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270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

《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docx

务工青年引导手册亚太集团团委1216

分类引导青年工作

 

进城务工青年思想引导手册

 

共青团亚太集团委员会

2012年12月

 

目录

前 言1

总目标2

上篇:

主要引导内容3

一、引导进城务工青年认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3

1.“道路”问题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3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崭新的事业,需要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4

二、引导进城务工青年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符合中国国情4

1.人大代表在总体上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4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实现途径5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6

4.中国必须走自己的民主政治道路6

三、引导进城务工青年正确看待信教行为和宗教信仰自由6

1.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6

2.不能忽视宗教的消极作用,夸大其积极作用7

3.党团员不能信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7

四、引导进城务工青年认清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7

(一)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城乡差距问题7

1.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7

2.收入差距过大不是我们的初衷和目标8

3.缩小收入差距能够实现但需要一个过程8

4.务工青年要努力提高致富本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9

(二)正确看待社会公平问题9

1.社会不公平是相对的9

2.社会不公平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9

3.随着国家发展进步,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公平10

(三)正确看待个人合法权益维护问题10

1.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10

2.采取极端方式维权往往得不偿失10

3.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最有力、最有效11

五、引导进城务工青年认清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11

(一)正确看待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1

1.不能把部分党员干部、官员的问题与整个党的组织、整个政府混为一谈11

2.要理性看待党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

3.党和政府始终考虑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12

(二)正确看待腐败现象和干部的腐败行为12

1.腐败现象难以避免但会越来越少12

2.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党在总体上是健康的13

3.相信党和政府能够解决好腐败问题13

六、引导进城务工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生活14

(一)正确看待个人身份和地位14

1.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应该为自己的辛勤劳动感到自豪14

2.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增强在城市生活的信心14

(二)正确看待进城务工的发展前途15

1.进城务工蕴藏着改变人生命运的重大机遇15

2.只有踏实肯干,才能创造美好未来15

下篇:

引导路径和载体16

1.排忧解难16

2.职业素质提升17

3.榜样典型激励19

4.情感关爱和心理疏导20

5.文体娱乐22

6.面对面交流23

7.媒体覆盖24

8.仪式教育25

9.社会体验参与26

 

前 言

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战略任务。

为进一步增强引导青年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普遍性,2009年4月以来,团中央针对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简称“务工青年”)、农村青年等群体,部署开展了分类引导试点工作。

在此过程中,对务工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梳理分析了务工青年的思想意识关键点及其主要思考逻辑,并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引导思路和内容,形成了《进城务工青年思想引导大纲》(试用版)(简称“《大纲》”)。

《大纲》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主要引导内容”,下篇是“引导路径和载体”。

在对总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的基础上,结合务工青年群体特点,《大纲》的上篇提出了6大方面主要引导方向和内容。

基本顺序是: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关问题;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关问题;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关问题(主要针对宗教信仰问题);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关问题(主要针对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社会公平以及依法维权问题);五是坚持党的领导有关问题(主要针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腐败现象);六是个人成长发展有关问题(主要针对如何看待个人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发展前途)。

这些内容,针对了务工青年在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困惑和思想认识偏差,综合运用历史、现实等逻辑进行了解疑释惑。

结合近年来各级团组织在开展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和试点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大纲》的下篇主要列举阐述了引导务工青年工作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路径、载体及相关案例(配有案例光盘),供基层团组织学习借鉴。

主要涵盖排忧解难、职业素质提升、榜样典型激励、情感关爱和心理疏导、文体娱乐、面对面交流、媒体覆盖、仪式教育、社会体验参与等9大类。

这些路径和载体之间侧重点不同,在实践中可以相互结合,进而拓展工作内容、强化工作效果。

《大纲》是务工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提供了务工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基本目标定位、思想准则和工作方法。

各地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在运用《大纲》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本地本单位务工青年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结合他们了解熟悉的社会生活将《大纲》中的内容进行有效“转化”和“翻译”,使务工青年听得进、听得懂,使思想引导工作生动有效。

同时,要更加注重工作载体和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努力实现引导内容和载体的有机统一,把引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进城务工青年思想引导手册

 

总目标

进城务工青年思想引导工作的总目标是:

紧紧围绕引导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任务,结合进城务工青年的思想工作实际,着力引导进城务工青年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党的领导相统一,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自觉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上篇:

主要引导内容

一、引导进城务工青年认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1.“道路”问题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针对的观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差的地方,搞什么都无所谓,关键是要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好”。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就要有正确的“主义”作为指导,就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

“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道路”正确则国强民富、社会进步,“道路”错误则国家蒙难、人民遭殃。

这正如个人的成长发展,走对了路则事业顺利、生活幸福,走错了路则可能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针对的观点:

“中国搞的就是资本主义,只是起了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名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都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

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近代以来的百年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始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首先,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保持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同时又吸收借鉴了人类其它优秀文明成果。

比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搞两极分化;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等等。

其次,它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有着显著区别。

比如,在经济领域,摒弃了“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社会活力,解放发展了生产力;在政治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说辞”,而是有着实实在在内容的发展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崭新的事业,需要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

●针对的观点:

“改革开放带来的问题很多,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了”。

任何社会、任何制度条件下都有矛盾和问题,正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其艰巨性、复杂性不言而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业、大变革,作为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变革中,碰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

况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的过程。

现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少矛盾和问题,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长的烦恼”,而不是因为搞改革开放、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只盯着一个人的缺点,再优秀的人也会被说成一无是处。

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也一样,不能只看到存在问题而对成就视而不见,更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问题”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应该看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绝大多数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是主流,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是支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家面貌的深刻变化,都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真正造福人民大众的“主义”。

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时间还不长。

作为崭新的制度,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随着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发展,现阶段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其优越性会体现得越来越充分。

二、引导进城务工青年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符合中国国情

1.人大代表在总体上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针对的观点:

“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不透明,代表中还有许多是官员、明星,不能真正代表普通群众的利益”。

我国宪法规定,无论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如何,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都可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在我国,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均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地级市以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这些人大代表来自各个民族、各个行业、各个阶层,具有十分广泛的代表性。

近年来,各级人大中基层代表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全国人大和许多地方人大都已经有了进城务工人员的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官员、明星作为公众人物,自然容易引起关注。

但应该看到,无论是官员、明星还是一线普通劳动者,绝大多数代表、委员提交的议案、提案、建议和言论主张都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

不能只根据职业身份、经济地位进行简单判断,说他们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

持什么样的主张才是判断能否代表人民利益的主要依据。

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人大代表候选人在选举前没有和选民充分沟通的情况,也存在一些人大代表任期内没有做到广泛收集所代表的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情况。

这些问题与我国的民主传统、选举制度的相关规定以及人民代表的代表意识、参政议政能力等许多因素都有关系。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人民群众民主素质的提高,这些问题也会逐步得到改善和解决。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最有效的实现途径

●针对的观点:

“基层民主选举很多是走过场、搞形式,拉票、贿选、黑恶势力控制等问题很多”。

直接民主和自我管理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典型特征。

通过基层村委会、居委会选举,老百姓可以直接选出自己认可的“当家人”。

带头人干得好,群众就可以让他留下来,继续带领大家发展致富、建设家园;群众不满意,就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让他“下台”。

通过基层自治,基层群众直接参与决定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充分反映个人的愿望要求,维护自身权益。

从具体进程看,我国基层群众自治是先尝试探索、再规范推广。

因此,相关法律和规定不可能一开始就完美无缺,而是需要根据实践不断完善。

目前,还存在自治领域涵盖面不够宽广、一些规定比较原则化、操作性不够强等问题,对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界定还不够细化,等等。

解决好这些问题,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还要看到,完善基层群众自治需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并为之付出努力。

对个人来说,应该珍惜已经拥有的民主权利,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行使权利。

在对“贿选”、“拉票”等现实问题不满的同时,如果为了一些“小恩小惠”而受他人左右、轻易放弃个人民主权利,不但无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而且会更加助长歪风邪气,背离了民主的初衷,破坏了民主。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进城务工人员的利益和要求,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扩大务工人员表达权利的渠道。

对务工人员来说,即便离乡在外,也要关心家乡的基层民主建设,通过积极参与民主实践来表达个人意愿,运用好权利,履行好义务。

现在,一些务工人员已经参与到了城市社区、企业的公共事务管理中。

相信随着制度的健全完善,务工人员的愿望和诉求会得到更多、更有效的反映和解决,人们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途径也会越来越多,我国的民主制度会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针对的观点:

“各级人大、政协实际上是摆设,还是党说了算”。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法律法规、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都要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和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各级人民政协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反映各方面的愿望要求,使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群体的主张、利益得到整合,许多意见和建议都被党和政府采纳,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为群众带来了好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社会整体利益。

人大、政协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而是高度一致的。

中国的民主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制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人民民主。

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党领导下的民主才是有实质意义的人民民主。

没有了党的领导,民主就失去了根本保证。

同时,党的主张是建立在民主法治基础之上的,党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而不是独断专行,更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是“中国式民主”的特色和优势。

4.中国必须走自己的民主政治道路

●针对的观点:

“中国的民主比较落后,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

由于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目前还不够完善,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也要看到,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民主制度是完美无缺的。

各国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民主要与各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等许多条件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脱离国情,更不能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如果生搬硬套别国的民主模式就会“水土不服”,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三、引导进城务工青年正确看待信教行为和宗教信仰自由

1.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针对的观点:

“信教是个人思想和精神上的事,别人不能干涉”。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既包括保障信教的自由,又包括保障不信教的自由和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在我国,公民信仰宗教、参加各类宗教活动必须以遵纪守法为前提,任何言论、行为都不得破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我国的宗教坚持“三自”原则,不受外国势力的控制和干涉。

公民不能参加非法宗教活动,更不得参加邪教活动、信随邪教。

对于打着宗教幌子搞违法犯罪活动、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国家坚决予以打击,“法轮功”就是鲜活的例子。

公民无论是否信教,对这些行为都要提高警惕并坚决抵制。

2.不能忽视宗教的消极作用,夸大其积极作用

●针对的观点:

“现代人需要精神食粮,宗教都是教人学好的,应该鼓励人们信教”

宗教的一些教义、教规,宗教道德中的“真、善、美”等因素,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能够抚慰人的心灵,使信教者的精神得到寄托,起到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

但对这些作用要客观看待,不能盲目夸大,因为宗教毕竟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

过度崇拜甚至沉迷宗教会使人精神麻痹、逃避现实、生活态度消极,还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青年人应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对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和问题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通过参加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健身休闲、社会公益等活动来缓解,而不是在虚幻的世界里消磨宝贵的青春时光。

3.党团员不能信教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

●针对的观点:

“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受法律保护,党团员也是公民,也可以信教”。

宗教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根本对立的。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是无神论者,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是党、团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团组织的纪律。

加入党、团组织就意味着个人已经做出了不信仰宗教的选择,这完全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党团员不能信教并非强制公民不信教,而是强调如果坚持信教就不能有党团员的资格。

如果党团员信仰宗教,就与无神论信仰和组织纪律发生了矛盾,也就不符合党团员的条件了。

四、引导进城务工青年认清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一)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城乡差距问题

1.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

●针对的观点:

“收入差距扩大是政策出了问题,国家偏向城市导致城乡差距太大”。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证明,平均主义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的结果只能是大家一起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政策,有效地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潜能,极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今天的社会充满竞争活力,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绝大多数人都比以前富裕了很多。

可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还要看到,不是国家偏爱城市,而是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在现阶段就必须实行以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战略。

因为城市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而农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的生产效率大大高于农村,发展速度自然会比农村快很多;在现代化起步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否则就无法迅速摆脱贫穷落后面貌,这对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更为重要。

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已经开始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方针,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2.收入差距过大不是我们的初衷和目标

●针对的观点:

“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越来越不像社会主义”。

党领导人民搞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消灭贫穷、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过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更不是党和政府的初衷和追求的目标,而是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任何事情要想做到十全十美都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改革开放这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来讲更是如此。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要把握和控制好收入差距的“度”并不容易,因为改革就是要破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会削弱对一些问题的控制力,收入差距过大也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

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国家缩小收入差距都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的出现也没有脱离这个规律。

3.缩小收入差距能够实现但需要一个过程

●针对的观点:

“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实现共同富裕遥遥无期”。

党和政府对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高度重视,正积极采取措施解决。

通过努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中央还特别强调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相信这些方面的政策措施将会越来越多。

从解决城乡差距看,我们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了免除农业税、给予农民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化肥补贴以及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许许多多惠农政策和制度。

今后,国家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政策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差距会逐步得到改善。

当然也要看到,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建立新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的社会工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法律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缩小收入差距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4.务工青年要努力提高致富本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

●针对的观点:

“富人大多靠不正当手段致富,普通人能够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少,勤劳致富并不现实”。

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发了人们的各种潜能和创造活力,人们致富的途径、方式、领域日益多样化,致富的机会越来越多、舞台越来越大。

不能因为别人先富裕了,就认为自己没有机会了。

只有合法致富才是可取的,非法致富迟早会受到法律惩处。

国家近些年大力开展的查处偷税漏税、商业贿赂等专项行动,已经明确地警示世人:

君子爱财必须取之有道。

很多非法敛财的富豪被“拿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还要看到,社会发展进步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光凭体力劳动和简单技能致富的机会确实在减少。

务工青年要积极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努力学习知识技能,不断提高致富本领,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诚实劳动创造富裕生活。

(二)正确看待社会公平问题

1.社会不公平是相对的

●针对的观点:

“出门打工又苦又累,赚钱少,也没有什么保障”。

社会是否公平,关键是一个比较标准的问题。

设定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一样。

一般来说,务工青年的不公平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和城里人的比较中产生的。

务工青年碰到的很多困难,也是在追求自身更大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

我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并没有绝对下降,但是却感到“不公平”,是因为衡量的标准提高了。

务工青年开始用城市人的标准衡量自己,不再满足于过以前的生活,有了更高的物质和精神追求,这是务工青年有理想、有抱负的表现。

应该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些暂时的不公平现象,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推动社会进步,最终逐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

2.社会不公平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

●针对的观点:

“城里人的待遇比农村人好,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

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不公平现象,根本原因还是经济社会不发达造成的。

比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比较大,在短期内还不能迅速改变;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管理水平、社会保障与迅速增长的劳动力和人口数量还不相适应,务工人员的愿望和要求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满足;等等。

这都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大来解决。

还要看到,人的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人在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工作主动性等方面存在不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不同,所获得的工资报酬、待遇自然也会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