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174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docx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

风电工程师眼中的国内风电行业

风电工程师又出差了,所以时间又很多,今天不谈比亚迪,就吹吹风电行业那些年的牛逼。

其实呢,风电行业和电动汽车行业也还是能找到一些共同点的。

我知道论坛里面也有一些风电的同行,欢迎拍砖。

:

office:

很久之前就有这么一个命题:

风机制造业算不算高科技行业?

真是一个好难回答的问题是吧?

一般来讲,只有很少人能做的行业都可以算高科技行业,问题是中国人一会做,这还是少数人会做吗?

80年代,美国波音公司(够高大上吧?

)曾投入巨资研发风机,结果折戟而归,那时(国产还没有起来)我觉得风机真是很高科技。

平心而论,我觉得风机制造业涉及了玻璃纤维材料、碳纤维、空气动力学、新电机、大型变速齿轮、结构力学、气象计算、预测,大型风电并网等诸多新的高技术含量的行业、要素,起码算得上一个比较有技术含量的行业。

而且在风电行业的发展史上,一直是技术在推动成本的降低,从而推动风电行业的发展。

就全球来讲,我个人把风电行业分为婴儿期、爆发期和成熟期。

之所以这么分,一方面是讲产业规模,一方面是技术发展。

 

婴儿期:

从时间上来讲,我把2005年之前算着婴儿期,在这之前,全球包括中国的风电装机规模都很有限,当时主要是德国、丹麦等先发国家领先全球(代价是高额的补贴电价,收获是后几十年的技术领先)。

从技术发展来讲,个人认为在可控硅(即IGBT)成熟之前,风机的可靠性、成本都比较高,所以一直得不到大规模推广。

在此之前,有单叶片、多叶片、垂直轴、水平轴等很多种技术流派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目前主流的就只有3叶片水平轴风机,后面所讲的风机也全部都是这种风机。

风机发电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叶片转动的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电,这里就不作科普了。

早期的风力机都是叶片带着异步电机定速运行的,即所谓定桨定速;但这是低效率的运行方式,风力机要保持最佳叶尖速比(叶尖线速度除以风速)才能有最佳的效率(是不是和发动机的最佳转速区间很像?

)而这个所谓的最佳效率就是59.3%,即所谓贝兹极限。

可控硅技术、工艺慢慢成熟后,在风电行业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并且在兆瓦级领域完全淘汰了定桨定速风机。

与之对应的,当然就是变桨变速风机,从此之后,风机发电效率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是变桨变速运行,风机承受的载荷也明显降低,这导致风电场的整体成本和维修率也明显下降,风电行业由此迎来了成本快速下降,迎来了大型化、长叶片化的大发展期。

婴儿期的中国风电行业很冷清,基本上就金风、运达等几个勉强活下来的公司在惨淡经营,早期的洛阳一拖的公司把自己拖死了。

那个时候,中国的风电场主要是丹麦维斯塔斯和西班牙歌美飒的天下。

鄙人03年进入风电行业,某央企业主(内行的人就知道是什么公司了),可买的风机也就上述那么几家,还有一个麦康,公司领导最后选择了有低息政府贷款的西班牙歌美飒(中国政府现在去非洲也是这个套路),用的就是这家公司的G58-850kW风机。

当时还说可以送到西班牙培训2个月,真的好心动。

可惜的是,西班牙公牛做事实在太慢,还没等到风电场建成,我就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这家公司,可惜了我的西班牙女郎啊!

04年风机采购和西班牙人谈合同有点趣事值得一说:

谈判是安排在一个四星级酒店里面的,谈了5天5夜特辛苦,最后西班牙人还假装谈崩去机场,到了机场又松口回来签约。

每天吃饭都在酒店里面,我们请客,一餐也就几百块吧,最后一天谈完对方要请回我们一次,于是我们找了一个高档会所开一桌,每人点了一个鲍鱼,一餐饭吃了两万多!

全吃回来了!

我那个时候就是个小兵,虽然作为技术人也参会,但还负责端茶倒水,有一次路过某西班牙代表后面的时候,发现他正在看黄色图片,发现我过来急忙关网页!

想想吧!

一个西装革履、香喷喷的欧洲绅士在猥琐地看黄色图片,反正我笑喷了!

关于歌美飒和维斯塔斯有个典故:

世界头号种子维斯塔斯看到西班牙的好政策在西班牙投资设厂,合资方就是歌美飒,该公司在西班牙是个大型机械设备制造商,好像是有直升机业务的。

这一合资祸事来了:

基本上吧,强取豪夺,工厂变成歌美飒的了!

歌美飒还在维斯塔斯V52机型的基础上加长叶片,开发了新机型G58来主打低风速市场。

话说从那之后,维斯塔斯就对合资犯了怵,于是在中国市场就从没考虑过合资。

某种上来讲,我认为维斯塔斯这个决定拯救了中国的整机厂商。

在这个时间,世界五百强级别的美国通用电气和德国西门子也通过并购进入风机制造这个即将爆发的市场,当然,它们的爆发都是2010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这个时间,三哥家的苏司兰得益于印度本土市场一度排名世界前五。

这个时间,国产的头号种子金风开始有一些人员和技术积累,当然,它们的生存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本人05年曾有幸听过金风老大武钢的讲座,他曾抱怨公司招进博士生送到德国培训,结果培训结束,人家直接用人民币币值的欧元挖走(我当时想:

我草,怎么我没有遇到这等好事捏)。

 

爆发期:

作为全球头号风电大国,爆发期当然是中国才能代表,所以我把2005年之后中国出台可再生能源法并明确风电电价之后,中国厂家大规模引进1.5MW级风机图纸进行生产作为爆发期,也就是那几年,中国奠定了世界头号装机大国和风机制造大国的地位。

在爆发期来临之前,风电的上网是没说法的,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电网全额接收(限电问题另说),电价也要靠跑部前进去争取,做一个风电项目很难。

对了,同期还有个政策就是要求风机整机的制造要求70%的国产化率,因此有志于中国市场的厂家都来中国设厂。

个人觉得中国的风电政策好就好在固定电价,即根据风资源水平的不同分成4个上网电价:

0.51、0.54、0.58和0.61,南方地区都是0.61.高于标杆火电价格的部分,由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进行补贴。

而这个可再生能源基金呢,是全国范围内每度电提价0.8分钱(错了请拍砖)来的。

所以,电脑前的各位看过,你们也是为中国的风电事业作了贡献的。

看到这个风电电价政策,有没有联想到电动车补贴?

我的体会是:

不管你补贴多少,只要你的政策明朗,操作性强,风电也好,电动车也好都能很快发展起来。

电价政策出来后,全国风电装机进入了一个非常迅猛的爆发期,具体情况可参考07-08年那一波的房地产暴涨,基本上也是一年一番,风电投资商到厂家厂房里去抢风机,抢塔筒,各个厂家赚得满盆满钵。

多牛逼呢?

塔筒知道吧,就是把钢板卷起来做下防腐措施再焊接起来,相比原生态的钢板基本上没什么附加值。

目前开发商采购塔筒的到场价大概是9000元/吨,那个时候可以卖到18000元/吨!

请注意:

最近几年人民币注水起码40%。

爆发期不得不提的一个厂家是华锐,这家公司背靠大连重工,政府背景较深,一度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此外,它还在政府的推动下,拥有中国首个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个海上风电场的运行经验(上海东海大桥,世博会项目)。

这家公司的成功固然有其政府背景的原因,其领导人韩总也是个牛人,赌博式的产能扩张,学习长虹买断零部件(齿轮箱)直接把华锐推到行业老大的地位上。

可惜的是,做生意和上层势力关系太紧密是做不长的,内部管理做扎实才是王道。

华锐上市直接定了个90块的高价,估计很少见上市价格是历史最高价的股票吧?

华锐目前的股价是?

至于韩总,因为种种问题,内部管理终于hold不住,走人,从目前看来,这家公司能否生存下来还比较难说,很可惜。

公众对华锐的了解可能还来自美国超导公司和华锐的知识产权纠纷。

当时网上一片一边倒的骂声,无外乎就是华锐这个山寨中国公司这么不要脸,不讲道德,中国人的劣根性等等。

呵呵,其实,这个超导就是一个二道贩子,本身没有生产IGBT等能力,不过就是凭借它的人脉关系能够拿到货(彼时,IGBT只有英飞凌、三菱等区区几家公司可以生产),在中国风电行业井喷期坐享高额利润,等华锐可以自产把它踢开的时候就缠上来耍赖,问题是在这种环境下华锐被喷个满身屎还无从分辨。

 

重要人物:

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中国风电行业的大发展可以说可这个人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国外曾有媒体酸溜溜的说他是中国的风电沙皇。

除了上面说的几个政策,国宝主任还力推的多个特许权招标,将许多20-30万千瓦的大型项目给了中国公司,时间不长,也就那么三四年,但这就够了,足够一大批世界级的风机制造商成长起来。

巅峰的时候,世界十大里面有6个来自中国!

牛不?

到后来,即使没有政府的保护政策,它们也用价格战让世界巨头在中国落花流水,世界头号种子维斯塔斯差点破产被收购(广东明阳活动了好久未成功),三哥的骄傲——苏司兰打道回府,美国大爷GE基本消失。

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这么辉煌过(我知道的)!

估计各位也注意到了,我称呼那个人为“国宝主任”,其实这是我们同事间、行业间的一种昵称、尊称,我们对他是出乎内心深处的尊敬。

可惜的是,他退休早了点。

我有时候想,这个技术出身的官员,肯定有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才能和其他官员迥然不同。

(铁男兄的事情可以对比)

要说中国的风机厂商能有今日除了“风电沙皇”的功劳外,当时没有合资厂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否则的话,就像汽车行业一样,有这么一堆既得利益者兼带路党在,你的扶持政策很难发挥作用。

可能有人会问了:

风兄,既然你说中国的风电制造业这么牛逼,那么它们的出口也不错吧?

可惜的是,中国的风机出口一般般,重要市场如美国、欧洲、印度基本没什么作为,基本上就是一些边缘市场有点业绩,如南美之类。

分析分析原因:

风电场的开发有几个条件,首先是要有风资源,再一个它的成本高于常规能源,所以没什么风和太穷的国家(或者俄罗斯这样的能源输出国)是不会发展风电的。

欧洲市场:

这里是欧洲厂商的大本营,虽然它们的成本远高于中国厂商,但它们有的是各种技术壁垒(认证之类),中国产品过去比到美国还远,成本很高,优势体现不出来,厂商大概只能在东欧略有突破。

印度市场:

苏司兰的主场,印度人很排华,中国大型装备制造业基本上进不去。

本人曾在国外(和领导一起)接受过苏司兰某高层的接待,一路乘车(好几个小时)去它的风电场参观,路上聊天时那种提防情绪真是非常明显(我是你的客户耶?

),什么你们中国人来了就怎么怎么的。

领导(是海龟,出去给我当翻译,唉)当时的回答是:

中国和印度是朋友,美国才是中国的敌人(貌似出去呆几天,英语听说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可以听懂)。

新闻里看到广东明阳在印度拿到过20万的单子,不知道后续如何。

美国市场:

美国牛仔很赤裸裸,很霸道,说中国的风机厂商倾销,尼玛你美国市场的价格是单位千瓦8000,中国是4000,我需要倾销?

结果是:

美国对中国厂家课以80%左右的反倾销税,中国的风机如果要出口到美国,上万公里运过去加上关税基本上就不用卖了!

那么有人说我到你那里投资建厂,自己开发风电场总可以了吧?

请搜索广东明阳状告奥巴马。

总之呢,个人觉得美国市场不是中国品牌公司发展的地方,出口点没什么附加值的服装和玩具是可以的。

从这个角度,我很不看好比亚迪在美国的发展,略微露头也必然会遭遇民族主义和国家安全大棒的狙击——如同华为。

在这一段时间,中国的风电装机超过德国、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并不断扩大优势保持到现在。

其实,中国的风资源、电价都不如美国。

原因有几个:

一是美国的风电补贴政策极不稳定,导致历年的风电装机如过山车一般波动很大;

二是地方保护太严重,不同于中国市场的百花齐放(也可说泥沙俱下),美国市场是GE一家独大,能稍微分一杯羹的也就西门子、维斯塔斯这种世界级的公司。

中国公司、美国其它公司都进不了美国市场,所以它的成本总是很高,老是要政府给予巨额补贴,所以总是有一顿没一顿,发展就不是那么顺。

是不是觉得挺奇怪,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竟然也有强过美帝的时候?

[本帖最后由风电工程师于2014-06-2611:

27:

51编辑]

俗话说,盛极而衰,装备制造业经过一轮产能扩张后进入萧条期那是必然。

所以下面说——成熟期。

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话不假,一阵风电热,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的风机装上去,如果中国的很多行业一样,该掉链子的开始掉链子,什么着火啦,倒塌了都有。

再加上全面地产能过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