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96572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

《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员劳动生产率.docx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2011-07-1316:

32:

22|  分类:

 会计实务|字号 订阅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计算公式

全员劳动生产率 是指根据产品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它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其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

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

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

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根据产品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它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其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业总产值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除了计算工业,还可计算其它行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

为了计算的可比性,1981年以前各年的资料按指数换算成1980年的不变价格

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

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不单指工业企业,其他行业也一样,都是增加值和从业人员平均数之比.

生产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有两种说法:

工业产值/全年平均人员

工业增加值//全年平均人员

 

关键业绩指标

KPI

  (KeyPerformanceIndication)即关键业绩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

KPI是现代企业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业绩考评方法。

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

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指标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过程。

在企业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统计、分析、预测劳动生产力指标,对于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

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劳动力数量指标的统计。

  A.按工作岗位分劳动力指标的统计。

  1.工人:

基本生产工人的(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

  2.学徒:

指在熟练工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员;

  3.营销人员:

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有关人员;

  4.管理人员:

指在企业组织机构及生产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5.工程技术人员:

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6.服务人员:

指服务员工生产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7.其他人员:

以上六类以外的人员。

  B.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

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

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

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

  或: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

=(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

  备注:

当企业人数变动个人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上的方法计算:

反之,应采取加权平均数计算。

  C.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 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

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

  2. 员工变动指标:

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D.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1. 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

  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E.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工日"、"工时"等单位表示。

为了准确计算劳 动时间,用图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

  1.出勤率。

出勤率反映企业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

  出勤率(%)= 出勤工日(工时)÷制度工日(工时)×100%

  2.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

反映企业员工出勤时间内从事与生产有关活动时间的比重。

计算公式:

  出勤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出勤工日(工时)数×100%

  3.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

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用于生产的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制度工日(工时)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日(工时)数÷制度工日(工时)数×100%

  4.加班加点比重指标和强度指标

  

(1)加班加点比重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2)加班加点强度指标(%)= 加班加点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100%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统计

  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是劳动消耗量与生产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经济指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果的 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有二种基本表现形式:

  劳动生产率(正指标)= 产品产量/劳动消耗量;

  劳动生产率(逆指标)= 劳动消耗量/产品产量;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消耗量和产品产量的对比。

产量可用实物量(或标准实物产量)、劳动产量(定额工时产量)、价值量(总产量、增 加值勤)等表示:

劳动量可用人数时间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1. 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 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工业生产工人(包括学徒)平均人数

  2. 实物劳动生产率=报告期产品生产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灵敏

  3. 员劳动生产率(元/人)=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万元)÷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人)

  或:

报告期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三)劳动报酬指标的统计

  劳动报酬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做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称为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包 括:

职工工资总额和本企业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其中主要是职工工资总额。

  A.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主要应由六个部分组成。

  1.计时工资。

指按计时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2.计件工资。

指对己做的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可分:

标准计件工资和计件超额工资。

  3.奖金。

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4. 津贴和补贴。

指为了补偿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劳动报酬。

  5. 加班加点工资。

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B. 平均工资统计。

平均工资是指全部职工在一定时期同每人平均的工资收入。

其计算公式为:

  平均工资(元/人)= 工资总额(元)÷职工平均人数(人)

  备注:

平均工资的统计,可以按企业不同的职工范围(全部职工、管理人员、营销人员、部门主管人员、工程技术待分类统计)计算, 也可以按不同的时间范围(月、季、年)计算。

采取何种方法进行统计,应视企业内部核算和管理要求而确定。

绩效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管理工具。

台塑的管理三宝之一,正是严格的KPI绩效管理。

但是白崇贤先生认为,企业要想导入KPI,应该向王永庆学习,而不是照搬西方的KPI管理方法,因为它和中国企业的实务差距很远。

工业总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的总成果和总规模。

工业总产值目前采用“工厂法”计算,包括各工业企业生产的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入库产品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的差额价值。

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方案中,国家对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原则和方法作了修改,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与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原规定)的区别在于:

一是计算价格不同,新规定是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原规定按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

二是全价与加工费的计算原则不同。

新规定凡自备原材料,不论其生产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计算总产值,凡来料加工,一律按加工费计算总产值;原规定对此则有一些特殊规定。

三是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的计算原则不同,新规定要求会计在产品成本核算时计算了这部分价值,工业总产值则应包括,否则,可不包括;原规定则按生产周期计算。

工业增加值

    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

工业统计制度中工业增加值的计算采用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

工业销售产值

    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的工业产品总量。

包括已销售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和对本单位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的价值。

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职工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目前我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

计算公式:

全员劳动生产率

工业增加值(现价)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实施办法

2008-10-3009:

02:

15

第一条为规范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根据《煤炭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煤炭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指国有独资、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煤炭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在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和管理职能的审计监督,对其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条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商品或材料是否按计划购进,占用的资金是否合理、节约。

(二)购进商品或材料的价格是否低廉,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三)商品或材料保管储存是否安全,有无丢失、毁损问题。

第五条对企业生产过程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审查企业生产组织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综合生产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煤炭生产企业采煤工作面、提升与运输、排水、压风、储装、洗选加工等生产环节是否形成综合生产能力,采掘比例关系是否正常,三个煤量可采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采区部署、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是否采用先进技术,做到优化设计,是否符合有利生产、保障安全和提高效益的原则。

(二)审查企业生产效率及其对效益的影响。

1、企业是否坚持“以产定人”和“三条线”管理的原则,全员效率是否达到要求;分析企业劳动生产率升降的原因,找出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分析劳动力结构和工时利用的有效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找出完善劳动力结构、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煤炭企业回采工作面单产、矿井万吨掘进率和万吨开拓率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有无无效进尺。

2、企业职工收入是否与经济效益挂勾。

分析企业职工工资变动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检查工资支出中有无损失浪费问题。

(三)审查产品质量合格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煤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供销合同要求,在国家和省(部)级煤炭产品监督抽查中是否合格,产品质量和产品结构对企业效益有何影响。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坚持科技进步,不断采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减少质量成本支出。

(四)审查企业是否坚持了以销定产的原则,产品生产和销售是否平衡,产品有无积压,造成产品积压的原因及其对效益的影响程度。

(五)审查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其对效益的影响。

1、企业物资消耗是否符合最小化的原则。

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坚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降低物资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②企业各种物资消耗是否合理,有无损失浪费现象。

分析电力消耗、主要材料消耗变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2、企业自然资源消耗是否符合节约的原则。

煤炭生产企业采煤方法同煤层赋存条件是否相适应,资源回收率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煤层配采比例是否符合要求,原煤入洗率、筛分率、洗煤回收率是否符合要求。

(六)审查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企业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设备完好率、设备待修率是否符合规定,主要设备生产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七)审查企业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对效益的影响。

(八)审查企业制造费用及管理费用有无浪费,企业是否采取措施提高管理效率、减少和控制管理费用支出。

第六条对企业销售业务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商品销售价格的确定是否适当,有无随意降价出售的问题。

(二)商品销售费用支出是否节约,有无损失浪费问题。

(三)外销商品是否及时发运,有无因逾期发货、合同违约造成损失的问题。

(四)外销商品的包装是否安全,有无因商品包装问题造成商品损失和赔偿用户损失。

(五)销售货款是否及时收回入帐。

(六)产品售后服务措施是否健全有效并达到用户满意。

第七条对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的审计监督,应围绕企业融资、投资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价。

第八条对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协调效能进行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结构是否满足有效经营的要求。

(二)企业对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的配置是否适当,是否存在资源闲置和浪费问题。

(三)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及个人的责任与权力是否明确。

(四)企业内部管理权限划分是否符合企业的具体情况。

第九条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监督,应围绕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既定的控制措施是否切实执行以及所采取的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进行评审。

第十条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审计应根据财政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煤炭工业部《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一)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指标

1、销售利润率

2、总资产报酬率

(二)评价企业发展能力指标

1、资本收益率

2、资产保值增值率

(三)评价企业财务结构指标

1、资产负债率

(四)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

(五)评价企业经营效率指标

1、应收帐款周转率

2、存货周转率

(六)评价企业投入产出能力指标

1、全员劳动生产率

2、成本费用利润率

3、投入经济效率

(七)评价企业社会贡献能力指标

1、社会贡献率指标

2、社会积累率指标

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在审查、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时,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适当增加或减少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有关的经济技术指标。

第十一条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重点是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和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

第十二条对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重点是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和投资者投入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保全性、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能力。

第十三条对企业财务结构和负债水平的评价重点是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和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第十四条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重点是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和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

第十五条对企业经营效率的评价重点是企业应收帐款周转速度和购、产、销平衡效率。

第十六条对企业投入产出能力的评价重点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状况和一定时期内投入产出的效果。

第十七条对企业社会贡献能力的评价重点是企业运用全部资产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价值的能力和社会贡献中上交国家财政资金的能力。

第十八条煤炭内部审计机构根据需要和可能,可以进行综合经济效益审计,也可以进行专项经济效益审计。

进行专项经济效益审计的,要逐步创造条件开展综合经济效益审计。

第十九条煤炭内部审计机构编制的经济效益审计方案应具体、可行。

较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审计,应将审计方案按整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分层次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作业计划,有效地组织、指导、控制审计项目的实施。

第二十条审计人员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技术和方法:

(一)运用审阅法、查询法、盘点法、调节法、鉴定法、观察法等核实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二)运用实际与计划或与定额比较,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比较,本单位实际与同类外单位实际比较,本单位实际与行业、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等对比方法,找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差距。

(三)运用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图表分析法、数学分析法、预测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等分析方法,确定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不佳的原因、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以及改进的可行性。

(四)运用逻辑判断法、投资报酬率法、现值法等评价方法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实现的效益进行评价。

(五)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使用的其他技术和方法。

第二十一条经济效益审计报告要在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说明影响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并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

第二十二条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意见和建议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进行后续审计,提出后续审计报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

(一)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指标

1、销售利润率:

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获利水平。

计算公式是:

利润总额

销售利润率=--------×100%

产品销售净收入

其中,产品销售净收入:

指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

2、总资产报酬率:

用于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

计算公式是: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总资产报酬率=----------×100%

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二)评价企业发展能力指标

1、资本收益率:

是指企业运用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得收益的能力。

计算公式是:

净利润

资本收益率=------×100%

实收资本

2、资本保值增值率:

主要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完整性和保全性。

计算公式是:

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

资本保值增值率=---------×100%

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资本保值增值率=100%,为资本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率大于100%,为资本增值。

(三)评价企业财务结构指标

资产负债率:

用于衡量企业财务结构和负债水平高低情况。

计算公式是:

负债总额

资产负债率=------×100%

资产总额

(四)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指标

1、流动比率:

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又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计算公式是:

流动资产

流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

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上运用随时可变现资产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

计算公式是:

速动资产

速动比率=------×100%

流动负债

其中: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五)评价企业经营效率指标

1、应收帐款周转率:

也称收帐比率,用于衡量企业应收帐款快慢。

计算公式是:

赊销净额

应收帐款周转率=----------×100%

平均应收帐款余额

其中:

赊销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

让、折扣。

2、存货周转率:

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次数,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

计算公式是:

产品销售成本

存货周转率=--------×100%

平均存货成本

其中:

平均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

(六)评价企业投入产出能力指标

1、全员劳动生产率:

用于反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人均产出水平。

可采用价值量和实物量指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是:

工业增加值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原煤产量

原煤全员效率=--------

原煤人员工数

2、成本费用利润率

计算公式是:

利润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总额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即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3、评价企业投入经济效率指标

(1)综合投入经济效率:

用于反映企业综合投入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是:

总产出量(增加值或产量)

综合投入经济效率=--------------

综合投入量

(2)电力投入经济效率:

用于反映企业电力投入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是:

总产出量(增加值或产量)

电力投入经济效率=--------------

总耗电量

(3)材料投入经济效率:

用于反映企业材料投入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是:

总产出量(增加值或产量)

材料投入经济效率=---------------

材料总消耗量

(4)煤炭储量投入经济效率:

用于反映企业煤炭储量投入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是:

总产出量(增加值或产量)

煤炭储量投入经济效率=--------------

煤炭储量总消耗量

(5)土地投入经济效率:

用于反映企业土地投入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是:

总产出量(增加值或产量)

土地投入经济效率=--------------

平均土地总量

其中,平均土地总量=(期初土地总量+期末土地总量)

÷2

(6)建设工期或基本建设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用于反映基本建设时间利用效率。

采用建设工期指标更好。

计算公式是:

新增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0%

总投资

(7)基建固定资产形成率:

用于反映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

计算公式是:

形成固定资产原值

基建固定资产形成率=----------×100%

总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