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3090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

《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docx

广州港湾广场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

 

广州皓昌弱电施工队

质量要求、工艺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2007年7月

 

一、线管、线槽、线缆敷设施工方法、工艺、质量要求………………3

二、分部分项(子系统)工程施工质量要求……………………………16

三、工程质量验收标准…………………………………………………25

 

一、线管、线槽、线缆敷设施工方法、工艺、质量要求

1、编制说明:

1.1适应范围

1.1.1本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适用于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的管槽线的施工;

1.1.2本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适用于弱电工程的镀锌线槽、线管和PVC塑料线槽、线管安装,线缆敷设。

1.1.3本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适用于弱电工程的控制线、信号线、弱电电源线等线路敷设;

1.2本工艺编制的依据:

1.2.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1.2.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2.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2.4《建筑智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1.2.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6智能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此工艺标准执行,按照本施工方法施工,如果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矛盾时,按照国家或地方的法律、法规执行。

2、施工准备

2.1施工前由公司设计部、技术部的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向由项目经理组织的项目部人员、施工队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管槽施工技术交底;

2.2项目部和施工队内部对施工图纸认真熟悉、审查,在有疑问时及时向技术、设计部提出,以便尽快解决;

2.3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完整、资料是否齐全、设计深度能否满足要求;

2.4审查系统图、平面图等相关图纸是否有矛盾和错误;

2.5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6审查是否有设计遗漏;

2.7项目经理组织对现场情况进行勘查和熟悉,了解建筑情况;

2.8做好内外关系的协调工作;

2.8.1项目部对施工队、施工班组下达计划任务分工表和任务分工单;

2.8.2确定各施工班组的分部分项工程;

2.8.3通过监理或业主与相关各专业的协商,确定管槽路由,协商与其他专业的配合施工等;

2.9施工前施工人员的控制:

施工员必须具备管槽安装的施工经验,熟练操作管道施工器具(弯管器、切割机等);

2.10施工材料检查:

施工领料时对施工用料的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完好程度、符合规范要求。

3、管线安装施工方法、程序

3.1熟悉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

施工人员要求先熟悉施工图纸,按照图纸要求施工;

3.2路由确定(点位确定);

路由确定的一般原则是:

最大可能近、最大可能直、最大可能少弯曲、最大可能避开动力电源及发射站、最大可能美观、最大可能避免与其他专业的交叉;

3.2槽沟开挖及管沟开挖;

3.2.1室内墙面或地板开挖:

先确定路径划线,然后才开始切割,保持切割的整齐、平直;深度要求按照敷设的管的管径来确定,一般为超过管径5毫米。

开挖的宽度一般为管径的1.5倍;

3.2.2室外管沟的开挖:

施工前会同建设、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共同核对地下线管;

3.2.2.1室外管道的施工必须在室外路面平整之后进行,一般为预留;

3.2.2.2与其他专业工种同时施工时,注意相互的协商;做好地下线管的平面布置图;

3.2.2.3室外管沟的开挖符合设计要求或按照监理要求,配合好土建等专业的施工;

3.3配合土建预留孔洞;

3.3.1预留孔洞是管槽施工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可以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减少施工难度、减低施工成本;

3.3.2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定位孔洞的预留位置(部位)、孔洞大小、孔洞的规格形状等;一般的原则为:

预留的孔洞为需要穿过的槽管的直径的1.5倍为宜(如果是多条或多根线管线槽同时穿过,孔洞的大小为多条或多根线槽线管横截面之和的1.5倍);

3.3.3对预留的孔洞检查,发现孔洞的预留不合要求或者漏留孔洞宜及时报告;相关的现场协调人员与相关单位协商解决;

3.4管件制作、金属线槽加工;

3.4.1管件、线槽制作直接影响安装的效果;管件制作步骤:

按照安装的长度要求选择适应的线管或进行切割;切割后套丝(如果用快速接头可省略该步骤)、除管口的毛刺和棱角、弯管;

3.4.2线槽的制作步骤:

按照安装的长度需要选择线槽或进行切割;切割后对切割的断面进行打磨去毛刺和棱角;钻线槽连接片的连接螺栓孔;连接;安装;

3.5支架制作与安装

3.5.1支架的制作:

线管线槽的安装支架可以采用丝杆制作,也可以用角铁制作;支架制作步骤:

确定支架的长度;确定支架的用料(以主要支架与辅助支架来确定);切割和焊接;

3.5.2支架安装:

支架安装直接影响线槽线管的安装,安装支架必须牢固,按照工艺要求确定支撑点,安装完毕后进行牢固性检查;

3.6线管敷设、线槽敷设

按照4中的工艺要求施工;

3.7回填或回补

3.7.1回填或回补是指在施工中管槽开孔或开挖和线管线槽安装完毕后,将管沟、管孔填平或补平;

3.7.2回填应填实管底,在填实两端,然后再回填至管顶的5毫米处(与墙面或地面齐平);

3.7.3保持回填表面的平整;

3.7.4回填前必须要求做隐蔽工程验收,由项目施工负责人自检后通知监理单位或业主代表一同参与,并在验收报告上签字认可才能回填;

3.8油漆(如需要)

3.8.1在有要求的情况下,线槽、线管需要作防火处理;

3.8.2处理方法一般采用刷防火油漆的办法;

3.8.3防火油漆宜均匀刷在金属线槽线管上,同时还包括支架;

3.9检验

3.9.1管槽施工安装完毕后项目部对此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做好记录;确定符合要求才进入下一个工序;

3.9.2项目部施工负责人可以采用目测法、抽样检查法对槽管的安装进行检查;

4、安装工艺

4.1线管安装

4.1.1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及其各连接处均应密封。

潮湿场所和直埋于地下的电线保护管,应采用厚壁钢管或防液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干燥场所的电线保护管宜采用薄壁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

4.1.2当线路暗配时,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的路线敷设,并应减少弯曲。

埋入建筑物、构筑物内的电线保护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钢管的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

当埋设于混凝土内时,钢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直埋于土层内的钢管外壁应涂两度沥青;采用镀锌钢管时,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处理。

4.1.3进入落地式本电箱的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处,不应有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

4.1.4电线保护管不宜穿过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当必须穿过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4.1.5电线保护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1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

4.1.5.2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4.1.6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

4.1.6.1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

4.1.6.2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4.1.6.3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4.1.6.4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4.1.7敷设的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

4.1.7.1线截面为50mm2及以下,长度每超过30m。

4.1.7.2线截面为70~95mm2,长度每超过20m。

4.1.7.3线截面为120~240mm2,长度每超过18m。

4.1.8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保护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4.1.9N-S、TN-槽-S系统中,当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盒(箱)、塑料电线保护管、塑料盒(箱)混合使用时,金属电线保护管和金属盒(箱)必须保护地线(PE线)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4.1.10钢管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平整,管口应光滑。

4.1.11钢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1.1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

4.1.11.2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牢固严密:

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在振动的场所,紧定螺钉应有防松动措施。

4.1.11.3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4.1.11.4钢管连接处的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

4.1.12钢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2.1暗配的黑色钢管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高出盒(箱)内壁3~5mm,且焊后应对如应补涂防腐漆:

明配钢管或暗配钢管镀锌钢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锁紧螺母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3扣。

4.1.12.2当钢管与设备直接连接时,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的接线盒内。

4.1.12.3当钢管与设备间接连接时,对室内干燥场所,钢管端部宜增设电线保护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后引入设备的接线盒内,且钢管口应包扎紧密;对室外或室内潮湿场所,钢管端部应增设防水弯头,导线应加套保护软管,经弯成滴水弧状后再引入设备的接线盒。

4.1.12.4与设备连接的钢管管口与地面的距离宜大于200mm。

4.1.13钢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3.1当黑色钢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的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或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

4.1.13.2镀锌钢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的跨接接地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4.1.14安装电器的部位应设置接线盒。

4.1.15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4.1.16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且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50~500mm。

4.1.16钢管管卡间的最大距离

敷设方式

钢管种类

钢管直径(mm)

15~20

25~32

40~50

65以上

管卡间最大距离(m)

吊架、支架

或沿墙敷设

厚壁钢管

1.5

2.0

2.5

3.5

薄壁钢管

1.0

1.5

2.0

-

4.1.17金属管的加工要求

金属管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明显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不允许有锈蚀。

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和在受力较大处直理时,应采用足够强度的管材。

金属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为了防止在穿电缆时划伤电缆,管口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

✓为了减小直埋管在沉陷时管口处对电缆的剪切刀,金属管口宜做成喇叭形。

✓金属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明显的凹现象。

弯曲程度过大,将减小金属管的有效管径,造成穿设电缆困难。

✓金属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于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镀锌管锌层剥落处应涂防腐漆,可增加使用寿命

4.1.18金属管切割套丝

4.1.18.1在配管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长度,对管子进行切割。

管子的切割可使用钢锯、管子切割刀或电动机切管机,严禁用气割。

4.1.18.2管子和管子连接,管子和接线盒、配线箱的连接,都需要在管子端部进行套丝。

焊接钢管套丝,可用管子绞板(俗称代丝)或电动套丝,可用圆丝板。

4.1.18.3套丝时,先将管子在管子压力上固定压紧,然后再套丝。

若利用电动套丝机,可提高工效。

套完丝后,应随即清扫管口,将管口端面和内壁的毛刺用锉刀锉光,使管口保持光滑,以免割破线缆绝缘护套。

4.1.19金属管弯曲

在敷设金属管时应尽量减少弯头。

每根金属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头不应超过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

弯头过多,将造成穿电缆困难。

对于较大截面的电缆不允许有弯头。

当实际施工中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内径较大的管子或在适当部位设置拉线盒,以利线缆的宣传工作穿设。

金属管的弯曲一般都用弯管器进行。

先将管子需要弯曲部位的前段放在弯管器内,焊缝放在弯曲方向背面或侧面,以防管子弯扁,然后用脚踩住管子,手扳弯管器进行弯曲,并逐步移动弯管器,便可得到所需要的弯度,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配时,一般不小于管外径的6倍;只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倍;整排钢管在转弯处,宜弯成同心圆的弯儿。

(2)暗配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敷设于地下或混凝土楼板内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4.1.19金属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9.1金属管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

套接的短套管或带螺纹的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金属管外径的2.2倍。

金属管的连接采用短套接时,施工简单方便;采用管接头螺纹连接则较美观,保证金属管连接后的强度。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应保证牢固、密封。

4.1.19.2金属管直接对焊可能在接缝内部出现疤瘤,穿线缆时会损伤电缆,所以金属管不宜直接对焊。

4.1.19.3金属管进入信息插座的接线盒后,暗埋管可用焊接固定,管口进入盒子的露出长度小于5㎜。

明设管应用锁紧螺母或管帽固定,露出锁紧螺母的丝扣为2~4扣。

4.1.19.4线至配线间的金属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线缆连接。

并列敷设的金属管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

4.1.19.5如果采用铜杯臣与梳结(接头)来连接金属管与接线盒,工序比螺帽对对口连接方式要简捷得多,而且能保证管子进入连接线盒顺直、紧丝牢固,在接线盒内露出长度也可小于5㎜。

铜杯臣用黄铜制成,在端面与内径交切处加工成圆角,既可在管端起保护金属管替代护口的作用,又能锁紧金属管。

4.1.19.6管和底盒之间的连接要求:

管进入底盒的长度小于5MM,管与管的接口和管与底盒接口处必须打平整、光滑。

4.2金属线槽的安装

4.2.1线槽安装工艺要求

安装线槽应在土建工程基本结束以后,与其它管道(如风管、给排水管)同步进行,也可比其它管道稍迟一段时间安装。

但尽量避免在装饰工程结束以后进行安装,造成敷设线缆的困难。

安装线槽应符合下列要求:

4.2.1.1线槽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视环境而定,最大不应超过50mm。

4.2.1.2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就超过2㎜。

4.2.1.3垂直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

4.2.1.4线槽节与节间用接头连接板拼接,螺丝应拧紧。

两线槽拼接处水平度偏不应超过2㎜。

4.2.1.5当直线段桥架超过30m或跨越建筑物时,应有伸缩。

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

4.2.1.6线槽转弯半径应小于其槽内的线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4.2.1.7盖板应紧固。

4.2.1.8支吊架应保持垂直、整齐牢固、无歪斜现象。

4.2.1.9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宜用辫式铜带把线槽连接到其经过的设备间,或楼层配线间的接地装置上,并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4.2.2金属线槽支撑保护要求

4.2.2.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可为不同的尺寸,按一层或二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二根以上,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

4.2.2.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15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变时宜设备拉线盒,以便布放线缆和维护。

4.2.2.3接线盒盖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4.2.2.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

4.2.3线槽支撑保护要求

4.2.3.1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m~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4.2.3.2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

——线槽接头处;

——间距3m;

——离开线槽端口0.50m处;

——转弯处。

4.2.3.3塑料线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为1m。

4.2.4管与槽的接口

管与槽连接必须就近从槽的侧面进入线槽,线管不能直接进入线槽必须用梳头连接。

梳头与管的接口处牢固,平整,消除毛刺。

4.3金属软管敷设(蛇皮管)

4.3.1钢管与电气设备、器具音质电线保护管宜采用金属软管或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金属软管的长度不宜大于2mm。

4.3.2金属软管应敷设在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干燥场所,且不应直埋于地下或混凝土中。

当在潮湿等特殊场所使用金属软管时,应采用带有其护套且附配套连接器件的防液型金属软管,其护套应经过阻燃处理。

4.3.3金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中间不应有接头;与设备、器具连接时,应采用专用接头。

连接处应密封可靠;防液型金属软管的连接处应密封良好。

4.3.4金属软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3.4.1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软管外径的6倍。

4.3.4.2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m,管卡与终湍、弯头中点的距离宜为300mm。

4.3.4.3与嵌入灯具或类似器具连接的金属软管,其末端的固定管卡,宜安装在自灯具、器具边缘起沿软管长度的1m处。

4.3.4.4金属软管应可靠接地,且不得作为电气设备的接地导体。

4.4塑料管敷设

4.4.1保护电线用的塑料管及其配件必须由阻燃处理的材料制成,塑料管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阴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4.4.2塑料管不应敷设在高温和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4.4.3塑料管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子(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4.4.3.1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咱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4.4.3.2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径的1.1~1.8倍。

4.4.3.3硬塑料管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敷设时,应按设计规定装设温度补偿装置。

4.4.4.明配硬塑料管在穿过楼板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距离不应小于500mm。

4.4.5直埋于地下或楼板内的塑料管,在露出地面易受机械损伤的一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4.4.6塑料管直埋于现浇混凝土内,在浇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塑料管发生机械损伤的措施。

4.4.7塑料管及其配件的敷设、安装和煨弯制作,均应在原材料规定的允许环境温度下进行,其温度不宜低于-15℃。

4.4.8塑料管在砖砌墙体上剔槽敷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4.4.9明配硬塑料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间最大距离应符合表4.4.10的规定。

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为150~500mm。

4.4.10硬塑料管管卡间最大距离(m) 表2.4.10

敷设方式

管内径(mm)

20及以下

25~40

50及以上

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

1.0

1.5

2.0

4.4.11敷设半硬塑料管或波纹管宜减小弯曲。

4.5金属线管线槽的接地

4.5.1金属线槽全长不小于2处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

4.5.2金属线槽的接口处宜用不小于4MM的铜芯相连;

4.5.3金属线管接口处或与金属底盒连接处宜用接地铜芯连接;

4.5.4金属线管和金属线槽的接口处用接地铜芯连接。

4.6线路安装通用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4.6.1熟悉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

施工人员要求先熟悉施工图纸,按照图纸要求施工,确定使用何种线类;

4.6.2确定线路的敷设方式

线路敷设一般原则是:

先分支后主干;先室内后室外;先水平后垂直;

线路安装步骤:

第一步准备线材,准备好需要的线材;

第二步做好标记,在线缆的两端做好标记;

第三步穿管,如果管道较长可以采用穿管器穿管,或利用管道内预留的铁丝穿管;

第四步预留长度,根据线路敷设交底文件预留合适的长度;

第五步截断,预留合适的长度后,将剩下的线缆截断;

第五步保护,敷设完成的线路的两端必须保护,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6.3绑扎

线路的绑扎一般在弱电井的垂直线槽内进行,线缆必须绑扎固定,以免拉断;

4.6.4检查

线路安装完毕后项目部对此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做好记录;确定符合要求才进入下一个工序;

项目部施工负责人可以采用目测法、抽样检查法对槽管的安装进行检查;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线路敷设是很关键的工序,因此,项目部必须安排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跟踪检查或旁站监督;

4.6.5安装工艺

4.6.5.1管内穿线

1)穿放线时把管槽内的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布放前贴好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清晰、端正和正确并粘贴牢固,经检验合格后使用专用标签工具将标签打在线缆上。

2)不同回路的导线不能敷设在同一根管内;

3)信号线和电源线必须分开敷设;

4)导管内不能有接头;

5)管内的导线的横截面总和不能大于管内径的40%;

6)管口必须要保护导线的措施;

7)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线缆后应密封;

8)在进行线管穿线时,线缆的包装纸箱要加标注,然后在线缆的始端上标签,然后按照以上步骤处理好牵引头进行穿管,到始端到达目标后,再逐条切断,并即时在未端贴上与始端相同的标签。

4.6.5.2线槽内敷线

1)清理线槽内的毛刺或杂物;

2)线路敷设到线槽的弯角处时宜在线槽的弯角处加保护垫,以免在拉线的过程中损伤线缆(加纸皮等);

3)处理线槽的出线口的毛刺等,使其光滑;

4)线槽的内所有线缆的横截面的总和不大于整个线槽横截面的60%;

5)线槽内不能有接头,所有的接线必须在线槽的接线盒内;

6)线槽中的线缆必须绑扎固定,一般为每隔1米绑扎一个固定点;

7)在进行线槽布线时,如能够测量线路的具体长度,应先测量线路的具体长度,并相应记录,然后按照该长度截取,在线缆的始、末端做好标识,捆绑成扎,按照以上工法处理好牵引头,然后按照具体线槽配线的工法进行配线。

4.6.5.3钢索敷设线缆

1)检查钢索的牢固程度,是否符合敷线的要求;

2)检查钢索是否存在断裂或断股的现象;

3)钢索敷设线路时的固定点一般为1米左右;

4)从纸板箱中拉线,线缆出厂时都包装在各种纸板箱中,如果纸板箱是常规类型的,则通过使用下列技术来尽量避免线缆的缠绕:

撤去有穿孔的撞击块;将线缆拉出1m长,让塑料插入物固定在应有的位置上;将纸板箱放在地板上,并根据需要送线缆;按所要求的长度将线缆割断,要留有余量供端接、扎捆及日后维护需要;将线缆滑回到槽中,留数厘米在外,并在末端系一个环,以使末端不滑回到槽中去。

5)从卷轴或轮上放线缆,为了使用来自卷轴的线缆,打开纸板箱的顶盖,并将一个有孔的顶盖翻下,使此箱盖上的孔与纸板箱侧面的孔对齐,把一段2cm或3cm长的管子从孔中插入,穿过卷轴,然后,穿过对应侧面上的孔(顶盖翻下来与侧面孔对齐),这时就算准备完毕,可以放线了。

拉线应遵循一条规则:

应使拉线与线缆的连接点尽量平滑,所以,要采用电工胶带在连接点外面紧紧的缠绕,以保证平滑和牢固。

6)放线时将装有双绞线的板箱放在地板上,拉出所要求的长度,割断后将线缆滑回到槽中,避免线缆的缠绕和损伤。

线缆布放时保持一定的冗余,以利于设备的端接。

布放线缆的牵引力,作到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避免线缆的内部结构损坏,影响其传输性能。

7)为了便于维护检修以及今后使用,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缆线布放后,应预留一定的冗余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