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151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

《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柱墙梁规范要求.docx

柱墙梁规范要求

框架柱规范要求

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4.2.1-2:

梁、柱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

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一类环境20mm,二a类环境25mm,二b类环境35mm,三a类环境40mm,三b类环境50mm。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最外层保护层厚度为50年数值的1.4倍。

混凝土等级不大于C25时,保护层厚度增加5mm。

3、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规定:

1)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2)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个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4、柱中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8.3.1条规定的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总下次昂钢筋多余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钟祥钢筋多余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注重全部纵向受力赶紧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强切不应大于200mm。

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5、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者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者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柱截面长边与短边比不宜大于3.

6、框架柱钢筋配置: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抗震等级一级,1%;抗震等级二级,0.8%;抗震等级三级,0.7%;抗震等级四级,0.6%。

当采用335Mpa级、400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数值应分别增加0.1、0.05采用,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以上时,数值应增加0.1采用。

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1。

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复合下表规定:

(柱根是指底层柱下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级

纵向钢筋直径的6倍和100中较小值

10

二级

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00中较小值

8

三级

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柱根100)中较小值

8

四级

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柱根100)中较小值

6(柱根8)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复合上表中一级抗震等级的构造要求。

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跨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7、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

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截面吹村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8、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值;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

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9、柱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

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中的较大值;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

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当采用拉筋且箍筋与纵向钢筋有绑扎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

10、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下表规定限值。

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结构体系

抗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框架结构

0.65

0.75

0.85

0.9

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0.75

0.85

0.9

0.95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0.6

0.7

——

——

注:

1)轴压比指柱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强度为C65、C7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0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75、C80时,轴压比限值宜按表中数值减小0.1;

3)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60的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1.5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用特殊构造措施;

4)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螺旋箍,且螺距不大于10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2mm,活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且论选净距不大于80mm、肢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10mm时,轴压比限值均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1;

5)当柱截面中部设置附加纵向钢筋形成的芯柱,且附加纵向钢筋的总截面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时,轴压比限值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05;此项措施与注4的措施同时采用,轴压比限值可按表中数值增加0.15,但箍筋的配筋特征值λv仍按轴压比增加0.1的要求确定;

6)调整后的轴压比限值不应大于1.05

二、抗震规范

1、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抗震等级为一级,0.65;抗震等级为二级,0.75;抗震等级为三级,0.85;抗震等级为四级,0.90。

且柱的轴压比不应大于1.05。

2、柱箍筋在规定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较小值,mm)

箍筋最下直径(mm)

6d,100

10

8d,100

8

8d,150(柱根100)

8

8d,150(柱根100)

6(柱根8)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出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住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3、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

2)截面变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4)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加速安置增加25%

5)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4、柱的箍筋配置,应复合下列要求:

1)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a)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b)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c)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d)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耳机框架柱的角柱,取全高。

2)柱估计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三、高规:

1、柱截面尺寸宜复合下列规定:

1)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四级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直径,非抗震和四级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时不宜小于450mm。

2)柱剪跨比宜大于2.

3)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

2、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不宜超过下表规定;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结构类型

抗震等级

框架结构

0.65

0.75

0.85

板柱-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结构

0.75

0.85

0.90

0.95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0.60

0.70

剪力墙规范要求

高层规范

7剪力墙结构设计

7.1.1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抗震设计的剪力墙结构,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

剪力墙墙肢界面宜简单、规则。

剪力墙结构的侧向刚度不宜过大。

7.1.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其最大使用高度应比本规程表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

2.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3.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4.8.2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

4.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和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

5.抗震设计时,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本规程第7.2.10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外,其他各层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

6.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界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

7.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

8.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

一字型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

7.1.3B级高度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采用本规程第7.1.2条规定的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7.1.4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

宜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

抗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