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2862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

《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docx

0226卡介苗及免疫制剂

免疫抑制剂种类

免疫抑制剂:

1环孢菌素:

可抑制T辅助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激活,或延迟引起过敏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

用量为每日10mg/kg,静脉注射。

疗程60日,总有效率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

可抑制免疫病理过程,并防治有关感染诱因,口服每日2g,症状严重时每日可用3g,疗程为两个月。

对晨僵,握力,血沉,C反应蛋白均可明显改善。

③环磷酰胺:

对顽固性类风湿有效。

但副作用较多,不宜首选。

每次100~200mg,静滴或静注,每周1~2次,疗程总量为3g。

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

最大用量为每日2.5~3mg/kg。

如合用别嘌呤醇,该药减量25%。

⑤甲氨喋呤:

可阻断细胞的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因而抑制类风湿,达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每周用量25~50mg。

每12小时口服1次,连服3次为宜。

疗程不超过6个月。

对一二线药物无效者作用显著。

孕妇禁用,以免引起胎儿畸形。

 

卡介苗

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érin,简称BCG,中文名称来自于其发明者卡氏-介氏)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使用活的无毒牛型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bovis)制成。

接种人体后通过引起轻微感染而产生对人型结核杆菌的免疫力。

90%以上的受种者会在接种局部形成溃疡持续数周至半年,最后愈合形成疤痕,俗称卡疤。

牛型结核杆菌在特殊的人工培养基上,经数年的传代,丧失对人类的致病能力,但仍保持有足够高的免疫原性,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结核的疫苗,对于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结核有效。

疫苗由来

卡介苗20世纪初,法国有两位细菌学家——卡默德(LeonCalmette)和介兰(CamileGuerin),他们共同试制成功了预防结核菌的人工疫苗,又称“卡介苗”。

两位科学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人工疫苗!

接种作用

接种卡介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很有好处,在预防结核病,特别是可能危及儿童生命的严重类型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方面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证实,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死亡的有效率为78%。

多年来,通过卡介苗接种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药物别名

结核活菌苗,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B.C.G.Vaccine

分子式成分

该品是由LeonCalmette和CamileGuerin首创,是用卡介菌种在综合培养液中培养后,收集菌膜,混悬于适宜的灭菌的保护液内,经冷冻干燥制成。

所得到的活菌制剂,具有产生抗体、增强免疫力、诱导γ-干扰素产生的作用。

冻干菌苗活菌数每毫克应在100万以上,皮内注射用稀释后,每1mL含0.5-1mg。

制剂规格

粉针剂:

0.5mg~0.75mg菌体。

该品冻干粉针剂为乳白色疏松固体或粉末,加入1mL注射用水应于2分钟内完全溶解为均匀混悬液,残余水分不应超过3%。

冻干卡介苗注射剂10人份/支。

贮法:

保存在2-8℃暗处。

效期:

1年。

卡介苗口服混悬液10mg:

1mL。

口服用卡介苗1mL:

50mg。

划痕用卡介苗

(1)0.5mL:

37.5mg

(2)1mL:

75mg。

皮内注射用卡介苗

(1)1mL:

0.5mg

(2)1mL:

0.75mg(3)2mL:

1.5mg。

该品注射液为乳白色混悬液,pH值6.8-7.6,放置后菌体下沉,经轻摇能均匀分散。

药理毒理

结核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因此人体抗结核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接种卡介苗是用无毒卡介菌(结核菌)人工接种进行初次感染,经过巨噬细胞的加工处理,将其抗原信息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使T细胞分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当机体再遇到结核菌感染时,巨噬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迅速被激活,执行免疫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释放淋巴因子是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一,其中趋化因子(MCF)能吸引巨噬细胞及中性多核白细胞,使其趋向抗原物质与致敏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移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F)能抑制进入炎症区的巨噬细胞和中性多核白细胞的移动,使它们停留在炎症或病原体聚集的部位,利于发挥作用。

MIF可使巨噬细胞发生粘着,并使吞噬反应显著增加。

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主要作用是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与消化能力,并加强巨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作用。

因此在结核菌侵犯的部位,出现巨噬细胞的凝聚,大量吞噬结核菌。

在分枝杆菌生长抑制因子的作用下,还能抑制细胞内的结核菌生长,及至消化,最后消灭,形成结核的特异性免疫。

在卡介苗进入机体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同时,还产生了比较广泛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这与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T细胞本身的直接杀伤作用及体液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临床上应用于:

1.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及用5IUPPD(PPD为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或5IU稀释旧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PPD或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后48-72小时,局部硬结在5mm以下者为阴性),皮内接种以预防结核病。

2.现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根治性手术或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3.非特异性卡介苗还用于预防小儿感冒、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以及防治成人慢性气管炎(PPD实验呈阴性者方可使用特异性卡介苗,否则会导致患者感染结核病)。

药动学

接种后4-8周才产生免疫力,免疫可维持3-4年。

适应症

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及粟粒性结核2种疾病,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以内的婴儿也可接种,6月-7周岁没接种过卡介苗儿童并且PPD试验阴性也可接种。

不良反应

接种2周左右出现局部红肿、浸润、化脓,并形成小溃疡,严重者宜采取适当治疗处理。

接种中偶可发生下列反应:

(1)淋巴结炎症:

接种后1-2个月左右,颈部、腋下、锁骨上下等淋巴结肿大(大于1.0cm)。

反应过强者,淋巴结肿大明显,可形成脓疡或破溃,或在接种处有小脓疤。

皮内注射者反应往往较划痕法者强,另外旧结核菌素(OT)试验呈阳性者,接种后也可产生较强反应。

(2)类狼疮反应:

与结核菌菌株剩余毒力有关。

(3)疤痕:

因丰富的肉芽组织形成疤痕突起,有时呈疤痕瘤,多见于不做OT试验而直接皮上划痕接种者。

相互作用

1.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来氟米特、西罗莫司、他克莫司等):

免疫抑制剂将导致免疫力降低,施以活菌免疫接种后将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

2.糖皮质激素:

按常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每日用量超过10mg强的松或等量的其它糖皮质激素,连续2周以上)致免疫力抑制患者,不应接受减毒疫苗免疫。

大量类固醇所致的免疫抑制会产生对减毒疫苗的不完全应答反应。

但糖皮质激素低-中剂量,短期(小于14天)全身使用;局部使用;或低-中剂量,短效糖皮质激素长期替代治疗及关节内、囊内、跟腱糖皮质激素注射不应视为疫苗接种的禁忌。

替代疗法中类固醇剂量,诸如治疗阿迪森病,对免疫无抑制作用。

3.茶碱:

卡介苗接种能显著提高茶碱平均血浆半衰期。

大多数患者会经历一个短暂和轻微的血浆茶碱水平上升期。

用法用量

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0.1ml。

儿童皮内注射。

给药说明

1.本菌苗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

2.卡介苗接种时不可使用同一注射器,避免肝炎传染率增高。

安瓿有裂纹或过期失效者不可使用。

3.与其它疫苗同时使用时应不在同侧注射。

4.本菌苗接种后还要和结核病人隔离2个月,以免在这期间受到传染。

2-3月后再作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表示接种成功,阴性的应再补种。

以后每3-4年复种一次,复种前也应先作结核菌素试验。

5.对化疗后免疫力降低患者施以活菌免疫接种将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感染。

化疗停止及接受活疫苗接种之间的间隔期至少为3个月。

6.若注射后出现疤痕,在处理时切忌手术切除,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将醋酸氢化可的松12.5mg、异烟肼100-300mg、0.5%普鲁卡因溶液适量,充分混合后用消毒注射器将混合液作局部注射,每周2次,连续10次后,停2周,再继续注射,直至疤痕疙瘩变平为止。

7.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化脓、形成小溃疡,可用1%龙胆紫涂抹以防感染,一般8-12周结痂;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可用热敷处理;如已软化形成脓疱,可用灭菌注射器抽脓;如已穿孔可用10%磺胺软膏或20%对氨基柳酸软膏处理。

8.使用时制品应注意避光,活菌苗用时不得日光曝晒。

9.皮内免疫注射时切不可注射到皮下,否则会引起严重深部脓肿,长期不愈。

注射剂量过高可致接种处脓肿或淋巴结炎,应遵循推荐剂量。

10.接种对象必须详细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菌苗批号及亚批号、制造单位和接种日期。

11.制备该品者应戴手套、口罩,穿隔离衣。

盛装过疫苗的容器、注射器及其它物品不得用作其它注射,以防产生化脓反应。

丢弃前应消毒处理。

12.冻干注射剂菌苗稀释方法:

用灭菌的1mL注射器将随制品附带的稀释液按要求量精确吸至冻干卡介苗安瓿中,放置1分钟后摇动安瓿使之溶化,用注射器来回抽取数次,使之充分混匀。

每支安瓿自稀释时起,必须在半小时内用完,以防污染。

注意事项

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脑等疾病、极度营养不良、湿疹及其它皮肤病、HIV感染者不予接种。

使用前须先作结核菌素皮试,呈阴性者方可接种。

禁忌症

(1)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湿疹或皮肤病患者。

(2)急性疾病、烧伤患者、疾病恢复期(疾病结束及健康恢复之间)、短期内接种天花疫苗、泌尿道感染患者。

(国外资料)

(3)由于使用下列药物或治疗而致免疫应答抑制:

烷化剂、抗代谢药、放射治疗、类固醇。

(国外资料)

(4)由于下列疾病导致免疫应答降低:

全身恶性肿瘤、HIV感染、γ干扰素受体缺陷、白血病、淋巴瘤。

(国外资料)

(5)由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或未知病因的发热不得使用卡介苗。

(国外资料)

(6)免疫力降低的婴儿或儿童。

(国外资料)慎用

(1)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的患者慎用。

(2)哮喘患者。

免疫原性物质可引起哮喘发作或过敏反应。

[1]

禁忌人群

1.早产、难产、低体重儿、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2.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

3.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

宝宝第一针

卡介苗接种宣传画你的宝宝接种过卡介苗了吗?

卡介苗预防接种,在“预防接种时间及纪录表”中名列第一位,宝宝出生后,最先要面对的预防接种就是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而且是很安全的,但是它的局部反应过程比较特殊,有很多妈妈不甚了解,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以下是一些常遇到的问题,您一定很想知道吧!

Q:

卡介苗(BCG)名称的由来

A: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疫苗,于1921年由法国的卡医生(Calmette)及介医生(Guerin)所研制成功的疫苗,为了纪念这两位医生的伟大贡献,所以就将预防结核病的疫苗称为卡介苗(BacilliCalmetteGuerin,简称BCG)(Bacilli:

杆菌)。

Q:

为什么要接种卡介苗?

A:

预防重于治疗,接种卡介苗可以使人体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以预防结核病(俗称肺痨)。

婴幼儿的抵抗力最弱,若受到了结核菌的感染,容易发生急性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而危及生命,因此每一个婴儿都一定要接种卡介苗。

Q:

婴儿出生后什么时候可以接种卡介苗?

A:

正常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的婴儿,出生24小时以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最迟应该在1周岁前完成接种。

Q:

早产儿什么时候接种卡介苗比较好?

A:

如果家中没有传染来源,早产儿最好在出生六个月后再接种卡介苗,但如在半年内体重已经超过2500克,经医生检查发育正常的也可以接种。

Q:

出生后有黄疸的新生儿,何时接种卡介苗为宜?

A:

暂时不要接种,应等症状消失后经医师检查已完全恢复正常时,再接种。

Q:

要到什么地方接种卡介苗?

A:

在医院出生的婴儿,各大医院婴儿室都可接种。

万一因故未在医院接种,可以等满月后到就近的卫生所接种。

Q: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会有什么反应?

A:

接种卡介苗后约一至二周,局部会呈现红色小节结,以后逐渐长大,微有痛痒,但不会发烧;六至八周会形成脓泡或溃烂;十至十二周开始结痂,痂皮脱落后留下一个微红色的小疤痕,以后红色逐渐变成肤色。

Q: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要如何照护?

A: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有脓泡或溃烂时,不必擦药或包扎。

但局部要保持清洁,衣服不要穿得太紧,如有脓液流出,可用无菌纱布或棉花拭净,不要挤压,平均约两至三个月自然会愈合结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脱落,不可提早把它抠去。

Q:

接种卡介苗后,引起淋巴腺肿大,经常发生在什么部位?

有什么现象?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

婴儿接种后,在同侧腋窝偶尔会有淋巴腺稍肿大的现象,并不要紧,它会自行消失。

淋巴腺肿大,多在左侧腋下,但偶尔也有在锁骨下或颈部发生;一般可以在发生部位皮下触摸得到可移动性的肿大淋巴腺;如果已经化脓时,则会与皮肤相连,有时局部会有化脓白点出现。

发生淋巴腺肿大的主要原因是与个人体质有关,接种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此外与接种疫苗的种类或接种太深,如接种在皮下,也有关系。

Q:

如果发生淋巴腺肿大,要怎么办?

A:

在接种卡介苗三个月内有淋巴腺肿大,可以继续观察;如果在三个月后仍然还有肿大,请到结核病防治所就诊,医生会根据需要给予用药,服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并不需要用外科手术治疗。

Q:

什么情况不可以接种卡介苗?

A:

(1)疑似已得结核病及疑似已被结核菌感染的人,应先经结核菌素测验,确定没有被结核菌感染,才可接种卡介苗。

(2)罹患急性热病、发烧、皮肤病、严重湿疹、慢性病,及早产儿或体重在2500克以下之新生儿,都暂时不要接种卡介苗。

(3)先天及后天免疫不全的人,绝对不可接种卡介苗。

Q:

婴儿在医院出生二十四小时后,已经接种了卡介苗,但未留下任何痕迹,是何原因?

如何处理

A:

已经接种卡介苗,但未留下痕迹,其可能性为:

(1)纪录错误,已纪录接种其实是遗漏未接种;

(2)发生反应时间未到,有时反应是在平均发生反应期间稍后才开始;(3)操作技术上发生误差,如:

未注入足量的疫苗。

可以在接种后三个月作结核菌素测验,如为反应阴性,则再接种卡介苗一次。

Q:

出生后立即接种卡介苗,和六个月后接种效果是否有差别

A:

卡介苗接种是否已成功地引起人工感染,一般都以接种后结核菌素测验变成阳性的比率作为指标。

根据文献报告,出生后24小时立即接种,接种后结核菌素测验变成阳性的比率,常较出生数月后接种为低。

但如果出生后太久才接种,又担心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会受到有毒结核菌的感染。

在传染来源很普遍或家中有结核病人的状况下,就越早接种越好;反之,小宝宝未满月前少有机会接触外人,也就是少有被结核菌感染的机会,若出生时在医院没有接种,等满月后到就近的卫生所接种就可以了。

Q:

如何判断卡介苗已接种成功?

A:

接种3个月后应到接种卡介苗的医疗机构复查,做结核菌素试验。

如果试验阳性,说明接种成功,体内已产生了免疫力;如果试验阴性,则说明接种未成功,还需要重新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