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6894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课题研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课题研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课题研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课题研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研修.docx

《课题研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研修.docx

课题研修

课题研修--

 

 

————————————————————————————————作者:

————————————————————————————————日期:

 

《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

实施方案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赵思敏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设计意图: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我们认为:

孩子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健康的心灵和体魄。

而健康的第一步取决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们发现:

3岁幼儿初入园时存在着许多不良饮食行为。

需要及时矫正。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较差,任性等问题。

和家长的访谈,我们发现小班大多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

不少幼儿在其它活动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进餐时,就显得不知所措。

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

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

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

我想从进餐实际出发,激发孩子进餐兴趣,提高进餐能力,培养小班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旨在通过家长、幼儿、教师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真正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良好进餐行为是指幼儿在进餐时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是指在进餐教育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形。

   例如幼儿在进餐时正确使用餐具、具备良好用餐姿势;不挑食,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声音等。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以儿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陈鹤琴先生说:

“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

”幼儿时期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可塑性大,婴幼儿容易接受影响和教育,并将留下深刻的痕迹,这时良好的教育将使幼儿终身受益。

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幼儿的某些行为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

尤其学前期幼儿,他们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规则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进餐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

2、《指南》的指导思想

《指南》中明确要求: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小班幼儿在引导下,不偏食、不挑食。

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量、定时进餐的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对象:

所带班级的孩子,共30名。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幼儿进餐习惯与生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2、小班幼儿进餐技能的指导。

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三)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卫生进餐(餐前洗手,餐后漱口;认真清洗,不拥挤、不打闹、不玩水;注意桌面清洁。

 2、健康进餐(不厌食,能情绪愉快的进餐;不挑食,细嚼慢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3、礼貌进餐(不喧哗,不让餐具碰撞发出过大的响声;不敲碗筷,正确使用餐具,不用手抓饭,用餐后餐具物归原处。

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借助于教育教学的各种手段(谈话、故事、儿歌、情景表演、激励等),并取得家长的支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五、研究方法和过程:

1、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游戏法、经验总结法等。

(1)调查分析法       

根据课题调查班级孩子进餐的现状,分析不能正确进餐的原因。

  

(2)个案研究法

 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对发生的个案及时总结提升。

(3)游戏法

由两个或一桌的孩子在遵守细嚼慢咽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

不挑食、不掉饭粒的方法。

游戏只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进餐能力。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部分孩子没有心思进餐,和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进行引导和分析,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5、3——2015、4)

①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阅读各地教育报刊杂志,并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相关理论的文献。

②确立课题,申报课题。

③落实任务,确立研究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④运用多种方法,开始实施研究。

(2)实施阶段(2015.4——2015.6)

①开展相关的“幼儿进餐习惯问题”的研究,收集实践中的资料及数据。

②观摩研讨,总结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③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3)总结阶段(2015.6)

①整理档案,进行数据分析。

②论证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③整理材料,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成果。

④撰写实验论文

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确立课题前先在所教班级中进行调查,对于不积极进餐的原因和想法进行调查、汇总。

汇总情况如下:

1、不会自己吃。

 

 2、害怕把饭粒弄洒。

 

  3、很挑食。

针对这些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并联系教学实际加以引导,切实地帮孩子培养进餐习惯。

 

(1)到网络搜寻中外孩子进餐实录,并认真观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和孩子一起观看同伴良好的进餐视频,结合自己,说说观后感。

a、利用音乐来营造进餐氛围

 孩子一般对音乐都很感兴趣,下载温柔的轻音乐,消除个别孩子的紧张情绪,使进餐环境温馨。

既调动了孩子的进餐兴趣,又营造了良好的进餐氛围。

b、表演、对话式教学

播放适宜的动物进餐动画视频,激发孩子的兴趣;设计一些使孩子感兴趣的、与孩子饮食密切相关的表演和情景对话;增强孩子对食物营养的了解,提高孩子进餐的热情。

c、通过小组竞赛方式实现激励机制。

在进餐过程中,我以一桌的孩子为一组,观察他们的进餐表现,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赞扬,使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进餐,细嚼慢咽、不掉饭粒、不挑食等体验成功。

 (3)寓教于乐。

利用情感教学,视觉刺激法等,运用一切有力的手段来增强孩子自主进餐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进餐兴趣。

 我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针对小班孩子的特点,借助自己亲切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使孩子产生亲切、愉悦、积极的情感体验,富于情感的进餐环境,促进孩子快乐进餐的良性循环。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同伴的认可,这是孩子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活动时,我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使他们收获快乐。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结题报告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赵思敏张肖  李小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我班是小班,孩子年龄偏小,自己吃饭的能力还比较弱,而且目前家长溺爱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孩子在家需要依赖家长喂饭;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吃质地很软的饭菜,无形之中限制了孩子的咀嚼能力的发展;还有的家长放任孩子,把零食当饭吃;有的孩子在家有边吃饭边看电视的习惯;有的家长本身自己就很挑食,孩子受其影响,养成了偏食、挑食的习惯。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学期,即从2015年3月开始至2015年6月结题,在整整一个学期中我们将在全班幼儿进行探究活动,老师、家长、幼儿都将参与此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要纠正家长错误的观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正确引导、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为其身体生长发育打好基础。

三、课题研究成效

我把“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作为我班重点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制定在班务计划中,针对部分家长把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孩子不认真进餐而以零食为主等现象,我坚持将进餐习惯的培养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持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利用早晚和家长接触的机会,积极和他们沟通,交流孩子的在园状况。

我的认真得到家长的认可,他们在家也能积极配合我。

孩子在家在园一个样,经过家园合作,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得到更好的巩固。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最终达到预设的课题研究目标。

有以下几点成果:

1、抓住孩子心理以正面引导为主才行。

改善小班幼儿的进餐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2、安排色香味俱全的健康食谱,营造愉快的氛围,引起孩子的进餐兴趣。

3、增强教师、家长、幼儿正确的进餐行为培养观。

 4、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最终成果形式:

相关照片资料、观察记录、典型案例、教案设计、论文、研究报告。

 在研究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了:

如果你把孩子作为活动的主体,那么你的活动就是有效的,他们也乐意配合你,给你无穷多的惊喜,创造出无穷多的奇迹。

四、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当然研究过程中我也感觉到有不足之处。

比如,冬天气温低,我就催他们快吃,这样就不能细嚼慢咽了。

对吃饭慢的孩子,耐心还有所欠缺。

有时孩子只吃了一点,为了争第一,就跑了。

还有,对饭量大的孩子关注还不太够。

有的孩子中午吃得少,可能是早饭吃得多等等。

从研究过程我感觉自己在理论方面还有差距,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

比如研究内容不全面、研究层次不深入等等。

恳请专家给予批评指点。

只有不断地进一步的不断提升自身,更好的自我调控,才能更好的解决幼儿的进餐问题,同时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才会有更大的提高。

从而真正实现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五、通过研究引发的思考:

 1、家庭教育的包办代替仍然是当今幼儿教育的大问题

虽然我们通过各种形式让家长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也让家长知道包办代替直接剥夺了孩子很多锻炼手脑的机会,可是很多家长依然“过分”地爱着疼着孩子,特别是老人,还是存在溺爱、不舍得的心理。

个别家长在老师面前说的一个样,回到家里做的又是一个样,这就导致了对孩子教育的家园不一致,更达不到一致的理想教育目的。

再者,幼儿的生活习惯会时有反复,家长不能做到及时的监督和巩固。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才能让孩子有长足的进步。

  2、生活处处是教育

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开始,可塑性非常强。

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就是从生活开始的,对幼儿生活教育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都是教育的途径。

对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教育的契机,作为老师和父母应注意捕捉教育的时机,利用自然生活中的素材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在陶行知看来: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

即生活无时无刻不含教育的意义。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靠教育而前进。

我深深的感觉到,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我们家庭和幼儿园不断地坚持和努力,才能做到家园一致的教育目的。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课题阶段性小结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 李小雅

一、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

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

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常规

小班幼儿理解力差,胆子小,如果一味的说教,易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兴趣,有些幼儿还会故意违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

在进餐过程中,我经常给幼儿播放一段柔和、安静的音乐,使幼儿能够心情愉快地进餐。

并对进餐中保持四净(桌面、地面、身上、小碗内干净)的幼儿贴上五角星或小红花,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可高了,进餐脏、乱、掉饭粒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四、利用激励作用,激发幼儿进餐自觉性

在多数幼儿能独立进餐,并正确使用餐具后,在第二学期,我计划采取了“比比谁吃得好”的要求:

自己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要老师喂;吃饭时不讲话,坐姿端正;细嚼慢咽会按需添加;知道“四净”且会整理干净,餐具轻拿轻放;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还要做好餐后的漱口工作。

五、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只限制在幼儿园内就很难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为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家园同步,我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总之,对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趣、直观、形象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那肯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幼儿的身心进一步得到健康的发展。

 

好的进餐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张肖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过开学初期的了解,我班大多数幼儿在家都是由家长喂饭的,很多孩子在家养成了边吃边玩、偏食、挑食、饭粒四散、吃饭慢的不良的就餐习惯。

进入幼儿园后,家长也非常担心孩子的就餐问题。

入园离园时,经常有家长问“老师,我孩子今天吃饭怎么样?

”“吃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进行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

我们可以运用丰富了多少?

”等问题。

作为小班的老师,我们要利用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在孩子进入多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餐前的准备活动、培养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做好餐后的整理活动以及联系家长通过家园合作促进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形成。

 一、餐前的准备活动

(一)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幼儿进餐前,首先要洗干净小手。

洗手主要是让小朋友们掌握洗手的顺序和洗手后要保持手部的干净。

在我们的多元课程中的《这就是我》这个主题活动中教孩子正确洗手的步骤和方法。

我先在课堂上边念儿歌边教孩子洗手“挽好小袖子,露出小手腕。

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

关起水龙头,拿起小肥皂。

手里转三圈,放下小肥皂。

先搓小手心,再搓小手背。

搓搓指甲缝,还有小手腕。

打开水龙头,泡泡冲干净。

关好水龙头,合手甩三下。

打开小毛巾,擦干小湿手。

小手洗净了,细菌跑掉了。

小手要勤洗,我们都健康。

”熟悉后再到水龙头下实践,这样边念儿歌边洗手,既富有童趣又避免了孩子洗手爱玩水的小毛病。

 

(二)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

 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用餐,就需要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

在就餐前放一段轻松缓和的音乐,平复幼儿的情绪。

小班幼儿还处在直觉思维的阶段,他们容易受具体事物的直接影响,同时孩子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

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利用饭菜到班后的时间对孩子进行诱导。

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自己对这个菜的喜欢。

孩子受老师的影响从而爱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

 二、进餐过程中的习惯培养

 小班的孩子在进餐过程中容易出现吃得少、吃得慢、挑食、偏食、饭菜四散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个小措施:

1、角色游戏  

 小班孩子最喜欢玩娃娃家游戏,并且很喜欢扮演大人来照顾娃娃,于是。

我就设计了“喂娃娃吃饭”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喂娃娃吃饭时的感受。

边喂边念儿歌:

小宝宝,来来来,张开嘴,吃一口,一勺饭,一勺菜,嚼一嚼,往下咽。

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像在游戏时喂娃娃吃饭那样,自己吃饭了,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进餐的速度。

  2、趣味视频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刺激食欲的作用。

比如,今天的菜主要是“胡萝卜”,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胡萝卜,先让孩子们观看卡通胡萝卜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接着通过卡通“小兔”向孩子们介绍胡萝卜的美味及其营养价值,以有效激发孩子的食欲。

如果是吃海带,我就会播放水生生物的视频。

并结合画面向孩子提一些问题:

“这是海带,它是从哪里来的?

”当孩子说出答案后,我们就接着说:

“哦!

它是来自海里的味道。

好特别的味道,请尝尝!

 3、耐心引导,打消幼儿依赖的心理

班上常常有这样的幼儿,会吃但不愿自己动手吃,要等人喂。

我班上的文婷就是这样的孩子。

午餐的时候,手放在腿上,手不拿勺也不扶碗,眼睛看着我们三位老师,好像在说:

快来喂我。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首先做到老师之间教育的一致性:

坚决动嘴不动手。

坐在旁边多提醒,也可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

如:

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能喂自己吃饭等。

但是,坚决不能喂。

对于进餐好或有进步的孩子及时表扬。

  4、放个空碗

   幼儿用餐时,往往吃的是一片狼藉。

这时,我会在每个桌子上放一个空碗,引导孩子将掉在桌上的饭菜捡到空碗中。

在进餐姿势上,要注意提醒孩子胸脯贴着桌子,手扶着碗,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

 三、餐后的整理工作及卫生习惯

 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中,第一条就说到“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就应该自己做,这也是培养自我服务的机会。

还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孩子们从听老师讲方法,到自己实践,在第一次、第二次老师可以协助,但慢慢的,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独立去完成,渐渐地就会变成习惯。

四、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

老师和家长要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家长在家应培养孩子自己动手拿调羹吃饭的能力,不可边吃边玩。

家庭成员都共同遵守餐桌规矩,例如在吃饭前,可引导孩子关注一下谁还没坐到餐桌边,让孩子感受到用餐必须是在餐桌上做的事。

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摆放碗筷之中,让孩子感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

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

当孩子把饭粒洒落在桌面上时,父母应引导孩子将它们捡起,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习惯。

ﻫ  家长在做菜时尽量将菜切得均匀,以免儿童进食时挑来捡去。

另外给孩子做饭应多花心思,除了合理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外,还发挥一点想象力,例如把食物拼成孩子喜欢的造型或卡通图案,以此来刺激儿童的胃口,减少孩子的挑食现象。

 五、结论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说过: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长和我们幼儿园老师应长期坚持和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孩子们一定能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成长、去迎接挑战。

 

 

 

如何应对幼儿的挑食、剩食不良习惯

千渭街道中心幼儿园  李小雅

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小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

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成长在421家庭模式中,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

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

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做到因人而异,从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好多家长问到:

“我家的孩子吃饭怎么样?

”“今天吃什么?

”“小宝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情。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

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班30名幼儿,独生子女偏多,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等,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了。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

在开学时的调查观察中,多数幼儿根本不知道一口饭一口菜和餐时保持“四净”且餐后整理的常规。

还有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

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

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

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

我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

“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

”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现在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儿的偏食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

如何纠正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呢?

我做了以下几点: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

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榜样示范法。

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

如:

我班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海带,一碰上“骨头海带汤”,吃饭就特别慢,调羹在海带里搅来搅去,嚷着不要吃海带,面对这一问题,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自编的故事“猪八戒的粗脖子与海带”,让他们知道海带对人的好处可多了,一方面故意闻了闻说:

“哇,好香”,并作出很陶醉,很想吃的样子,并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海带了,不知道那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

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

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

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