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9775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0讲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全球气候变化

考点一 气候的形成因素

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气候不同,主要影响气温。

(2)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

(3)海陆位置:

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

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4)洋流:

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5)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2.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深度思考

有同学认为我国山脉的迎风坡都是山地的东南坡,对不对?

为什么?

答案 不对。

 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的迎风坡多为东南坡,但并不是所有山地东南坡都是迎风坡,例如在西北地区,天山的北坡为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比南坡多。

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题组一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

读图回答下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

答案 B

解析 读题干和图形信息可知,甲地位于(47°N,127°E~129°E),为我国小兴安岭,地势较高,夏季风(东南风)受其抬升,降水较多;乙地位于(47°N,133°E~135°E),为我国三江平原,地势低平,且其东侧是丘陵地形,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造成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B项正确。

题组二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2014·天津文综)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2分析,形成Q城与B城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答案 大气环流(或海陆位置)

解析 结合两城市的经纬度判断B城位于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气候的海洋性较强;Q城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

故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或海陆位置。

题组三 地形、洋流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综合影响

3.(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图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

答案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解析 依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图示区域为南美洲西海岸,年降水量仅为50毫米左右,应属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

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受沿岸势力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1.宏观看趋势

(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2)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3)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

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

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出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

2.微观看特殊

(1)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2)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

(3)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

下图示意亚洲西部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大差值约为(  )

A.400B.550

C.600D.720

2.该区域年降水量自南向北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

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思维过程

 三步读图

由题干知本图为等降水量分布图,由图可知河流、构造带水域和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1.D 2.C

考向预测

 等降水量线图考查的主要趋势

(1)观察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影响因素。

如受地形抬升影响,我国200mm年等降水量线在祁连山北坡向西延伸;秘鲁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等降水量线向低纬度延伸。

(2)观察等降水量线递变规律,分析其原因。

如我国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美国西海岸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

(3)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降水差异大小,分析其原因。

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等降水量线密集,且向北凸,主要是因为西南季风顺河谷北上,地形抬升作用强烈,降水地区差异大。

(4)辨特殊,析原因。

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局部闭合区域降水量低于低值,高于高值。

可能原因:

高于高值——迎风坡,多地形雨;气旋、锋面过境;城市雨岛效应。

低于低值——盆地地形,地形封闭;背风坡,降水少。

考点二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一、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南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温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原和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位法: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定性法:

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

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定量法: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气温

①气温的高低;

②气温的年或日较差

终年高温;终年严寒;夏季高温;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大(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

降水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全年少雨

光照

①光照的强弱;

②年日照时数的多少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烈(较弱);光照充足(不足)

1.(2011·上海地理)读“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成因

答案 

A地

B地

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气候成因

地处大陆西部,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2.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答案 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C);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解析 结合气候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即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

据图中气温曲线来看,各月均温在20℃以上,说明年均温年较差小;从图中降水柱状来看,将各月对应数值加起来,年降水在1600mm以上,说明年降水量大;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干季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

考点三 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

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2)主要原因: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3)升温原理:

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

有利:

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

不利:

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

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多使用清洁能源。

2.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植树种草。

4.防止森林火灾。

题组一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km2)。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2.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2011年的冰川面积比1972年的小,说明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A项正确。

地壳抬升、流水搬运和风力侵蚀都不能造成冰川面积减少。

第2题,“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意味着气候继续变暖,冰川进一步缩小,冰蚀作用不可能增强,也不可能使绿洲面积增大。

冰川作为陆地淡水资源(固体),面积缩小将导致该流域干旱程度进一步加剧,导致恶性循环。

流域面积与地形地势有关,与冰川面积无关。

题组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

3.(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①使用太阳能、核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会导致化石能源的消费增加,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③森林的光合作用会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增加。

练出高分

模拟题组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

C.洋流D.人类活动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甲是1月气温最低且低于0℃,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小于400mm,可判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7、8两月降水量都大于150mm,年降水量大于400mm,属于典型的夏季高温多雨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第2题,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少雨。

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

读图回答第3题。

3.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A

解析 甲图显示为西北风;乙图显示风由中心吹向四周,说明该处为高压中心;依据题意,不同季节分别受西风和高压控制,可能是地中海气候。

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4~5题。

4.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属于(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5.甲、乙两地气温数值大小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和洋流B.风带和洋流

C.纬度和风带D.地形和纬度

答案 4.B 5.A

解析 第4题,从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可以看出,雨热不同期是其主要特征,同时气温最低月均温高于0℃,属于地中海气候。

第5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两地分别属于南北半球,纬度基本相同,但海拔有较大差异,则可排除纬度,确定地形;再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甲沿岸有寒流经过。

下表为世界某大洲A、B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mm)资料。

据表回答6~7题。

城市

位置

海拔/m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12月

年平均

A城

37°47′N

16

气温

10.4

13.2

14.9

16.3

11.4

13.8

122°25′W

降水

116

114

0

23

108

529

B城

33°39′N

308

气温

7.1

16.1

26

17.1

6.7

16.4

84°25′W

降水

113

114

120

62

111

1197

6.关于A城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C.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

7.造成A、B两城市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地势B.大气环流

C.洋流D.纬度位置

答案 6.A 7.B

解析 第6题,表中A城降水数据显示冬季多雨、夏季干燥;而气温呈现出冬不冷、夏不热的特点。

结合位置可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即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影响。

第7题,表中数据显示B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即受季风影响所致;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

研究发现,我国秦汉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影响,暖期利于耕作业发展,冷期则相反。

读“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回答第8题。

8.根据图文信息,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北方农耕区扩大

B.魏晋时期,北方农耕区大幅度向南退缩

C.唐朝初期,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迅速

D.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稻生产繁荣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东部地区温度距平为正值,说明温度较高,利于农业发展,北方农耕区扩大。

魏晋时期,北方农耕区大幅度向南退缩。

唐朝初期,东部地区温度距平为正值,说明冬季平均温度升高,河西走廊地区冰雪融化量大,绿洲农业发展迅速。

明清时期,东部地区温度距平为负值,说明冬季平均温度下降,黄河流域适合种植水稻的面积减小。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非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甲地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

1月

7月

气温(℃)

18.0

19.2

降水(mm)

58.3

242.3

(1)描述甲地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本区7月风向的形成原因,并说出该风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答案 

(1)特点:

终年温和,温差小。

 原因:

纬度低,海拔较高。

(2)原因:

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

影响:

东南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

或偏转后变成西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沿岸形成荒漠景观。

高考题组

(2015·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10~11题。

10.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1.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B.6月C.9月D.12月

答案 10.A 11.B

解析 第10题,由图示可以看出4月~6月降水增多,气温升高,致使蒸发量逐月上升,但是题目看不出风力和云量状况。

第11题,水分的亏损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图中显示3月~6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6月份累积亏损最为严重。

(2013·江苏地理)图1是“2013年5月15日14:

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2.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双选)(  )

A.①-甲B.①-丙

C.②-乙D.②-丁

答案 AD

解析 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

①全年温和,最高月(7月)气温不超20°C,全年降水较多且较均匀,故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故为地中海气候。

据欧洲气候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为地中海气候。

13.(2013·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

为什么?

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答案 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

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解析 a、b两个城市都是热带草原气候,根据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知,a城市降水量少,雨季短,其原因应该从热带草原气候形成湿季的大气环流条件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