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9063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

《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docx

甘肃省10000名政治考点大集合

政治考点大集合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意识,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3、19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代表性的重大成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4、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和发扬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

5、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最主要、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9、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

11、“存在就是被感知”是主管唯心主义观点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3、马克思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就哲学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创立唯物辩证的的社会历史观

1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7、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18、“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9、辩证法的是三种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2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2、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3、对待马克思注意的正确态度是:

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2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25、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6、物质是运动者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运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7、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2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侧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29、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要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的统一

30、“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31、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32、规律是事物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33、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

36、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3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3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抽象到具体

3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40、“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观点

4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这里所说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

4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4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4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5、“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6、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4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8、意识能动性实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49、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5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

5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不懂得物质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52、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53、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运动还是精神的分歧

5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5、“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

5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5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1)两边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58、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是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5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6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61、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强大的生命力

62、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是矛盾具有特殊性

6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64、古语说:

“奢靡之始,危亡之降”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

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5、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6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7、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6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6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统一性

70、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1、“金要足赤,人要完人”,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72、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7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74、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75、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反映论

76、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

77、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社会实践

78、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79、客观真理是指正确认识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80、绝对真理是指它的客观性

81、真理和谬论的互相贯通的含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2、真理和缪论的界限在于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8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85、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86、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

87、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88、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9、实践是指人们的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90、实践的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91、恩格斯说: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9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3、“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9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9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

96、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97、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98、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99、生产力范畴反映了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00、生产力中的实体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101、生产力中的主导性要素是劳动者

102、历史观就是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10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04、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

10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生产方式

106、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108、上层建筑是指: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09、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1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111、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12、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13、阶级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

114、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经济条件

115、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

116、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聚体劳动的作用是创造使用价值

117、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

118、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119、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抽象劳动

120、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意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食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121、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2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23、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124、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政治职能

125、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宪法

126、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国会

127、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实质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128、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单一制

129、在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中,政治占主导地位

130、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

13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生产活动

132、阶级斗争即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

133、阶级斗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斗争形式是政治斗争

13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35、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

136、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在延安整风以后

137、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做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138、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13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140、党的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南

141、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4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4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4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14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前中期

146、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提出

147、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148、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9、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50、全面阐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的会议是党的十四大

151、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党的十四大

15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15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总结

154、党和国家工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55、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156、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是他强调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

157、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重要品质是与时俱进

15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注意革命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59、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60、帝国主义同志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

16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葛民的领导阶级不同

162、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16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革命性与妥协性

164、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

165、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

166、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67、无产阶级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

168、“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

169、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170、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171、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农民

172、中国共产党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中,应实行又联合又斗争政策的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

173、集中体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

17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7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176、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7、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7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鞥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179、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80、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81、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82、总结我们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最重要的一条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183、邓小平认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18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185、邓小平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186、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18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8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18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的战略是“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190、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实施“走出去”战略

19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19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途径是改革

193、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4、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19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实现我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96、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社会主义

19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98、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其主导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199、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0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有制基础不同

201、我国经济体质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203、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十五届四中全会

20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205、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结局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0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7、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08、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这一政策的核心是法制代替人治

20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21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权利

21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直立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212、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1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4、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制

215、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216、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1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有民主集中制

21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为人民服务

219、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20、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21、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文化事业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2、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教育

22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

2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2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2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27、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29、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

230、胡静涛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鱼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3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民主法治

23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234、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制度

23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36、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公平正义

23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公平和正义

2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

239、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祟

24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24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精髓是国家主权平等

242、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24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44、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245、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246、“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台湾问题

247、“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248、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49、“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50、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25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长官是由香港人选举产生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

25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5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54、香港回归祖国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祖国是在1999年12月20日

255、土地革命前期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256、无产阶级的天然和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

25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农民阶级

258、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59、社会主义时期存在民族问题的根源在于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260、社会主义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6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

262、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63、加强党的建设始终要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26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265、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

266、在我当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毛泽东

267、曾明确提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毛泽东

268、“实事求是”中,“实事”是指客观事物,“求”是指研究,“是”是指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269、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党的第其次代表大会上

27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27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7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

实质和核心是:

实事求是

前提和基础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理论联系实际

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7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274、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时间是1992年

27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的标志是邓小平理论

27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7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7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279、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8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81、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28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8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执政为民

284、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根本问题,并做了系统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85、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1930年

28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287、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

28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

2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