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73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

《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系统计算机.docx

管理系统计算机

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三大资源。

1、信息:

信息是指加工以后的,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2、所有用来描述客观事实的语言、文字、图画和模型都是数据。

3、信息具有价值:

信息是无形的,它是企业必不可少的资源,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信息可以反映市场需求及其变化;信息可以显示供应商规模和供应品种,信息可以显示企业产品的库存情况、销售情况、缺陷率、销售收入以及变化等。

信息可以减小不确定性。

(1)信息可以减少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2)信息是企业制定计划的基础。

(3)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4)信息流具有重要作用。

(1分)

4、信息的特性:

真伪性、层次性、可传输性与可变换性、共享性。

真实性是信息最基本的性质。

5、信息是分为:

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

6、信息流:

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务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伴随着物流等其他流的产生,反映其他流的状态,并且对其他流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及各种文件、统计、报表构成的信息处理过程均属信息流。

7、管理信息的层次:

战略信息(决策信息)、战术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信息。

9、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0、信息系统:

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的系统。

由人、软件、硬件和信息资源组成,其基本构造都是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部分组成。

11、管理信息系统:

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12、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按在企业中所处的层次,对应管理信息的分类特点,管理信息系统一般被告看作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

分4个层次:

业务处理子系统、执行控制子系统、管理控制子系统、战略计划子系统。

13、决策支持系统(DSS):

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所处理问题大部分属于半结构化性质的。

14、结构化决策是指在日常工作中执行的程序化的决策,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能够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比较复杂,没有固定的决策过程和方法,需要决策者根据情况,依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决策。

15、专家系统(ES)是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结果,是通过将人类专家的知识库,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和空间的“共享“系统。

专家系统的核心是知识库和推理机。

1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管理的五大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7、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18、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存储技术和通信技术。

19、直线制组织结构是最传统和古老的组织结构形式。

事业部制,又称联合分权制、产品部式和战略经营单位,是被欧美、日本的许多大型企业广为采用的典型组织形式。

20、虚拟组织:

是由若干独立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动态的“虚拟”的企业。

其成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等。

尽管他们在空间与时间上是分离的,但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响应,通过最佳组合来实现任务,从而获得全球竞争优势。

在虚拟组织的环境下,组织与管理上非常依赖信息技术。

21、组织扁平化:

主要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削减中间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

22、信息技术导致企业组织变革主要的方式有:

自动化、合理化、流程重组和立足点转移。

四种方式的风险性和收益性逐渐加大。

自动化是信息技术支持组织变革的最基本方式。

23、信息系统的实施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是企业流程的变革。

24、企业流程再造(BPR):

是对企业流程所进行的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使企业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业绩指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BPR的特性:

根本性的、彻底的和巨大的。

25、ERP的形成:

订货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

企业资源计划(ERP)

26、MRP指物理需求计划,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MRP的基本原理是:

根据需求和预测来测定未来物料供应和生产计划,它提供了物料需求的准确时间和数量。

27、ERP(企业资源规划)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期达到最有效的计划和控制,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

ERP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

ERP以MRPⅡ功能为核心,但又扩展了MRPⅡ的功能。

28、计算机主要由主机和外部设备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orUnit)和内存储器,外部设备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CPU是整个计算机的系统的心脏。

29、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0、系统软件:

是用来管理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及各种外部设备等所有硬件资源的程序,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系统维护软件等。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

Windows,Linux和Unix等。

机器能直接识别的语言是机器语言。

31、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等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

32、网络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

33、网络协议:

是一种用于网络之间相互通信的技术标准,它是一门大家都公认并必须遵守执行的“共同语言”。

34、TCP/IP协议:

是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

它是因特网所使用的协议,其体系结构由低到高包括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

35、按照计算机的覆盖范围可以将其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和因特网。

城域网主要用于校园网的主干网等。

36、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表示的是网络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

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37、具有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功能的互联设备是路由器。

38、常见的数据库系统有Oracle、Sybase、Informix、SQLserver、DB2、Access等。

数据库系统DBS(Datebasesystem)是指数据库及其管理、维护和使用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使用人员的总和。

39、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其中关系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

40、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理解为一个二维表。

关系:

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二维表,二维表名就是关系名。

元组:

关系的一行(表中的值)即为一个元组。

属性:

关系的一列(字段)称为属性。

列的值称为属性值。

主码(关键字):

在一个关系的若干属性中指定一个用来唯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这个被指定的属性称为该关系的主码。

关系模式:

一般表示为:

关系名:

(属性1,属性2,…,属性n)。

关系数据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上,设计结果较科学,具有较高的完备性和规范性。

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更好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简化了程式员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但查询效率往往低度于非关系数据模型。

41、E-R图是描写现实世界数据关系的实体一联系模型。

E-R图的表示方式,用矩形描写实体,用椭圆框表示实体的属性,用菱形表示关系。

(要能绘制E-R图)

实体之间的联系可分为三种:

一对一联系(1:

1)、一对多联系(1:

n)和多对多联系(m:

n)。

42、E-R图的主要优点:

(1)清楚地描述了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2)存在一定的规律,可以将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并且这种转移方法非常简单。

(3)有方法可以证明,通过这种转化形成的模型是符合规范化的。

43、E-R图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的方法,具体转换规则:

(1:

1)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1:

n)的关系转换为两个关系表,(m:

n)的关系转换为3个关系表。

44、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Access数据表中,每一列为一个字段,每一行为一条记录。

45、Access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情况,在实际中:

(1)一对一的关系并不常用,因为两个具有一对一关系的表,可以合并为一个表,这样可能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2)一对多关系是关系中最常用的类型。

例如,在学生信息表和学生成绩信息表中,一对多的关系体现在一个学生的学号可以对应若干个学生成绩信息记录,而每个学生成绩信息记录只对应着一个学号。

“一”方学生信息表称为主表,“多”方学生成绩信息表称为相关表。

(3)多对多关系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实际操作中可以拆分为多个一对多的关系。

46、信息系统规划分为战略规划和执行规划两个层次。

系统战略规划的活动主要包括:

描述系统总体结构、给出资源配置计划、选择开发方法和确定子系统的开发次序,等等。

47、战略规划是在系统开发之前制定的总体战略,它的活动包括:

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制定资源配置计划,确定子系统的开发次序,等等。

战略规划是一种宏观指导性的长期计划,是制定执行规划的基础,也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48、企业信息系统执行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计划的具体落实。

包括开发项目的具体时间、资金筹措、人员组织、管理办法、工作步骤和控制指标等。

49、关键成功因素就是指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是分析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关键因素识别企业的主要系统需求和相关工作的规划方法。

可以利用鱼刺图、直方图等分析工具。

50、企业系统规划(BSP)是根据企业目标制定MIS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51、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主要步骤:

描述企业的战略目标;定义过程(功能);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U/C矩阵);形成系统的功能模块。

U/C矩阵:

U代表使用,C代表创建。

5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五个步骤。

这五个阶段是首尾相接的,当系统运行后又会面临新的系统请求,开始新的周期循环,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生命周期”,即一个信息系统从它的提出、开发、应用到系统的更新,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循环过程。

53、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法(SDLC)又称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SADT),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以系统工程思想为基础,运用工程化的方法,遵照用户至上的原则,从系统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先将整个系统自顶向下按模块化结构进行模块分解,然后逐步编程实现,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开发。

该方法要求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按阶段与步骤顺序进行。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有:

1)严格区分工作阶段;2)工作文件规范化;3)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4)用户的观点。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

1)目标明确,开发过程易于控制;2)质量保障措施完备;3)系统的正确性;4)文档齐全。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

1)系统开发跟不上需求的变化;2)逻辑设计到物理设计的过渡难度大;3)文档化工作大。

54、原型法根据用户提出的基本要求,采用快速技术,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简单带有实践性的、可执行的系统原型,交给用户试用,开发人员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对系统原型进行修改、完善,再交给用户试用,反复这个过程,直至产生用户满意的系统原型为止。

原型法需要一些开发工具支持。

原型法的开发步骤:

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2)使用原型系统确认用户需求;3)修改和改进原型需求。

原型法的主要优点:

便于满足用户要求,开发时间短、效率高。

原型法的主要缺点:

频繁的需求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