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9237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docx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模板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最新模板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卡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春游,高兴吗?

(高兴)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

2、我们第一站去水果园看看。

我们现在来到了西瓜大棚,(课件出示)一个西瓜重1千克,你们觉得呢?

(比1千克重)

师:

为什么?

(因为天平斜了一边,西瓜比1千克重。

)你们再估一估,这个西瓜大约重几千克?

(学生自由发言)

师:

对了,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请小朋友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

师:

小朋友是这样摆的吗?

(播放课件展示)

3、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苹果园,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请小朋友再估一估。

(学生回答后,播放课件)

二、合理推理,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摆出了1个西瓜重4千克,又知道4个苹果重1千克,小朋友,你们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师: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同样重?

(播放课件)请小朋友通过学具再摆一摆。

(学生操作,老师给予适当指导。

学生汇报,让他们说说原因。

师:

小朋友说得真不错,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边播放课件,边讲解。

2、请小朋友把思考过程再看看、想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厌。

(让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从而理顺思路。

三、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1、游完了水果园,肚子都有些饿了,我们去吃肯德基好吗?

(播放课件,学生再一次激动起来,好奇的睁大眼睛盯着屏幕)

师:

服务员告诉我们:

1个汉堡可以换2个鸡翅,1个鸡翅可以换3个冰淇凌,那么1个汉堡可以换几个冰淇凌?

(让学生直接抢答)

师:

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你能数学语言来表述吗?

让学生重点说说列式的意义,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

2、这时,服务员又送来了可乐。

你们看,服务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他会提出什么问题呢?

(尽量让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问题。

)学生发言、汇报。

师:

1瓶大可乐可以倒满几杯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说:

我们知道了1瓶大可乐可以倒满12杯,那么2瓶大可乐又可以倒满几杯呢?

师:

要求2瓶大可乐又可以倒满几杯,我们可以先求什么?

这道题该怎么思考呢?

(我们知道了1瓶大可乐可以倒满12杯,所以求2个大瓶就是12×2=24杯)

3、吃饱了,喝足了,我们继续出发吧,下一站我们到动物园。

(播放课件)

师:

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正在玩跷跷板呢,你们看?

(播放P109做一做)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老师适当板书,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

师:

2头牛等于几只羊?

我们该怎么思考,请小朋友先独立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4、看!

小鸡、小鸭、小鹅也在玩跷跷板,你们知道谁重一些吗?

(练习二十四第4题)

学生讨论,说明原因。

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离开了动物园,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又遇到了小精灵,它想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题目)

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

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1)△+□=240

(2)○+□=91

△=□+□+□△+□=63

△=?

△+○=46

□=?

○=?

△=?

□=?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最新模板2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他们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连加、连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口算:

20+50=  3+2+4=

10+80=  8-5-2=

70-30=  4+1+3=

90-30=  10-3-6=

30+70=  8-6-2=

师:

你们在做连加、连减题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做的?

(从左到右)如果题目中的数变大了,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十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的连加.板书:

30+20+40=

(1)师: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30、20和40这三部分合并起来)

问:

你会算吗?

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谁和他想得不一样?

(先算30加20等于50,再算50加40等于90.)

(想:

3加2加4等于几,就是几十.)

2、教学例2的连减.板书:

80-50-20=

(1)师:

这道连减的题目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从80里面去掉50这部分,再去掉20那部分或从80里面去掉50和20这两部分)

问:

怎么算?

(学生试算,然后集体交流.)

(2)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先算80减50等于30,再算30减20等于10.)

(想:

8减5再减2等于几,就是几十)

3、比较: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与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2)各组进行汇报.

(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到右,不同的是计数单位,10以内的连加、连减是以“一”为单位的,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是以“十”为单位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口算:

2+5+1=  9-4-3=   1+3+4=   8-2-6=

20+50+10= 90-40-30= 10+30+40=  80-20-60=

请一位女生代表做第1行,一位男生代表做第2行,女生和男生交错进行,其他同学做裁判.

问男生代表:

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因为每组题相加减的数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第2行不用算,根据女生算的结果推想一下就可以了.)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50页的第4题.

3、应用问题

(1)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

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

你是怎样算的?

(2)同学们前年栽了30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50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

师:

你会解答吗?

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

你是怎样想的?

4、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最新模板3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页,主题图以及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3、通过实践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方法:

探究法、发现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

有关轴对称的图形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铺垫

让学生独立画出例1上面图形的对称轴,帮助学生回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以便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

二、自学尝试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

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松树”和“小草”图案有什么特征,然后同桌交流。

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松树”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图中的虚线是它的对称轴,学生进一步还会发现,如果沿虚线折叠,两个“小草”图案,也将完全重合。

(2)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分别观察“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与a′、b与b′、c与c′)与对称轴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交流的基础上,使学生探索、发现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三、点拨探索

(一)复习图形的轴对称。

同学们带着问题预习了《轴对称图形》,那谁先来展示自己画的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提问:

1、什么轴对称图形?

(共同特点)

2、对称轴指什么?

3、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交流。

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

下面请你们拿出手中的轴对称图形,对照着跟同桌说一说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师巡视)

(1)把图形对折,两侧图形完全重合,中间的就是对称轴。

(2)把图形对折,使两侧图形完全重合,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提问:

轴对称图形是不是只指一个图形?

它的特征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

轴对称图形不仅仅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半,也可以是两个图形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三)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让学生分别数一数“小树”这个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小草”图案的各对应点(a与a′、b与b′、c与c′)到对称轴的距离,能不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

对应点与对称轴的关系是怎样的?

讨论得出:

轴对称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四、演练拓展

课本第二页上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

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试试看。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学会了吗?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最新模板4

一、谈寒假感受。

  1、选取《疯狂英语》的创办人——李阳的事例,说明学习的几个重要因素。

(1)学习要有高度的热情,要有强烈的兴趣。

(2)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3)学习需要不断钻研,有好奇心。

2、开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一些学习用具的准备,如:

自备本、合适的铅笔和橡皮等。

3、上课要求。

包括坐姿、举手、发言等。

4、作业要求。

(1)认真听清要求,主要作业量和作业格式。

(2)作业的质量,主要是字迹的工整程度和作业的正确率,还包括作业本的.干净程度,要爱惜自己的作业本。

(3)作业应该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不能拖沓作业,尤其不能忘做作业。

(4)回家作业的要求参照课堂作业要求。

二、熟悉本册教材。

1、观看目录。

2、找到和上学期类似的章节。

3、教师补充说明。

三、布置作业。

任选几题,尽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份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作业。

课前思考:

总结上学期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结合期末练习和寒假作业中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培智数学三年级教案最新模板5

一、学习要点

本课是第九单元的“9加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第96--98页。

课本创设了校园内各项体育比赛的场景,为9加几的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材料。

练习编排从具体到抽象,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重点:

通过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较熟练口算9加几掌握、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培养学生计算意识,教育学生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提高体素质。

教学难点:

掌握9加几中的“凑十法”。

教具:

课件或例1图片若干份

学具:

两种颜色的小棒和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数乒乓球

出盒子里的9个白球和盒子外的3个黄球。

1、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你问什么?

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引导或抓住问题“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请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数的过程。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

(1)点数,一个一个数出结果。

(2)接着数,盒内有9个,从9起接着数出结果。

(3)“凑十法”盒内有9个,放进1个黄球凑成10。

3、比一比,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设计意图:

学生在直观的实物操作中初步感受凑10,从具体到抽象的同时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运动场上的故事

你们平时做哪些体育运动?

多做运动有哪些好处?

展示例1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翻书96页。

1、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发言。

2、引导观察图中左下角的数饮料图。

“在他们之前别的同学拿过饮料,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多少盒?

”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数饮料的方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请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结果,并指着图片说。

如果要最快看出,“还有多少盒?

”,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合适?

学生发言讨论,复述“凑十”过程,并在图上用连线的方法标识出“凑十”。

3、谁能根据“还有多少盒?

”列出一道算式?

请学生快速答,教师板书:

9+4=

谁知道得数是几?

你能在图上指着说吗?

抓住“凑十”过程,逐步板书:

9+4=13

4、请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9+4的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学具,如:

小棒、图片等。

并请一名学生演示。

5、用同样的方法,你能计算9+6吗?

小组内进行,一个边说边做,一个检查,然后交换做。

请2、3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

9+6=15

6、谁能出一道9加几的算式让同学们算一算?

可以口算,也可以摆学具算。

小组内互相出题算。

7、观察例1的整个画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问题,教师用笔在图上圈出问题范围。

(备注:

准备若干份主图。

如:

踢键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用比较粗的笔把踢键的与跳远的人圈在一起,再请学生说说解答方法及算式。

8、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9加几,(板书:

9加几)谁能说一说9加几怎样算最快?

教师说明:

从另一个数里拿1个和9凑成10,这样的方法,我们叫做“凑十法”。

(设计意图:

灵活运用主题图,从生活中认识数学;培养小组交流能力,体会、运用“凑十法”;在数一数,摆一摆的教学中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快看快答

1、看图片(或课件),学生说说怎样数,教师演示“凑十”数的过程。

2、小组内讨论填写例2,请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

教学从课本出发,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98页“做一做”,第1、2、3题。

第一题,用“凑十法”圈出10个,再写得数。

第二题,观察图画,将算式写完整。

第三题,要求用口算。

(但对学困生可以放低要求,用学具。

2、今天你学会了哪些9加几的算式?

请学生说,教师罗列出来。

(设计意图:

从有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用什么方法数物体?

你是怎样算题的?

(设计意图:

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整体记忆,帮肋理解。

三、教学提示

1、本节课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渗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思想教育。

2、教学材料选择上,最好是用近期学校或班级活动有关的物品,效果更佳。

3、学生实物操作时,允许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鼓励用“凑十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