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5363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河北省景县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一调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

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

“他者”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认知,包括对一个国家民众自我文化意象的认知;一国民众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各样“他者”眼中的文化观察作为反观自我的“镜子”。

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

不论从哪类认知主体角度讲,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五个维度需要我们同时关注。

 

     一是根基。

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实际,离开根基的建设,把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仅仅理解为一种设计、传播,便如同在花瓶中插进无根的花枝。

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

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

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着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二是灵魂。

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

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

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

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三是持守。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入迷茫。

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

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

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四是创新。

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

“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

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

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五是气度。

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 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建立国家文化形象的根基。

 

B.在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文化精神。

 

C.对于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善于向世界讲述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D.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其他文明的特点,学会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认知主体,“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性。

 

B.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已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也能传到村一级。

 

C.对于有着丰厚积淀的传统文化,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也有些人对其非常地轻视与不屑。

 

D.中华文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创新,创新既表现在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上,也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必须要从根基、灵魂、持守、创新、气度五个维度来进行思考与关注。

 

B.第四段举当代中国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给以尊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传统文化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C.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五个维度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中丰富自我。

 

D.“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来具有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断 桥

蒋 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

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

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

“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

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

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

“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

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

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

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

“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

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

“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

”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

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

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

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

“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

“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

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

“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选自《金山》2015年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惜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5.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丁西林:

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

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

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任理预科主任。

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

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

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

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

他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至抗战前,已建立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他任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

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

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

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客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

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

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

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

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作为一位戏剧作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

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

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

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大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

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

他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

他的语言,幽默俏皮,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

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

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

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相关链接:

①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面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

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

(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丁西林是物理学家又是剧作家,他的喜剧成就高于物理成就。

B.丁西林善于捕捉喜剧因子,自由驾驭生活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使一些偶然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自然化解,使喜剧效果独特。

C.丁西林在归国后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剧作家,他的《一只马蜂》《压迫》等独幕剧久演不衰。

D.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感性的笑,是"会心的微笑"。

他的独幕喜剧虽无大的矛盾,但能把握喜剧性的"种子",形成核心情节,突出喜剧性。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丁西林在北大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B.上海物理研究所创办时步履维艰;十年后就已经初具规模,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与丁西林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C.丁西林的戏剧创作从一开始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是因为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求学期间积淀了丰厚的文学底蕴。

 

D.丁西林的戏剧在题材上并无特色,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显出个性,善于用夸张丰富剧情,使情节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让观众欣赏后发出会心的微笑。

 E.无论是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还是在建国后从事文化交流工作,丁西林都没有放弃对戏剧创作与发展的探索,其剧作广受欢迎,意义深远。

9.丁西林在戏剧创作上有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

“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耗敝极矣。

”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

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

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

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因此有胜无败。

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

“敌未灭,何以家为?

”(5分)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5.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鹰击长空,,。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

但我不能放歌,。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

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

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通过参与国家公祭日,我们不仅掌握了千真万确的史实,而且能够培养起真正热爱和平、守卫和平的认知。

B.某中学秉承“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以“把每一个学生放在心上”为行动指南,已成为精英的摇篮。

C.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公民不仅将拥有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到2017年,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D.2016年9月1日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开始施行。

法律明确禁止的,是个人开展公开募捐,但不禁止个人求助。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对于有兴趣投资木王山森林公园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B.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D.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5个字。

(6分)

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得出的,___                                         。

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正面的标签,___ _                                     ,并被赋予一切优良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反面标签,那么他就会被“消极”的光圈笼罩着,__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                                                                                                              。

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