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887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

《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5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docx

专题05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备战高考生物挑战压轴题解析版

专题05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根据已学的知识,分析下列曲线或柱状图,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3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

B.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C.丙图表示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随时间变化短期内小狗血液中三种激素的相对含量变化,分析可知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丁图表示在抗体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S增长曲线,细胞呼吸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并利用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详解】

由分析可知,甲是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第2、3阶段增长速率先快后慢,A正确。

哺乳动物个体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功能,但是离体细胞的温度只能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从而酶的活性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乙图可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B正确。

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都下降,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会升高,即a可以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正确。

如果丁图表示在抗体分泌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根据过程中膜面积变化的时间先后顺序,及高尔基体面积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可知,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错误。

【点睛】

种群数量增长快慢根据曲线斜率变化;即使恒温动物,个体有体温调节机制,其细胞离体后也不能保持温度的恒定。

2.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距离的增大,蝗虫的种群密度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越小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垂直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在该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物质都可以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柱形图和曲线图可知,以石头为中心,距离石头的距离远近不同,蜥蜴数量、蝗虫数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数量不同,距石头的远近引起的不同生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由曲线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蝗虫数量越多,禾本科植物减少,非禾本科植物大量减少,种群密度下降,植物之间的竞争降低。

【详解】

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加大,蜥蜴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显降低,故说明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降低,A正确;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越不利于躲避天敌,被天敌插食的风险就越大,B错误;据图中数据可知,随距石头的距离不同,生物分布也不同,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错误;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不是各种生物之间的物质都是循环的,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图示分析出得到“距离石头的距离远近不同,蜥蜴数量、蝗虫数量、禾本科植物、非禾本科植物的数量的变化”。

其中分析选项时应注意一些易错点:

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别;物质循环的范围等等。

3.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

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

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2.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详解】

A、苔草密度过高其个体之间会进行种内斗争,即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A正确;B、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一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以推测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降至极低水平是此前一段时间旅鼠种群密度过高所致,B正确;

C、据图分析,这一时期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最大,可以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增高,C错误;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D正确。

故选:

C。

4.一个系统作用的效果反过来又促进或抑制了这个系统的工作,如果是促进,该调节就是正反馈,反之则是负反馈。

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

B.甲、乙、丙三者间的食物联系是乙→丙→甲

C.图1中存在负反馈调节,图2中存在正反馈调节

D.乙一定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最可能是草本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可以确定食物链关系:

乙→甲→丙。

图2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详解】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图1中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由图1中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得出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乙→甲→丙,B错误;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C正确;图中乙的营养级一定比甲和丙低,但不一定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错误。

5.“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若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则脊髓属于B、吞噬细胞属于C、溶菌酶属于D

B.若A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B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

C.若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则B是基因突变、C是自然选择、D是生殖隔离

D.若A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则B是直接价值、C是间接价值、D是潜在价值

【答案】D

【解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分泌活性物质,但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不包含胞吞和胞吐作用,B错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D正确。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某研究所开展了“探究太湖流域寒冷冬季条件下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能力”的项目研究。

科研人员在人工模拟条件下利用两种不同水生植物进行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TN、TP分别表示水体中的总氮、总磷的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常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不同地区的河道中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并将其从原产地取来后,先置于模拟环境条件下培养10天,目的是________。

(2)从经过上述处理的每种植物中选取等量植株,均分为三组,置于等量的不同浓度氮、磷的模拟污染水中开始培养,定期检测每组水体中的________等离子含量,同时还需以________为对照组,并测定其中的相应数据。

(3)实验表明,________(填“石菖蒲”或“水芹菜”)对富含________的污染水体耐受性更强。

利用这两种植物修复被污染水体时,需要严格控制水体中NO

的浓度,理由是________。

【答案】样方法(等距取样)使植物适应实验环境条件(或驯化)NH4+、NO3-、PO43-不含石菖蒲和水芹菜,只加入等量的富含氮、磷的模拟污染水水芹菜氮(或NH4+)水体中NO3-浓度超过一定程度后,植物对氮的吸收下降

【解析】

【分析】

据四个曲线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营养的程度,因变量是植物对TN的总吸收量、对TP的总吸收量、对NH4-N的总吸收量、对NO3-N的总吸收量。

【详解】

(1)研究人员调查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样方法(等距取样);将两种植物从原产地取来后,先置于模拟环境条件下培养10天,目的是让植物适应实验环境条件(驯化)。

(2)根据题意分析,将三组实验置于等量的不同浓度氮、磷的模拟污染水中开始培养,则应该定期检测每组水体中的NH4+、NO3-、PO43-等离子含量;同时还需以仅加入等量的富含氮磷的模拟污染水、不含石菖蒲和水芹菜的组为对照组,并测定其中的相应数据。

(3)分析图3可知,水芹菜对富含氮(NH4+)的污染水体耐受性更强;图4表明,利用这两种植物修复被污染水体时,水体中NO3-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植物对氮的吸收下降(甚至使水体污染加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水体中 NO3-的浓度。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判断高浓度的氨根和硝酸根条件下,两种植物的耐受性以及对相关离子总吸收量的情况变化,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7.下图甲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乙表示能量流经W种群所处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对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重要作用的两类生物是_(填字母)

(2)图甲中能构成群落的是_(填字母),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

(3)若D取食E和F的比例由1︰4调整为1︰1,则D的量是原来的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4)图乙中,能量被W摄入量为m,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c中的能量为e,b的能量为f,则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理论上最多是_。

【答案】C、EB、C、D、E、F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5(m-n)×20%

【解析】

【分析】

A为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B、C、D、E、F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其中E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者,C为分解者,B、D、F为消费者。

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地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他们常呈镶嵌分布。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

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

【详解】

(1)对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重要作用的两类生物是生产者(E)和分解者(C)。

(2)图甲中能构成群落的是B、C、D、E、F。

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设D要增加1单位重量,D取食E和F的比例为1︰4即1/5取食E时,则需消耗E总量=1/5×10+4/5×100=82,D取食E和F的比例为1︰1即1/2取食E时,则需消耗E总量=1/2×10+1/2×100=55,如果D取食E的比例由五分之一变为二分之一,则D的量是原来的=1.5倍(82/55)。

(4)图乙中,能量被W摄入量为m,其粪便量中能量为n,故流入该营养级的能量为m-n,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理论上最多是(m-n)×20%。

【点睛】

生态系统的成分判断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常见的考点,其中成分判断要注意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能量流动的层次关系勿混淆。

8.Ⅰ.下图为小明同学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

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

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方法⑦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__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

(5)为了验证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小明又做了“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实验。

在用血球计数板(1mmX1mm方格)对某一稀释10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____________个。

Ⅱ.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

 

(3)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

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型曲线。

 

(4)与cd段相比,ef段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

【答案】出生率和迁入率(λ-1)×100%或λ-1也可偏大性别比例2×1010竞争水平结构次生演替S复杂

【解析】

Ⅰ.分析题图:

①表示迁入率或出生率,②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③表示迁出率或死亡率,④表示死亡率或迁出率,⑤表示年龄结构,⑥表示性别比例,⑦表示标志重捕法,⑧表示样方法。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①能使种群密度升高,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

(2)根据种群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为:

Nt=N0λt,其中λ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后与增长前的倍数,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

(3)⑦表示标记重捕法,其计算公式为:

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利用该方法调査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

(5)根据血球计数板的规格,总共400个小方格的计数室容纳培养液体积为1×1×0.1mm3=1×10-4mL。

而每个小方格内酵母菌平均为5个,在稀释100倍的条件下,计算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400×5×100)÷(1×10-4)×10=2×1010个。

Ⅱ.试题分析:

群落的结构分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群落在同一位置上出现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主要是群落在不同地段因各种因素出现镶嵌分布的现象。

森林因大火被毁坏而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各类动植物在演替过程中一般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趋势,如图中三类植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之间需要争夺生长发育所必须的阳光、水分、营养元素等,构成竞争关系。

(2)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

因此这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镶嵌分布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由图可以看出,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近似于“S”曲线。

(4)不同动植物在同一位置出现在垂直空间上的分层现象,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结合图示分析,与cd段相比,ef段动物的食物来源更丰富,所以该时段分布的动物分层现象更为复杂。

【点睛】本题难点在于第(5)小题,计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应注意的四个方面:

①血球计数板的规格(400个小方格总体积为1mm×1mm×0.1mm);②稀释倍数;③单位换算(1mL=103mm3);④计算的总体积(如本题为10mL)。

9.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表示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2表示能量流经营养级Ⅱ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的值,a表示营养级Ⅱ摄入的总能量值。

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营养级________________中的生物种类属于次级生产者。

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

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往往少于营养级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若甲表示营养级Ⅱ的摄入量,则乙表示________________。

由图2推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若营养级Ⅲ的同化量为h,则营养级Ⅱ、Ⅲ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营养级Ⅳ中有一种杂食性生物(X),它的食物中有2/5来自营养级Ⅲ,2/5来自营养级Ⅱ,1/5来自营养级Ⅰ。

若生物(X)要增加50g体重,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________g。

【答案】Ⅱ、Ⅲ、Ⅳ热能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营养级Ⅱ的同化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h/b)×100%或(h/(a-e))×100%2210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Ⅰ表示生产者,Ⅱ、Ⅲ、Ⅳ表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M1、M2分别代表太阳能和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表示同化量,戊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f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详解】

(1)次级生产者指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各种分解者,图1中,营养级Ⅱ、Ⅲ、Ⅳ中的生物种类属于次级生产者。

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

能量在营养级之间只能单向传递,且逐级递减,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因此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往往少于营养级Ⅲ。

(2)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甲表示图1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乙表示Ⅱ同化的能量。

由图2推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Ⅱ同化的能量为b=a-e,若营养级Ⅲ的同化量为h,则营养级Ⅱ、Ⅲ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Ⅱ营养级同化量÷Ⅰ营养级同化量)×100%=(h/b)×100%或(h/(a-e))×100%。

(3)若生物(X)要增加50g体重,它的食物中有2/5来自营养级Ⅲ,则需消耗植物为50×2/5÷10%÷10%÷10%=20000g,2/5来自营养级Ⅱ,则需消耗植物为50×2/5÷10%÷10%=2000g,1/5来自营养级Ⅰ,则需消耗植物为50×1/5÷10%=100g,需要消耗植物22100g。

【点睛】

学会分析图形信息,熟悉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能量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红树植物健康生长需要适宜的淹水环境和盐度。

随着底泥的淤升,华侨城湿地红树林生境陆化严重,红树植物长势变差。

(1)华侨城湿地红树林优势种为秋茄,平均树高约7米,林下有零星分布的桐花树。

该湿地所有生物构成一个_________。

秋茄与桐花树高低错落,说明具有________结构,有利于_________。

(2)通过周期性补水,模拟秋茄林的淹水生境,在研究区域的秋茄林内设置3个补水组样方和3个对照组样方,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

处理相应时间后,采用__________取样,每个样方内取3个30cm深的沉积柱样土壤底泥,每个沉积柱以5cm间隔进行分样,将3个沉积柱同一水平的分样混匀,总共获得_________份沉积物样品。

测量底泥的理化性质如下表所示:

含水率/﹪

盐度/‰

对照组平均值

40.20±4.10

1.89±0.37

补水组平均值

42.46±3.20

2.12±0.45

 

补水对秋茄成林具有修复作用,推测该区红树植物秋茄长势变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选取补水组和对照组中秋茄成熟叶片,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单位:

mg/g)如下图。

叶绿素a具有吸收和转化光能的作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图示说明生境陆化对红树植物秋茄叶绿素a的损害程度________叶绿素b,而补水增强秋茄叶片对光能的________能力。

(4)在晴天9:

00-11:

00光照充足时,选择补水组和对照组的秋茄成熟叶片,进一步测定了光合作用各项指标,如下表所示: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

胞间CO2浓度

μmol/m2·s

气孔导度

mol/m2·s

对照组

2.13

387.27

0.086

补水组

5.47

356.8

0.085

 

说明补水处理有效改善了陆化秋茄林的光合作用,并且________(填“是”或“不是”)由于气孔开闭导致秋茄林光合速率下降而退化。

(5)秋茄林补水修复研究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物)群落垂直提高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无周期性补水(不补水)取样器36淹水条件改变和盐度降低大于吸收和转化不是为陆化(退化)红树林的生态修复提供了依据

【解析】

【分析】

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生物群落演替的理论,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辅以有效的认为手段,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

【详解】

(1)同一地点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植物之间高低错落,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本实验自变量是探究周期性补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实验组的处理是进行周期性补水,而对照组的处理是无周期性补水或不补水;处理相同的时间后,用取样器取样;由于每个样方内取3个30cm深的沉积柱样土壤底泥,每个沉积柱以5cm间隔进行分样,则取样的数目为30÷5×3×2=36个;补水后秋茄成林,表格中的数据表明在没有补水的条件下,含水量和盐度降低,所以该区红树植物秋茄长势变差的主要原因是淹水条件改变和盐度降低。

(3)从图表中看出补水组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组高,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基本不变,所以生境陆化对红树植物秋茄叶绿素a的损害程度大于叶绿素b;叶绿素a可以吸收和转化光能,所以补水增强了秋茄叶片对光能的吸收和转化能力。

(4)从表格中看出补水组和对照组的气孔导度基本相同,所以不是由于气孔开闭导致秋茄林光合速率下降而退化。

(5)根据以上的信息,补水修复的意义是为陆化(退化)红树林的生态修复提供了依据。

【点睛】

本题以红树林的秋茄为材料考查恢复生态学的知识,考生需要熟记群落演替的知识,结合光合作用进行解答。

11.在遭受诸如放牧等环境压力时,植物改变生物量的分配以适应环境。

(1)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增大暗示了植物对_____________吸收能力的增强。

(2)研究放牧对典型草原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调查结果如下图

①在生态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