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01194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8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全国校级联考】湖北省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36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满红高粱的山东高密,那片土地温柔  ①  坚韧,藏在这红色浪潮之中

的,一边是作者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一边是火热的抗战运动。

  ②  处于抗日战争乱世大前提下,  ③ 让人感到的不是压抑与灰暗,  ④ 一种强劲的生命力。

  ⑤   风吹雨打, ⑥   沧桑变迁,这片土地在人们的眼中、作者的笔下,都焕发勃勃生机与希望。

 

A

虽然

但是

而是

无论

无论

B

因为

所以

更是

尽管

尽管

C

尽管

反而

而是

尽管

尽管

D

尽管

但是

更是

无论

无论

 

A.A   B.B   C.C   D.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B.“一带一路”为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带来了重大机遇,但科技型企业也存在着资金实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C.此次教材修订要求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凸显中华民族英勇抗击侵略的民族精神。

D.《朗读者》中“朗读”重文字,“者”重人,两者的融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深秋的槐荫公园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色彩缤纷的树林,那碧波荡漾的河水,真是落花流水,美不胜收。

②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方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③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总统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新的总统诞生。

④很多隐士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⑤经挑选,50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踏进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

⑥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目无全牛,组织有方,率领球队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

A.②④⑥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4个字

文学创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者的情怀也同样重要。

比如说时代与时代之间,文学风格的巨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点前人早有注意。

宋人戴复古诗云:

“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近日不闻秋鹤泪,乱蝉无数噪斜阳。

”在这里,戴复古把自己所处的南宋时代与唐代对比,认为情怀决定着两个时代的文学风格。

杜甫、陈子昂之所以成为“秋鹤”,不仅在于他们的才华,更在于他们忧国伤时的情怀。

而戴复古所处的南宋时期,虽然不乏才华的人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便只能成为斜阳中的“乱蝉”了。

5、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要,下面是“ofo和摩拜单车月度日均活跃用户对比”图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分条写出统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95个字。

 

评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许渊冲:

但得夕阳无限好

得到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那年,许渊冲虚龄90岁。

很多人都觉得,这怕是老先生此生最高的荣耀了,结果2014年8月2日,93岁的许渊冲又荣获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给中国文化界狠狠地争了一口气。

时下有个热门的词叫“无龄感生活”,说的就是许渊冲这样的人。

90多岁的老人,骨瘦如柴却声如洪钟,听力不好但思路清晰,记忆力更是好得让年轻人都要羡慕。

家里书桌上,放着正在翻译中的莎士比亚作品集。

“我已经翻完4本了,两个月译一本,目标是译完莎翁全集”。

老先生的150多部译作里,有一大半都是退休后才出版的。

这样的人生,岁月根本就困不住。

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和许先生在西南联大是同届。

在他眼里,相见第一面,这个叫做许渊冲的同学就“冲劲十足”。

1957年,同学杨振宁得了诺贝尔奖。

许渊冲觉得自己不能落后,在外语领域也要做出名堂。

到1958年,他已有4本译著。

看到他的一些事迹,你会觉得他真是个自负的“狂人”。

他印过一张名片,上面赫然写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他评点过自己的翻译水平,“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

他敢说“我的翻译超越了毛泽东诗词原文”。

其实许渊冲并不狂,他只是像一个战士一样,坚守自己的阵地,绝不妥协。

“到现在还有人不赞成我的观点。

我不认为自己狂,因为我说的都是事实。

我坚信自己是对的。

2004年和2008年,许渊冲提出了“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

他从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处找到源头,到近代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钱钟书的“化境”,形成一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文艺理论。

许渊冲说,在西方,翻译是科学。

“科学解决不了文学问题。

文学要美。

要有全局观点,不要只注重表面形式,而要把文章里面的内容翻出来,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为了能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许渊冲教授选择了其中他所喜欢并能译成韵文的作品,书中许先生的译笔优美,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

其代表作为《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许渊冲教授对原作的理解精深独到,将原作的妙处表达得淋漓尽致,加之又熟谙中英诗律,细刻精雕,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

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深得广大外国读者的好评。

翻译对许渊冲来说,也是让他身心愉快的不老灵药。

“我啊,天天和古人打交道。

我现在翻莎士比亚,我就跟莎士比亚打交道。

我亦古亦今,我的现代就是古代,古代就是我的现代,我足不出门,来往的都是古代名人,这是超越时空的交流。

所以我是非常愉快的。

不翻译,我每天做什么呢?

有人问:

“为什么要重新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呢?

”他说:

“100个人注解,就有100个不同的解释。

我有我的新意见啊,我现在边译边参考两个版本,一个朱生豪的,一个卞之琳的。

他们翻得好的地方,我保留。

不好的,我改掉。

“翻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他在我心中就像是普罗米修斯,永远进行着自己的事业。

”和许渊冲相交甚笃的翻译家许钧说。

年龄不是问题。

对许渊冲来说,最好的年华是现在。

“因为我活得越久,学得越多,看得越多,越有经验。

灵感是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逝去的。

许渊冲已年过九旬,但精神矍铄,正如朱自清的旧诗所云: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最后的也是最好的,恰如老先生的人生。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95岁的翻译家许渊冲是个“异数”——时间好像忘了把他变成老人。

傍晚,北大畅春园,他总要独自骑着自行车,遛上个把小时。

骑车是他退而求其次的健身项目,游泳才是最爱。

两年前,游泳馆的工作人员看他都九十多了,再也不敢放行。

(文汇报《许渊冲:

译道独行侠》)

②谈到即将出版的27册的《许渊冲全集》,许先生说:

“集子就是把几十年工作的精华都集中起来。

我的翻译也有很一般的,也有糟粕的。

精华也是受前人的启发。

精华留给后来者,我也是中华文化的一环,把美一代代地传递下去——这是我的中国梦。

”(田泳《翻译大家许渊冲:

曾被指为提倡乱译的千古罪人》)

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许渊冲是亚洲首位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的翻译家,这一荣誉是对他翻译事业的最高褒奖。

B.为构建“中国学派”的翻译理论,许渊冲查找源头,多方借鉴,从而形成一套深具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文艺理论。

C.在许渊冲看来,只有用今人的思想去理解古人的行为,才能在超越时空的交流中获得非常愉快的心理感受。

D.为了能成功再现原作的妙处,许渊冲即使参考朱生豪和卞之琳的译著,也能不拘泥于他们的翻译,能表达自己的理解。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许渊冲看似狂傲,实则是其对翻译事业的自信和坚守,他相信自己是对的,坚守着自己对翻译的理解,绝不妥协。

B.许渊冲的作品能深受外国读者的好评,因为他拥有一整套完整的翻译理论,能以韵文形式再现中文原作的意境。

C.文章多次直接引用传主原话及其他名家的评价与介绍,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让传主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生动丰富。

D.选文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炉,生动表现了许渊冲才华横溢、老当益壮、精益求精等多个特点,多方面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

8、文章结尾援引朱自清的诗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来评价年过九旬的许渊冲。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

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

他的果子都是原装,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

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

他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

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

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卖马牙枣、卖葡萄。

重阳近了,卖梨:

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个儿不大香气扑人的甜梨。

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

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

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

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儿子连忙解释:

“不是的。

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

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

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

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

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

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

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

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

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

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

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

有时会问叶三:

“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

“紫藤里有风。

“唔!

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

“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

叶三说:

“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

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

画完了,问叶三:

“如何?

叶三说:

“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

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

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如“画与叶三”)。

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

“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

“题不题上款都行。

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

季陶民死了。

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

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

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

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

喔!

真好!

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

“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

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是(   )

A.从情节和结构来看,本文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颇有“散文”的特征。

B.作品讲述了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C.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季陶民的旷达超脱和率性脾气,也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

D.“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E.小说语言独具特色:

准确、干净、典雅,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10、文章开篇说叶三是全县“第一个鉴赏家”,从哪里可以看出?

请结合情节概括分析。

11、汪曾祺曾说:

“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

”请从人物美、人情美、风俗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角度,探究你从本文感悟到的“美”。

要求思路清晰,表达通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三种境界分别引自晏殊、柳永、辛弃疾的词句。

若自原词观之,晏殊的“昨夜西风”三句不过写秋日之怅望;柳永的“衣带渐宽”二句不过写别后之相思;辛弃疾的“蓦然回首”三句不过写乍见之惊喜。

这些词句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其相去之远,真如一处北海一处南海,大有风马牛不相及之势,而王国维先生竟将其比肩而立,这只是由于联想而已。

“联想”原为诗歌创作与欣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就创作而言,所谓“比”,所谓“兴”,所谓“托喻”,所谓“象征”,其实无一不是源于联想,所以螽斯可以喻子孙之盛,关雎可以兴淑女之思,美人香草,无一不可用为寄托的象喻,大抵联想愈丰富的,境界也愈深广,创作如此,欣赏亦然。

不过欣赏者之联想与创作者之联想又微有不同。

创作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由联想而化为具体之意象;欣赏者所致力的乃是如何将作品中所表现的具体的意象,由联想而化为自己抽象之感觉、感情与思想。

创作者的联想我们可以找到两个简明的例证,其一是李后主“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其二是秦少游“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自“离恨”到更行更远还生的“春草”,自“回肠”到金炉断尽的“篆香”,这当然是联想。

而“离恨”和“回肠”是抽象的感情,“春草”和“篆香”则是具体的意象。

使读者自此具体之意象中,对抽象之感情、感觉、思想,得到鲜明生动的感受,这是创作者之能事。

至于欣赏者的联想,则我们自《人间词话》中就可以找到两个例证,其一是评南唐中主《摊破浣溪沙》词的话,王氏云: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其二是评冯延巳《鹊踏枝》词的话,王氏云: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自“菡萏香销翠叶残”到“美人迟暮”;自“百草千花寒食路”到“诗人之忧世”当然也是联想,而“菡萏香销”和“百草千花”是具体的意象,“美人迟暮”之感和“诗人忧世”之心则是抽象的感情,自作品具体之意象中,感受到抽象的感情、感觉和思想,这是欣赏者之能事。

这种由彼此之联想而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构成的相互触发,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也不必一成不变,只要作品在读者心中唤起了一种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就已经赋予这作品以生生不已的生命了,这也就是一切艺术作品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当然,我这样说也并不是以为欣赏单只着重联想,而便可以将作者之原意完全抹煞而不顾,我只是以为一个欣赏诗歌的人,若除了明白一首诗的辞句所能说明的有限的意义之外,便不能有什么感受和生发,那么即使他所了解的丝毫没有差误,也不过只是一个刻舟求剑的愚子而已;反之亦然,若一个欣赏诗歌的人,但凭一己之联想,便认定作者确有如此之用心,那么即使他所联想的十分精微美妙,也不过只是盲人摸象的痴说而已。

所以我以为对诗歌之欣赏实在当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其一是要由客观之理性对作品有所了解,其二是要由主观之联想对作品有所感受。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之说,当然只是王国维由一己主观之联想所得的感受,但王氏的可贵之处则在他并不将一己之联想指为作者之用心,他还能以他自己的感受给其他读者一种触发,将其他读者也带入了一个更深广的境界,虽然每个人之所得不尽相同,但每个人却都可以就其不同的感受而将之加深加广,这种触发的提示岂不是极可贵的么?

(节选自叶嘉莹《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有删改)

12、关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用前人词句来描述三种境界,是他在前人词句感发下产生联想的结果,这种联想真切而独特。

B.词人以“昨夜西风”等词句形象描写不同情绪;王国维又引用这些词句来描述三种境界,这是欣赏者的联想。

C.王国维能把三位词人的词句,统一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是因为词人能以常见之物事现其未见之情思。

D.王国维三种境界的联想赋予了前人词句以更强的生命力,也带给后来的读者更为丰富的联想与感受。

13、下列关于“创作者的联想”和“欣赏者的联想”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运用“比”“兴”“托喻”“象征”等源于联想的手法,将自己的抽象之感觉、感情、思想化为读者更易于接受的具体之意象。

B.欣赏者的联想由创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意象引发,联想的过程与内容又能充分体现欣赏者的主观感受与思想,不再受创作者所提供的具体意象影响。

C.如果说创作者的联想是由此及彼的,那么欣赏者的联想就是由彼及此的,后者与前者的过程相反,但二者都涉及到具体意象和抽象的感觉、感情、思想。

D.两者在作者与读者间形成的微妙感应既不必完全相同,也不必一成不变,作品只要在欣赏者心中唤起真切而深刻的感受,就会有强大生命力。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正欣赏诗歌作品的人,其针对作品的联想并非胡思乱想,而应具备两个条件:

对作品真有所了解,对作品真有所感受。

B.王国维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从前人诗词中生发出“人生境界”这一独特联想,更在于他谦逊的态度给后人树立了榜样。

C.“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反映了欣赏者对同一意象的联想差异,强调了欣赏者的主观联想对作品意义的决定作用。

D.本文采用引用、比较等论证方法,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说为例,明确了创作联想与欣赏联想的异同。

 

评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

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高宗即位,除司勋郎官。

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

鼎言:

“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

”命鼎鞫德。

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收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

五年,上还临安,制以鼎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鼎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

遂制以贵州防御使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

鼎又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

建炎丁未,尝下诏以奸臣诬蔑宣仁保佑之功①,命史院刊修,未及行,朱胜非为相,上谕之曰:

“神宗、哲宗两朝史事多失实,非所以传信后世,宜召范冲刊定。

”会胜非去位,鼎以宰相监修二史,是非各得其正。

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鼎。

初,车驾还临安,内侍移竹栽入内,鼎见,责之曰:

“艮岳花石之扰,皆出汝曹,今欲蹈前辙耶?

”因奏其事,上改容谢之。

有户部官进钱入宫者,鼎召至相府切责之。

翌日,问上曰:

“某人献钱耶?

”上曰:

“朕求之也。

”鼎奏:

“某人不当献,陛下不当求。

”遂出其人于郡。

始,张浚荐秦桧可与共大事,鼎再相亦以为言,桧遂稍掌权柄。

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鼎谢表曰:

“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桧见之曰:

“此老倔强犹昔。

”鼎遣人语其子汾曰:

“桧必欲杀我。

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

”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

明年,得旨归葬。

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

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节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减)

【注】①宣仁保佑之功:

北宋宣仁高太后辅佐幼主的功劳。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B.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C.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求去/有旨召鼎/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

D.然桧机阱深险/外和而中异/鼎与浚渐觉/乃谋共劾之/桧阴知其事/乃先劾之/浚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