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349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docx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京津冀三地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产业分布、行业分布等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京津冀私营经济的共同特征和差别;并分析了京津冀在私营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发展京津冀私营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比较

  

  京津冀三个地区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主体。

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在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

私营经济不但是各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同时,私营经济也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对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的私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来分析在京津冀区域内私营经济的发展情况。

  

  1.京津冀私营经济基本情况

  

  近几年,京津冀三地私营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北京市的私营企业数量由2000年的10.28万户增长到2005年的26.04万户,年均增长20.4%。

天津市的私营企业数量由2000年的3.40万户增长到2005年的7.73万户,年均增长17.8%。

河北省私营企业数量由2000年的8.91万户增长到2005年的12.68万户,年均增长7.3%。

  在从业人员方面,北京市的私营企业雇工人数从2000年的8.02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230.66万人,年均增长95.8%。

天津市的私营企业雇工人数从2000年的30.12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69.68万人,年均增长18.3%。

河北省私营企业雇工人数由2000年的178.41万人增长到2005年的204.86万人,年均增长2.8%。

  在企业注册资本金方面,北京市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从2000年的1036.2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238.54亿元,年均增长25.6%。

天津市的私营企注册资本金从2000年的329.6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560.40亿元,年均增长36.5%。

河北省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由2000年的391.5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1441.61亿元,年均增长29.8%。

  在京津冀三个地区中,北京私营企业的数量遥遥领先。

北京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的地区,私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处于和河北相同的水平。

与北京、河北相比,天津在私营企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方面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见表1)。

  

  

  2.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现状比较

  

  2.1京津冀私营经济产业分布比较

  从2005年的统计数据看,北京市从事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超过22万户,占到私营企业总户数的88.01%。

从事第二产业的私营企业超过3万户,占11.48%。

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有1396户,占0.51%。

  2005年,天津市私营经济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户数的比重是0.49:

19.01:

80.50。

天津私营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的资金分布为1.05:

31.22:

67.73。

  依据河北的统计资料,2005年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466户,占总数的0.26%;从事第二产业的51339户,占29.11%;从事第三产业的124579户,占70.6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私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与天津、河北相接近。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都超过80%;京津冀三个地区从事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所占比例都很低。

见表2。

  

  2.2京津冀私营经济行业分布比较

  在工业领域,京津冀三地私营经济有这几个特点:

第一,传统产业如服装、金属制品、普通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仍然比较大;第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在北京、天津发展较好,河北发展较弱;第三,京津冀三地,工业领域的产业相似程度比较高。

  

  在第三产业,北京私营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传统产业所占比重有所降低,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房地产、信息服务、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娱乐等产业发展比较好,正在成为支柱产业;天津由于地理原因,交通运输仓储发展比较好,现代服务业有一定发展;河北传统行业如批发零售所占比重仍比较大,现代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科学技术等行业有一定发展,但占三产比重仍比较低。

见表3。

  综合来看:

在第三产业,京津冀三地私营经济有这几个特点:

第一,北京私营经济在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好,已经成为北京私营经济的主体,天津私营经济在第三产业发展比较快,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阶段,河北私营经济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京津冀三地私营经济在第三产业发展最大差别,在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上,北京较高,天津次之,河北稍差;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京津冀三地私营经济在第三产业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京津冀在私营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

  

  3.1北京在私营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

  北京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资源优势:

第一,北京科技资源丰富。

北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集中,科技人才荟萃,具有科技和智力优势;第二,北京具有比较好的资金优势。

全国性的各银行总部绝大多数都设在北京市,国外有在华业务的银行在京都设有办事处,国外和国内业务开展广泛,资金充裕;第三,北京在市场方面也有比较大的优势。

北京市是一个15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消费规模较大,消费水平、档次较高,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优势。

  从产业发展方面来看:

北京的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京津冀区域乃至全国处于领导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大多数行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是北京的优势产业。

  3.2天津在私营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

  天津在经济发展方面,占据了天然港口这个资源优势:

它有着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天津海岸带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黄金海岸”,联系东北、西北、华东的咽喉要道及枢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在产业发展方面,天津既有雄厚的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港口海运、机械加工、电力、化学纤维等工业基础。

并有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无疑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心。

  3.3河北在私营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

  河北在经济发展方面,有这几个资源优势:

首先作为京、津发展的广阔“腹地”,是京、津资源的供给者,是其发展的依托,同时在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等领域与京、津密不可分。

其次,河北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工工资与土地成本等优势。

  在产业发展方面,河北在种植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在钢铁、冶金等重化工业及配套加工,在纺织业、印刷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具有比较强的优势。

  

  4.从比较角度看促进北京私营经济的发展的措施

  

  4.1优化区域经济环境,为京津冀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

  长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等方面已经见到一些成效;而京津冀地区,也才具有区域经济合作的理念,还没有看到太多具体成效。

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龙头,应当在区域资源整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尤其是在统筹区域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方面,在统筹区域其次是统筹区域内经济结构调整与生产力布局,充分发挥北京在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技术服务、教育文化产业,天津在加工制造业,河北在原料工业、重化工业、农业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区域内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合理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只有京津冀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才可以为京津冀三地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4.2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善京津冀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在工业产值中,京津冀三地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产值所占的比重分别是54.2%、55.8%和47.2%。

在工业企业数量中,北京“国企”的数量比重为33.9%,天津的数量比为30.4%,河北的数量比重为21.4%。

可以看出,在京津冀三地工业中,北京国有经济占有最高的比重,天津次之,河北国有经济比重最低。

  由于国有企业受到了较多的行政干预,难以按照市场原则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也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社会生产中各类资金、物流、商流等要素在区域内的高效流动,不仅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所以,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改善京津冀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4.3私营经济的壮大是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要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京津冀地区私营经济发展还比较不足。

在生产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化的今天,一个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该地区私营经济的发展。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内外资金的集聚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两地区发达的私营经济所形成的较高的产业配套能力。

有资料表明,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和将近100%的彩电部件都可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100公里左右的范围内以比其他地区低30%的成本采购到。

相比之下,京津冀地区私营经济发展滞后,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和生产专业化水平不高。

此外,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中私营企业的集聚、规模、产业链条的形成与扩展,人才、资金、物资及技术等经济要素的联系与流动上均处于较落后的状态。

所以,要使得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必须重视区域内私营经济的发展问题。

  4.4发挥和利用好私营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私营经济

  北京在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技术服务、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

要发展北京的私营经济,应当充分利用好优势自然资源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资源。

到目前为止,北京私营经济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比较好外,在教育文化产业、第三产业里面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

北京私营经济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天津具有机械加工、电力、化学纤维等工业基础,并有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天津在私营经济发展方面,更应当利用私营经济在发展服务业方面的优势和潜力,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开阔思路,拓宽领域,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

此外,天津国有经济的比重比较高,要进一步鼓励私营、个体等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煤炭、环境卫生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

  河北具有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与土地成本低等优势。

河北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在纺织业、印刷业、纺织服装、家具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具有比较强的优势。

由于河北地域广阔,所以,在传统产业发展方面,更应当注重专业村、专业乡为特点的特色产业发展,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建设辛集皮革、清河羊绒、国安药材、沙河玻璃、乐亭高效农业等类似的特色产业集群。

这样河北私营企业不但具有好的发展基地、平台,也有利于形成集群效应,产生行业龙头企业,推进河北私营经济发展走上新高度。

  4.5积极鼓励私营企业提高对京津冀区域资源的利用程度,进行跨地区的分工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京津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项目的实施,区域交通体系的改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运行成本的降低,这将有利于区域内的企业整合区域资源,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当然,企业也需要采用现代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够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获得收益。

  在第二产业,私营企业可以进行区域内的分工,选择“总部和产业基地”分离的运行模式,也可以选择区域内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经营”模式。

北京的私营企业,可以利用北京信息、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利用河北在纺织、服装加工、家具制造、印刷等行业在生产规模、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进行跨地区合作、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