了许多建筑,最终在14世纪帖木儿攻取两河的时期才彻底废弃。

亚述城的发掘和巴比伦同时,都在20世纪初叶由德国人主持,这是两河科学考古的开始。

由于发掘时间不长,只有城市北半部的遗迹揭示了出来,而如今被伊斯兰国占领,进一步的发掘也是不可能了。

可能由于其位置距离库尔德人控制的埃尔比勒省边界较近,目前尚未传出被破坏的消息,让我们祈祷这个亚述文明的龙兴之地,在被收复时依然保存完好。

04曾经亚述保存最完整之城紧接着亚述城地位的,就是尼姆鲁德。

新亚述前859年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从亚述城迁都于此,是亚述从地区国家迈向大帝国的第一步。

尼姆鲁德(图20)位于摩苏尔以南30余公里,底格里斯河西岸。

外城周长约8公里;城市西南角的高台是宫殿区,南北长约500米;阿淑尔纳西尔帕二世建立的宫殿位于宫殿区西北角,称“西北宫”,在被破坏前是亚述诸城中保存最完好、在原址剩余石雕最多的建筑(图21)。

西北宫1845年为英国著名探险家,年仅28岁的莱亚德所发掘,仅晚于法国人发掘豪尔萨巴德城3年。

那时的发掘多以寻找泥版和石雕为目的,对建筑的结构不太重视,导致很多信息受到了破坏。

城市东南角在一个世纪后,又发现了撒缦以色三世建造的军械库。

军械库和宫殿区的组合,也是后来豪尔萨巴德和尼尼微城的标配,而军械库有着和宫殿区差不多的规模,也昭示了亚述这一战争疯子对于军备的重视。

图20尼姆鲁德图21西北宫尼姆鲁德作为亚述首都接近150年,直到萨尔贡二世(SargonII,722–705BC)迁都豪尔萨巴德。

尼姆鲁德见证了新亚述早期的地区称霸,更见证了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Tiglath-PileserIII,745–727BC)的政治军事改革,正是这些改革,引领亚述走向了辉煌的顶峰。

这一君王在西北宫的南侧修建了“中央宫”,也出土了大量的浮雕。

除此之外,在宫殿区的东南角前798年建立的那布(Nabu)神庙(智慧与书写之神),也保存了非常完好的地面部分(图22)。

图22那布神庙西北宫同马里皇宫结构类似,也是由大院和复杂的厅堂构成,图21的A和B处的大门各保存了三件极具亚述特色的拉马苏(Lamassu),这是一种长着人头、狮身、鸟翼的守护神,在尼姆鲁德和豪尔萨巴德出土了大量此类作品,在西方各大博物馆的西亚展区,都是最为显眼的杰作(图23、图24)。

图23西北宫西北门图24西北宫东北门西北宫宫殿内部(图25,即图21的C区景象)的墙上,现存大量雕刻有真人大小人物的护墙板,人物腰部多有楔形文字带装饰(图26)。

尼姆鲁德的文物,散落在全世界70多个博物馆,尤以大英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为多,在这么多博物馆瓜分的情况下,原址还能残存这么多东西,可见当年的奢靡(图27)。

图25西北宫内图26西北宫西北门旁边的人物雕刻护墙板图27西北宫御座厅复原图对尼姆鲁德的破坏,无疑是极端分子破坏帕尔米拉城之前最令人痛心的一幕。

2015年四月发布的视频中,极端分子挥舞大锤,将精美的护墙板尽数砸烂(图28);之后挖掘机将护墙板举向高空,往地上摔碎(图29);最后在巨大的爆炸中,整个西北宫化为灰烬(图30、图31)。

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亚述古城,从此不复存在。

图28极端分子将精美的护墙板砸烂图29挖掘机将护墙板往地上摔碎图30爆炸将整个西北宫化为灰烬图31爆炸将整个西北宫化为灰烬05见证西亚考古史开端的古城前718年,亚述最能征善战的君主之一——萨尔贡二世将亚述国都迁到了摩苏尔北约10公里的豪尔萨巴德,当时称杜尔舍鲁金。

新城的修建长达十年,这也是亚述开疆拓土的十年,萨尔贡二世向西灭掉今叙利亚的诸多小王国,向北攻灭乌拉尔图,向南迫使巴比伦俯首称臣,版图达到空前的规模。

伴随国力的强盛,新都也修建得精美异常。

古城为边长1.5公里的正方形,宽达700多米的的宫殿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军械库在西南侧(图32)。

图32豪尔萨巴德豪尔萨巴德的发掘是西亚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大发现的开端。

1842年,法国驻摩苏尔总领事保罗-埃米尔·博塔(Paul-EmileBotta)怀着寻找《圣经》中尼尼微的信念,误打误撞来到这里。

稍经发掘,他就被城北萨尔贡二世王宫的景象震惊了。

1700多米长的浮雕护墙板,安然排列在原位,他立刻以为自己找到了尼尼微,于是投入到夜以继日的挖宝中——虽然他找错了,但不妨碍这座宫殿出土文物的精彩(图33)。

可惜在十多年后将文物装船运往法国的途中,发生了翻船事故,损失惨重——在这里,想打打某些宣称中国文物在国内没好好保护,还不如早些给西方发达国家偷走的人的脸。

1928到193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又一次在豪尔萨巴德发掘,所以这里的文物目前在法国和美国居多。

图33萨尔贡二世王宫大门,1852年发掘实况萨尔贡二世王宫的结构,是新亚述诸宫殿中搞得最为清楚的,从复原图中,可以依稀看出当年的壮观场面(图34)。

宫殿内三四米高的浮雕护墙板,多展现侧身缓步行走的人物造型,现在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中,还能显示出当年的规模,其威严肃穆的阵仗,压迫得人喘不过气来(图35)。

芝加哥大学在上世纪30年代发掘时,在图32的城门A处发现了一对保存完整的拉马苏,也存放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成为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图36、图37)。

图34萨尔贡二世王宫复原图图35萨尔贡二世王宫的浮雕护墙板图36萨尔贡二世王宫的拉马苏图37萨尔贡二世王宫的拉马苏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一遗址的全部石刻护墙板和拉马苏,在伊斯兰国破坏之前都已经搬到了世界各大博物馆中,在原址残存的,只有一些石刻地基和小件的祭台石刻(图38)。

虽然该组织号称破坏了这座城市,但至今没有图像资料证明具体情况。

不过如果大家使用google卫星图查看,触目惊心的盗洞确已出现在萨尔贡二世王宫周围。

图38豪尔萨巴德原址残存文物06《圣经》中的伟大城市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大家最为熟悉和期待的尼尼微了。

相信每一位读过《圣经》的人,都会记住这座触怒了上帝的穷兵黩武的城市。

前705年,萨尔贡二世阵亡军中,西拿基立(Sennacherib,705–681BC)即位,迁都并扩建尼尼微,扩建后,城市周长12.8公里(图39),这接近于我国现在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墙——西安城墙的周长。

《圣经·约拿书》里讲先知约拿进入尼尼微城劝人从善,言道“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

在约拿懊恼自己帮助了以色列族的敌人时,上帝劝说他“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这时的尼尼微无论规模还是人口,都堪称西亚第一大城。

图39尼尼微尼尼微的遗址与现代摩苏尔隔河相望,巨大的城墙轮廓仍清晰可见。

它城防是两河历史上最为坚固的:

共15个城门,城墙使用重城,外面一层较矮的石墙,里面一层较高的土墙,在萨达姆时期,部分石墙予以复建(图40)。

城市西侧有两个土丘,北侧称库云吉克(Kuyunjik),为宫殿所在地。

南侧为奈比尤努斯(NebiYunus),为军械库,后来为了纪念先知约拿,在军械库的遗址上修建了约拿墓。

此墓原本是当地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共同圣地,于2014年被伊斯兰国炸毁(图41、图42)。

图40尼尼微的风暴之门Adad图41被炸毁前的约拿墓图42被炸毁后的约拿墓发掘了尼姆鲁德的英国人莱亚德,于1847年来到库云吉克丘发掘,一举在土丘西南角发现了大量石雕护墙板,后来证明,这就是西拿基立建立的“无双殿”(即西拿基立宫)。

发掘报告记载,仅在他探查的那部分,就发现了几乎两英里长的浮雕和27个拉马苏形成的门廊。

然而,这还是一次以寻宝为目的的发掘,由于记录不够充分,西南宫的结构到现在也不甚清楚。

浮雕的内容比前两个都城更加丰富,其中最具表现力的就是战争场面。

西拿基立是战争狂人,在任时四征埃兰,三平巴比伦,最终在公元前689年,将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巴比伦城夷为平地。

图43显示了其征讨埃兰时著名的蒂尔之战。

图43西拿基立宫的浮雕护墙板西拿基立被其子谋杀,阿萨尔哈东(Esarhaddon,680–669BC)即位,抚平了伊朗北部新兴起的米底王国,向南将触角伸到了埃及。

及至阿淑尔巴尼拔(Ashurbanipal,669–627BC)即位,新亚述的辉煌达到顶峰。

他征服埃及,毁灭底比斯城,最远深入努比亚地区,东征埃兰,将其彻底灭亡,向南再次征服了巴比伦。

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算起,到此时刚好六代,亚述崛起的过程,和我国的秦国非常相似,而巴尼拔恰如《过秦论》对秦始皇的描述那样“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亚述版图达到空前绝后的规模(图44)。

图44极盛时期的亚述版图巴尼拔在库云吉克丘为修建了自己的皇宫,其中最有名的浮雕之一就是猎狮图,其对狮子神态的刻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图45)。

他修建的图书馆内出土二万多件泥版,保存了两河历史上许多重要文献,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记载了苏美尔时期大洪水的神话《吉尔伽美什史诗》(图46)。

这一区域于1852年发掘,目前宫殿区大部分浮雕,都藏在大英博物馆。

图45猎狮图图46《吉尔伽美什史诗》亚述的辉煌转瞬即逝,巴尼拔死后没过几年,前612年,巴比伦联合米底,踏平尼尼微城,及至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200年后重访时,此地已是一片废墟。

正应了《圣经·西番雅书》所说“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凉,又干旱如旷野。

”然而变成了旷野还不够,伊斯兰国在2015年2月27日,又毁灭了尼尼微仅存的一些遗迹。

昔日的战争疯子被如今的恐怖组织毁灭,冥冥中似乎有种天意。

尼尼微在原址的遗迹除了城墙外,所存不多(然而城墙本体也据称遭到了破坏)。

在冥神之门(Nergal)的内外门(图47),存在两对原位的拉马苏,尤其以外门西侧一只保存最为完好(图48)。

在公布的破坏视频中,恐怖分子使用电钻,凿毁了拉马苏的脸部(图49)。

内门拉马苏相对保存较差,视频中极端分子也破坏了脸部和腰部(图50、图51)。

除此之外,在西拿基立宫原址,尚存一些石质基址和浮雕护墙板(图52、图53),未知其破坏情况,估计也凶多吉少。

图47冥神之门外门图48冥神之门外门西侧拉马苏图49极端分子破坏拉马苏图50极端分子破坏拉马苏图51极端分子破坏拉马苏图52西拿基立宫的石质基址图53西拿基立宫原位的石质护墙板亚述被踏平之后,两河历史进入了最后的辉煌——新巴比伦王朝。

尼布甲尼撒二世将巴比伦建设成为尼尼微之后两河最为壮观的城市,城北的伊什塔尔门,直到现在仍伫立在原址,堪称泥砖建筑的巅峰(图54)。

之后,居鲁士领导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兴起,灭伊朗北部的米底和小亚细亚的吕底亚,最终于公元前539年占领巴比伦。

两河流域的独立发展历史自此终结。

图54巴比伦的伊什塔尔门07东西文化的十字路口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从西向东席卷西亚,攻陷波斯波利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

其后至前305年,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古自立为王,在帝国的亚洲部分建立希腊化的塞琉古王朝。

塞琉古王朝在今巴格达东南的底格里斯河右岸建立新都塞琉西亚,此城目前还残存着一个几乎看不出形状的剧场(图55)。

图55塞琉西亚的剧场前303年,塞琉古王朝在今天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右岸建立杜拉-欧罗普斯城。

此城为长约1公里的椭圆形,城防极为坚固,至今城墙上的一个个堡垒仍清晰可见(图56)。

该城被废弃之后,被数米深的泥土覆盖,直到1885年,美国探险队才发现了城西高耸于地面的帕尔米拉门(图57),确定了古城的位置。

图56杜拉-欧罗普斯2012年6月28日卫星图图57杜拉-欧罗普斯的帕尔米拉门前127年,东面兴起的帕提亚帝国向西进攻塞琉古,攻占塞琉西亚,并于前113年攻下杜拉-欧罗普斯,这一时期,帕提亚帝国在城内修建了很多希腊风格的神庙(图58、59)。

图58杜拉-欧罗普斯的希腊风格神庙图59杜拉-欧罗普斯的民居建筑公元114年,罗马皇帝图拉真攻取杜拉-欧罗普斯,并把领土延伸到整个两河流域,罗马帝国达到了历史上最大的版图。

但之后的哈德良皇帝放弃了东部领土,直到165年,此城被维鲁斯(Verus)再次占领,自此为罗马控制。

西方的罗马和东方的帕提亚反复的碰撞,使此城成为文化上的十字路口,两河、波斯、希腊、罗马的神祇,都能在城里找到相应的庙堂。

到了基督教兴起之时,这里也成为很好的避难所。

城内最负盛名的两座建筑,就是城西的犹太会堂和基督教堂,它们建立于公元3世纪上半叶,是同类建筑中最早的。

1922到1923年,法国和美国的考古队在此发掘,1986年以后,当地考古部门恢复了工作。

其中名为synagogue的犹太会堂,出土了保存非常完整的壁画,现藏大马士革博物馆(图60、61)。

基督教在当时还是处在家庭教会下的地下组织,壁画也较为粗糙。

(图62)图60杜拉-欧罗普斯synagogue犹太会堂壁画图61杜拉-欧罗普斯synagogue犹太会堂壁画图62杜拉-欧罗普斯基督教堂壁画公元256年,新兴的萨珊波斯君主沙普尔一世(ShapurI)远征罗马,攻陷并摧毁此城。

考古发掘中,在犹太会堂附近的堡垒中发现大量没有伤口的罗马士兵遗骸,推测萨珊大军使用了毒气攻城,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化学战。

经此一役,杜拉-欧罗普斯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遗址目前保留在原地的主要是土墙和石柱,目前没有报道声称伊斯兰国破坏了这一遗址,但卫星图显而易见地展示出,此城遭受了最为严重的盗掘,城内的所有角落都被坑洞布满(图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