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1792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

《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docx

武汉大学综合知识含政经宏微观货币银行学研究生考试试题

考試科目:

綜合知識(含政經、宏微觀、貨幣銀行學)

一、名詞解釋(20分)

1.可持續發展

2.虛擬資本

3.邊際消費傾向

4.流動偏好陷阱

5.實際貨幣供給

二、問答及計算題(80分)

1.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國際化有何區別?

(10分)

2.負債管理有何優、缺點?

(10分)

3.某產品準備降價擴大銷路。

若該產品的需求彈性在1.5~2之間,問降價10%,銷售量能增加多少?

(5分)

4.擴大價值形式中的相對價值形式有何特點?

(10分)

5.匯率的變動對國民經濟有什麼影響?

(10分)

6.市場經濟中實現帕累托最優有什麼困難?

(15分)

7.影響擠出效應的因素有哪些?

它們是如何影響擠出效應大小的?

(15分)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20分)

1.可持續發展:

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以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

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實質就是將當前經濟發展與長遠經濟發展相結合,既要滿足當前的需要和利益,又要重視後代人的需要和利益,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相互關係,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良性迴圈,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

可持續發展包括三方面內容:

(1)經濟可持續發展。

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容,只有保持較快的經濟發展速度,才能不斷地增強綜合國力,儘快地消除貧困,改善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因此,經濟發展應放在中心位置。

(2)生態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以保護自然為基礎,要與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相協調。

因此,必須控制環境污染,改善環境品質,保護生命支持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地球生態的完整性,保證持續地使用可再生性資源,使人類的發展保持在地球承載能力之內。

(3)社會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目的,與社會全面進步相適應。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貧困與不發達是造成資源與環境破壞的根本原因,只有消除貧困,才能產生保護和建設環境的能力。

世界各國的發展階段不同,發展的具體目標也各不相同,但發展的內涵均應包括改善人類生活品質,提高人類健康水準,並創造一個保障人們平等、自由、教育、人權和免受暴力的社會環境。

2.虛擬資本:

“真實資本”的對稱。

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的,能給持有者帶來定期收入的資本,如股份公司的股票、企業或國家發行的債券等。

以有價證券形式存在的資本本身沒有價值,不能在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剩餘價值,但它可以瓜分剩餘價值,所以它是虛擬資本。

虛擬資本的存在以生息資本的存在為前提,先有利息存在,然後才有虛擬資本的存在。

虛擬資本總額因有價證券買賣價格而變化,不完全反映現實資本額的變化。

它本身不是現實的社會財富,但它可以促使現實財富日益集中於少數持有大量有價證券的大資本家手中。

虛擬資本的迅速增長,表明資本的所有者與資本的職能進一步分離。

虛擬資本是信用工具,可以加速資本的周轉和轉移,促進資本集中和股份公司的發展。

但它同時又造成虛假繁榮,可能引發經濟危機。

3.邊際消費傾向:

與“平均消費傾向”相對而言。

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單位所引起的消費的變化。

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

表示增加的消費,

代表增加的收入。

一般而言,邊際消費傾向在0和1之間波動。

在西方經濟學中,任何增加的收入無非兩個用途:

消費和儲蓄。

所以,邊際消費傾向與邊際儲蓄傾向之和必定為1。

根據消費統計資料,短期中的邊際消費傾向小於平均消費傾向,長期中的邊際消費傾向等於平均消費傾向。

邊際消費傾向既可以指國民收入的消費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費傾向。

4.流動偏好陷阱:

是凱恩斯流動偏好理論中的一個概念。

“流動性陷阱”的基本原理:

凱恩斯認為,對利率的預期是人們調節貨幣和債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據,利率越高,貨幣需求量越小,當利率極高時,這一需求量等於零,因為人們認為這時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說有價證券價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將所持有的貨幣全部換成有價證券。

反之,當利率極低,人們會認為這時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說有價證券市場價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會跌落,因而會將所持有的有價證券全部換成貨幣。

人們有了貨幣也決不肯再去買有價證券,以免證券價格下跌時遭受損失,人們不管有多少貨幣都願意持於手中,這種情況稱為“凱恩斯陷阱”或“流動偏好陷阱”。

在此情況下,貨幣投機需求無限,貨幣供給的增加不會使利率下降,從而也就不會增加投資引誘和有效需求,表現為流動偏好曲線或貨幣需求曲線的右端會變成水平線。

此時採取擴張性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貨幣政策無效,而財政政策極為有效。

凱恩斯認為,20世紀30年代的情況就是如此。

但在實際上,以經驗為根據的論據從未證實過流動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動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確地說明是如何形成的。

5.實際貨幣供給:

指剔除了物價影響之後的一定時點上的貨幣存量。

若將名義貨幣供給記作Ms,一般物價水準為P,則實際貨幣供給為Ms/P。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是中央銀行的政策取向和公眾行為(包括商業銀行行為)。

二、問答及計算題(80分)

1.經濟全球化與經濟國際化有何區別?

(10分)

答:

(1)經濟全球化是指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商品和生產要素跨國界自由流動,資源在全球範圍或地區範圍內優化組合。

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包括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使世界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就其內容來說,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生產全球化。

其二,貿易全球化。

其三,金融全球化。

其四,投資全球化。

其五,區域性經濟合作日益加強。

(2)所謂國際化,主要是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說明經濟活動超越國界,從而使得經濟的活動與整個經濟的運行具有國際的內容和意義。

最早超越國界的經濟活動是貿易,即國際貿易的發展。

國際貿易的發展由簡單的互通有無,發展到進行國際分工,不僅規模不斷擴大,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斷提高,在許多國家甚至成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隨之得到迅速發展的是國際投資。

資本的跨國流動由最初主要作為國際貿易交換結算的手段,發展為更大規模的獨立投資形式,從而使得資本跨國流動的規模得到驚人的擴大。

直接投資的發展導致了跨國公司的崛起,而間接投資的增長則促進了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擴大。

因此,從經濟運行的方式來說,國際化主要是通過對外貿易和對外投資(對於吸收資金的一放來說則是引進資金)使各國經濟的運行外向發展,與國外(國際)市場相連接,從經濟體制來說,則是經濟對外開放(既出也進),即實行開放的市場體制。

(3)經濟國際化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和平與發展日趨主流的國際形勢下,隨著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和第三次世界技術革命的出現,航空業的發展和交通、通訊的變革以及近二十多年來資訊產業的高速發展,使各國(地區)間的接觸與聯繫更加廣泛和頻繁,不再受空間、國界、地域界和距離分隔,各國生產力的發展進一步衝破了國家和地區的界限,生產專業化程度大大提高,各國的再生產相互配合、相互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國際分工日益加深,資本的運動不受國界的局限,從而出現以全球為其活動場所的生產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和經濟國際化。

於是促進世界各國走向相互聯繫、相互促進和相互依賴的新時代。

國際局勢日趨緩和與穩定,世界各國間經濟的依賴關係逐漸出現某種平衡。

(4)就全球化而言,它是從經濟生活的國際化發展和轉變而來的,經濟國際化是從世界市場的形成開始的,而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又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但是經濟國際化向全球化的轉變則始於戰後。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發動機是二次大戰後迅速發展起來的跨國公司及其對外直接投資。

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

進入90年代,現代技術革命在更深的層次推動著世界經濟朝著全球化方向演進。

世界經濟活動主要由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所組成,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兩大源泉。

2.負債管理有何優、缺點?

(10分)

答:

(1)負債管理理論是在金融創新中發展起來的理論。

其背景是:

一方面銀行面臨資金來源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為了維持與客戶的良好關係,又必須滿足客戶對融通資金的要求。

因此,迫使銀行不得不以創新方式去獲取新的資金來源。

其核心思想是主張以借入資金的辦法來保持銀行流動性,從而增加資產業務,增加銀行收益。

負債管理認為,銀行的流動性不僅可以通過加強資產業務獲得,向外借款也可提供流動性:

只要借款領域寬廣,流動性就有保證。

而且,負債業務管理有效,則無須經常保有大量高流動性資產,並可將資金投入到更有力可圖的資產上,銀行收益則將提高。

(2)優點。

負債管理開創了保持銀行流動性的新途徑:

由單靠吸收存款的被動性負債方式,發展成向外借款的主動性負債方式;根據資產業務的需要組織負債,讓負債去適應、支持資產。

這就為銀行擴大業務規模和範圍創造了條件。

(3)缺點。

負債管理存在的明顯缺陷是:

①提高了銀行的融資成本。

因為,通常經由借款融進資金必須支付高於一般存款的利息。

②增加了經營風險。

因為借款主要借助金融市場,而市場則是變幻莫測的。

③往往會使銀行忽視自身資本的補充,從而不利於銀行的穩健經營。

3.某產品準備降價擴大銷路。

若該產品的需求彈性在1.5~2之間,問降價10%,銷售量能增加多少?

(5分)

解:

依題意可知,產品的需求彈性在1.5~2之間

因為

,從而使得

,即

所以當產品價格下降10%時,銷售量將增加15%到達20%。

4.擴大價值形式中的相對價值形式有何特點?

(10分)

答:

隨著第一次社會大分工的出現河生產力的發展,畜牧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交換逐漸經常化,一種商品意境不是偶然地和另一種商品相交換了。

這樣,簡單價值形式便發展為擴大的價值形式。

這種價值形式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

1只羊=2把石斧

=40斤糧食

=15尺布

=2克黃金

=其他一定量的商品

從擴大價值形式中處於相對價值形式得商品來看,它的價值表現在無數的其他商品上,每一種其他商品都成為反映它的價值鏡子。

這樣,商品價值本身才真正表現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

同時,商品價值表現得無限的系列商品表明,商品價值隨機同它藉以表現得使用價值的特殊形式沒有關係。

這裏作為等價物的,已不是一種商品,而是許多不同的商品。

在這裏,羊的價值,可以由無限系列的其他商品來表現,同時羊的價值似乎得到了比較確定的表現,它更接近羊所內含的社會必要勞動量。

但是,這種擴大的價值形式也是不成熟的。

它的缺點在於:

每一種商品的價值表現,都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一個無限系列任何一種商品都只能充當有局限性的特殊等價物而相互排斥,商品的價值還沒有獲得共同的統一的表現形式。

由於每次交換都以交換雙方互相需要對方的使用價值(質與量都符合對方需要)為前提,這就給交換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和困難。

5.匯率的變動對國民經濟有什麼影響?

(10分)

答:

匯率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杠杆,其變動能反作用於經濟,對淨出口、物價、資本流動和生產都有一定作用。

(1)匯率與進出口。

一般地說,匯率下降,能起到促進出口、抑制進口的作用。

其影響過程大體是:

在一國貨幣對內購買力不變,而對外匯率下降時,該國出口商品所得的外匯收入,按新匯率折算要比按原匯率獲得更多的本國貨幣,出口商可以從匯率貶值中得到額外利潤。

對於進口而言,由於進口商品按新匯率所需支付的本國貨幣,要比原匯率計算多,從而引起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起到抑制進口的作用。

不過,還需要考慮到進出口需求彈性,即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影響的程度。

如果淨出口需求對匯率和商品價格變動反應靈敏,即需求彈性大,那麼,一國匯率下降和相應降低出口商品價格,可以有效刺激出口數量;而由於進口商品國內價格上漲,可以有效抑制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從而減少進口數量。

通常認為,如果出口商品需求彈性與進口商品需求彈性之和大於1,則匯率下降可以改善一國的貿易收支狀況。

就出口商品來說,還有一個出口供給彈性問題,即匯率下降後出口商品能否增加,還要受商品供給擴大的可能程度所制約。

(2)匯率與物價。

匯率變動影響進出口的同時也對物價產生影響。

從進口消費品和原材料來看,匯率下降要引起進口商品國內價格的上漲,其對物價總指數影響的程度取決於進口商品和原材料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反之,匯率升值,則能起到抑制物價的作用。

從出口商品看,匯率下降有利於擴大出口;在出口商品供給彈性小的情況下,出口擴大會發生國內市場搶購出口商品的問題,從而抬高出口商品的國內收購價並波及物價總水準。

(3)匯率與資本流出入。

匯率變動對長期資本流動影響較小,因為長期資本流動主要以利潤和風險為轉移。

在利潤有保證和風險小的情況下不致出現大的波動。

但短期資本流動常常受到較大的影響。

在匯率貶值條件下,本國投資者和外國投資者就不願持有以貶值國貨幣計值的各種金融資產,並將其轉兌成外匯,發生資本外逃現象;同時,由於紛紛轉兌外匯,加劇外匯供求緊張,會促使本幣匯率進一步下跌。

(4)匯率的變動既然能夠影響進出口、物價和資本流出入,不難看出,他對一國生產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匯率能否充分發揮這些影響以及作用程度的大小,會因各國的經濟體制、市場條件和市場運行機制的不同而異。

當然,對外開放程度也起重要作用。

一國的市場調解機制發育的越充分,與國際市場的聯繫越密切,匯率作用才能越有效的發揮。

6.市場經濟中實現帕累托最優有什麼困難?

(15分)

答:

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指出完全競爭市場能夠實現帕雷托最優。

但市場機制在很多場合下不能導致資源的有效配置,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的情形,稱為市場失靈。

競爭性市場是有效率的,但如果市場存在壟斷、非對稱資訊、外部性以及公共產品時,市場會出現失靈,這時價格機制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

(1)壟斷。

在現實經濟中,由於物質技術條件、人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資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所以壟斷普遍存在。

在壟斷市場上,由於企業的邊際收益與平均收益分離,所以價格高於邊際成本。

這時,儘管消費者之間仍可以實現有效率的交換,但社會並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向消費者提供最需要的商品組合。

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不僅不能使用最低成本的生產方式,而且增加生產還會進一步提高社會的福利水準,從而生產沒有達到最優。

此外,壟斷還可能造成其他的社會成本。

例如,完全壟斷廠商缺乏降低成本和進行技術革新的動力,從而社會生產既定的產量花費較多的成本;壟斷廠商為了獲得超額利潤而採取尋租行為等。

(2)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競爭性。

由於非排他性,公共物品一旦被生產出來,每一個消費者可以不支付就獲得消費的權力。

這就是說,在消費公共物品時,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做一個免費乘車者,造成公共物品市場供給不足。

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使得私人供給的社會成本增加,而社會利益得不到發揮。

(3)外在性。

外在性是造成社會估價與社會成本出現差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它是指交易雙方的經濟行為未經交換而強加於其他方的經濟影響。

例如,大氣污染、噪音以及私人綠化等。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施加外部影響的經濟當事人的成本不僅包括生產成本,而且包括強加於他人的成本;同樣,它的收益不僅包括它收取的出賣產品所獲得的收入,而且包括給他人帶來的但又無法收取報酬的好處。

但是,按照市場的原則,施加外部影響的經濟當事人只會考慮它看到的收益和成本。

結果,外部經濟效果使得社會估價不等於社會成本,並且完全競爭的市場體系也沒有提供一種機制,讓交易雙方考慮對其他人所施加的經濟效果。

除了上述三個制約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以外,市場結構不合理、資訊不完全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市場失靈,從而使得市場機制無法實現帕雷托最優。

7.影響擠出效應的因素有哪些?

它們是如何影響擠出效應大小的?

(15分)

答:

“擠出效應”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作用。

(1)在一個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支出增加會以下列方式使私人投資出現抵消性的減少:

由於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場上購買產品和勞務的競爭會加劇,物價就會上漲,在貨幣名義供給量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貨幣供給量會因價格上漲而減少,進而使可用於投機目的貨幣量(即

)減少。

結果,債券價格就下跌,利率上升,進而導致私人投資減少。

投資減少了,人們的消費隨之減少。

這就是說,政府支出增加“擠佔”了私人投資和消費。

(2)在非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推行增加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同樣對私人投資有“擠出效應”,但一般說來,不可能對私人投資支出產生完全的“擠出”,因而這種政策多少能使生產和就業增加一些。

在非充分就業的經濟中,政府支出增加會對私人投資有“擠出效應”,是因為政府支出增加使總需求水準提高,產出水準相應提高,從而使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貨幣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貨幣名義供給量未變),因而利率會上升,並導致投資水準下降。

(3)政府支出在多大程度上“擠佔”私人支出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支出乘數的大小。

乘數越大,政府支出所引起的產出增加固然越多,但利率提高使投資減少所引起的國民收入減少也越多,即“擠出效應”越大。

第二,貨幣需求對產出水準的敏感程度。

即貨幣需求函數(

)中的

的大小,

越大,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一定量產出水準增加所導致的對貨幣的需求(交易需求)的增加也越大,因而使利率上升也越多,從而“擠出效應”也就越大。

第三,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即貨幣需求函數中

的大小,也就是貨幣需求的利率係數的大小,如果這一係數越小,說明貨幣需求稍有變動,就會引起利率大幅度變動。

因此,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貨幣需求增加所導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對投資的“擠佔”也就越多。

相反,如果

越大,則“擠出效應”就越小。

第四,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

即投資的利率係數的大小,投資的利率係數越大,則一定量利率水準的變動對投資水準的影響就越大,因而“擠出效應”就越大;反之,則“擠出效應”就越小。

這四個因素中,支出乘數主要決定於邊際消費傾向。

而邊際消費傾向一般被認為是比較穩定的。

貨幣需求對產出水準的敏感程度是主要取決於支付習慣和制度,一般也被認為比較穩定。

因此“擠出效應”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是貨幣需求及投資需求對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貨幣需求的利率係數及投資需求的利率係數的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