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7617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09.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

《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docx

中考物理试题和答案及解析22

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2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静止的物体是(  )

 

A.

飞奔的猎豹

B.

放在桌面上的书

 

C.

慢慢爬行的蜗牛

D.

站在上升扶梯的人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

解:

A、以地面为参照物,飞奔的猎豹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B、以地面为参照物,放在桌面上的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C、以地面为参照物,慢慢爬行的蜗牛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D、以地面为参照物,站在上升扶梯的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运动的结果可能不同.

 

2.(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

桌子可以传声

 

C.

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D.

“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即可以传递信息页可以传递能量;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解: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故B正确;

C、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判断病人的状况,所以此时的声音传递的是信息;故C错误;

D、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多个声学的知识点,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需要认真对待.

 

3.(2分)()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熔化有关的是(  )

 

A.

饮料中的冰块变小

B.

人从水中出来感到冷

 

C.

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

D.

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结霜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

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

解:

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符合题意;

B、人从水中出来后感到有点冷,是水的汽化吸热,不符合题意.

C、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不符合题意.

D、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结霜,利用了水蒸气的凝华放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注意分清,是中考的热点.

 

4.(2分)()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影

B.

水中倒影

C.

铅笔“折断”了

D.

日食

考点:

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

解:

A、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C、铅笔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通过空气进入人的眼睛时,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虚像,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日全食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而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影子、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日晷、日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现象;倒影、照镜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现象;透镜、看水下的物体变高,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光的反射、折射及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着很多的现象,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5.(2分)()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A.

普通学生课桌的高约是1.3mm

B.

普遍中学生跑50m的时间约是3s

 

C.

普通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是5m/s

D.

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

考点:

长度的估测;质量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解答:

解:

A、普通学生课桌的高约是0.8m=800mm,所以A说法不合理;

B、普通中学生跑50m的时间约是7s左右,所以B说法不合理;

C、普通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是1.2m/s,所以C说法不合理;

D、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所以D说法合理.

故选D.

点评:

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6.(2分)()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书包带做得宽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B.

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

 

C.

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勺子的重力大小相等

 

D.

飞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大

考点:

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连通器原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

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减小压强的方法: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2)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容器中的水不流动时,各个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3)先看物体处于的状态,物体是静止的,处于平衡状态,利用二力平衡得,拉力与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相等;

(4)空气流速度与压强的关系是: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解答:

解:

A、书包带做得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符合题意;

B、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是一个连通器.符合题意;

C、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勺子对吸盘的拉力大小相等,不符合题意;

D、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快、压强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减小压强的方法、连通器原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

 

7.(2分)()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钩码缓慢提升一定高度,在这个过程中(  )

 

A.

滑轮组提升钩码做的功是有用功

 

B.

弹簧测力计拉力做的功是额外功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重无关

 

D.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是钩码的2倍

考点:

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

简单机械;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钩码重和上升高度的乘积,即W有用=Gh;总功是拉力和细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即W总=FS;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2)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提升物体的重力、动滑轮重力、绳子的重力及摩擦,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

解答:

解:

A、如图,用绳子将钩码提升,升高钩码所做的功为有用功,所以A正确;

B、弹簧测力计拉力做的功是总功,所以B错误;

C、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提升物体的重力、动滑轮重力、绳子的重力及摩擦,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大,所以C错误;

D、图中滑轮组有3段绳子,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是钩码的3倍,所以D错误.

故选A.

点评: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提升物体重力做的功,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重力及摩擦做的功;

提升的物体重力增大,有用功增大,额外功基本不变,有用功在总功中占得比值增大,机械效率变大.

 

8.(2分)()如图所示,R1=5Ω,R2=10Ω,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A,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R1两端电压为2V

B.

R2两端电压为1V

 

C.

电源两端电压为3V

D.

电路总电阻为20Ω

考点: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答:

解:

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由I=

可得,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U1=IR1=0.2A×5Ω=1V,U2=IR2=0.2A×10Ω=2V,故AB不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U1+U2=1V+2V=3V,故C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

R=R1+R2=5Ω+10Ω=15Ω,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注意U、I、R同体.

 

9.(2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量橡皮的质量

B.

测量水的温度

 

C.

测量水的体积

D.

测量钩码受到的重力

考点:

天平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量筒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专题:

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

A、从天平的正确使用上考虑,如天平放置方法、游码位置、调节天平横梁的方法等.

B、从温度计正确放置和正确读数上分析,如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

C、从量筒的正确读数上分析,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D、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要求分析,在竖直方向上,不能将拉环与挂钩颠倒使用.

解答:

解:

A、天平在使用时,应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图中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故A错误.

B、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图中液泡接触了容器壁,故B错误.

C、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中方法正确,故C正确;

D、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时,不能将拉环与挂钩颠倒使用,这样外壳的重力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使用方法不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量筒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都属于基本的实验技能.

 

10.(2分)()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在凝固的水温度为0℃,它没有内能

 

B.

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

 

C.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

燃料燃烧过程中,热值大的燃料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内能的概念;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二者是等效的;

C、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燃料放热的多少与燃料的质量、热值等均有关系.

解答:

解: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正在凝固的水温度为0℃,这中样有内能,故A错误;

B、冬天搓手取暖,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故B正确;

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而不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燃料燃烧过程中,热值大的燃料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多,因为放热多少还与燃料的质量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的概念的了解和掌握,能对与内能相关的说法做出判断是考试经常出现的内容,属于基础题.

 

11.(2分)()某白炽灯铭牌上标有“220V40W”的字样,关于这盏白炽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灯只能在220V的电压下工作

B.

该灯工作时的电功率一定为40W

 

C.

该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5.5A

D.

该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1210Ω

考点:

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应用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

(1)用电器在不同的电压下实际功率不同,只有在额定电压下用电器正常工作,其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相等;

(2)根据P=

求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解答:

解:

A.该灯泡在220V的电压下正常工作,在低于这一电压下也可以工作,但不是正常工作,故A不正确;

B.该灯泡只有在220V的电压下工作时功率为40W,否则不等于40W,故B不正确;

C.由P=UI可得,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

≈0.18A,故C不正确;

D.由P=

可得,该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

=

=1210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实际功率和实际电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12.(2分)()使用杠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下列杠杆的使用能够省距离的是(  )

 

A.

开瓶器

B.

镊子

C.

钳子

D.

自行车手闸

考点:

杠杆的分类.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省力的费距离、费力的省距离.

解答:

解:

A、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B、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省距离;

C、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D、自行车手闸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二、多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13.(3分)()下列利用电热工作的用电器是(  )

 

A.

电饭锅

B.

电风扇

C.

电暖器

D.

电脑

考点: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做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一方面,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电流的热效应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解答:

解:

A、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的,故A正确;

B、电风扇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的,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

C、电暖气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的,故C正确;

D、电脑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光能和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主要考查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的磁效应和电流的化学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只有认真把握它们的定义,才能真正区分它们利用的是哪一个效应.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理念.

 

14.(3分)()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条形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B.

铁锁来回摆动过程中,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

 

C.

摩擦过的气球产生热,能吸引头发

 

D.

纸风车下方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

考点:

磁性、磁体、磁极;浮力的利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物体带电现象.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磁体具有两极性,任何磁体都具有两个磁极,磁北极N,磁南极S,磁体中磁极部分磁性最强,中间部分磁性最弱;

(2)物体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过程.物体下降的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3)两个物体摩擦时,就会产生电荷,称为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够吸引不带电的物体;

(4)根据ρ=

可知:

若m不变,V变大,则ρ变小,流动的空气形成风.

解答:

解:

A、条形磁铁的两端是磁极,所以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物理学中规定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所以A正确;

B、铁锁下降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上升的过程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过程,所以B错误;

C、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气球吸引头发,这是因为摩擦过的气球产生了电荷,从而吸引不带电的头发,所以C错误;

D、火焰上方空气加热后体积膨胀,即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小,热空气上升,周围冷空气填充进来,形成风,吹动风车上升,所以D正确.

故选AD.

点评:

熟练掌握物理常识和物理基础知识是解决此类常识题的关键.

 

15.(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非常好

B.

移动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

考点:

半导体的特点;原子的核式模型;信息与信息传播;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A、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B、移动电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

解答:

解:

A、半导体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故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并不算好,故A错误;

B、移动电话既是电磁波的发射台,也是接收台,因此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C正确;

D、核电站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释放的核能发电的,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比较广,包含了不同的物理层面,但都属于较简单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应该注意了解和积累的.

 

三、填空与作图题(16-23题每空1分,24题5分,共21分)

16.(2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做出判断的,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需要佩戴 凹 透镜矫正.

考点:

音色;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声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远视眼要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解答:

解: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指的是还未见到她的人,就先听到她的声音,就知道她是谁,红楼梦中对王熙凤有过这样的描写;因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所以能“闻其声而知其人”.

(2)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

音色;凹.

点评:

理解音色的特点,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17.(2分)()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的运动中, 乙 (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 30 m/s.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分析小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小车的运动状态;

(2)先确定小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v=

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

解:

由图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乙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为1200m,则乙车的平均速度:

v=

=

=30m/s.

故答案为:

乙;30.

点评:

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18.(2分)()如图所示,篮球撞击到地面时发生弹性形变,产生 弹力 (选填“弹力”、“重力”或“摩擦力”),这个过程中,篮球的动能转化为 弹性势 能.(不考虑机械能的损失)

考点:

弹力;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同时会具有弹性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答:

解:

如图,篮球撞击到地面时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这个过程中,篮球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故答案为:

弹力;弹性势.

点评:

知道弹力、弹性形变的概念,并会分析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分)()潜水员在较深的海水中工作,要穿抗压潜水服,这是由于海水的压强随 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他潜到5m深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5×104 Pa.(ρ海水取1.0×103kg/m3g取10N/kg)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2)知道潜水员所处深度和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潜水员受到水的压强.

解答:

解:

(1)液体的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越深处压强越大,深水潜水员在潜水时要受到比在水面上大许多倍的压强,所以必须穿上高强度耐压的潜水服才行.

(2)潜水员潜到水下5m深处,水对他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5m=5×104Pa.

故答案为:

深度;5×104.

点评:

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0.(2分)()如图所示,自动铅笔芯与电池,小灯泡串联,固定铅笔芯一端的夹子,移动另一端的夹子,改变铅笔芯接入电路中的 长度 ,使铅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