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5769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docx

《心理学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章基础知识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psychology):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理解:

1,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头脑内部,对于这种头脑内部的活动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或度量。

但是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并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

通过对行为的观察,我们是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的);2,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

总之,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l879年德国学者冯特(W。

Wundt,1832~1920)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衡量某一学科是否属于科学范畴,主要看其运用的是否科学的方法,并且是否达到了几个重要标准。

科学的方法主要包括:

系统观察和直接实验,

重要的标准包括:

1、客观性--对信息的选取是取决于信息本身而非研究者的个人偏好;  

2、准确性-—尽可能准确和精确的搜集信息;

3、可检验性——任何结论都是在多次的检验之后得出的,排除了所有的不一致性。

从科学的分类上讲,心理学有它的独特性。

因为心理活动在头脑中产生,必然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同时人是物种发展中最高等的社会性生物,一切活动又都不能摆脱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所以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

什么是意识?

什么是前意识?

什么是潜意识?

经典描述是使用了比较现象的方法.

意识:

个人在任何时刻觉察到的感觉和体验.

前意识:

使用适当的努力或注意就可以提取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忆等。

潜意识:

对意识构成威胁而必须推开的记忆和情绪等内容,是不能简单注意就能意觉察到的,可能在梦、口误、诙谐中泄露其部分.也可以通过精神分析学等技术发现.

潜意识和无意识是否存在区别呢?

在一些翻译上这有时候混在一起,按照张春兴的《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所引用的资料定义,这两者存在区别但也有相同处。

潜意识如上面定义。

无意识则是指不能觉察的意识状态.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不少人初次听到“心理学”一词,往往好奇地认为“学了心理学就能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就可以猜测别人的心理",把心理学看成玄虚奥妙,深不可测的学问,这是由于不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所引起的误会;有的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往往又把心理学与相面、测字、算命、看手相等迷信、巫术联系在一起,甚至有的人曾诬蔑心理学是“伪科学”,并把它列为“禁区”,这些是对心理学的错误理解和歪曲。

那麽,心理学究竟研究什么,它是一门怎么样的学问呢?

简而言之: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任何科学都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

它不仅揭示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同时还要研究这些心理现象的发展及变化规律,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解释。

那么,什么是心理现象呢?

心理现象不仅人有,动物也有。

普通心理学所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指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十分熟悉的现象,它是宇宙间最复杂又最奥妙的现象之一,恩格斯把它誉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具体地说,心理学的研究有以下内容: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指人类共同拥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认识过程

当你与一位同学初次见面,认知过程就是你在认识该同学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你对同学的认识过程开始于对他(她)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该同学个别特性(如肤色、明暗、声调、胖瘦、高矮等)的认识,知觉是对该同学的诸多个别特性之间关系的整体认识,如将该同学的肤色、胖瘦、高矮等个别特性加以综合,就可看到一个具体的人。

当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经验在该同学离开以后并没有马上消失,还停留在你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这种累积并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叫记忆。

你还可能会根据自己听他(她)说的话、看他(她)的举止行为,推想他(她)的兴趣爱好、过去的经历等。

像这样在感知觉与记忆的基础上,间接、概括性地认识客观对象,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

你还可能对头脑中保存的有关他(她)的具体形象加以改造,使他(她)变得更美,这就是想像。

称还能够用语言将自己的感知觉、记忆以及思维与他(她)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就是语言活动。

一个处在清醒状态的人,每时每刻总在感知着他周围的环境,有选择地记忆着他所经验过的事情;不时地提取记忆资料去理解和剖析发生的事情,必要时需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推测想象,以求得恰当的判断和结论。

这里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属于人对周围环境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2、情绪和情感过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你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愉快、痛苦、气愤、悲伤等体验,在认识他人或客观事物时,会对其对象产生一定的态度,如满意、不满意;喜欢、厌恶;愿意接近或者避之惟恐不及等主观体验,我们把这类心理现象称之为情绪和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通常,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仅仅是认识它,感受它,对它还会采取一定的行动。

一个人有意识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式方法,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心理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都是一个有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完整过程,我们通常将其称为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又简称为知、情、意过程,这三个过程彼此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人的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过程又总是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前提,而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又促进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因此,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

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心理过程产生时又总是带有个人的特征,从而形成了每个人的个性.因此,心理学还要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称之为个性心理或差异心理.个性心理由以下两个方面组成: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

它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例如,有的人有数学才能,有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有音乐特长,这是能力上的差异。

在行为表现方面,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热情友善,有的人冷漠无情,这些是气质和性格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二者合起来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如图1—1所示.

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相互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情绪和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就无法形成。

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使指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

总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3.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4.神经元:

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中间)神经元。

5.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6.中枢神经系统:

脑(高级)和脊髓(低级)。

7.额叶:

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能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志和动机的作用。

顶叶:

调节机体的触、温、动等感觉。

枕叶:

视觉中枢。

颞叶:

听觉中枢。

左脑:

语言中枢.

8.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9.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外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10.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11.反射:

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12.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第一信号系统:

把直接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

以词语为信号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如“望梅止渴",是人和动物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

13.神经活动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活动,其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14.神经活动的规律:

a.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和扩散;

b。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负诱导(兴奋→抑制),正诱导(抑制→兴奋)

第四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

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考虑到化学把物质分解成各种元素,那么心理学应该也可以同样地通过实验方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元素。

根据这一思路,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

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

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初期,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ism)学派盛极一时,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进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B。

Watson,1878~1958).华生认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这是因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是能够重复的,而心理带有主观的性质,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这样就不如把心理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

在剌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一反应"公式(S一R)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

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

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这样一来。

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

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

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

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

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

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

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

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

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

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

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

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

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

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

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

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

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

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

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

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

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华生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

如果说华生废除意识的主张,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那么方法论的行为主义则在美国借操作主义的巧辩而延续。

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

F.Skinner)。

由于斯金纳的理论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有所发展,通常把他的理论称为新行为主义,而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原理,他明确指出:

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按行为主义的主张,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将意识当做心理学研究之主题。

华森氏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研究只限于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资料。

内省不是客观的方法,用内省法所得到的意识经验,更非客观资料.因此,行为主义者批评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二者,均不配称为科学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主张,最重要者有以下四点:

(1)强调科学心理学所研究者,只是能够由别人客观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

(2)构成行为基础者是个体的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

(3)个体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动学习的。

(4)经由对动物或儿童实验研究所得到的行为的原理原则,即可推论解释一般人的同类行为。

像此种纯粹以“客观的客观"为标准的行为主义取向,被人称为激进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发展到三十年代后,其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了批评.同时又因其他学派理论的影响,有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行为主义中持有此种理论取向者,被称为新行为主义(new-behavioyism)。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我们可以从下述两点对行为主义做公正的评论:

其一,为使心理学符合科学的标准,行为主义者刻意将之限定为外显行为,将传统心理学中一切有关“心"的成份完全排除,致使心理学内涵窄化,难免有削足适履之缺失.七十年代以后,现代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是对行为与心理历程的科学研究",又把失去了多年的“心"找回来,显然就是行为主义偏激取向的匡正。

其二,行为主义的严格科学取向,使心理学在研究上提高了方法与工具的品质,使心理学在社会科学的同辈中形象突出,在四十年代行为科学(behavioral science)兴起,其名称之由来,就是受了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因此,在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上,行为主义仍然是有贡献的.此外,行为主义的研究,在学习心理学上也是贡献甚大。

 行为主义理论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因此,在实用主义思想指导下,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很快就盛行起来。

行为主义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一直流行到50年代才逐渐衰落。

但是它的影响深远,不仅其客观研究方法得到了肯定,而且在当前的行为改造、心理治疗中,行为主义的方法仍占有重要地位。

四、格式塔心理学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同时,德国也出现了另外一个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Cestaltpsychology),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魏太默(MaxWertheimer,1880~1943)、考夫卡(KurtKoffka,1886~1941)、苛勒(WolfgangKohler,1886~1941)等人,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其含义是整体,或称”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

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尤其是有关知觉的一些实验结果,称为格式塔知觉规律,至今在心理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和意识,其目的在探究知觉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

按它的论点,先是反对结构心理学的心理元素观,后来也不同意行为主义心理学所持的集多个反应而成整体行为的理念.格式塔心理学所强调的是,知觉经验虽得自外在的刺激,各个刺激可能是分离零散的,而人由之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对结构主义者而言,各元素之合等于意识之总体;对行为主义者而言,各反应之合等于行为之整体;但对格式塔心理学者而言,部分之合不等于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合.原因是在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加多了一层心理组织。

所以知觉的心理组织,才是最重要的。

以四直线构成正方形为例,我们所得到的知觉不是等长的两横线和两直线之合,而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四直线之外,另加了一层“完形”的意义.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

如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如果放映两条线的时间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缩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 a线向 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

这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因此,格式塔心理学者们认为,心理现象未必反应物理刺激的事实;物理刺激是客观存在,而心理现象则是经由个人对之加以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也即“客观的主观”。

    格式塔心理学很重视心理学实验,他们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也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下了基础。

 

五、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即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

它们常常是一些由于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的限制,而不能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因为种种原因长时期被压抑着处在被觉知的意识下层,形成下意识,但对于意识仍然发生影响。

这些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在我国更受到过长期的批判.   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仍然继续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等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目前,有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