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229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

《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docx

高三语文题点复习训练3

第三章 古诗鉴赏

题点训练一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

[目标解说]

毋庸置疑,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和二轮古诗复习的重中之重。

如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呢?

一是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训练。

二是抓住两个重点:

①特别会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诗中丰富、复杂、变化的思想感情。

(2013·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洲烟雨:

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 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

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

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错题回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

答案 

(1)比喻和对偶。

不甘而无奈。

(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词,作者由伤春而感伤自己年华流逝。

一、二句,点出伤春的意味,为全词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三、四句“落花”“飞絮”均为飘零之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不愿逝去的不甘和无奈,运用比喻,用春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表达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

五、六句,作者看到镜中的华发,想自己年华流逝,不愿辜负青春,然而无奈还是辜负了。

“梦回人远许多愁”写梦中醒来,似已消愁,貌似洒脱,实则更为沉痛。

最后一句,以景作结,将这许多的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风雨梨花象征自己的命运处境,含蓄动人。

全词新颖别致,显示出辛弃疾词于豪放之外的另一种风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注]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 刘长卿:

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诗中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试简要概括。

答案 

(1)对友情的珍视,对离别友人的牵挂。

(2)对自己官位偏低、不被重用的现实的不满。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惜余春

贺 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

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注]倚。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 西曛:

斜阳。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由惜春到思归再到怀人。

【核心知识回放】

1.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较为常见的有:

①忧国伤时,如反映离乱之苦,同情百姓疾苦,担忧国家前途命运。

②建功立业,如渴望建功立业及报国无门的悲伤,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痛苦。

③思乡怀人,离愁别绪。

④生活杂感,如昔盛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

2.答思想感情题的术语有:

表示思想感情性质的“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执著、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等,表示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及对象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热爱自然、追求真善美、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悼亡、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厌弃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凡脱俗、羁旅愁思、恋情闺怨”等。

定向训练一 强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

【练前点拨】

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

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

临场答题时,特别要注意:

1.理层次

所要分析的语言片段是“字”“词”“句”“联”“阕”“篇”。

因为除“字”“词”外,其余的都能理清层次。

而层次往往对应着感情要点的层次,对应着答题要点的数量。

2.明位置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剩余的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

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

而要分析的是中间句(联),除要细读内部外,还要联系上下句分析。

3.品关键词

(1)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

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

“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语言叫“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

【演练体悟】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

①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②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杜甫《旅夜书怀》)

③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答案 ①愁 ②独 ③冷、凉(暗含冷寂) ④孤、独(暗含孤傲)

(2)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语言叫景物语。

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关键词。

弄清上述隐性词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

【演练体悟】 探寻下面画线诗句的隐性关键词,并以此分析该处蕴含的感情。

①(2007·江苏)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 一个“送”字,拟人化了,看似水送树,实则人送人,一个“送”字,包含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埋”,言其乌云遮山,借景之阴暗写人心情的郁闷,一半源于为友人一路山长水阔的担忧,一半暗含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②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注]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 蕨拳:

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答案 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③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答案 “但有”,只要有,表明故人提供禄米,是自己一家子生存下去的根本条件。

“更何求”中的“更”,是“再”“复”“又”的意思,表明自己对故人的帮助已经感恩戴德,不敢别有所求。

因此,尾联除透露出诗人暂时的舒心安定之外,还隐藏着历经磨难的悲苦和对未来不可预期的辛酸。

④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①阙:

指长安。

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

②太华:

陕西的华山。

中条:

山西的中条山。

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答案 “犹自”,仍然;“渔樵”,借代,代指隐逸生活。

第二天就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仍然梦想过着渔樵般的生活,这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定向训练二 把握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

(一)把握景中情

【练前点拨】

会从诗歌描写的景物中分析出包含的感情是做诗歌鉴赏题的基本功、内家功。

从理论上讲,要抓住景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种联系是景与情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从操作层面讲,要会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内涵。

如“江风引雨入舟凉”(2010年江苏卷)要求分析“江风引雨”背后的惜别深情,就应抓住后面的“凉”字,一个“凉”字写出了风裹着雨,雨挟着风,风雨交加的凄凉景象,烘托了离别时悲凉的心情。

还要会从景物冷暖中体味悲喜。

“墨分五彩,词含七情。

”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

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

【演练体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横 塘①

范成大

南浦②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 ①横塘:

旧址在今苏州西南,这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②南浦:

本指水的南边,后来把它作为送别地点的代称。

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案 ①借景抒情。

着绿的南浦、静静的石桥和朱塔、如丝的细雨、似线的垂柳、待发的画船,诗人借这些典型的景物,抒发了离别之情。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诗人描绘的景色明艳清丽,但抒发的却是朋友间离别的伤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草

杨 基

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尾联表达了诗人淡淡的闲愁。

尾联通过“平川十里”、牛羊缓移、晚风习习、笛声悠扬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牧人晚归图;诗人先前的“旧恨”“新愁”在这恬静优美的田园旋律中渐渐消融,可在逐渐获得的闲适的心情中,过去的愁绪难以全部散去。

3.(2013·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案 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