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7635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docx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4课时

 

乌市外国语小学第二十二小学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教案

 

郑建姿

 

教案书写要求

一、整册总体:

1、第一页:

居中写清:

ⅹⅹ---ⅹⅹ学年第ⅹ学期X学科ⅹ年级上(下)册教案,教师姓名,乌鲁木齐市外国语小学第二十二小学;

2、第二页:

粘贴发放的《教案书写要求》;

3、第三页:

《教学反思书写要求》;

4、第四页:

《X学科课程标准》总目标;

5、第五页:

《X学科课程标准》相应学段目标要求;

6、第六页:

本册教材分析;

7、第七页:

教学进度表。

二、单元整体:

1、本单元教学要求;

2、单元训练重点、难点。

三、每课教学设计

(分课时备课,课时数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相符。

不允许下载粘贴,只有自己或别人用自己班上的公开课教案才可以粘贴)

注意:

右侧距留出4厘米的位置用来课前修改教案及针对某一环节写反思或者课后再二度备课。

1、本课教材分析;

2、本课教学目标;

(关注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中尤其注意:

A.要写清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B.本课如有法制教育渗透内容,要写清本节课的法制教育目标。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难点分开写清楚);

4、课时安排;

5、教学准备;

6、课时教学目标;

7、教学过程(思路要清晰,重难点突破明显,重视方法指导,能设计有效、合理、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

8、板书设计;

四、注意:

教案超周备课,学科教研组长每周一检查一签字,教研组大组长每半月一检查一签字,教导处一月一检查一签字。

(检查时必须写出建设性的评议)

教学反思书写要求

“教然后知困”,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刚刚上完课之后的感受比较深刻,所以教学反思的书写一定要及时,书写时一定要真实反思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

教学反思书写要求具体如下:

1、教学反思需加下划线;

2、课后教学反思不少于总教案数的2/3,及时记录教学效果、体会和问题;

3、反思书写内容提示(禁止写教材分析,防止内容出现表扬多于反思的现象):

在自己有感触的教学环节对应的留白处写:

自己处理课堂新的生成时有哪些不足及原因分析;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和孩子对教材又生成哪些新的独特的理解;课后修改教案;整体分析本课是否体现各学科学科及学段特点;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能力是否真正得到锻炼提高;课堂的失败之处;教学设计中巧妙之处;自己教学的感受、改进建议等等。

4、本课如有法制教育渗透内容,要针对法制教育教学内容渗透情况进行反思。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XX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 前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一、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础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

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

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

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

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与方法

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

2、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

(三)知识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

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乌鲁木齐市外国语小学第二十二小学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进度表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教师郑建姿2014年2月20日

周次

日期

课时

计划进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

2.19—2.21

准备及开学典礼

 

2.24—2.28

2

男生和女生

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3.3—3.7

2

朋友之间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3.10—3.14

2

学会和谐相处

懂得在与长辈发生分歧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习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3.17—3.21

1

1

学会和谐相处

只有一个地球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24—3.28

2

只有一个地球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31—4.4

1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树立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4.7—4.11

2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树立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4.14—4.18

2

当灾难降临的时候

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精神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4.21—4.25

1

1

当灾难降临的时候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感悟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十一

4.28—5.2

运动会、五一

 

十二

5.5—5.9

2

战争风云下的苦难

感悟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十三

5.12—5.16

2

放飞和平鸽

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

 

十四

5.19—5.23

1

1

放飞和平鸽

我们手拉手

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

 

十五

5.26—5.30

2

我们手拉手

理解世界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

 

十六

6.2—6.6

2

我的成长足迹

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十七

6.9—6.13

2

临别感言

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十八

6.16—6.20

2

复习考试

 

 

第一单元你我同行

1、男生和女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

知识与能力:

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实例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男生和女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朝夕相处,有着无数的欢乐,可是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共性和差异。

(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

小测验

⒈参照教材表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着填写男生和女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方面有哪些不同。

(学生自主填表)

⒉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⒊小结:

男女生无论是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方面,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性。

活动二:

各抒己见

⒈学生自由学习课本P3的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想一想: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男孩和女孩在要求或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交流)

⒉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将人们对异性的不同要求和态度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其是否合理。

活动三:

男女生擂台赛

⒈全班学生组成一个男生队和一个女生队,举行一次擂台赛。

内容包括:

看谁手最巧、谁的力量最大、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舞姿最优美等。

⒉结合以往班里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夸夸班里的“功臣”,找找男生和女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功劳。

⒊学生自主讲一讲男女生在一起有趣的故事。

⒋引导学生开展“我来夸夸你”的活动。

(要求每生至少要夸两名异性同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

知识与能力:

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

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实例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研究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共性和差异,继续我们的活动。

(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四:

“悄悄话”信箱

⒈在班级内设置“悄悄话”信箱,让学生把与异性同学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当时的心情、烦恼的原因写在一张纸条上,并注意不要写明自己或他人的真实姓名,然后把纸条放进信箱。

⒉让学生任意抽出一张纸条在全班阅读。

⒊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烦恼的看法,共同分析造成烦恼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五:

原来可以不烦恼

⒈引导学生阅读P7案例,分小组在全班把这两个情境用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

⒉根据第一个情境提示的问题,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与异性同学沟通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⒊继续引导学生根据第二个情境提示的问题,想一想与异性同学开玩笑的时候就该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六:

好男孩好女孩形象设计大赛

⒈自由阅读课本P8的内容,就课文提出的情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⒉过渡:

你认为怎样才能做一个让别人喜欢的好男孩或好女孩?

⒊每个小组可组织学生讨论,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一个好男孩和好女孩的形象设计,并在班内交流汇报。

(也可以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特点,自行设计一个更富有个性的男孩或女孩的形象)

⒋老师可结合本班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表现自己在仪表、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的良好形象,鼓励学生都成为具有良好形象的人。

(三)作业设计:

⒈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班里的异性同学。

⒉设计一个充满个性的男孩或女孩形象。

 

2、朋友之间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知识与能力:

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二、教学重点:

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四、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学生搜集《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朋友,他们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给我们以无私的关怀和帮助。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

我和朋友的故事

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好朋友向大家作个介绍,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你们之间的浓厚友谊。

⒉学生自主交流介绍。

⒊引导讨论:

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

(投影出示)有人说,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

我认为朋友就像,。

(学生围绕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

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⒈过渡:

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

可是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在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呢?

(学生自主交流)

⒉投影出示友谊树:

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

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着我们的友谊树。

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

请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作业)

⒊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

”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实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结合实例来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⒋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能结合《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来谈谈他们的友谊之树为什么常青常绿吗?

(学生读《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

(三)教师小结:

“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

这样友谊之树才能茁壮成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知识与能力:

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过程与方法: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二、教学重点:

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

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四、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学生搜集《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给我们以无私的关怀和帮助是我们的朋友,今天我们继续来交流朋友之间的故事。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三:

读故事,明道理

⒈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

能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吗?

教师提示:

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去理解,可以从自己看到的课外读物中去感受,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提炼。

(小组交流。

可以谈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等)

到底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本P13“故事与思考”,然后思考讨论:

⑴文章题目“朋友”为什么加引号?

⑵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朋友”这个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些什么?

(学生交流)

(四)作业设计

⒈在你的眼中,朋友像什么?

⒉用你学到的知识善待朋友,和朋友真诚相处,请友谊之花长开不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