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992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docx

高考选择题专项集训之理综一教师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年初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经检测由一种RNA病毒--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SARS-CoV-2比T2噬菌体更易发生变异

B.某患者4小时内体温维持在39.2℃不变,该过程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C.被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已经痊愈的患者如果再次感染该病毒,其记忆细胞可以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

【答案】D

【解析】T2噬菌体为DNA病毒,SARS-CoV-2为RNA病毒,因此,SARS-CoV-2比T2噬菌体更易发生变异,A正确;体温的恒定是产热量与散热量维持恒定的结果,因此,某患者4小时内体温维持在39.2℃不变,该过程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被病毒侵染的肺部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过程,C正确;已经痊愈的患者经历了特异性免疫过程,体内存在该病毒的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再次感染时,其记忆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与该病毒特异性地结合,D错误。

2.干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最初因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而增加,然后又因呼吸消耗而减少,并且需要大量酶参与。

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

B.种子萌发过程中水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

C.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答案】C

【解析】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A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水解需要水,而蛋白质、RNA合成产生水,B正确;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错误;据分析可知,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D正确。

3.真核生物基因编码区中的外显子(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被内含子(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间隔开,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区无外显子和内含子之分。

基因表达过程中外显子和内含子都能发生转录,模板链转录形成一条前体mRNA链,前体mRNA链中由内含子转录的片段被剪切后,再重新将其余片段拼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

下列正确的是()

A.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生物基因编码区转录不需RNA聚合酶催化

C.前体mRNA链经蛋白酶剪切后成为成熟的mRNA

D.外显子中发生碱基对替换必然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答案】A

【解析】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A正确;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DNA转录为RNA,原核生物基因编码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催化,B错误;蛋白酶是催化蛋白质水解,mRNA为核酸,不能被蛋白酶剪切,C错误;因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外显子中发生碱基对替换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D错误。

4.胆固醇是人体中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

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胆固醇是水溶性的,人体中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图中①过程为转录,其产物彻底水解后能得到6种不同的物质

C.LDL可以与质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再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减少

【答案】B

【解析】胆固醇属于脂质中的固醇,不溶于水,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错误;图中①过程为DNA合成RNA的转录过程,RNA彻底水解可得到磷酸、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B正确;由题干和上图可知,LDL是一种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C错误;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使得LDL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不能进入细胞,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D错误。

5.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C

【解析】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但是不能确定死亡率的大小,所以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上升,A错误;如果某个种群数量很少,就算是增长型,也会随着环境、天敌等因素使种群数量不增加甚至大量减少,B错误;如果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更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的剧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

6.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的芦花羽对非芦花羽为完全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其中存在胚胎纯合致死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雌鸡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

B.雄鸡存在两种基因型时对应两种表现型

C.非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杂交,子代中雄∶雌=2∶1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雌为1∶1,则亲本雄鸡为纯合子

【答案】B

【解析】雌鸡的基因型为ZAW或ZaW,无论是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纯合致死,雌鸡都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A正确;雄鸡的基因型为ZAZA、ZAZa、ZaZa,若为隐性纯合致死时,存在两种基因型,但只有一种表现型,B错误;群体中存在非芦花雌鸡时,说明纯合致死的为显性纯合子,则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AZa,非芦花雌鸡(ZaW)与芦花雄鸡(ZAZa)杂交,子代中ZAZa∶ZaZa∶ZAW(致死)∶ZaW=1∶1∶1∶1,所以雄∶雌=2∶1,C正确;无论是显性纯合子致死还是隐性纯合子致死,只要亲本雄性为杂合子,子代中必然有一种基因型的雌性会死亡,使子代雄∶雌=2∶1,所以若子代雄∶雌为1∶1,则亲本雄鸡应为纯合子,D正确。

7.2019年7月1日起,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随后西安等地也纷纷开始实行垃圾分类。

这体现了我国保护环境的决心,而环境保护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废弃的聚乙烯塑料属于白色垃圾,不可降解,能使溴水褪色

B.可回收的易拉罐中含金属铝,可通过电解氯化铝制取

C.废旧电池中含有镍、镉等重金属,不可用填埋法处理

D.含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的废旧衣物燃烧处理时都只生成CO2和H2O

【答案】C

【解析】聚乙烯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金属铝采用电解氧化铝制备;镍、镉等重金属会造成水土污染,应集中处理,不可用填埋法处理;丝、毛中主要含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燃烧不止生成CO2和H2O;故答案选C。

8.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

Ni(s)+4CO(g)

Ni(CO)4(g)。

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

已知:

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

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

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

【答案】B

【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50℃时,Ni(CO)4以气态存在,有利于分离,从而促使平衡正向移动;230℃时,Ni(CO)4分解的平衡常数K逆=1/K正=1/(2×10−5)=5×104,可知分解率较高;平衡时,应该是4v生成[Ni(CO)4]=v生成(CO);正确答案:

B。

9.实验室用O2氧化NH3制备硝酸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球形干燥管B中可以填充碱石灰或五氧化二磷

B.实验过程中,若熄灭酒精灯,装置C中的氧化铬继续保持红热,说明装置C中的反应放热

C.球形干燥管D中的无水氯化钙可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和水蒸气

D.装置E中的石蕊试液最终变红,说明锥形瓶中有硝酸产生

【答案】A

【解析】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不能填充五氧化二磷;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实验过程中,若熄灭酒精灯,装置C中的氧化铬继续保持红热,说明装置C中的反应放热;由于剩余的氨气会影响后续实验,因此球形干燥管D中的无水氯化钙可吸收尾气中的氨气和水蒸气;生成的NO和氧气在溶液中转化为硝酸,装置E中的石蕊试液最终变红,说明锥形瓶中有硝酸产生。

答案选A。

10.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气态氢化物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Z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Z。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VA族

B.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C.同主族中Z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强

D.X与Y形成的两种常见的化合物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均为2∶1

【答案】C

【解析】已知W的气态氢化物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其溶液显碱性,则该氢化物是氨气,W是氮元素。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X是氧元素。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Y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则Y是第三周期的钠元素,Z也位于第三周期,Z与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Z,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Z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它是氯元素。

氮是7号元素,它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VA族;钠是活泼的金属元素,氯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时,两种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氯元素位于ⅦA族,该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所以最稳定;选C。

11.常温下,在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HX溶液、HY溶液中分别滴加同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水电离的c(H+)表示为pH水=-lgc(H+)水。

pH水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X的电离方程式为HX=H++X−

B.T点时c(Na+)=c(Y−)>c(H+)=c(OH−)

C.常温下用蒸馏水分别稀释N、P点溶液,pH都降低

D.常温下,HY的电离常数

【答案】D

【解析】依题意,HX和HY是两种一元酸。

由图象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碱性且水电离程度达到最大值。

HX为弱酸。

T点对应的溶液都呈碱性。

N点呈中性,加入蒸馏水稀释中性溶液,稀释后溶液仍然呈中性。

取M点计算电离常数,c(H+)=c(OH−)=1×10−7mol·L−1,混合溶液中

mol·L−1,

故答案选D。

12.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意味着对污染防治比过去要求更高。

某种利用垃圾渗透液实现发电、环保二位一体结合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当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桥中Cl−向Y极移动

B.电路中流过7.5mol电子时,共产生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16.8L

C.电流由X极沿导线流向Y极

D.Y极发生的反应为2NO

+10e−+6H2O=N2↑+12OH−,周围pH增大

【答案】D

【解析】根据处理垃圾渗滤液并用其发电的示意图可知,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X是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Y是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NO

+10e−+6H2O=N2↑+12OH−,电解质里的阳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