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2349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理论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文艺理论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文艺理论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文艺理论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文艺理论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艺理论基础.docx

《文艺理论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理论基础.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艺理论基础.docx

文艺理论基础

绪论

一、文艺包括:

文学和艺术。

1、艺术分为:

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

2、文学艺术的特殊性:

第一,从形象特征来看,具有间接性。

第二,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

第三,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文学位居榜首。

二、文艺学包括:

1、文艺史,主要对象是文艺创作。

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

2、文艺评论,主要对象是具体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

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

3、文艺理论,从宏观视角,总体把握。

三、文艺理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四种要素:

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2、五个专题:

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3、艺术四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

浪漫主义和批评传统》一书中首先提出。

 

四、文艺理论的作用有哪些?

1、指导文艺创作。

2、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培养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五、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

1、中国古典文艺理论。

(1)萌芽:

春秋时代。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老子的“大智若愚”等。

(2)繁盛:

魏晋南北朝。

曹丕写出了我国文艺史上第一篇专题性文学论文《典论.论文》。

钟嵘的《诗品》。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文论形成了高峰。

(3)唐代: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4)元明以后:

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5)中国古典文论大多停留在即兴印象式的评点或简略感悟式的泛论上。

2、西方文艺理论。

分古典期和现代期。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亚理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2)文艺三杰: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奇罗。

(3)真正兴盛是在17世纪之后。

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4)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上面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

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据,以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原则。

六、文艺理论的学科特点:

1、抽象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

一、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1、文艺的特殊性是什么?

(1)文艺来源于社会生活。

(2)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3)文艺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2、文艺作品的种类有哪些?

(1)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为描写对象的文艺作品。

(2)以抒发艺术家个人情感为主的艺术品。

(3)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的文艺作品。

(4)以超现实的、虚幻事物为对象的文艺作品。

(5)以前人留下的资料、作品为题材的艺术品。

3、文艺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大区别在于,文艺具有审美性。

4、经济基础对文艺的决定、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点:

(1)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内容。

(2)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发展变化。

(3)制约、决定着文艺形式的发展变化。

5、文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三种:

(1)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2)对经济基础起破坏和瓦解作用。

(3)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积极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

二、文艺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再现论。

(1)是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源于模仿说。

镜子说的主要代表是达.芬奇。

库尔贝《给学生的公开信》中正式出现“再现”这个术语。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观点:

美是生活。

(2)再现论把自然、社会生活放在第一位,认为文艺的主要作用就是再现它们。

逼肖现实,是再现论的最高准则。

(3)再现论的最大优点是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看到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将对于这种关系的探讨作为主要目标。

(4)再现论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简单化和片面化。

忽视了文艺家的主观创造性。

2、表现论。

(1)表现论的最早源头在中国。

《尚书.尧典》的“诗言志”。

钟嵘的“感物说”。

白居易的“感遇说”等等。

(2)西方的表现论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

他十分注重人的心灵美。

朗吉弩斯把崇高称作“伟大心灵的回声”。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指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3)对表现论做出明确解释的理论家欧盖尼.弗尔龙。

意大利的克罗齐。

美国的科林伍德。

柏格森。

弗洛伊德。

(4)表现论在文艺本质问题上突出文艺家的决定作用,认定文艺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

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5)表现具有鲜明的主体能动性色彩。

然而,表现论忽略了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过于强调主观表现,带有一定唯心主义色彩。

 

3、形式论。

又称为“作品本体论”。

(1)形式论的主要代表是20世纪初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此后有英美批评派和结构主义等。

(2)形式论的主要特点是:

把形式看成文艺追求的目标,文艺的本体。

(3)形式论的最大优点是,把文艺作品平移到文艺活动的中心地位,看到了形式美在文艺活动中的独立性、重要性。

(4)形式论的不足:

试图割断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文艺家的联系。

试图割断文艺作品与读者的联系。

过于重视形式。

有陷入唯美主义的可能。

4、读者论。

(1)读者论把读者、欣赏者的地位抬高到文艺活动的最高地位。

读者、欣赏决定一切。

(2)它的哲学基础是狄尔泰等人的阐释学。

(3)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瑟尔。

尧斯最先提出期待视野:

主体对于文本的思维空间。

包括读者对作者和作者对读者的期待。

伊瑟尔的“召唤结构”:

认为任何作品都是未完成的文本,其中存在大量的空白点、未定点,期待着读者、欣赏者去填充。

(4)优点:

看到了读者、欣赏者在文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5)不足:

割裂了文艺与文艺家的联系。

也割裂了文艺与其自身的联系。

最终割裂了读者、欣赏者与文艺作品的联系。

5、能动反映说:

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三、文艺的社会价值

1、文艺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2、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3、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地方:

(1)艺术真实允许文艺家虚构、想象。

(2)艺术真实更能提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规律。

(3)艺术真实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和较高的审美性。

4、艺术中的真实也有两类:

一是客观生活之真,一是主观心灵之真。

5、文艺的倾向性包括:

思想倾向、情感倾向和审美倾向。

6、文艺的社会作用:

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一是政治宣传鼓动作用。

一是道德情操的熏陶作用)和审美作用。

潜移默化和逐渐渗透。

第二章文艺的审美特征

一、文艺的形象性

1、用形象反映生活传达感情是文艺的最基本的特征。

2、文艺与其他科学有哪些差别?

(1)反映的对象不同。

(2)反映的方式不同。

3、什么是艺术形象?

答:

艺术形象是文艺家根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练、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4、文艺形象有哪些审美特征?

(1)具体可感性。

是指艺术形象的具体性和鲜活性。

(2)情感性。

是指艺术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审美性。

是指艺术形象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

(4)概括性。

是指艺术形象以个别体现一般的特征。

5、艺术形象最基本的要求:

简练,明快,集中单纯。

 

二、文艺的典型性

1、典型形象又称艺术典型,简称典型。

在文艺作品中,它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了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2、典型形象与艺术形象的区别:

(1)典型形象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独创性。

(2)典型美更丰富,更集中,更具艺术感染力。

(3)艺术典型对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的概括程度更高。

3、典型形象与典型性也不能等同:

(1)典型性是衡量艺术形象成功与否的一个尺度。

(2)典型形象是艺术中塑造得最深刻、最完美、最成功的艺术形象。

4、典型形象一般包括:

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情感、典型景物等。

5、典型形象的艺术特征:

(1)鲜明突出的个性表现。

(2)深刻、集中的共性。

(3)个性与共性的高度完美的统一。

6、典型人物的个性刻画一般要求有三点:

(1)独特性。

(2)鲜明性。

(3)丰满性。

7、典型的共性与阶级性的区别:

(1)典型的共性表现为一定时代、社会的某种共同的精神特征。

(2)表现为社会生活中某种人类共有的心理情感特征即所谓“人之常情”。

8、老恩格尔说的“这个”指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

别林斯基则把典型人物称为“熟悉的陌生人”。

9、所谓“类型”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那些只讲共性、忽略个性的人物形象。

10、类型同典型最主要的区别是:

典型十分重视个性特征,强调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而类型,只重视共性,忽略个性。

11、什么是典型环境?

答:

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生活、形成其性格并促使人物行动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

“小环境”与“大环境”的有机结合。

1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2)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能影响并推动环境的发展变化。

(3)典型环境必须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描写而得到展示。

(4)典型人物的性格发展又是显示典型环境变化的主要标志。

13、“典型化”一般包括:

概括化和个性化,两者的统一,便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有三种:

杂取法;专取法;写真法。

三、文艺的审判意境

1、什么是意境?

答:

是指文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2、王国维认为:

真感情与真景物的统一是构成诗词意境的根本因素。

提出“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等。

3、意境的审美特征有:

(1)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2)含蓄蕴藉,意蕴深厚。

(3)虚实相生,象外有象。

4、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意象是物象的人化,情志的物化,是情与物的交流,是意同象的联姻。

涵义:

一是指“意中之象”。

一是指“寓意于象”。

5、意象的审美特征有:

(1)具体性、直觉性。

克罗齐:

直觉=表现=艺术。

(2)寓义性、象征性。

(3)多义性,不确定性。

6、意象的象征性大致可分为三类:

(1)比喻写实型。

梅兰菊竹封为花中“四君子”。

(2)历史典故型。

“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则是出于《圣经》故事。

(3)想象独创性。

李白用鸾、凤、虎、豹象征理想境界。

7、意象在文艺作品(诗歌)中的作用有:

(1)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使意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含蓄深刻,更富于审美张力。

(2)烘托氛围,比兴兼备,增添情感的气势和色彩。

(3)“立象尽意”,传达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隐情。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用意象传达“言外之旨”。

第三章文艺的起源、发展和继承

一、文艺的起源

1、模仿说。

德谟克利特。

亚理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2、理念说。

柏拉图把感性和物质世界只看作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将理念作为文艺的根源。

黑格尔《美学》:

艺术的最后根源在于理念。

3、游戏说。

最早可追溯到康德。

席勒明确提出了游戏说。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的贡献在于,从心理学角度发挥席勒的观点。

4、巫术说。

起源于19世纪。

代表人物泰勒《原始文化》和弗雷泽《金枝》的两大思想原则:

相似律的接触律。

赖纳许认为:

文艺起源于狩猎巫术。

5、心灵表现说。

出现于19世纪后期。

分为情感表现说(代表:

雪莱和列夫.托尔斯泰)和欲望表现说(代表:

弗洛伊德和厨川白村)。

认为情感是一切艺术最主要的推动力。

文艺是潜意识的升华。

二、文艺的发展

1、社会生活影响文艺的内容和形式。

2、原始社会的主要内容是集体性狩猎活动。

3、政治分为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

政治权力作为强硬的推动力,可以促进文艺的繁荣,也可以作为强硬的阻力,导致文艺的衰落与凋谢。

4、不同时代的文艺作品常常带有不同时代的道德色彩。

不同民族的道德标准,也给文艺留下不同的痕迹。

5、哲学影响文艺的文艺思潮、创作倾向、创作原则、风格流派等。

6、宗教往往掩盖了文艺所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

同时又拓展文艺家的创作思路。

7、科学的发展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亡。

同时又催进着新的文艺形式诞生。

8、文艺自身发展的独立性:

(1)一切文艺作品往往具有一种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特性或传统。

(2)文艺的发展变化还同其他艺术元素、物质构成的自身条件密切相关。

(3)文艺是通过活生生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它可以以一种审美的历史形态而长存不败。

9、文艺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1)艺术发展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2)艺术的繁荣同社会的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

三、文艺传统的继承和革新

1、文艺的继承大致表现于以下三方面:

(1)思想内容的继承。

(2)文艺形式的继承。

(3)创作原则的继承。

2、文艺革新的必然性可从三方面说明:

(1)只有大胆突破旧的束缚,进行探索创新,文艺才能勃发生命力。

(2)要超越前人,关键在于能否独创。

3、文艺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1)继承是革新的基础和前提,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

(2)继承与革新又是相互渗透、彼此转化的。

4、文艺传统继承与革新的原则:

坚持有分析、有批判、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原则。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博采众长,古为今用等。

5、各民族文艺之间交流融汇和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思想内容看,有内蕴的文艺会启发、影响其他民族的文艺。

(2)从文艺形式看,不同民族通过交流、学习,促进彼此受益。

(3)从文艺思潮看,一个民族先兴起,再影响其他民族。

第四章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一、文艺作品的内容

1、文艺作品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是客体与主体的结合,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2、文艺作品的内容主要由题材、情节、主题和意蕴组成。

3、在文艺创作中,“素材——题材——主题”,是创作的三部曲。

4、题材与素材的不同在于:

(1)题材经过了艺术家的艺术加工。

(2)题材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规律。

5、情节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组成。

6、文艺作品的主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和灵魂。

7、意蕴是指潜伏隐藏在文艺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

意蕴的核心主要是人生哲理。

意蕴是艺术内容中的最高层次。

8、主题比较明朗集中,意蕴比较隐秘分散。

主题同整体形象和情节等直接相关,而意蕴不是。

意蕴的内涵往往要比主题丰富深刻的多。

 

二、文艺作品的形式

1、文艺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表现形态。

2、文艺形式一般包括艺术语言、结构、表现手法和体裁。

3、艺术语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基本单位,是艺术的细胞,是创造艺术品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4、广义的文学语言指一切书面语言,狭义的专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5、文学语言具有:

灵活性、形象性、精练性、音乐性、情感性等。

6、结构是创作构思的基础,主要由剪裁、布局和衔接三部分组成。

7、结构应适应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1)《三国演义》采用“网状型”。

(2)《西游记》采用“直线型”。

(3)《水浒传》采用“串联式”。

(4)《红楼梦》采用“辐射型”。

8、表现手法是艺术语言和结构技巧的具体运用,是艺术家审美情趣和艺术功底的标志,也是检验一部艺术品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

分为: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三、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一般说,内容是目的,形式是手段。

2、先有内容,再确定相应的形式。

3、一部伟大的艺术品之所以伟大,首先在于它揭示了深刻的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体验。

4、艺术美的最高形式是不见任何形式的形式。

5、艺术形式常常随着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改革。

6、内容可以制约、影响形式,反过来,形式也可制约、影响内容。

7、李白爱用夸张,莎士比亚爱用比喻,雨果爱用对比,毕加索爱用变形。

8、形式与内容,是双向互动、相辅相成、彼此制约的辩证关系。

9、艺术形式在艺术中的作用:

(1)艺术是表达内容的工具和手段,是使得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一个最起码的合格条件。

(2)艺术是决定艺术品位雅俗、审美价值高低的重要标志。

(3)艺术可以改变内容的性质,调整内容的情调,增添艺术的审美色彩。

10、形式美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包括物体的形状、色彩和声音。

一是审美对象物质材料的组合规律,包括整齐一律,平衡对称,比例、节奏和对比、主从。

11、形式美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对内容的依赖性比较淡薄,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12、形式美真正独立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于当形式疏远内容时它自身所体现出来的美。

第五章文学的分类特征

一、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体裁分类

1、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二)反映生活的广阔性。

(三)表现思想的深刻性。

2、文学形象间接性最突出的优点是它带有某种不确定性、模糊性,因而为读者增添了再创造、想象的乐趣。

3、语言艺术的最大长处是可以深入于人的心灵深处,表现人的细微复杂的情感活动。

4、文学体裁的分类:

一是“三分法”把文学分成抒情类、叙事类和戏剧。

一是“四分法”把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二、诗歌

1、诗歌的审美特征:

(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人的生活和情感。

(二)浓郁强烈的抒情性。

(三)奇异丰富的想象性。

(四)讲究语言的锤炼和音乐美。

2、想象对于诗歌的重要性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更好地为抒情寻找新颖贴切的载体,为情感插上翅膀。

第二,用想象联缀、补充诗歌中省略、简化的部分,使之呈现出完整连贯的诗意形象。

第三,诗人要驰骋想象的翅膀来追求自己的审美理想。

第四、“诗贵含蓄”,而含蓄同想象往往难以分开。

3、诗歌的分类:

一是从内容上划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一是从形式上划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十四行诗’属于西方的格律诗。

三、小说

1、小说的审美特征:

(一)深入细致、全方位的人物刻画。

(二)丰富、完整的情节描述。

(三)具体、真切的环境描写。

2、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3、小说分类:

一是长篇小说,一般在十万字以上。

二是短篇小说,一般在二万字以下。

三是中篇小说,一般介于二万字到十万字之间。

四、散文

1、散文的审美特征:

(一)形式活泼多样、题材丰富广阔。

(二)真切反映人生,比较重视真实性。

(三)结构自由灵活,“形散神不散”。

2、散文的分类:

记叙性散文(报告文学、传记和游记等)、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杂文和小品文)。

五、戏剧文学

1、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在一定的舞台时空中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

(二)要求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三)戏剧语言必须做到个性化、动作化。

2、戏剧语言是剧本组成的核心部分。

戏剧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性格化与动作化。

潜台词是戏剧语言中的精粹之处。

3、戏剧的分类:

(一)悲剧。

是指表现特定环境下的正义善良的人物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而失败甚至毁灭,提示进步力量与美好事物受压抑、被摧残的矛盾冲突,并抒发忧患意识与悲愤情感的一种戏剧。

第一类是英雄悲剧,如《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李秀成》等。

第二类是善良人的悲剧,如《窦娥冤》、《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第三类是有缺陷的人的悲剧,如《奥赛罗》、《日出》等。

(二)喜剧。

喜剧最突出的审美效应是笑。

一是讽刺喜剧,如《钦差大臣》。

一是幽默喜剧。

一是抒情喜剧,如《五朵金花》。

(三)正剧。

就是悲喜剧,它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

博马舍第一个把这种戏剧称之为“正剧”,如《玩偶之家》。

第六章艺术的分类特征

一、表演艺术(音乐和舞蹈)

1、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表情性。

表情性是表演艺术的本质属性。

(二)表演性。

(三)动态美。

2、音乐艺术。

音乐素有艺术的王冠之称。

3、音乐的基本要素:

(1)旋律,又称曲调。

被称音乐的灵魂。

(2)节奏。

是乐曲的骨架。

(3)音色,也称音品或音质。

(4)和声。

此外还有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

4、音乐的审美特征:

(一)听觉感受的敏捷性。

(二)音乐形象的模糊性、不确定性。

(三)音乐进程的流动性、序列性。

5、音乐的分类:

(1)民间音乐。

主要形式是民歌和民族器乐(分为吹、拉、弹、打)。

(2)艺术音乐。

又称为“严肃音乐”。

(3)通俗音乐。

又称为流行音乐。

起源于欧洲。

6、舞蹈的基本要素:

表情、节奏、构图。

7、舞蹈的审美特征:

(1)动作性。

(2)程式化和虚拟性。

(3)综合性。

8、舞蹈的分类:

(1)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的源泉。

(2)古典舞蹈。

(3)现代舞蹈。

20世纪初,由美国舞蹈家邓肯所首创。

(4)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

9、曲艺是我国特有的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

曲艺的表达技巧主要分为说功、唱功和做功。

10、曲艺的审美特征:

(1)以说唱为主,兼带表演。

(2)灵活轻便,易编易演。

(3)蕴含多重艺术价值。

11、曲艺的种类:

相声,评书,弹词等。

二、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

1、造型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造型性。

是它最本质的审美特征。

(二)直观性。

(三)瞬时静止性。

2、绘画最重要的的造型手段是线条、色彩、构图。

3、绘画的审美特征:

(1)平面性。

(2)瞬间性。

(3)广泛性。

4、绘画的种类:

中国画。

油画。

版画。

水彩画与水粉画。

5、雕塑的审美特征:

(一)空间立体性。

雕塑堪称最典型的空间艺术。

(二)表现的单纯性。

(三)物质材料的审美性。

6、雕塑分圆雕和浮雕两大类。

7、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强烈的抒情性。

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二)多样化的形式美:

字体美,笔法美,章法美,结构美等。

(三)讲究气韵风格美。

是衡量一幅书法作品的最高标志。

8、书法艺术的种类:

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9、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是它的本质特征。

建筑三要素:

适用、坚固和美观。

(二)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三)形式美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四)建筑艺术的内容具有较大的宽泛性和笼统性。

三、综合艺术

1、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广泛而有机的综合性。

是它最本质的审美特征。

(二)以演员的表演为艺术创造的中心。

演员是核心是关键。

(三)时空的再造性。

2、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由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构成的戏剧性。

是它最显著的审美特征。

(二)表演的间离性。

(三)规定情境的假定性。

3、中国戏曲与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戏剧。

4、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歌舞诗合一,浓郁的抒情味。

(二)表演动作和场景的虚拟性。

(三)表演行当的程式化。

5、戏曲有:

京剧(国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6、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

(1)高度的逼真性。

(2)造型的视象性。

(3)蒙太奇的运用。

7、世界第一部电视剧:

1920英国的《嘴里叨花的人》。

我国最早的电视剧是1958年播放的《一口菜饼子》。

第七章文艺创作过程

一、文艺家的基本条件

1、扎实的生活基础。

2、深刻的思想情感积累。

3、相当的艺术修养、艺术才能。

4、文艺家熟悉生活的几种途径:

(1)切身经历。

(2)有意识地深入生活、接触生活。

(3)间接地收集生活材料。

5、思想观点、情感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