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docx(1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7、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一、填空:
答:
可以,馒头中也含有淀粉,淀粉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6、蚜虫是黄色的,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答:
我们在水中可发现变形虫、鼓藻、草履虫、船形硅藻等。
17、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无车日”活动,以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科学家也正在研制太阳能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3、米饭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变成蓝色,这种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15、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二、问答:
开远市第二中学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班级:
教师:
组别:
姓名:
主编:
开远市第二中学物理教研组
三环节模式导学案
诚实守信自立自强
团结协作勤奋拼搏
张扬个性天天向上
前言
亲爱的同学们:
当同学们翻开由我们老师精心撰写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时,新的一学期物理学习就开始了。
在同学们新一阶段学习之前,老师把如何使用导学案告诉同学们,以便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中能轻松、快乐的学习物理。
●课前使用——自学、独学为主
导学案通常在课前发到同学们手中,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上这个板块的引领,做到心中有数,有法可依,有标可循,事半功倍。
自学时可上网查资料,也可质询他人等以拓展学习渠道,开发课程资源。
在自学过程中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可做拓展题,生疏或疑难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
自学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课中使用——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反馈达标
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课堂上的“对学”“群学”来解决。
“对学”是同桌间的合作学习;“群学”是三人以上或小组群体性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可以是对子帮扶式,也可以是全员参与式。
它们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层次的同学有效学习。
这个环节切忌“假合作”“假探究”行为。
展示是经过自学、对学、群学之后,小组要进行的活动环节。
展示要有“预设性问题展示”和“生成性问题展示”两种。
预设性展示是由教师提前安排对展示问题进行的小组分工,而生成性问题展示是同学们在自学、对学和群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考、新观点、新成果,这些问题要提前在导学案中做好记录,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出知识网、知识树或者知识导图。
整理学案包括:
整理问题、整理知识要点、整理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和规律等。
此外还要进行自主反思:
问题反思、经验反思、方法反思、学习行为反思和感悟反思等。
●课后使用——拾遗补缺、拓展提升、整理归档
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方案,有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性特点。
课后对导学案的使用也要注意分层次,同学们要依据本堂课的课堂评价与反思,整理导学案上的纠错记录和重点问题,使之成为宝贵的复习资料。
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同学们对新课内容可完成五轮的学习:
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把会做的问题独立完成,同时发现新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大部分问题;在课堂展示环节,通过倾听讲解、参与互动交流,在质疑对抗,思维碰撞中,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提升,拓展生成;在课堂反馈评价中,通过有效的反馈形式,对所学内容及时巩固反馈,达成学习目标;在课后,通过导学案的开放性、拓展性作业或活动安排,实现学生从“走入文本”到“走出文本”的转变,是实现从“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而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的。
●通过本期快乐学习所达到目标
开远市第二中学物理教研组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1
第二节:
弹力……………………………………………………………4
第三节:
重力……………………………………………………………7第七章:
《力》单元复习………………………………………………10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14第二节:
二力平衡……………………………………………………17第三节:
摩擦力………………………………………………………21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复习………………………………………24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31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34第三节:
大气压强……………………………………………………37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0第九章:
《压强》单元复习……………………………………………44第十章:
浮力
第一节:
浮力…………………………………………………………47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51第三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53第十章:
《浮力》单元复习……………………………………………56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
功……………………………………………………………59第二节:
功率…………………………………………………………63第三节:
动能和使能……………………………………………………66第四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70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单元复习…………………………………74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一节:
杠杆…………………………………………………………79第二节:
滑轮…………………………………………………………81第三节:
机械效率……………………………………………………83第九章:
《简单机械》单元复习………………………………………85
第七章力
NO:
1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预习生成】
1.叫做力。
物理学中力通常用字母表示。
2.我们在讨论一个力时一定存在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
因此力不能离开两个物体而单独存在。
如图所示:
足球运动员在踢球时,相对足球来说是 对 施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物理学中,把力的单位定为,简称,符号是。
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体验1N的力的大小。
)
4.我们将叫做力的三要素.
【新知探究】
探究一
一、力是什么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
手搬桌子
手
搬
桌子
1
2
3
【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
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对桌子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桌子对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在这个过程中手是物体又是物体。
同时桌子是物体又是物体。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
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也就是说。
4.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探究并思考:
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相互作用吗?
请举例说明。
探究二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干什么?
)
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皮筋,皮筋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一: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探究一:
:
课本图12.4-2乙,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力使物体由变为。
课本图12.4-2丙,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力使物体由变为。
司机师傅转动方向盘的力,可以导致汽车运动的发生改变。
我们骑自行车时,当脚用力蹬车时,会使自行车会由变。
当道路拥挤时,刹闸的摩擦力,会使自行车会由变。
在路口拐弯时,手作用在车把上的力,会使自行车运动发生改变。
(注: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从运动到静止,是由快变慢,还是由慢变快;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
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二: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三、力的单位
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物理学中,把力的单位定为,简称,符号是。
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体验1N的力的大小。
)
四、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
什么因素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呢?
(即什么因素会影响力去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效果、或影响力去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效果呢?
)
探究一: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用的力越小,弹簧被拉得越。
骑自行车时,蹬车的力越大,自行车运动的越。
蹬车的力越小,自行车运动的越。
这说明:
力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二:
我们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司机师傅向左打方向盘,汽车会向拐弯;向右打方向盘,汽车会向拐弯。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就会将螺母。
这说明:
力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三:
推门实验(仿照右图):
用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
不同。
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当手距门轴越远(点A)时,越力;距门轴越近(点B)时,越力.(省\费)
(注: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点叫力的作用点)
这说明:
力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总结:
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和有关。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五、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越大,线段应越长。
这样,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练习:
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①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的拉力。
②沿竖直方向向上拉物体B的力。
③水平地面上的物体C受到水平向左20N的拉力和水平向右25N的拉力。
【达标检测】
1.人推车时,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
3.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
了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4.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用50N沿水平方向向左推桌子的力
5.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B。
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D。
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6.火箭起飞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就腾空而起,这一现象说明了 。
当用脚踢足球时脚尖会感到疼,这是为什么?
7.人在地面上走路时,使人前进的是,这个的施物体是。
【巩固提升】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变化B.受力物体同时一定是施力物体
C.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D.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是同时存在的
10.关于力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直接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B.没有物体存在,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C.物体接触时,相互间就会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1.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人坐在软席沙发上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
C.足球运动员用头把飞来的足球顶回去D.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12.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A.桨对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
13.①蛋碰石,蛋碎石完好;②锤砸砖,砖碎锤完好。
这两个事例,可以说明()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大小是不同的
B.从①可知施力物蛋同时也是受力物,从②可知施力物锤却不是受力物
C.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同的,但同样大小的力施于不同的物体,产生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
14.如图,竖直悬挂的电灯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每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画出电灯受力的示意图。
15.画出各图中的力的示意图.
16.图中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
主要表示力能;
图(b)表示力能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
2第二节弹力
学习目标:
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
学习重点和难点:
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使用。
器材准备:
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橡皮泥、直尺、导线
学习过程:
【预习生成】
1.力的作用效果是;。
2.物体受到力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又恢复到,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不能自动恢复到,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不能完全复原。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它的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大小有关。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仪器)叫做。
实验室常用的是。
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
【新知探究】
一、弹力
(一)弹性与塑性
1.观察思考并表述:
观察课本P52图13.1-1,三张图片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原因是什么?
2.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请几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
3.请各小组讨论:
以上这么多实验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呢?
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教师点拨:
物体受到力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又恢复到,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当将外力撤除后不能自动恢复到,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4.弹性和塑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请说明你的举例是属于弹性还是塑性。
(二)弹力
5.做一做:
出示拉力器,让学生拉开它,其他同学观察他的表情。
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它的大小跟物体发生的大小有关。
(三)弹性限度
6.取一根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它,再使劲拉。
两次都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吗?
教师点拨: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超过了这个限度不能完全复原。
思考:
为什么拉力器的弹簧中间要加一根限制弹簧伸长的长度的绳子?
二、弹簧测力计
(一)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1.观察并回答:
请男女生各一位拉拉力器,弹簧为什么会伸长?
哪位同学的拉力大?
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2.思考并表述:
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
3.演示一:
将弹簧挂在黑板上,此时弹簧不受外力,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原长(用彩条显示“原长”。
)
当弹簧受到拉力时,它的长度会怎样?
演示二:
把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上,此时,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长度。
(用彩条显示“总长”。
)
请一学生指出哪一段是由于弹簧受到拉力而伸长的长度。
(用彩条显示“伸长”。
)
教师点拨:
由此可知弹簧的伸长即用此时弹簧的减去弹簧的就是弹簧伸长的长度。
4.当弹簧受到拉力增大时,它伸长的长度会怎样?
5.教师做演示实验:
分别在大弹簧下挂1个、2个、3个、4个完全一样的钩码,学生依次在下面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各种长度。
次数
拉力F/N
弹簧原长L0/cm
弹簧的长度(总长)L/cm
弹簧的伸长(L-L0)/cm
1
2
3
4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点拨: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用手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N、2N、5N,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变化感受大小不同的力。
2.把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上用力拉,读出头发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用力要均匀)
3.教师指出学生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结:
【达标检测】
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力的仪器是,它的工作原理是。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还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它的,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注意观察指针是否指在;(3)使用时,拉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的轴线方向。
3.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使用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4.如图13-1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N,分度值为___N.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位于第二小格的A处,未作调整便用来测量手的拉力,指针位于B处,则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___N.
【巩固提升】
5.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下端挂300克物体时长15厘米,若改挂500克的物体,则弹簧长()
A、25厘米B、20厘米C、17厘米D、不能确定
6.如图13-2,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该弹簧测力计(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
7.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
8.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如图13-2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A.一定等于8NB.一定小于8N
C.一定大于8ND.以上情况部有可能
9.一个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给挂钩施加5N的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若将它取下来,两人在水平方向分别用5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吊环,则它的示数是。
课堂总结:
课后反思我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
3第三节重力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学习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学习难点: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生成】
1.什么叫力?
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
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新知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由于地球的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 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
重力的由来
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
(同桌合作)
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
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重力的大小
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
________。
比如:
_______________。
2.猜想: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
我猜想的依据是。
3.探究:
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重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据记录表格:
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7
钩码质量m/kg
钩码重力G/N
(4)根据收集的实验数据:
①计算出每次实验中G与m的比值,大约是_________
②用描点法作出图6.3-5的图像,并在组内交流。
(5)通过计算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你的实验结果和课本结论对照,是否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