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5116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

《《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docx

《心理健康教育论》自考简答题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第一篇基本原理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四、简答题

1健康的涵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也就是说,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几方面。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种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2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的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综合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3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1、统计常模根据统计学的正态分布曲线,可认为处于总体平均标准范围内者为心理正常,偏离这一范围者就是异常。

2、社会规范以社会规范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并以此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是否正常。

一般而言,有心理障碍者必然偏离社会规范,但偏离社会规范者未必都有心理问题。

3、生活适应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是以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言语、思维、行为等为依据的。

4、临床诊断以本人或他人是否观察或检测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致病因素,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5、主观经验以个人的主观经验或感受来判断其心理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标准的科学界定

根据对心理健康的结构关系和核心要素的认识,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我们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

(一)智力水平正常

(二)自我意识正确(三)人际关系和谐(四)生活平衡积极(五)社会适应良好(六)情绪乐观向上(七)人格统一完整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

四、简答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很明确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定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2、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两者的不同点:

(1)理论基础不同

(2)学生观不同(3)目标侧重不同(4)工作内容不同(5)工作原则不同(6)方法手段不同。

两者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具有紧密的联系。

(1)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德育的要求,因为德育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2)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扩展了德育的方法,增加了德育的途径,巩固了德育的基础,强化了德育的地位和功能,使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他教育获得了更为和谐的统一。

因此,两者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相互替代。

它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并能相互借鉴与提高,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应,更似鸟之双翼,不应缺一。

4、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全体性原则(三)差异性原则(四)主体性原则(五)整体性原则(六)发展性原则(七)活动性原则(八)保密性原则

5、差异性原则的涵义与贯彻要求

1、涵义:

差异性原则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贯彻要求【领会】:

(1)要认识到人是有差异性的,青少年也不例外,他们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消除这些特点与差异,而是要使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最合适而完美地展示出来。

也可以说,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精髓所在。

(2)强调差异性,也就是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样,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重视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6、保密性原则的涵义与贯彻要求

1、涵义:

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

2、贯彻要求: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尤其是个别教育与辅导过程中,学生会向教育者泄露很多个人的秘密、隐私、缺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困扰、矛盾冲突等。

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所有这些信息保密,除此之外,还不得对外公布求助学生的姓名,拒绝任何有关求助学生的调查,尊重求助学生的合理要求等,这些都是保密的范围。

不过,替来访学生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解密。

五、案例分析

小明与小丽是某重点高中二年级学生,小明比较外向,小丽比较内向。

两人是同桌,

平时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关系比较亲近。

最近,班主任杨老师发现小丽上

课心不在焉,好像心事重重,就找小丽谈话,小丽犹豫了一会儿,才告诉老师,小明最近给

她写了封求爱信,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杨老师让小丽把信交给他,小丽先是不愿意,杨老师

说,你要不交,我就找你家长来,小丽害怕老师叫家长,就把信交给了杨老师。

当天晚自习,

杨老师以这封信为依据,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批评他们两人谈恋爱。

小明先是摔门而出,小

丽随后也哭着离开教室。

第二天,他们俩人都没有到校。

请你根据这段材料分析说明杨老师的做法是否恰当?

如果不恰当,主要违反了心理健康

教育哪些原则?

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答案要点:

1、不恰当

2、主要违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密性、差异性、教育性等原则。

3、可能造成的后果: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第三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四、简答题

1、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

(一)心理卫生运动的影响1、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吴南轩先生在南京中央大学心理系开设心理卫生选修课,开创国内高校之先河。

并在中央大学《旁观》杂志上开辟《心理卫生》专栏,可谓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萌芽。

2、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美国召开,刘瑞恒与会并当选为名誉副会长。

3、1936年4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南京正式成立,从而揭开了中国心理卫生运动的序幕。

4、1944年,我国医学心理学创始人,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发起人之一的丁瓒,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卫生实验室、咨询所和门诊部,开展较为系统的心理卫生和医疗工作。

(二)职业辅导工作的促进1、1916年,北京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首先倡导职业辅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适应的职业和学科。

2、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这是当时我国惟一的职业辅导机构。

2、中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内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

1、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引入: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在心理卫生领域开始出现。

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重新成立,1986年底,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北京召开了首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交流会。

以此为标志,心理卫生运动开始了向教育界的发展,从而对学校心理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心理卫生得以恢复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我国的高等学校获得了最早的重视和发展。

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率先成立心理测量与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989年,上海市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学会,该协会是全国最早以推广、研究、普及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宗旨的专业性学术团体,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探索: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一些学者走出国门,到海外系统学习心理咨询与辅导;同时,国外与港台的学者也陆续到内地讲学,推动了大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也十分活跃,各种学术组织纷纷成立。

党和政府在这一时期也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起步: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教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1999年8月,国家教育部第一次就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做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许多高校和中小学都系统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

2001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2年4月,教育部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2002年9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上重视不够:

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

因此,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

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东南沿海等地区重视程度高,普及面广,发展速度快。

切实重视和关注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学生,是我国今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所在。

(三)专业化队伍尚待建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和关键。

(四)理论指导力尚显不足: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还笼罩在传统教育研究的阴影之下,高水平、系列化的研究少,争鸣类、服务性的研究也不多。

同时,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存在脱节现象,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因缺乏科学指导而水平不高。

(五)实际操作规范性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性工作,缺乏规范性,就会损害它的科学性,进而直接影响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另外,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某些地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倾向,如重少数轻全体的个别化倾向,重治疗轻发展的医学化倾向,重教学轻活动的知识化倾向,重说教轻尊重的德育化倾向等。

这些显现和潜在的消极倾向,已经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4、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展望

五、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展望【领会】

面对未来,著名心理辅导专家吴武典教授等人预测21世纪的我国心理辅导的趋势是:

在理论上,将加强研究力度,强调本土化研究,强调辅导的人生化本位;在内容和方法上,职业辅导将会成为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将会扩展,学校辅导课程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在技术方面,计算机将有助于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化(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技化(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五)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国化

五、案例分析

以你所在的学校为例,谈谈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

相应的对策建议。

答案要点:

结合本校实际,从思想观念上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地区与学校间的差异,专业队伍的

建立与设施的配备状况,专家、理论指导与研究状况,实际操作的规范性状况,师生受益状

况等方面分析说明并提出解决办法。

第四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四、简答题

1、自我认识教育与辅导的涵义

自我认识教育与辅导的涵义:

自我认识的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训练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状况(比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比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比如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异性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力求培育和发展个体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的一种教育活动。

2、师生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

A.师生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

所谓师生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指导、训练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形成一种友好的、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的教育活动。

B.师生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措施:

因为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性地位,所以师生关系的促进和改善应该以教师为重点。

教师改善师生关系的方法措施是:

(一)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二)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三)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四)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五)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3、亲子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

A.亲子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

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就是教育青少年学生更多地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同时也使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正确处理代沟问题,以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

B.亲子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措施:

(一)要帮助、指导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应让父母做到:

1、明确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特征;2、采取恰当的教养态度;3、了解子女对父母的期望;4、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5、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

(二)要帮助、指导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

要使学生认识到:

1、在任何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出现矛盾或冲突。

美好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善于解决、处理矛盾或冲突。

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特别是心理、情感的需要。

因此,要处理好亲子关系,我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也要考虑父母的情感需要,言语行动还应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以避免激化矛盾,造成彼此的伤害。

3、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

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一方面要向父母表明自己可以理解他们,感谢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应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让父母感到你确实长大了,懂道理了,从而改变态度。

4、同伴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

A.同伴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涵义:

所谓同伴关系的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教育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培养他们相互尊重、换位思考的交往意识和习惯,使他们养成理解、友善、信任、宽容等良好性格特征,在与人交往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B.同伴关系教育与辅导的措施:

解决学生同伴关系中的冲突,对学生进行同伴关系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动

(二)了解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公正及时地处理同伴冲突(三)建立班级活动的规则,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团体(四)创设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良好的同伴关系(五)提高人际认知水平,调整交往认知结构(六)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主动参与交往活动

5、学习动机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

A.学习动机教育与辅导的涵义:

所谓学习动机的教育与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认识成就动机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

B.学习动机教育与辅导的对策措施: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体策略有:

(一)阐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培养学习兴趣(三)激发成就动机(四)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6、学习策略教育与辅导的涵义与措施

A.学习策略教育与辅导的涵义:

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等有效的学习策略,使他们学会学习。

B.学习策略教育与辅导的措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进行训练: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支持策略等四个方面。

(二)元认知策略:

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

元认知就是个体对自己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

(三)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他人的帮助等,都属于学习资源。

资源管理策略是帮助学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五、案例分析

吴倩,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独生女。

父母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托其叔伯帮忙照管,

父母只是寄钱,很少过问别的。

吴倩从小性格怪僻,与人交往不好,常说假话,情绪消沉,

很少有笑脸,逆反心理强,假期与父母在一起,极少交流,父母一开口,就说她没出息,不

懂事,她就回敬父母没有责任心,不配当父母,父母一生气,让她滚,她就离家出走。

在学

校常请假,骗班主任,学习成绩差,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经常在班上公开批评她,但她满不在

乎,老师因此都很讨厌她,她见了老师也不问好。

吴倩平时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很少参加

班级活动,在高中只与同座和另一位同学有交往,还时常闹别扭。

请你依据上面的材料,分析吴倩同学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相应的辅导措施。

答案要点:

(一)师生关系的现状与问题:

生疏紧张,互不理解,相互讨厌甚至敌视;教师经常公

开批评,伤害了吴倩的自尊心。

辅导措施:

重点从教师角度考虑。

1、更新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2、注重师生互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3、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促进师生的自由交往

4、采取民主的教育态度,促进自身的教育行为

5、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亲子关系的现状与问题:

生疏淡漠,缺少亲情,互不了解,形成代沟,父母不能

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形成对立情绪。

辅导措施:

1、要帮助、指导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应让父母做到:

(1)明确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特征;

(2)采取恰当的教养态度;(3)了解子女对父母的期望;(4)更新教育观念,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5)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

2、要帮助、指导子女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并帮助他们有效地与父母沟通。

要使学生认识到:

(1)在任何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出现矛盾或冲突。

美好的家庭不是没有矛盾和冲突,而是善于解决、处理矛盾或冲突。

(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特别是心理、情感的需要。

因此,要处理好亲子关系,我们不但要考虑自己的情感需要,也要考虑父母的情感需要,言语行动还应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以避免激化矛盾,造成彼此的伤害。

(3)尽量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问题。

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一方面要向父母表明

自己可以理解他们,感谢他们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应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想法,让父母感到孩

子确实长大了,懂道理了,从而改变态度。

第二篇实施途径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四、简答题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

人们对课程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习者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它包括整体规划(即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即教材)。

从狭义的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的质量等问题。

从广义的课程而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获得的关于心理健康发展、心理素质提高方面的全部教育性经验。

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体包括属于显性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及属于隐性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三大块。

同时,由于人的心理是人的各种活动的基础,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包括融合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中的“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统一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之中,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目标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它的实现有赖于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体目标的实现。

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陶冶”;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于与某种学科的学习及某种形式的活动相关的心理品质的认识与训练。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结构主要包括:

1、认知经验要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认知经验要素摆到最突出的位置,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理性的认知。

这是一个健康人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使人得到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2、意志品质要素:

意志品质要素是人的精神力量的标志,是人取得成功的动力维持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意志品质训练。

3、情感经验要素:

这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通过各种活动和情景,让学生体验各种情绪反应,学会调节和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4、社会经验要素:

教育就是要把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人,让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与人合作。

5、生活经验要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学会正常消费,懂得幸福生活的不易、珍惜生活。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1、逻辑式组织:

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适应这一规律,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来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心理式组织:

它是以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现象来组织教学内容,也就是按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类别顺序来组织。

这种组织方式是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采取折中式组织,也就是调和上述两种方式,选取它们的优点。

当然,两种组织方式的比例不是机械的、固定的,而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所侧重。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辅导

四、简答题

1、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涵义

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涵义:

从狭义来看,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个专业化的助人自助过程。

它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应用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引导他适应环境,与人建立和谐关系,发挥长处,成为一个内心平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从广义来看,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学会了面对难题以及解决难题的基本原则,进而能够积极、均衡地发展自己的人生。

2、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

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

心理咨询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方式,比如根据对象可以划分为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根据来访者的人数可以划分为个别咨询与小组或团体咨询,根据所提供的场地和媒介可以分为门诊咨询、信函咨询、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