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1436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

《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 模拟.docx

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二十三城乡规划近3年真题模拟

专题二十三 城乡规划

高考试题

考点一城乡发展、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及城市化

  (2012年广东文综,10~11)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解析:

1.C 2.B 第1题,甲模式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选项A错误;乙模式不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选项B错误;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选项C正确;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选项D错误。

第2题,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乙模式,为城市发展预留出发展空间,选项A错误;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选项B正确;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不会消失,选项C错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选项D错误。

  (2012年重庆文综,2)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

读图,回答第3题:

3.该省级行政区的城市发展特征是(  )

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南多北少

C.处于逆城市化阶段D.城市沿河分布明显

解析:

D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经济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北部城市较多,南部城市较少,因此B项错;逆城市化是当今发达国家或者城市化水平较高、城乡差别较小地区出现的一种特殊城市化现象,该省区的城市化仍以农村变城市为主,因此C项错;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区城市及铁路都主要沿河谷分布,因此D项正确。

4.(2013年江苏地理,30,B)如图是我国某城市用地选择方案,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地块中,最适宜规划为居住区的是    ;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       ,理由是     

                                                      。

 

(2)城市空间布局现状中,影响居民生活的最主要问题是      ,该问题的主要影响有               。

 

(3)为保护老城,在城市规划中应如何处理新老城关系?

解析:

(1)题,由图可知,D地与原有居住区相连,位于盛行风上风向,且靠近河流上游,环境较好;化学工业园区会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布局在位于城市盛行风下风向的郊区和河流的下游。

(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有铁路从城区穿过,阻碍了城市内部的联系,还带来了环境问题。

第(3)题,可从制定法律法规、合理进行城市规划等角度入手,既保护老城又要促进新城建设。

答案:

(1)D A 处于城市下风方向和河流下游处;与主要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与原有工业仓储区相连(任答两点) 

(2)铁路穿城而过 造成城市南北联系不便;产生噪音

(3)保护老城,发展新城;制定法律或法规;分类分区保护;尽量不改变老城原貌等。

(任答两点)

5.(2012年上海地理,35~37)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

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对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评价,其实是对人地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的考查。

(1)题,考查提取资料信息能力,注意仅归纳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第

(2)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其实就是产业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和地区城市化的三大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过程,具体就“就地式”语言组织要具体化一点即可。

第(3)题,考查其具体意义,可调动相关城市化意义并结合我国特色来回答。

答案:

(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

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

(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以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

6.(2010年江苏地理,30B)如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到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   和   。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   (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解析: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交通逐步由线状转变成网状,交通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交通和城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往往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延伸。

答案:

(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2)交通运输

(3)AC

(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考点二城乡规划、建设与人居环境

  (2012年海南地理,11~13)图a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

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图b)。

该城市盛行西北风。

读图,回答1~3题:

1.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  )

A.居住区B.文化区

C.政务区D.工业区

2.在图b中的M处适宜修建(  )

A.自来水厂B.垃圾焚烧厂

C.污水处理厂D.热电厂

3.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交通拥堵

B.环境破坏严重

C.公共服务配套不足

D.工业用地不足

解析:

1.D 2.C 3.C 第1题,阅读图例,看图中面积较大的功能区应为工业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新区的用地以工业用地面积最大,因此“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工业区。

第2题,考查城市工业企业布局问题。

M处位于河流下游,因此可以建设对水源有污染的企业或修建污水处理厂,C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应布局在河流上游,以靠近洁净的水源;B、D选项对大气有污染,由于该城市盛行西北风,因此若将垃圾焚烧厂、热电厂布局在M处,会将污染物带到城区。

第3题,考查新区开发常常会有的问题:

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也是本题涉及的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市政设施占新区用地面积最小,且有减少的趋势,因此将会造成公共服务配套不足问题。

4.(2013年浙江自选,11)2008年5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3)题:

(1)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  )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吸引外来游客 ③倡导低碳出行 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⑤D.②④⑤

(2)下列场所附近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是(  )

①地铁站口 ②学校、医院 ③高架路口 ④住宅小区 ⑤隧道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3)分别说出大、小型自行车租赁点布局与道路的关系。

解析:

(1)题,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CO2的排放,倡导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城市环境改善后,外来游客会有所增加,同时该项目在一定程度能够促进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但不是其主要目的。

(2)题,自行车是为了方便行人短途使用,所以要设置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和机动车客运的起止点,选项中②和④属于人流量大、使用需求高的地方,①属于机动车客运起止点,使用需求也很高。

第(3)题,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规模与人流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在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附近,人流量较大,宜布局大型租赁点;在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人流量较小,宜布局小型租赁点。

答案:

(1)B

(2)B

(3)大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次干道、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处附近;小型租赁点布局在主干道与支路、次干道与支路、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附近。

5.(2012年江苏地理,30B)北川新县城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惟一一个整体异地重建的县城。

下图是北川新县城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川新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    。

 

(2)与N地住宅区相比,M地住宅区的有利条件有    、    、    。

 

(3)北川新县城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    。

在城市建设中,美化景观、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建设用地类型是    。

 

(4)北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如何在该县城规划与建设中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解析:

本题考查了城乡分布和城乡建设的影响因素。

(1)题,首先要分析图中北川新县城的位置特点,位于两侧的山地丘陵之间的河岸平坦地带,位于河流两岸,沿河流和公路布局,通过这些特点就可以看出,县城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质、水源、交通。

(2)题,通过对图中M地和N地位置的比较,结合图中城市不同功能用地的分布就会发现,M地较N地更靠近河流,附近有文物古迹,且离工业区较远,污染小。

第(3)题,通过读图例就可以判断北川新县城的交通用地的主要类型是公路;结合我们所学知识,绿地在城市建设中有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声、调节气候的作用。

第(4)题,城市建设中要坚持保持城市特色,对于北川的规划和建设,应该突出其羌族文化特色,注意历史传承,保护其特色的羌族建筑和文物古迹,发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答案:

(1)地质;地形;水源;交通(任选3项)

(2)靠近河流 靠近文物古迹 远离工业区(污染小)

(3)公路 绿地

(4)突出羌族建筑风貌;保护文物古迹;突显民俗风情。

6.[2012年北京文综,39(3)(4)节选]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如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2)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解析:

(1)题,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应从外观形态上分析,可先说市中心为片状,再说边缘呈网状;也可总体看像环形,沿主干道呈放射状分布。

(2)题,绿地的环境效益很多,题目只要求对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回答原理,主要是吸烟滞尘,放出氧气等。

答案:

(1)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2)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7.(2009年江苏地理,30B)下图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

 

(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          。

 

(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

(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          。

 

解析:

(1)题,仓储用地的选择要考虑方便货物的输入输出,并要减少交通运输量,应选择在交通干线或枢纽地带。

(2)题,交通线路的设计要考虑通行方便、联系居民点同时减少对耕地占用、保护土地资源,避免破坏文物古迹、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

第(3)题,从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对耕地占用看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第(4)题,综合考虑对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及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布局原则,方案一更有利于该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 货物运输量大

(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方案一

模拟试题

考点一城乡发展、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及城市化

  (2013大庆铁人中学高三测试)2012年10月31日,中科院发布《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1.3%,首次突破50%。

这必将引起未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2.一位同学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其中合理的是(  )

A.交通拥挤——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

B.住房紧张——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

C.环境污染严重——通过行政手段严禁重工业发展

D.城市规模无限扩大——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建设卫星城

解析:

1.C 2.D 第1题,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包括: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地域面积扩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第2题,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将加大城市交通的压力;盖高层建筑,向市中心发展将使人口密度上升,市中心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严禁工业的发展明显不合理,将大城市市中心区的人口和工业向卫星城转移是缓解大城市中心区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3.(2013扬州高三模拟)读“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上看出,世界上的城市大部分分布于   (南、北)半球。

 

(2)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城市的分布和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人口密度   、生产力水平   的地区,城市密度也较高。

 

(3)从自然地理条件看,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度的   和   地带。

 

(4)在欧洲,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在   ,亚洲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在   。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城市密集地区的分布。

本题易错点在于不能正确掌握世界城市密集地区的分布。

据图分析可知,世界城市密集地区集中在三大地区:

60°N以南欧洲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可见世界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且是经济发达、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答案:

(1)北

(2)高 高

(3)近海 平原

(4)西欧 东亚

4.(2012北京西城检测)城市中心区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所在,但由于自然原因,武汉在历史上就呈现出“三镇鼎立”的局面,也自然形成了今天武汉分立的市区格局。

图甲为武汉市区分布示意图,图乙为武汉市中心区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武汉市区格局形成的原因。

(2)概括武汉市中心区规划方案的特点。

解析:

(1)题,武汉市区格局呈“三镇鼎立”的局面,是因为武汉市区位于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2)题,依据“三镇鼎立”的局面,规划出3个中心区;沿汉江和长江设计了2条发展轴线。

答案:

(1)武汉市区位于长江、汉江交汇处,由于交通便利,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三镇鼎立”的市区格局。

(2)在两江、三镇格局基础上,规划出3个中心区,设计了2条发展轴线,有利于带动武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5.(2012南通高三调研)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城市的空间形态各有特点。

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成都和兰州市平面示意图,图c为某城市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成都和兰州的城市交通网络分别为     式和     式,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分别是     型和     型。

 

(2)与成都相比,图c所示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利于     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3)图c所示五处中,高层次零售商业中心一般在     处,其原因是该处有利于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几种城市空间形态的掌握情况,熟悉教材中几种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和图形特征,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本题要求熟悉几种主要的城市空间形态类型,即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组团型、星座型、散点型,以及影响它们形成的因素、将来发展的优缺点及典型城市。

答案:

(1)方格—环形—放射 方格棋盘 集中团块 带

(2)城市交通

(3)③ 出售多种类、高档次和选择度大的商品

考点二城乡规划、建设与人居环境

  (2013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测试)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是(  )

A.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

B.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

2.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D.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工具最优原则

解析:

1.C 2.D 第1题,①位于湖泊附近,应为绿地,②位于郊区,应为工业区,③所占的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④位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交会处,应为商业区。

第2题,④功能区为商业区,布局在市中心和交通干线的交会处,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3.(2013常州模拟)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对外交通运输线中,高速公路的布局    (合理或不合理)。

目前铁路布局比较    (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2)该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钢铁厂、化工厂和电子厂三类企业意向投资,你觉得该地应该引进    厂最合适,试从企业的区位要求分析你选择的理由                                            

                                                        

                                                      。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城市规划中功能区的合理布置的有关内容及读图综合分析的能力,城市用地功能区合理化要本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

(1)合理 不合理 目前铁路对主城区内交通有一定干扰

(2)电子 该地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原料、能源缺乏,应选择消耗原料、能源少的企业;教育科学技术力量强,可选择技术要求高的企业;地价高,应选择占地少的企业;环境优美;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4.(2012杭州模拟)下图是太湖平原某大城市平面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明显受    因素的影响。

 

(2)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

请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

                。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

                 。

 

③拟建蔬菜基地的有利条件:

                  。

 

(3)城乡规划的原则是          和保护环境。

 

解析:

(1)题,该城市的老城区位于河流交汇处,现在城区主要沿公路线分布。

(2)题,服装批发市场应依据交通最优原则选址,大型超市的选址原则是市场最优原则,而蔬菜基地应建在近郊区且靠近交通线分布。

第(3)题,城乡规划的原则是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

答案:

(1)交通

(2)①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②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③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3)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节约用地

5.(2012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飞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原本是在农村工业化推动下形成的,先天不足,后天急功近利,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缺陷和不足……城市布局不合理,人口超过30万大城市数量过少,小城镇过于密集,导致城市建设成本加大,规模效应减少,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萎缩,城市规划和管理滞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不够明确。

——摘自西江大学丁孝智《论珠江三角洲的经

济发展目标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要实现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城乡规划尤为重要,合理的城乡规划要依据    、    、    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用地标准,充分利用    ,合理安排各类产业。

有些产业在布置时,还应             。

 

(2)科学的城乡规划是减少城市发展盲目性的有效途径。

城乡规划的一般过程是:

确定城市的    ,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合理规划城市的    与    规模,进而对城市用地进行详细的规划。

 

(3)城乡规划对于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

该题考查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及城市化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城乡规划要科学合理,符合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答案:

(1)珍惜用地 合理用地 保护耕地 闲置土地 留有后备的发展空间

(2)性质 人口 用地

(3)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有利于协调城乡发展;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提升演练

1.(2013北京西城检测)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东部M市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M市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M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图。

(1)在地理野外考察中发现,图中③④处上覆土层较①②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受其影响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变化?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

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示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

解析:

(1)题,从坡度的大小、水土流失的轻重、泥沙沉积的多少等方面分析。

(2)题,据材料可分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上升,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第(3)题,本题为开放型题目,任选一个,从地势的高低、交通、距城市的远近等方面分析。

答案:

(1)①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快,水土流失较重,土层较薄;③④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