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生涯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docx
《什么是职业生涯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职业生涯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什么是职业生涯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什么是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简单说,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终生的工作经历。
一般可以认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任职前的职业学习和培训,终止于退休。
我们选择什么职业作为我们的工作,这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我们未来的衣食住用行等各种需要,包括许多年轻人梦想的出国旅游、买楼、买车,几乎都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来满足;
同时,现代人大部分时间是在社会组织中度过的。
在毕业后到退休前的几十年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我们的工作打交道,因此,我们从事的工作,我们自己是否喜欢,是否适合,是否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对我们同样非常重要。
一位总裁曾经说过:
“在我看来,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想想看,一个人在工作中只能赚到薪水,其他的一无所获,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简单的讲,职业生涯规划即是在对个人的兴趣、价值观、技能、性格以及经历等方面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外部人力资源市场、行业、政策等外部社会整体环境,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来询者解决当前工作或者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比如目前的定位选择(岗位选择、人际关系处理、读书深造等),更重要的是帮助来询者自己能够明确未来可能的事业发展方向。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所有工作年龄的人来说都很重要。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职业生涯规划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分析三个方面的情况:
1、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2、本人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3、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
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和基础;回答这个问题,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因素:
1、本人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
2、本人的职业性向,
3、本人的技能,
4、本人的职业锚,
5、本人的职业兴趣。
人生有四个职业发展阶段:
1、探索阶段:
15岁~24岁之间;
2、确立阶段:
24岁~44岁之间,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
这一阶段包括了三个子阶段,尝试子阶段(25岁~30岁之间)、稳定子阶段(30岁~40岁)、以及职业中期危机阶段(在30多岁和40多岁之间的某个时段上);
3、维持阶段:
45岁~65;
4、下降阶段:
66岁以上,当退休临近的时候。
处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人,应考虑不同的事情。
例如,在探索阶段,可以多做些尝试、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出本人的职业性向、职业锚、职业兴趣等,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而40岁以上的人,就不应该做过多的尝试,而是应该认真分析清楚本人的职业锚、职业性向,选择本人有优势的职业做长远的打算。
这里的年龄阶段划分还应该针对不同的职业加以区分,例如:
在中国,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30岁已经该退休了;而作为教授,30岁差不多是最年轻的。
约翰·霍兰德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约翰·霍兰德将其分为六种职业性向(类型):
1、实践性向,2、研究性向,3、社会性向,4、常规性向,5、企业性向,6、艺术性向。
每一种职业性向适合于特定的若干职业。
通过一系列测试,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职业性向。
职业者如果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性向,就可以从对应的若干职业中选择。
职业锚/动机(Career·Anchor)是职业生涯规划时另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素。
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就是职业锚。
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锚,影响一个人职业锚的因素有:
1、天资和能力;2、工作动机和需要;3、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天资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项因素虽然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加受后天努力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职业锚是会变化的。
这一点,有别于职业性向。
例如,某个人攻读了医学博士,并且从事外科医生工作已经20年了,尽管他的职业性向可能并不适合做外科医生,但是他在确定自己的职业时,基本上不会考虑改为其它职业,这是因为他的职业锚在起作用。
埃德加?
施恩在研究职业锚时将职业锚划分为如下类型:
1、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2、管理型职业锚;3、创造型职业锚;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5、安全型职业锚。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考虑本人的职业兴趣,例如:
喜欢旅行(适合于经常出差的职业);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合在华南工作);喜欢自己做出决定(应该自己做老板);喜欢住在中等城市;不想为大公司工作;喜欢穿休闲服装上班;不喜欢整天在桌子后面工作等等。
另外,本人具有的职业技能也不能忽略,如果某人具有某项突出的技能,而这项技能可以为其带来收入,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就应当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除了研究本人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之外,还要考虑本人所在的公司可能给您提供哪些岗位,从中选择那些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
如果在本公司没有适合您本人从事的岗位,或者说,您所在的公司,不可能提供适合您本人的工作岗位,就应该考虑换工作了。
作为公司的管理者,有责任指导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给出员工适合的职业通路。
这样,企业才能人尽其才;员工才能尽其所能为公司效力。
做职业生涯规划时,还要把目光投向未来。
研究清楚本人现在做的工作,十年后会怎么样?
自己的职业在未来社会需要中,是增加还是减少。
自己在未来的社会中的竞争优势,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断加强害时逐渐削弱?
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
等等。
在综合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后,就能够给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了。
职业规划方式
职业生涯目标规划,应从一生的发展写起,然后分别定出十年计划,五年、三年、一年计划,以及一月、一周、一日的计划。
计划定好后,再从一日、一周、一月计划实行下去,直至实现你的一年目标、三年目标、五年、十年目标。
未来发展目标:
今生今世,你想干什么?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取得什么成就?
想成为哪一专业的佼佼者?
十年大计:
二十年计划太长,容易令人泄气,十年正合适,而且十年功夫足够成就一件大事。
今后十年,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子?
有什么样的事业?
将有多少收入,计划多少固定资产投资?
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你的家庭与健康水平如何?
把它们仔细地想清楚,一条一条地计划好,记录在案。
五年计划:
定出五年计划的目的,是将十年大计分阶段实施。
并将计划具体化,将目标进一步分解。
三年计划:
俗话说,五年计划看头三年。
因此,你的三年计划,要比五年计划更具体、更详细。
因为计划是你的行动准则。
明年计划:
定出明年的计划,以及实现计划的步骤、方法与时间表。
务必具体、切实可行。
如果从现在开始制定目标,则应单独定出今年的计划。
下月计划:
下月计划应包括下月计划做的工作,应完成的任务、质和量方面的要求,财务收支,计划学习的新知识和有关信息,计划结识的新朋友等等。
下周计划:
计划的内容与月计划相同。
重点在于必须具体、详细、数字化,切实可行。
而且每周末提前计划好下周的计划。
明日计划:
取最重要的三件至五件事,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按先后顺序排好队,按计划去做,可以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成功的职业生涯,从制定合适的目标开始
引言:
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
研究一些成功者的成功轨迹,就会发现他们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着自己的明确目标。
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在《一年致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
一切成就的起点是渴望。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能发展就愈快。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希尔认为,所有成功,都必须先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变成一种执著时,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带领你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目标就是力量,奋斗才会成功。
古今中外凡在智能上有所发展、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
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出版数部作品却无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迪斯累里涉足政坛,决心成为英国首相。
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当选议员、下议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直至1868年实现既定目标成为英国首相。
对于自己的成功,在一次简短的演说中迪斯累里一言以蔽之:
“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
”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赢得成功、有所作为的基本前提,因为坚定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面对种种挫折与困难时能百折不挠,抓住成功的契机,让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更重要的还在于身处逆境能产生巨大的奋进激情,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掘与释放。
故事一:
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
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的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的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
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二: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还有一个故事,同样说明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对我们人生成功的重要意义: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可是在肯·莱文1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
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
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
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要转到这个地方来。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做了一次实验,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
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如何?
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化设备,只拄一根木棍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数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
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
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没有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小伙子,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北面那颗最亮的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阿古特尔跟着肯·莱文,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现在比塞尔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阿古特尔作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中央。
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
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从以上两个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成功,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故事三:
如果没有目标,人生将会怎样?
我们的人生如果没有目标的话,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标,就会有怎样的结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
在海岩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进入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
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
这名妇女叫费罗伦丝·棵德威克。
在此之前,她是从英法两边海岸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个妇女。
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
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
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
她仍然在游。
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
15个钟头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冻得浑身发麻。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
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
他们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
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钟头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们上了船。
又过了几个钟头,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却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
她不加思索地对记者说:
“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
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南,也许我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来她说,真正令他半途而费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好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2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
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
查德威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因此,当我们规划自己的成功时,千万别低估了制定可测目标的重要性。
有无目标是成功者与平庸者的分水岭
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说,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假设以相同的速度行进,如果一个人看到明确的目标,他就会和第二个故事中的肯·文莱一样,努力以直线前进,而很快的到达他的目的地;而如果一个人没有看到目标,他就会像在浩瀚沙漠中完全凭着感觉在摸索的比塞尔人一样,漫无目的,曲折前行,而且最终可能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或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后,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一个人无论他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目标,象分水岭一样,轻而易举地把资质相似的人们分成为少数的精英和多数的平庸之辈。
前者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后者随波逐流,枉度一生。
当一个人下定决心之后,往往没什么能阻止他达到目标。
一旦有了成功的渴求,就会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并为之拼搏。
西方有句谚语:
你想要的尽管拿去,只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就行。
有位哲人说:
“决心攀登高峰的人,总能找到道路。
”强烈的动机可以驱使人超越诸多困境,无需扬鞭自奋蹄。
如果你至今仍不清楚自己希望达到怎样的人生高度,那么请把你的目标写下来,矢志不渝地向着心中的目标拼搏进取,如此,你就会敏锐地捕捉到成功的契机,顺利抵达理想的境地。
只有我们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目标,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勇敢、坚定、执着、不畏艰险的我才会走出来,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更好的迎接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
美国歌星玛利亚·凯莉有一首成名代表作《英雄》,歌词写的非常好:
在你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英雄/你不必害怕自己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如果探索灵魂深处/你会发现答案/而所谓的痛苦便会消融/随后/英雄带着无穷的力量向你走来/让你抛开恐惧/确信困难终将被战胜/发掘自我/变得坚强/你会发现/英雄就在你心中
所以,我们要敢于梦想,敢于制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我们的潜能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才更加容易在未来的职场上获得成功。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没有目标
当然你会说,尽管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可是现实情况却往往并非如此。
的确,“想干什么”与“能干什么”不是一回事,每个人的能力、天赋和悟性都有所不同,我们确立了一个目标,也未必一定就能够百分百达到,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目标,我们更加不容易获得成功。
因为国外有句谚语说的好:
如果连你自己也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往往你哪里
也到不了。
中国也有句古语: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所以,不管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否一定能够达到,目标对我们的成功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当然,除了我们自身的条件外,影响成功还有许多内部外界的因素,所以我们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也非常重要的。
当长期从事一件事情,却看不到一点进步、一点成功的希望,那也许就该是我们反思的时刻。
结合我们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能力、条件,看看我们是否走错了路。
如果走错了路,不要紧,那就慎重地寻找另外一条。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没有目标,因为尽管我们最初确立的目标有误,在重新调整之后,我们仍有成功的希望,只不过是迟了一点。
但是,如果你我根本就一直没有目标,那么我们未来成功的希望,就只能用“渺茫”二字来形容了。
毕业生确定职业定位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经过多年学习,广大应届毕业生终于要走向工作岗位了。
而许多学生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
自己上大一的时候,没有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或经过几年的专业课学习后,发现自己当初选择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现在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自己不知道是该优先考虑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重新选择一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还有许多学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经常出现的情况是:
找工作时只考虑工作与专业对不对口,至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要从事的工作是否到底适合自己,从来就不曾考虑;或者是不分企业不分行业不分工作,盲目发送求职简历;或者是在求职简历的求职意向一栏,写着技术、销售、部门经理等许多只为,而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有的同学在就业压力下,只要碰到一个单位想录用自己,则不管该行业和该工作是不是适合自己,赶紧签了就业协议书,而且可能一下就签了三五年。
当然,许多时候,迫于就业压力,以上的种种做法也可以理解。
但同时我们应看到,以上种种做法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很全面并且站在一个长远角度来考虑我们的就业问题。
如果我们在找工作之前没有经过详细分析就盲目地进行了选择,那么三五年之后,我们很可能发现我们仍然面临着选择的困境:
那就是继续做现在的工作,自己觉得该工作不太适合自己,甚至感觉工作的每一天都很沉闷或痛苦,工作了几年也没做出太大的成绩;如果辞职重新选择别的行业或职业,那么很可能意味着放弃现在积累的一些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人际关系,不得不付出极高的“机会成本”。
而实际上,我们在择业时比较科学理性的做法是:
在开始找工作以前,应该首先对外界和自身的情况都进行一下全面了解和详细分析,进而初步确定自己的一个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然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去寻找。
从外界的角度讲,主要是当前的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各行各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己面临的一些就业机会,以及自己的家庭环境等因素;
而从自身的角度讲,了解和分析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
1、我喜欢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
2、我适合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性格、气质、天赋才干、智商情商等);
3、我擅长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比如言语表达、逻辑推理、数字运算等);
4、我能够做什么(主要包括自己掌握的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
最后经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分析和权衡,来初步确定我们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在就业过程中,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意识的去寻找。
当然,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和权衡”的基础,是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能力倾向等都比较熟悉和了解。
如果连我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真正喜欢或适合做的工作,那么我们可以借助“职业测评”这个工具手段,来进一步发现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等职业特征和发展潜能。
同时,以上要素只是我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该重点考虑的几个方面,不能说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每个人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考虑。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就业时有意识地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不是说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就一定不能去做了,“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后图发展”的就业思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找工作都将具有战略指导意义,只是我们在择业过程中,如果在保证就业的大前提下,能够更加的科学理性一些,无疑会更加有利于我们未来的成功。
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关乎大学生的崭新的、终身发展的大事。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和理想,准确定位,重塑自我,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值得我们大家探讨。
专业与职业
----所学专业是否需要与未来的职业对口?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报考大学时,到底报读什么专业,往往是选择时下热门的专业,或者为了能够上大学而报读一些偏门的专业。
但在大学学习或者参加社会工作时,却发现自己对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是培养兴趣还是另寻专业呢?
其实,除了技术类学科和基础知识外,大学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能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非常之少,大学教育主要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拓展了知识的深度,所以,如果你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建议你在步入社会时可以选择新的职业从头开始。
择业与就业
----是谨慎择业还是先就业再择业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很多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非常谨慎,心想一定要选个跟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相同的企业才肯就业。
有两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来到深圳,她们俩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个人阶段性规划也非常好,所以,她们在择业时有几个要求:
一般的公司不去,跟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无关的公司不去,而且还要求要两个人同时进入一家公司。
她们怀着招聘的公司多得很的想法,可是一个月后,盘缠差不多用完了,我发现她们还每天来往于人才市场的路上。
毕竟,我们只拥有理论知识,要去与那些已经拥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甚至层次比我们还要高的求职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无疑我们具有相当的劣势;加之大部分企业都偏重于实用而不愿投入时间栽培,一些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面试的印象也不错,结果却没有被录用,我想大部分原因在于此。
所以,建议大部分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就业与适业
----是卧薪尝胆累积自身竞争力,还是快鱼吃慢鱼寻求快速发展?
大多数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EQ)都欠佳,由于社会阅历和生活磨练少,所以,他们往往经不起失败和挫折,不能笑对生活;另一方面表现为急功近利,进入一家公司才工作三四个月,就以为自己已经学到了该学的东西,于是马上想着换新工作,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有的学生以为十年寒窗都在花钱,踏入社会就是赚钱的好时机,甚至用频繁转换工作来作为加薪的跳板。
可是,频繁转换工作,一年下来,工资没有涨高,能力也没有增长,白白浪费光阴。
建议步入社会时先卧薪尝胆的沉淀下来,深入地实践学习和积累,即使想要去进修深造的,也要等三四年后再考虑,或者不脱产学习。
既然就业了,就要学会适业、守业,适应现在的职业,锻炼自己的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而要完全学习到一个中层岗位的知识技能(达到独立操作能力),没有两年以上的沉淀是不可能的,最多也是表面功夫。
你已经具备了十年寒窗的知识积累,恐怕还需要十年寒苦的实践积累,企业是不欢迎半桶水的,说什么你都懂一点,但深入谈下去你就什么也不懂了,其实也就是你什么都可以做,但什么事情都不能交给你独立去做,那不成了“打杂”的?
最初就业,先选择一份不太重要的工作
谁都希望找到的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