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00905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0 大小:3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

《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的哲学基础.docx

教育的哲学基础

第三章教育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教育與哲學的關係

1、哲學的意義與性質

○字源義:

愛智

○充分條件:

有之必然,無之不必然。

若A則B-有A一定有B,但無A卻不一定是無B。

但如:

「大學生」一定是「學生」,但「學生」,不一定是「大學生」。

所以,大學生,是學生的充分條件。

○必要條件:

承上,「大學生」一定是「學生」,若不是「學生」,也肯定不是「大學生」。

所以,「學生」是「大學生」的必要條件。

○充分且必要條件:

雙方互為充分且必要的條件。

如等邊三角形一定是等角三角形。

1.若A表「人類生存」,B表「人類呼吸」:

此時呼吸是生存的必要條件,而生存是呼吸的充分條件,然而他們互相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因為只會呼吸並不足以讓人生存下去

2.若A表「我打過他」,B表「他被我打過」:

此時這2個條件他們互相為充分必要條件。

●「有之必然,無之不必然」屬於何種邏輯思維?

(A)必要條件(B)充分條件(C)充要條件(D)非充分也非必要條件

(ANS:

B)

●王老師對學生說:

「假如你們想要考上好學校,就要用功讀書。

」請問王老師把「用功讀書」當作「考上好學校」的什麼條件?

(A)充分條件(B)必要條件(C)充分且必要條件(D)非必要條件(ANS:

B)

○「A」「I」「E」「O」:

邏輯中的四個普通命題,亞里斯多德的「四角對當關係」

A.全稱肯定命題:

所有的人都是愛好哲學的

I.特稱肯定命題:

有些人是哲學的愛好者。

E.全稱否定命題:

所有人都不是哲學的愛好者。

O.特稱否定命題:

有些人不是哲學的愛好者。

○何謂「命題」:

有真假可言的直述句。

例:

3+2=5。

(考判斷題)

《題目補充》

●學生上課吵鬧,老師生氣的說:

「你們全班沒有一個學生是懂事的。

」請問老師的語言,屬於以下哪一種語句?

(A)全稱肯定(B)全稱否定(C)特稱肯定(D)特稱否定(ANS:

B)

●請問下列哪句話是邏輯學或哲學所謂的命題(Proposition)?

(A)你有體罰過學生嗎(B)體罰是違反教育部規定的行為(C)暫時性疼痛管教(D)請你不要體罰學生(ANS:

B)

2、教育與哲學的關係

○歐陽教:

無教育的哲學是空;無哲學的教育是盲。

○杜威:

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

1、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

(1)教育目的的決定需要哲學的引導

(2)教育內容的選擇需要哲學的批判

(3)教育方法的應用須有哲學的依據

2、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

哲學有賴教育現場的實際驗證。

3、教育哲學的涵義

1、教育哲學的概念:

教育哲學是對教育理論與教育現象的認知分析與價值判斷。

2、教育哲學的學術性質

3、教育哲學的功能

(1)積極的導向正性價值活動

(2)消極的防範負性的價值活動

《題目補充》

●有關教育哲學學科之敘述,何者有誤?

(A)教育哲學是以教育觀點反省哲學上根本的假定、概念與原理的學科(B)教育哲學是詮釋教育意義、價值與本質的學科(C)教育哲學是解決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間矛盾的學問(D)教育哲學是教育學理論基礎學科之一(ANS:

A)

(教育哲學是以哲學觀點反省教育上根本的假定、概念與原理的學科)

《補充教育實踐》

一、何謂"教育實踐"

WilfredCarr:

教育實踐乃介於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藝之間,故兼有教育理論的思辯內涵,也有教育技藝的實用性質;包含倫理層面(目的性價值)與技能層面(工具性價值)。

教育不應單以知識傳授或技能傳授作為教育的全部活動,因為教育本身為一種深具價值意含的實踐活動,故教育即為一種"倫理性活動",旨在呈現"教育性價值的目的",為一種兼容教育性質與倫理性質的作為或行動,涵括事實之知、規範之知、技能之知。

二、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係

(一)教育理論引導教育實踐

(二)教育實踐開展教育理論

(三)教育理論反省教育實踐

(四)教育實踐取代教育理論

三、教育實踐的四個基本條件為:

1.教育目標2.教育主體3.教育環境4.教育手段

《題目補充》

●下列何者描述教育實踐的特質?

(A)競爭(B)合作(C)創意(D)倫理(ANS:

D)

●下列何者並非教育實踐的四個條件之一?

(A)教育理論(B)教育主體(C)教育環境(D)教育手段(ANS:

A)

●在民國教育史中,蔡元培不僅在教育實踐上樹立了典範,在學術研究上也貢獻良多,有關其敘述,下列那一項不正確?

(A)擔任第一任教育總長(B)擔任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長(C)擔任第一任北京大學校長(D)曾以儒家思想中的「義」、「恕」及「仁」來分別詮釋「自由」、「平等」及「博愛」的精神(ANS:

C)

●教師將「事前規劃設計的課程」付諸實際教學實踐歷程,將書面課程轉化為教室情境的教學行動的教育實踐,這種努力可以稱之為下列何種課程行動:

(A)課程研究(B)課程規劃(C)方案設計(D)課程實施。

(ANS:

D)

●教育人員從事教育實踐時,面臨兩難問題的機會很多,如何做出倫理的決定,考驗著教育人員們的智慧。

下列何者為做倫理決定時,應遵循的原則與步驟?

(A)以多數人的意見為主,消除弱勢群體的需求(B)為求迅速做成決定,應簡化做決定時該遵守的法定程序(C)以政府的需求為主,並依照固定的做決定模式來解決問題(D)確認議題與事件參與者,並檢驗對與錯的議題。

(ANS:

D)

●喬迪娣院長出身於父母是低學歷的自耕農家庭,由於天資聰穎,從師範專科學校畢業,擔任幾年國小教師後,以在職進修方式完成碩士學位,且經主任、校長等行政歷練,後來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赴美國深造取得博士學位,其後歷經學系主任、所長等要職,目前擔任國立大學的教育學院院長。

下列敘述何者最不適合用來解釋喬迪娣院長的經歷﹖(A)她的經歷可以說明個人代內向上社會流動的現象。

(B)她的經歷可以說明個人代間向上社會流動的現象。

(C)她的經歷可以說明社會變遷影響教育實踐的現象。

(D)她的經歷可以說明透過教育提升社會地位的現象。

(ANS:

C)

第二節哲學中主要論題的教育意涵

●哲學的三種類門:

形而上學、知識論、價值論

●從哲學的單元主題來看,教育哲學可分成五個內涵:

形上學、心靈論、知識論(認識論)、價值論(倫理學、美學、宗教哲學)、哲學派別論。

1、形上學(Metaphysics)

1、字源義:

自然物體之後/物理學之後。

2、形上學的內容與範圍:

主要是討論宇宙的存在、根源及事物或現象的本質。

存在學的四個領域:

存在論、宇宙論、人類學、神學。

(討論存有與實體的本質)

(1)存在論(本體論)

1、以「量」或「數」的方式來看實體的發展者

(1)單元論:

泰利斯(Thales),用宇宙的本源為水,水生萬物,永恆存在。

(2)多元論:

德模克利特(Democritus),原子論-原子衍生萬物。

2、從「質」的方面探討存在或實體的根本原理者

(1)唯物論:

(實體真實存在)

A、主張:

實體的本質為物質。

B、派別:

(A)辯證唯物論:

馬克斯的唯物史觀,社會的進化因物質的進步。

(B)自然科學唯物論:

世上的一切事物本質都是物質,也是能量,藉助自然科學的理論說明精神現象。

(2)唯心論:

(實體必須被感覺到,才算是存在)

A、主張:

欲以精神作用說明一切現象,以主觀觀念表現外界事物。

B、巴克萊:

因人類的知覺加以摩寫,物質才得以存在。

(沒感覺到就不存在)

(2)宇宙論

1、機械論:

唯物論者認為,宇宙生成變化有其因果關係,事物的發生是先天決定。

2、目的論:

唯心論都認為,宇宙中的一切均有目的,是照著一定的方向進行。

3、形上學與教育的關係:

雖無直接相關,但形上學的思索是教育具體目標的最根本立場。

《考題補充》

●下列有關存在主義和實用主義形上學共通立場的描述上,何者是不正確的?

(A)都重視個人與社會及環境的關係(B)都肯定受教者為中心的想法(C)均以個人存在以後的選擇來定義個人的本質(D)兩者都認為沒有永恆理念的存在

(ANS:

A)

(存在主義:

存在先於本質-->選擇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人是自主負責的。

重視人文學科。

實用主義:

知識源於經驗-->知識的獲得世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歷程,有用者即為真(工具主義,輕人文學科)。

●在哲學論述的範疇中,何者討論「存有」(being)與實體(reality)的本質?

(A)形上學(B)知識論(C)價值論(D)方法論

(ANS:

A)

●每位教育工作者對於「人類的存在性質與目的」都會抱持特定的觀點,而與其教育主張和立場產生密切的關係,這是屬於哲學中哪一領域之探究主題?

(A)認識論,(B)價值論,(C)形上學,(D)社會哲學。

(ANS:

C)

●教育學程某君於教育哲學課發問,「身體的健康是重要的、永恆的。

或心靈之修養才是重要的、永恆的?

」。

請問這同學問了哪一問題:

(A)倫理學(B)美學(C)知識論(D)形上學。

(ANS:

D)

●惠慈從小就很喜歡閱讀哲學與思考,常常問一些老師不易回答的問題。

有一天上課時,老師正在解說人體的構造,惠慈又問了老師一個問題:

「身體看起來應是物質性的東西,但心靈也是物質性的東西嗎?

還是屬於非物質性的東西呢?

身體與心靈相比較,哪一個較為根本呢?

兩者如何互動?

」就哲學領域而言,惠慈的問題一般被歸屬於哲學哪一部門的研究主題?

(A)倫理學(B)美學(C)知識論(D)形上學(ANS:

D)

2、心靈哲學

○孟子:

人一生下來就具備不學而知,與不學而能對良知良能。

(類似理性主義的想法)

○笛卡兒:

人有先天觀念。

○洛克:

人只是一張白紙或空櫥。

提倡心靈陶冶的教育目的,側重學習遷移,重視抽象學科和工具科目。

(91)

○心靈哲學又稱為哲學心理學,其涵蓋的範圍有:

探究教學、訓練、灌輸、制約的區別,或討論經驗、需求、創造力、自我表達。

1、心靈實體說(靈魂真實存在,其本質即為智慧,永恆存在,先天具有)

○是對維心論的肯定,以人類靈魂為永恆實體,理念不滅。

○柏拉圖:

靈魂有內在的本能,可直接了解觀念及崇高價值的世界。

○笛卡兒:

人類的感情、意志、判斷、思考均來自心靈。

○孟子:

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

大體為心之官能,小體為耳目官能。

○主張:

靈魂的本質是智慧,教育即是訓練發展這些能力–記憶、想像、判斷、理解形式訓練說。

(所以背古文,能增進記憶力,古文內容不重要,但能訓練這些能力)

○形式訓練說:

重心靈能力的訓練,強調官能訓練的重要,故注重教材的練訓價值而非實用性。

屬教材中心的教育觀點。

偏重直接教導(教師的重要性較高)

○早期希臘的「博雅」教育,即是為造就心靈自由的人(理性心靈的建構),重理性(智慧)而不重實用。

○重理論性與文化陶冶的通才教育,而較輕應用性的與職業陶冶的專才教育。

○因靈魂等級不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在教育體系上也被形容成文理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對立。

2、心靈狀態說:

否定心靈實體,但也未完全接受唯物論的主張。

○心靈是後天經驗、反省的總合。

○主張:

心靈是由觀念(心靈的原子)聯合組成,重直觀教材,及實際經驗所得。

○重視課程的組織與安排及固定教學方法的步驟。

○休謨:

知識源自經驗,而經驗來自感官獲得印象的連接。

○赫爾巴特:

教學必須著重直觀材料的組織與順序排序,此為科學的教育學奠定基礎。

3、唯物主義的心靈論:

肯定心靈實體為物質,心靈現象只是物質之一種功能(思想是大腦的功能)。

○霍布士:

萬物皆來自感覺與思惟觀念的運動。

○影響行為主義的發展(教育只是訓練機械的行為習慣)。

○否定意識的存在,主張教育萬能。

4、實驗主義的心靈論:

以達爾文的進化論學說為基礎,主張心靈乃是生物演化形成的結果,與實體無關。

○代表人物杜威:

從唯心論與唯物論的折衷觀點提出實驗主義。

解決問題,從做中學。

○教育的作用在啟發個體理性知慧的歷程,注重個人的「主動性」。

○心靈的特質:

生物適應環境的產物

5、完形學派的心靈論:

起因於對唯物論與行為主義的反動。

(因為他們忽視個體的價值)

○完形派的源祖–馮德

○整體性的頓悟,統整的觀察與學習才能學習有組織的概念。

(重視頓悟)

心靈哲學的比較

派別

心靈內涵

心靈作用

教育理論

課程

教法

心靈實體說

靈魂真實存在

以思考、記憶的方式去瞭解觀念

形式訓練說

文化陶冶的材料

官能訓練

直接教導

心靈狀態說

觀念的聯合

以經驗、感覺形成知識

建構心靈的內容

直觀的材料

重教學的步驟

唯物主義

物質的一部分

(大腦的活動)

神經系統的運作而生行為

控制神經系統

分析成小單位

的材料

機械行為訓練

實驗主義

生物演化的結果

與環境交互作用

適應環境

實際環境有關

的材料

重解決問題

的歷程

完形學派

頓悟反應

整體性理解

統整學習

與舊經驗有關

的材料

了解有組織性

的概念

《題目補充》

●下列有關心靈哲學之敘述,何者正確?

(A)柏拉圖(Plato)屬於心物一元論者;(B)笛卡兒認為「我在故我思」;(C)行為主義者認為判斷「知道」與否的準則是要與那些受認可之公開證據有關;(D)杜威(Dewey)認為心物是二元對立的。

(ANS:

C)

(錯誤選項:

A“心物”有兩個,所以是心物二元論。

B我思故我在D沒有對立)

●經驗、興趣、需求、活動、遊戲、成長、成熟、創造性、自我表達、情緒及心靈健康等概念,屬於教育哲學哪一分支的研究重心?

(A)價值論(B)心靈哲學(C)認識論(D)倫理學(ANS:

B)

●台灣的讀經教育可對應西方何種心靈學說的教育理論?

(A)心靈狀態說(B)心靈實體說(C)唯物主義心靈論(D)實驗主義心靈論(ANS:

B)

●五段教學法的哲學基礎來自於:

(A)心電實體說(B)心靈狀態說(C)唯物主義(D)實驗主義。

(ANS:

B)

●下列哪個學說強調教育只是訓練機械的行為習慣?

(A)心靈實體說;(B)心靈狀態說;(C)唯物主義的心靈論;(D)實驗主義的心靈論(ANS:

C)

●哪一種心靈學說重視官能的訓練,在教育方法上強調記憶、背誦、抽象思考?

(A)心靈實體說(B)心靈狀態說(C)唯物主義心靈論(D)實驗主義心靈(ANS:

A)

●主張人的心靈才是真正的實體,是下列哪學派的主張?

(A)理想主義(B)實在主義(C)實驗主義(D)存在主義。

(ANS:

A)

●在教育價值上,著重理論性與文化陶冶的通才教育,而較輕應用性的與職業陶冶的專才教育,這是受到哪一類理論的影響?

(A)心靈實體說(B)心靈狀態說(C)唯物主義的心靈論(D)實驗主義的心靈論(ANS:

A)

●下列何者非唯物主義對心靈論的看法?

(A)知識源自於經驗,經驗來自於感官的印象集合而成。

(B)我們所意識到的心理程序,只是物質的功能。

(C)心靈是神經系統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在於支配這些神經系統。

(D)對於心靈的看法可運用於行為改變技術上。

(ANS:

A)

(唯物主義心靈論:

教育應以控制並支配神經系統,使身體組織改變,進而調整心靈作用(即從生理與外在的方式來獲得知識)

●將心靈視為意識,這是後天的觀念與經驗所形成的綿延不絕之意識流,教育的作用就在於吸收觀念與經驗,以擴張此意識流,此種心靈論觀點為(A)心靈實體說(B)心靈狀態說(C)心能開展說(D)心能訓練說。

(ANS:

B)

3、價值論-倫理學(道德哲學)、美學

●最早提出「教育倫理學」一詞的是斯普朗格。

●倫理學的四個爭辯:

先天or後天、形而上(理論)or形而下(實踐)、(善惡)理性or感性、(道德判斷)主觀or客觀

1、倫理學的劃分

(1)規範倫理學:

在道德或倫理的探究中,如果是針對道德行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提出「應然的」原理,而形成為道德實踐的基礎。

(規定你如何做,才叫有道德)

1、義務論:

強調行為的動機及其道德原則一致。

2、目的論:

認為行為的對錯在於目的或結果。

Ex:

小新向已是癌未的母親謊稱這次月考是全班第二名,獲取母親的觀心。

此一行為由「目的論」的觀點來看,是可以被原諒。

3、德行論(德行倫理學):

(考非常多次)

(1)重視倫理判斷能力、實踐、良好道德習慣的培養。

(2)問題不是「我應該作什麼」,而是「我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

(3)強調道德應該重視人的品格與氣質。

(4)我國自2004年以來推動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跟德行論理念接近。

(重實踐)

(2)非規範倫理學:

1、描述性倫理學:

研究不同社會的道德主張和實踐,從而發現人類行為、態度的重要事實,為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探討範疇。

2、後設倫理學:

受語言哲學、分析哲學的影響,以倫理學本身作為研究對象,著重對道德名詞或概念的分析,並加強推論。

補充:

道德規約論

1、提出者:

黑爾Hare

2、核心概念:

可普遍化性(universalizability)、規約性(prescriptivity)。

規約性語言(prescriptive):

祈使句(imperatives)、價值判斷(value-judgements)。

●下列有關道德問題與教育的敘述,何者為真?

(A)黑爾(Hare)主張道德概念應該訴諸規約(prescriptive)與普效(universal)(B)康德(Kant)主張道德判斷的標準為外在行為(C)邊沁(Bentham)認為「作一個不滿足的人,勝過一隻滿足的豬;作一個不幸的蘇格拉底,勝過作一個滿足的癡人」(D)皮亞傑(Piaget)提出道德認知的三時期六階段論(ANS:

A,B.康德:

動機;C.彌爾;D.柯爾柏格)

情緒論(Emotivism)

效益論(Utilitarianism)

德行論

艾爾Ayer

邊沁、彌爾

亞理斯多德

倫理概念只是pseudo-concept,並非真正的概念,所以沒有倫理學的真理,只有關於情緒的討論。

一、一個道德上錯誤的行為,其錯誤的嚴重性決定在對此一行為厭惡程度的情緒表達。

二、「情緒論」是「表達情感」(Expression),「主觀主義」是「論斷/描述情感」。

三、決定一個道德判斷真假的標準在於:

檢證判斷者是否具有相對應的情感。

四、日常生活的爭論,並非關於「價值問題」,而是對「事實問題」(利用論證說服對方)的爭論:

1.誤會行為者的動機

2.誤判行為的結果

3.沒有考慮行為者的特殊處境

4.對某些因果關係的無知

五、不可能以「論證」方式證明「價值體系」的優劣。

因為較「善」的「價值體系」本身就是一個價值判斷,是情緒的表達,是無法用論據改變對方的。

eg.蘋果究竟好不好吃

一、認為行為善惡之依據在於它是否能達到最大的效益,如果能夠達到最大的效益就是善的,如果不能達到最大的效益就是惡的,「最大的效益」是指「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

二、論點可歸納為三點:

1.就心理論證言,認為所有人在心理傾向上都是追求快樂,避免痛苦。

2.就善惡準判準言,以是否合乎人類在心理上求樂免苦的傾向來作為善惡的判準。

3.就道德規範言,主張道德規範是為了增益人群之樂,減免其苦,可見道德規範本身並無純粹的義務性,而是以達至增樂免苦為其規範性的依據。

一、重視人本來具有的良好能力的發揮,而且在發揮自我的過程中也注意良好關係的實現。

二、在教育上,它重視倫理的判斷,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判斷是非,而不只是遵守義務,重點是能判斷是非善惡,培養實踐智慧,並且養成長久的好習慣,也就是美德。

三、亞理斯多德認為倫理的最後目的是在追求幸福,所謂「幸福」就是本有能力得到全面開展,幸福不只是快樂,因為快樂是短暫的,而幸福是一種持久的狀態,因著能力的全面開展而達到一種心靈的持久狀態,但這種開展必須在人群裡開展。

四、德行可以歸結為兩點:

每個人本有好能力的卓越化。

人與人,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化。

2、人性學說與教育理論

○中國的人性學派:

性善說、性惡說、性三品說、性善惡混說、性無善惡說。

○西方的人性學派(康德所分):

嚴格主義派(性善、性惡)、融通主義派(亦善亦惡、非善非惡)

(1)性善說的教育理論

1、主張:

順從人的本性去發展,擴充人的善性,積極且主動的教育孩子。

2、代表人物:

孟子、盧梭

3、孟子:

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

「盡心」、「知性」必可達聖人之境界。

4、盧梭:

培養自然人,重兒童感官的完全發展,實物是教學的最佳材料,12歲以下消極教育並令其自然發展,「書本是兒童的毒物」。

(2)性惡說的教育理論

1、主張:

教育是矯正人的本性,獎賞與處罰是最有效的訓導方法。

2、代表人物:

荀子

3、荀子:

以禮、樂來「化性起偽」,要致誠、守仁、行義。

4、荀子: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他事矣。

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行。

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

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

變化代興謂之天德。

5、西方:

受宗教的影響而主張人性本惡,需依賴神的力量才能得救。

6、學校的訓導措施重獎罰制度的運用,其哲學基礎建立在:

性惡論。

(3)人性亦善亦惡的教育理論

1、主張:

某一部分為善,一部分為惡,二者兼有之,而教育可以有限度的改變善惡的消長。

2、代表:

柏拉圖(西方最早主張性善亦惡)、亞理斯多德

3、柏拉圖:

教育應依三性發展三德。

(1)理性:

睿智之德,教育成統治者。

(腦)

(2)意性:

勇敢之德,教育成軍士。

(胸)

(3)欲性:

節制之德,教育成農工。

(腹)

(4)人性非善非惡的教育理論

1、主張:

環境影響人是為善還是惡,教育因此而更加重要。

2、代表:

康德、告子、伊拉斯莫斯、洛克

A.康德:

(1)教育目的即人生目的:

發展人類本性,適合人類理想。

(2)道德教育乃是最高的教育,義務觀念尤為教育思想的中心。

B.告子:

食色性也、性無善無不善也,如柳之於風、如水之導引,導向東即東。

C.伊拉斯莫斯:

人生如未定型的蠟

D.洛克:

人的心靈如白板

《題目補充》

●中國人性論的主張,會影響教育的方向和手段,以下敍述何者為非?

(A)孟子主張性善,故教育須啓發人性之四端仁義禮智。

(B)荀子主張性惡,故教育須積善,以禮樂化性成偽。

(C)王充批判天人感應說,故在教育上具批判精神而無法成就文化傳統。

(D)告子主張性無善惡,提出人性如水之就下,故教育要順性而為。

(ANS:

D)

●有關人性論的說法,何者是正確的?

(A)荀子屬性善說(B)告子認為人有仁義禮智四端(C)蘇軾:

「君子日修其善,以消其不善」(D)西方無人主性善說(ANS:

C)

((A)荀子屬性惡說,(B)孟子認為人有仁義禮智四端,(D)西方無性三品說)

3、範疇層面

●道德主觀主義(情緒主義)的始祖-休姆認為,理性只能影響認知(只是明是非而已,不會力行),道德善惡的行為,是「激情」影響意志才有所行動的。

●為了研究方便計,學者們通常把倫理學分成兩大部分,一為規範倫理學,一為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

一般地說,前者旨在研究善的外延,即指出具有什麼性質的事物是善的。

因此,規範倫理學是要獲致一組可接受的

一、道德義務判斷

二、道德價值判斷

三、非道德價值判斷。

至於後者,它旨在研究倫理字詞的意義及其間的交互關係。

(1)主外派

○源於依比鳩魯的快樂主義:

重結果而輕動機、善即快樂,惡即痛苦。

過去經驗認辨善惡、由外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