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425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

《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阆中历史文化资料.docx

阆中历史文化资料

阆中文化资料

喵喵

一阆中印象第一词——风水古都

历史渊源:

据称是唐代贞观年间著名天文历算学家袁天罡奉太宗皇帝之命由长安行至西南步测王气,到达阆中终于步测到王气。

传说袁天罡规划了阆中古城,此地依山傍水,龙脉之地,颇具王气。

(在天宫院的介绍中,关于天文的主要贡献多是由李淳风出血的,袁天罡的贡献十分抽象,估计实质贡献不多。

(风水,主旨是为了追求人居环境的协和、择吉而避凶,构成中国独特的景观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现象,已经为了建筑的潜规则甚至显规则。

风水以藏风、得水为条件,着眼于寻求理想的居住或墓葬环境。

古代认为,环境与人之间有奇异的类同性,地理环境尤其是山对人的影响,譬如形状上人肥山厚、人饥山瘦,气势上人秀山清、人迷山浊,动作上人驻山宁、人离山走,性情上人勇山雄、人凝山缩,伦理上人孝山顺、人亏山逆。

中国风水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时代风水观念、风水意识的形成,到伏羲八宫卦序图发展为六十四卦、演变成《周易》,再到秦汉风水理论创世,到魏晋南北朝风水术大肆张扬,隋唐时期时期风水理论著作颇丰,直到唐以后,形成“形势宗”和“理气宗”两大派别,前者中山川形势的空间形象上达到天人合一,后者注重是在时间顺序上达到天地人合一。

经由阴阳、五行、八卦、四象、天干地支等学说引入,综合了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体学这风水学的三大支柱,实现风水学最高原则——天地人合一。

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人是一体的,天上有的,人间必然有,地下也有。

这种观念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思维的基本源头和文化基因,也贯穿了风水学的发展过程中。

1神秘的北纬31度

阆中与古埃及金字塔等神秘之地同处于北纬31度区域。

(沿地球北纬30°线前行,眼前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从地理布局大致看来,这里既是地球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所在地,同时又是海底最深处——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的藏身之所。

世界几大河流,比如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均是在这一纬度线入海。

更加令人神秘难测的是,这条纬线又是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的所在地)。

2阆中山水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四周环山绕水。

山川形胜,秀绝寰宇,温润敦厚的嘉陵秋水为蜀都三秀之一。

是大巴山脉、剑门山脉、嘉陵江水三者汇集之自然山水之地同时也是仙气、灵气、王气三者汇集之地,所以号称”嘉陵第一山水”。

文化历史渊源: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说:

“阆,门高也。

”意思说:

“阆”是高门的意思。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

“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

”意思说:

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

也就是说,阆中因山得名。

《旧唐书·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时说:

“阆水迂曲,经巴郡三面,故曰阆中。

”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

意思说:

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

也就是说,阆中因水得名。

两种说法看似不一,实际并不矛盾。

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山下,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阆中地理位置图

阆中山水环绕图

城周苍山连列拱卫,佳景云集、气象深远,准确表达了风水的“龙、沙、水、穴”理论模式,是历代堪舆家视为最理想的风水宝地。

山水环绕、冲阴抱阳风水文化中必备元素一一具有。

阆中城周风光图

3建筑规划

古城内建筑规划以中天楼为轴心,应“天心十道”之喻,按东西南北走向,次第展开,布若奕局。

中天楼全景从中天楼看街巷

可谓城中飞阁连危亭,却望城郭如丹青。

对岸观景图

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起因除了阆中为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同时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居街院和寺院楼阁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4民居街院

明清时期古风遗存,融京都四合院与江南园林风韵又自显川北特色的民居古院,融合风水理论。

有四水归堂的四合院格局,纳光避风的倒天井坐向,另外还有串珠式、品字形、多字形等即寄托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又适于居住的多样院落形式。

风水之观念哲学以民居为载体再一次贯穿百姓生活。

(古城四合院,中院落为天井,采光、透气、通风、理水。

周边屋檐的雨水流入天井,称“四水归堂”。

四围屋檐可遮雨,人行檐下,不湿鞋。

院中种树栽花,自成一个优雅、闲适、清静的小天地。

品字形院落鸟瞰图

院落风光图

石板长街、斑驳小巷、青瓦长檐,古风古韵的古城街巷景色也是组成阆中风水哲学文化的重要部分,

阆中巷景图

5寺院楼阁

阆中古城内永安寺、大佛寺、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福音堂、陕西会馆等十多处寺院祠馆建筑彰显阆中丰厚的文化。

阆中风水无处不在,专家认为阆中精典的完美风水格局活脱出风水理论的丰富哲学和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典范性。

阆中境内其著名景点的为以下几处:

汉桓侯祠

汉恒侯祠

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明代又称雄威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国文化旅游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张飞为三国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刘备攻取四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并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

在镇守阆中7年间,张飞保境安民,发展农桑。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被属下张达、范强所害,谥为桓侯,葬于阆中。

张飞遇害后人们敬其忠勇,为他筑冢建祠,以示纪念,从初建时算起汉桓侯祠已有1700多年历史。

据阆州刺史崔善《新建巴西太守张桓侯祠记》,张飞死后即建起桓侯祠,虽历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

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增筑围墙47丈。

此后还有多次续修。

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宏,建造精美,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为三国文化的一大胜迹。

唐代佛塔

唐代佛塔图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北玉台山半腰,现滕王阁景区内,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

佛塔高8.25米,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跌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

石质细腻,古朴秀美。

此塔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仅存一座。

其视觉效应奇特,无论从任何角度看去,石塔均向一旁倾斜。

五龙庙

五龙庙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阆中河楼乡白虎村五龙山麓。

始建于唐代,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修。

占地4亩,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原有山门、戏楼、左右厢房及文昌阁等,“文革”被毁,现仅存元代文化遗址文昌阁,属全木结构,其建筑风格为布筒瓦覆盖的单檐歇山式屋顶,面阔3间,檐柱侧脚明显,前檐下施六铺作斗拱出双挑:

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华拱左右各出斜拱,极为别致。

斗拱用料粗大,梁架举折小,屋面平缓。

四根檐柱用料较大。

整个建筑,既具宋代《营造法式》中某些建筑特点,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其“叉手”用料为同期建筑所罕见,左右次间还保持“草袱”及圆木椽子。

建筑造型优美,大式作法,与山西五龙庙型制相似。

虽仅存后殿,但却是现已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筑。

清代四川贡院

四川贡院图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考棚在城内学道街、清嘉靖年间重建、原由山门、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组成。

现存有卷棚式廊道,纵横共长50多米,廊道两旁的木栏上带有飞仙椅。

左右有两排考室,各室相隔,饰以雕花。

至今保护较好,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之一。

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贡院的俗称。

科举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试选拔文武官员后备人才的一钟制度。

明清时,阆中代行四川临时省会17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

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至废除科举制度。

滕王阁

滕王阁景图

嘉陵第一江山景区---滕王阁在阆中城北的玉台山,同南昌滕王阁一样,是唐高祖李渊第22子滕王元婴建造。

滕王于公元679年由寿州调隆州(阆中),嫌“衙役卑陋”,便在城中建“隆苑”(玄宗时改“阆苑”)又在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供其游乐,杜甫有《滕王亭子二首》。

滕王阁下台基上有唐代佛一座。

塔身为上大下小长圆球体,正中开一船龛,内刻一佛结跏跌坐于莲台。

上装塔刹,有石雕8力士举刹身。

刹身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

刹顶为一焰纹状圆石。

石塔通高8.25米。

二阆中印象第二词——天文历法

据称远古时代阆水诞生了人祖华胥,华胥在阆中孕育了伏羲、女娲兄妹,远古华胥之国的阆中是“相天法历”、“仰望俯察”、“巫祝占星术”的发源地。

其实由于阆中集聚风水堪舆家所以天文研究自当人才辈出,在唐宋时期已经成为天文研究中心。

1八卦

伏羲所创的八卦衍生出的卦象理论,在古代制定天文历法一直是重要的依据。

阆中天宫院中的伏羲八卦图

2春节

汉武帝时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宏提出“浑天说”,制作了第一台“浑天仪”。

制作了我国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历法《太初历》,根据《太初历》诞生了春节。

阆中春节景象

3天文学家

以落下闳为名命名的星座,闪烁星空,其后任文孙、任文公天文学家父子,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

4天文古风遗迹

阆中天文研究闻名遐迩,东汉时期张道陵来阆中布教传道,唐代天相相术大师袁天罡、李淳风等先后来阆中定居,研究阆中天文、地理。

蟠龙山、锯山垭、九龙捧圣的天宫院、天罡墓、淳风墓等古风遗迹。

三阆中印象第三词——民俗文化

除了风水文化、天文文化其外巴国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宗教文化、也各放异彩,这表现在多元的民俗文化方面。

1民俗

四川常说巴蜀文化,而阆中则是当时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巴国的最后一个王国都还定都于阆中,巴渝舞、川北灯戏、傩戏和牛灯竹马等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术中,都有很浓郁的巴蜀文化的风格。

巴渝舞

巴渝舞表演

古城阆中,曾为巴子国国都,巴人与汉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一种具有鲜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成为阆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渝舞是古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

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就是由巴人组成的“龙贲”军,执看挺仗,前歌后舞,“凌殷人倒戈”,从而取得胜利。

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七姓巴人帮助汉高祖“还定三秦”,在冲锋陷阵中,巴渝舞又起了重要作用。

《华阳国志·巴志》云:

“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生劲勇,数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便进入了皇室宫廷。

汉代还为巴渝舞配了4篇舞曲:

一曰矛渝,二曰安弩,三曰安台,四曰行辞。

巴渝舞的基本形式是“执仗而舞”。

“仗”,兵器,“执仗”即执干戈;伴奏则是击鼓。

班固《汉书》载:

“巴渝鼓员,三十六人”。

他讲的是宫廷燕乐的巴渝舞,征伐战场上的巴渝舞,有多少人战斗,就有多少人歌舞:

在阵前拼杀者,执看挺戈,大声呼呵,后面伴奏者,则击鼓顿足,以增威势,这就是史书所为的“前歌后舞”。

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这样描绘巴渝舞的壮观场面:

“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山谷为之荡波。

”为了“耀武观兵”,朝廷接待“四夷使者”,便常常表演巴渝舞。

巴渝舞是阆中渝水土著巴族賨人所创造的民间舞蹈。

賨人天性劲勇,俗喜歌舞。

汉高祖刘邦伐三秦建大汉时,被募为汉军前锋。

他们那种“巴师勇锐,歌舞以凌”的气势和战斗力,赢得了汉高祖的喜爱,并将宗人的战争武舞取名为“巴渝舞”,引进宫廷,历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虽曾数易其名,仍盛演不衰。

唐以后,“巴渝舞”在宫庭中销声匿迹,名不见经传了。

但在民间仍在世代承传,历经演变,原始的武舞演变成祭祀性舞蹈和庆典性舞蹈。

留传至今的“八仙鼓”(又名“巴象鼓”)即是历经演变的“巴渝舞”的一种表现形式。

“八仙鼓”为长柄双面兽皮鼓,鼓面绘有八仙或图腾图案,直径约30--40厘米,鼓柄约120厘米。

八仙鼓舞多为10人以上的群舞,适宜广场表演。

表演时,沙锣一道,鼓手随后,一面击鼓,一面呐喊,不断变换队形,浩浩荡荡,威武雄壮。

1955年,阆中组队参加四川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奖。

1991年,阆中市组织300人的“八仙鼓”表演队伍,参加南充第二届丝绸节开幕式表演,引起轰动,获得奖励。

2001年市群众艺术馆蒲公英少儿艺术团演出的以八仙鼓舞为素材的创作舞蹈《巴鼓新韵》,参加四川省舞蹈大赛,获得编导和表演两个一等奖。

为了研究“巴渝舞”,1997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肖善生撰写的《巴渝舞初探》。

阆中灯戏

据考证,川北灯戏源于古老的傩戏。

傩戏又兴起于远古时代,先秦时期就有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

每逢春社、秋社、清明、建庙迎神、神佛生日等民俗活动就会有坛(傩)班和灯班艺术表演,后来两类戏班相互糅合形成独特唱腔的灯戏(川派傩戏)。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苍溪灯戏中的灯腔或灯调,是在灯戏表演中吸收音乐演变的”。

这种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称之为“灯戏”,它迅速传遍了川北及陕甘边界地区,阆中民间艺人吸收并加以发展,形成一定影响力的阆中灯戏。

新编川北灯戏《打判官》剧照

《拜师》剧照

川北皮影

2000多年前,在今陕西地区出现羊皮戏,俗称皮影戏。

皮影戏运用幕影演出道理,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清代各地方的戏剧唱腔的多样促使皮影艺术表演达到鼎盛时期,阆中的皮影戏就是四川的代表,它巧妙的糅合进苍溪灯戏(川派傩戏)唱腔进行表演,影响了整个四川皮影艺术的发展,以至称之为“川北皮影”

川北皮影戏图

民间皮影戏艺人表演图

2特产

保宁醋

阆中保宁醋阆中保宁醋是全国四大名醋(阆中保宁醋、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福建米醋之一)。

它以历史悠久,质优味美、营养丰富、防病治病而著称于世,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展会”上获金质奖。

保宁醋

美食

阆中的小吃堪称一绝,来阆观光的游客,绝对不能错过这里的各种美食。

著名的有“阆中四绝”、华珍五香牛肉干、牛羊杂碎面、川北凉粉、热凉面、油茶馓子等,阆中小吃既具有四川小吃的一般特点——色、香、味俱全,又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有的还具营养丰富、滋补益寿之功效,实是令人望而生“味”,常食不厌,颇受中外食客喜爱。

阆中美食素有“八怪”之称,“张飞牛肉熏黑卖,白糖蒸馍红章盖,男女吃醋不争风,窑压清酒飘四海,奉国大米做豆腐,油茶馓子赶早台,凉面套勺热臊子,出炉锅魁夹凉菜。

张飞牛肉

张飞牛肉是阆中美食的首席代表,最大特色是外表黝黑,内里鲜红,香气四溢,滋味无穷。

张飞牛肉图

阆中凉面

阆中凉面的显著特点,就是凉面要淋热的牛肉臊子,是一种“热的”凉面,所以有人叫“阆中热凉面”,也有就主要原料而言,称其为“牛肉臊子凉面”。

公私合营前,唐顺先一家在郎家拐街开凉面馆,兼卖红烧牛肉,因做工严格,用料考究,质优味美,远近闻名,所以“热凉面”又叫“唐凉面”。

阆中热凉面图

酸菜豆花面

阆中下新街有家姓丧的,做卖酸菜的小生意。

下新街靠近嘉陵江码头,丧家就试着用廉价的酸菜做臊子,做成酸菜面出售给那些出不起钱的下力人吃。

传到第四代丧文喜,他在酸菜臊子的制作上下功夫,用酸菜水点豆花,用豆花水煮酸菜,用佐料熬保宁醋,不断试作、改进,渐渐地,把贫民化的酸菜面,做成一种酸辣爽口、清香解腻、别具风味的名小吃了。

酸菜面的特点是清香爽口。

吃多了油腻,吃碗酸菜面,你会感到特别有味道。

特别是吃多了油腻,或消化不佳的人,吃碗酸菜面,那才叫安逸咧!

阆中酸菜豆花面图

油茶馓子

阆中街坊上的人,特别是一直居住在古城区里的人,早上起来,都习惯于到小店去吃碗“油茶馓子”。

油茶端上桌,被掐碎的馓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馓子下面是搭配精致的各类调料,最后才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

当用细瓷调羹伸入碗内搅拌,一款凸凹有致、多味吐芳、脆柔相融、诱人食欲的美餐便可享用了。

阆中油茶馓子图

其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

前不久召开的阆中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把生态建设作为战略任务,着力打造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南充。

近日,记者踏访嘉陵江重要支流构溪河,沿河发现8处自然形成的瀑布和翩翩起舞的成群白鹭。

如今,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在阆中市已越来越受重视。

阆中湿地景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