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96178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9年地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选题

1、地震是地球(D)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A)

A、烈度:

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

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

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

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

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

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

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

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B)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 D)年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 B )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B )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C)。

A、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A)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

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 D )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7.2级         B、河北邢台6.8级

C、云南龙陵7.4级          D、辽宁海城7.3级

12、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B )

A、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3、<<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D )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14、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A)。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C)。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16、吐鲁番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6年在(A)发生6.0级地震。

A、吐峪沟 B、库米什  C、七克台     D、大河沿

17、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D)。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8、(C)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

19、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20、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B)。

A、火山地震B、构造地震C、陷落地震D、人工地震

21、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D )次,其中有感地震约(B)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2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 B )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23、吐鲁番地区最年轻的活动性断裂带是(C)。

A、博罗霍诺活动断裂带    B、博格达南缘活动断裂带

C、中央隆起带        D、也木什盐山断裂和火焰山南缘断裂

24、吐鲁番市城市抗震设防能力,应具备(C)度设防。

A、Ⅴ      B、Ⅵ      C、Ⅶ        D、Ⅷ  

2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 )。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26、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 D )度。

A、Ⅷ    B、Ⅺ    C、Ⅸ    D、Ⅻ

27、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2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多次,一般情况下,( B )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9、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A )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30、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8.7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遇难失踪总人数达(  B  )。

A、20万人      B、22.5万人    C、24万人   D、28万人

二、多选题

1、地震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下列哪些属诱发灾害( ACE)。

A、人的心理创伤  B、爆炸  C、瘟疫  D、泥石流   E、社会动乱  

2、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

其中(ADE)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A、时间B、震中距 C、震源深度D、震级   E、地点

3、识别地震谣言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地震预报不是政府发布的         B、可向当地人民政府核实 

C、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说的十分准确   D、可向当地地震部门核实   

4、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结构类型:

( ABC)。

A、砖木结构B、砖混结构C、土木结构 D、钢筋混泥土

5、地壳的不断运动是孕育地震的温床。

在这个孕育过程中,震源及其附近的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 ABCD )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这就是地震的"前兆"现象。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气象

6、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BCE )

A、饥荒  B、海啸 C、毒气泄漏  D、瘟疫   E、放射性污染

7、目前的地震预报是综合预报,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地震活动,在( ABCD)等方面异常的异常变化,做出的预报。

A、电磁  B、重力  C、地壳形变   D、地下水动态

8、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指大型的(  ABCD )等,这些设施的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时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要求对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提高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A、水电站  B、核电站  C、通信  D、交通及供水供电

9、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ABD  )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10、地震预报包括( ABCD )。

A、长期预报   B、中期预报   C、短期预报   D、临时预报

11、地震直接灾害除造成建筑物破坏外,不会引起(  ABCD  )

A、山崩、滑坡    B、地裂、地陷    C、喷沙、冒水    D、海啸

12、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以下地方(  ABCDE  )

A、松软的土地    B、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    C、山坡或山脚

D、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附近     E、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及其填充地带上

13、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 BC )。

A、切断水源    B、切断燃气源    C、切断电源    D、关好门窗

14、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ABCD )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15、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

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ABD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16、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 BCD  )

A、台网建设   B、震灾预防    C、紧急救援    D、地震监测预报 

17、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险,有( BCD  )

A、阳台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墙角

18、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可分为( ABCD  )等环节。

A、地震预报   B、地震灾害预防   C、地震应急    D、震后救灾与重建

19、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 BCD )

A、震源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地质构造

20、按对地震活动的过程性特征的定性表述划分类型,一般可分为( ABCD )

A、孤立型    B、双震型    C、震群型    D、 主震-余震型

二、简答题(1-24文档缺失)

25、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

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

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26、怎样摆放家具物品?

答:

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

在高大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

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7、怎么样避免地震时物品伤人?

答:

固定高大家具,并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倾倒或掉下伤人。

28、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答:

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

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29、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答:

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30、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答:

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31、地震时如何保护头部?

答:

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

32、在平房怎样避震?

答:

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3、在楼房怎样避震?

答:

遵循就近躲避原则。

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34、高楼如何撤离?

答:

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35、在教室内怎样避震?

答:

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36、在操场怎样避震?

答:

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37、在体育馆、影剧院怎样避震?

答: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38、在街道上怎样避震?

答: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

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39、室外危险物及危险场所有哪些?

答:

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

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40、在开阔地怎样避震?

答:

要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41、在野外怎样避震?

答: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42、在海边怎样避震?

答:

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43、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怎样避震?

答: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44、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

答:

司机应及时停车。

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5、遇到火灾时怎样逃生?

答:

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46、遇到燃气毒气泄漏时怎么办?

答:

要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

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47、地震停止后如何紧急撤离?

答:

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48、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

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

49、被埋压时如何改善所处环境?

答:

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50、被埋压时怎样扩大和保护生存空间?

答:

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51、被埋压时怎样保存体力?

答:

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52、怎样实施自救?

答:

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

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53、怎样寻求救援?

答:

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54、震后救人原则是什么?

答:

先救近处的人。

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先救青壮年。

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先救容易救的人。

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55、怎样判定幸存者位置?

答:

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

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

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

56、对一时难以救出的受伤者如何处理?

答:

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

57、救人时如何避免被救者遇到伤害?

答:

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

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

58、怎样确保幸存者安全?

答:

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

灰尘过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

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水、食品或药物等,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

59、怎样对幸存者施救?

答:

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

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

60、怎样对幸存者进行特殊护理?

答:

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

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

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61、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有多久?

答:

一旦人的呼吸心跳停止,30秒后昏迷,6分钟后脑细胞死亡。

因此,现场急救时,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几分钟最为关键。

62、施救原则是什么?

答:

先救命,后救伤。

先做心脏复苏,把人救活,再进行创伤救治。

63、心脏复苏共分几个步骤?

答:

八个步骤。

判断意识,呼救,摆成侧卧位,打开气道,检查呼吸,口对口吹气,检查脉搏,心脏按压。

64、创伤现场急救四大技术是什么?

答: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65、如何进行伤口包扎?

答:

使用的材料有:

绷带、三角巾,也可就地取材。

包扎要求:

轻、快、准、牢,先盖后包(干净敷料),不可过紧或在伤口上打结,暴露肢端。

66、一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

可采用扶行法、背负法、爬行法或抱持法。

67、两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

可采用轿杠式或双人拉车式。

68、三个人如何运送伤员?

答:

可采用三人同侧运送。

69、怎样制作简易担架?

答:

可用上衣、被单、绳索、门板与木棍组合等方式做成简易担架进行搬运。

70、搬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伤员宜躺不宜坐,昏迷伤员应侧卧或头侧位,要严密观察伤员神情;要保护颈椎、脊柱和骨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