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130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

15.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晓、慈”等12个生字,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行”。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诗赏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出示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指名读、齐读。

教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及诗题的停顿。

2.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3.从诗题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二、朗读古诗,识记生字

1.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听朗读音频,指名读,指导古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4)分组比赛读,读出诗的韵味。

2.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读诗的感受,指出不好读的字,教师指导。

(2)玩一玩“快乐连连看”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读古诗,学生仔细听,思考下列问题: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

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西湖六月风光:

莲叶荷花)2.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季节)西湖的美景。

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

过渡:

我们知道诗人在诗中写了西湖六月的莲叶和荷花。

那么诗中具体是怎样写的呢?

1.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读第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碧绿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绿色)

①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接天无穷碧)

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体会这句诗。

③请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看到的画面,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④让学生解释“接天”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领会。

(荷叶挨挨挤挤,往远处看,看不到尽头,仿佛与天相接了。

⑤指名朗读。

指导朗读时语速放慢,读出壮观的感觉。

(2)读“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①“别样”是什么意思?

②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她红得像什么?

(图片展示)

③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

(映日,在太阳的照射下)还有什么原因?

(在荷叶的映衬下)

(3)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

(晶莹的露珠……)(齐读诗句)

2.出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地点:

西湖时间:

六月)

(2)为什么诗人会说西湖六月的风光“不与四时同”?

(3)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

3.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1)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

谁来读读这首诗?

(指名朗读)

(2)师配乐朗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3)全班入情入境地诵读全诗。

五、指导写字

学习“湖、莲、穷、荷”4个生字。

1.出示生字课件,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及书写顺序。

2.进行口头组词训练,加强记忆。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和诗人杨万里一起欣赏了西湖六月的美景,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诗圣”杜甫写的一首《绝句》,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古诗中如画的春天美景吧。

(板书课题:

绝句)8.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字。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理解第1、2句。

(1)你们从诗句中读出了哪些景物?

(黄鹂、柳树、白鹭、青天)

(2)“鸣”是什么意思?

(叫)“翠柳”指什么?

(碧绿的柳树)

(3)此时正是春天,想一想:

诗人看到的会是一棵怎样的柳树?

(引导背诵《咏柳》)

2.齐读第二句诗,理解“行”“上青天”。

(行:

行列。

上:

飞上。

青天:

蓝天。

3.理解3、4句。

(展示图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1)“窗含”是什么意思?

(窗对着)“千秋雪”指什么?

(终年不化的积雪)

(2)“泊”是什么意思?

(停泊靠岸)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字词。

鸣:

泊:

千秋雪:

11.找出古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12.根据意思写诗句。

(1)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唱歌。

5.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呢?

(由近及远)

6.结合插图想象说话,说说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美景,并体会诗人的心境。

(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开阔的胸怀,同时也表达了对闲适、宁静的生活的向往。

(2)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四、指导写字

书写“绝、含、岭、吴”4个字。

1.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学生找出自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含”和“岭”中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的上部是“今”,“岭”的右边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教学板书]

15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

六月西湖莲叶:

接天\,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风光不与四时同

黄鹂叫白鹭飞

千秋雪万里船秀美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自然美景中。

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落实读\,悟\,品等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美景。

在教学《绝句》这首诗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更鼓励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理解诗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

16.雷雨

[教学目标]

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并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看谁能够猜出谜底。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雷雨)

2.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现象。

同学们见过雷雨吗?

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讲解“雷”字)

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

1.小组内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认读。

(2)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1.选出正确读音,打“√”。

蝉(cánchán)扑(būpū)垂(cuíchuí)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

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

3.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

雷雨来临前天空和身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呢?

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课件出示: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体会云层很厚很低的状态。

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前一句强调了没有一丝风,表现出天气很闷热。

(2)课件出示:

忽然……垂下来,逃走了。

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吹、摆、垂、逃)

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为什么?

(“垂”用得好。

从中可以感受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急切地想溜走。

(3)课件出示: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指导朗读时,强调“越、亮、响”,后一句情感高于前一句。

4.小结:

电闪雷鸣,闷热的气压终于缓解了些,接着会发生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书写指导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在组内讨论这些字的书写方法,在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2.小组汇报。

3.教师重点讲解:

黑:

要注意书写的笔顺,上部“口”字中的两点写完封口后先写竖画,再写两横。

底部四点要写宽一些,起笔点要向左撇。

垂:

第一笔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要缩短。

迎:

先写“”,后写“辶”;“”左高右低,注意与“卯”字区别。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

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朗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雷雨中

1.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

雷雨中的天空和身边的景色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2.出示: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播放小雨、中雨、暴雨的音频)

(1)听一听,老师带给大家的雨声,你觉得课文中是哪种雨声?

(2)谁来读出这种语气?

(指名读,“哗”重音可适当延长)

过渡:

雨越下越大,等你看向窗外你会发现什么?

(生答,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第2句),雨一直是这么大吗?

3.出示: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雨是突然一会儿变小的吗?

你能读出雨变化的样子吗?

(指导朗读,两个“渐渐地”用轻缓的语气,逐渐变慢呈现)

4.男女生合作读,再次感受雷雨中,雨水、天空和身边景色的变化。

5.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越来越亮

三、雷雨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7、8自然段,圈一圈课文描写的景物。

(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品读句子。

①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引导想象:

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

你有什么感受?

(一条彩带、一座彩桥……)

②蜘蛛又坐在网上。

从“坐”字体会到蜘蛛在雷雨后悠闲的心情。

4.雨停后,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就在这幅画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课文。

6.“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彩虹像什么?

为什么可以“挂”在天空呢?

四、指导书写

1.自主识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识记和书写生字的。

2.师范写“乌”,生书空。

3.学生练习,师巡查,点评、展示。

[教学板书]

16雷雨

雷雨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雨中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雨后太阳→彩虹→池塘水满了认真观察

乐趣无穷

[教学反思]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从朗读中、从生活中的感受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带来的奇妙感受。

此外,我围绕“雷雨前、中、后”自然景象的不同,通过对比读句,说出景象的不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目标]

1.会认“慌、辨”等13个生字,会写“指、针”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稀、稠”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稠、稀”的意思。

2.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群小朋友到野外去郊游,玩得可高兴了!

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渐渐地他们找不到集合的地点了——迷路了,大家非常着急。

你们能想出好办法帮助他们吗?

(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组织学生交流)1.如果在野外迷了路,你能想到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课后的字,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小节号。

2.认读生字词。

(1)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读准并牢记这些词语吧。

(出示词语)

(2)自由读。

同桌互读。

全班交流怎么记住“忠、盏、稠”等重点字词。

①利用熟字加偏旁识记:

中+心=忠巳+寸=导禾+只=积

禾+周=稠禾+希=稀

②利用熟字换偏旁识记“盏”:

浅-氵+皿=盏

③利用形近字的区别识记“慌”:

谎—慌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同学们,你们迷过路吗?

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会害怕吗?

(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找找诗歌中有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可以帮助这些小朋友指明方向。

(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四、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1.师范读第2节,思考:

这里的天然指南针指什么?

它是怎样帮我们辨别方向的呢?

(1)出示: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指导朗读,“忠实”重音)

(2)课件演示太阳一天的变化。

师生配合问答,太阳从(东)升起,到(西)落下。

(生答括号中的内容)

过渡:

太阳每天都会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从不会改变,因此它成了我们忠实的向导。

(3)指名读第2节。

2.小结:

自然界里还有哪些像太阳这样的向导为我们指引方向呢?

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

3.读一读,做一做。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这句话把比作,“它”是指。

五、书写指导

1.出示“指、针、碰、积、助、特”,引导学生观察结构、高低关系。

2.师范写“碰、助”,生书空。

3.学生练习,师巡查、点评、展示。

4.白天的“向导”是,黑夜里的“指路灯”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利用字词卡片,指读字词。

一名学生任读一词,其他学生书写。

2.分小节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说出上节课的学习收获。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1.指名读第3节,思考:

天然的指南针指的是什么?

(北极星)

(1)出示: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2)游戏互动,师戴北极星头饰,学生指出方向。

2.指名读第4节,你知道了什么?

(大树是指南针)

(1)教师:

谁来说说大树是怎样为我们指点方向的?

(指名说)

①理解“稀”和“稠”,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比较常见的“稀”,知道“稀”指枝叶少,树叶之间的空隙大。

②结合语境,来猜“稠”的意思。

③课件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图片,进一步形象感知“稠”是指枝叶多而密,从而学习借助反义词来理解新词的方法。

(1)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2)看看哪边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

(课件演示: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2)小组讨论:

为什么同一棵大树一边枝叶稠,一边枝叶稀?

(因为大树的生长靠阳光,朝南受光强,枝叶就长得稠;朝北受光弱,枝叶就长得稀)

(3)“大树也会来帮忙”是什么意思?

(大树也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3.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5节,同桌相互交流感受。

(2)这些天然的指南针教给我们辨别方向的方法是什么呢?

(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

同桌相互交流。

4.学生反馈自学情况,师补充总结。

预设:

雪化得快的一边是南方,还是北方?

(根据生活经历来引导)

5.总结:

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男女生合作读课文)(3)迷路后千万不要慌张,要镇静。

三、学习第6节

1.自由读第6节。

让学生自由举手朗读,分组比赛读。

2.寻找“天然的指南针”靠什么?

(一靠“细细观察”;二靠“多多去想”)

3.这一节有什么作用?

(揭示主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1.根据树的年轮知方向:

南面由于阳光充足,植物生长迅速,因此年轮稀疏,北面则相反,年轮较密集。

2.根据建筑物特征:

房屋,一般门向南开,我国北方尤其如此,庙宇通常也向南开门,尤其庙宇群中的主体建筑。

四、书写指导

1.认读生字,自主分析。

2.交流写字要领,教师相机指导。

3.重点指导:

导:

横画要长,上部竖弯钩要写得扁长。

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板书]

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用故事导入并留疑,让学生能够饶有趣味地去朗读课文,去课文中搜寻答案,找寻“宝藏”——在野外迷了路,如何寻找方向。

当学生从文中找出了大自然中的指南针,随即又抛出问题:

那么,这些指南针是如何为我们指引方向的?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四节,自学第五、六节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过程会让课堂教学结构紧凑,学生学习氛围会特别浓厚。

18.太空生活趣事多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

会写本课9个生字。

2.积累由“宇、航、员”拓展的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

4.积累课后3组词语,能初步体会每组词语的特点。

5.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能说出太空生活中的趣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发射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升空的视频。

2.看吧,同学们,太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宇航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太空生活趣事吧。

(板书课题:

太空生活趣事多)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边读边圈画课后生字,同桌相互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3.请学生拿出字卡,学生的字卡预先做成各种形状,如飞船等(根据学生的想象自己完成)。

自由读字卡、同桌互相指认、小组内识字比赛、全班开火车读。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用字扩词,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5.找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小组讨论如何记住这些字。

6.教师读字词,学生亮出卡片。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学习讨论:

太空生活怎么有趣?

与我们地面上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加深学生对太空生活的认识。

(绑在睡袋里睡觉、用带吸管的饮水袋喝水、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在带网格的地板上走路、在特殊的淋浴室洗澡)

3.精读文段。

(1)出示第2自然段。

①自由练习——指名读。

②理解“安稳觉”:

什么是安稳觉?

(没有人来打扰)可是在太空上想舒舒服服地睡个安稳觉,必须怎么样?

(板书:

绑在睡袋里)

③你看见过这种睡觉方式吗?

想象一下,如果在太空中睡觉的时候,不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1:

会飘来飘去,一觉醒来,自己不知会飘到哪去了。

预设2:

睡着了,飘来飘去,可能会把仪器撞坏,也可能撞伤自己。

④指导朗读:

在太空中睡觉多有趣啊!

你能用有趣的语气读一读吗?

(指名带着感情朗读,教师随机评价)

(2)除了睡觉,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说一说,与大家分享一下!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自主观察,发现规律。

(1)“宇、宙、容、室”部首相同,都是宝盖头。

这四个字书写时,下部的内容不能超出宝盖头覆盖的范围。

“容、浴”有相同的偏旁“谷”,“谷”字由“八、人、口”组成,“八”字书写时捺要改为点。

(2)扩词方式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课后第2题)

如“密——密封——密封浴桶”“题——习题——数学习题”。

(3)易:

“日”窄“勿”宽,注意区分“勿”与“匆”,不要多写一点。

2.师范写,生感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规则、动笔方法。

3.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拿出字卡,小组抽查认读情况,给生字组词。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太空生活中趣事多,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就读哪一段,把其中的趣味读出来。

二、精读课文,感悟趣事

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1)想象:

要喝水了,可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杯中的水也不会往下流。

(2)所以在太空中喝水,只能用带吸管的饮水袋。

(板书:

带吸管的饮水袋)

过渡:

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1)理解“稍一用力”:

咳嗽一声有可能后退好几步,那打个喷嚏会怎样呢?

脚蹬一下地板呢?

手拍一下墙壁呢?

是啊,只要人稍一用力,稍一使劲就会飘到半空中,无法回到原地了。

(2)师:

注意,现在我们是在地球上,站起来,走两步,使劲蹦一蹦,还可以回到原地。

可是,要是在太空里呀,你们这么跳早就不知飞到哪儿去了。

所以,为了能平稳地走路,看,(出示插图)宇航员都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好牢牢地钩住带网格的地板。

(3)指名读第4自然段。

能把你感受到的有趣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过渡:

刚才我们试了在太空中睡觉、喝水、走路,下面啊,咱们该说什么了呢?

对,洗澡,在太空中洗澡又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咱们往下看!

3.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1)我们平时洗澡非常容易,可是在太空中可就变成大难题了。

为什么呀?

(水总是飘浮在空中)

(2)宇航员要在太空中洗澡,这个难题怎么解决?

(板书:

特殊沐浴室)

这个可太有趣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吧!

4.小朋友,通过刚才的朗读、交流,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趣事的吗?

5.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为了能平稳地走路,航天员都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好牢牢地钩住带网格的地板。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写了航天员在太空中、、和这四件有趣的事情。

三、复习总结,拓展延伸

1.太空生活有趣的事还有很多,你们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

是怎么知道的?

谁来向大家介绍?

2.自由想象太空的奥秘,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

[教学板书]

18太空生活趣事多

趣事多睡觉——绑在睡袋里

喝水——使用带吸管的饮水袋

走路——穿带钩鞋走网格地板

洗澡——用特殊的淋浴室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引起孩子对本课的兴趣以及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我还以各种各样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太空生活的“趣”。

在读的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相机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帮助学生体悟课文是怎样讲述太空生活有趣的,为突破教学难点打下基础。

课后我还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还学生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天地,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述说他们感兴趣的太空生活。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

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

能正确书写结构易错、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

2.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3.朗读例文,能感受提问的不同角度。

能仿照例文,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4.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5.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教学重难点]

1.能在句子中根据语境推断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2.能大胆写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多问为什么,展开想象,引发对大自然的思考。

3.背诵古诗,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所”字,请学生说一说去过哪些带有“所”字的地方。

2.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研究所、派出所、哨所、诊所。

3.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场所是干什么的。

4.出示生字“馆”,认读“馆”,说一说自己去过的带有“馆”字的地方。

5.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

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体育馆。

请学生分别说一说这些场馆是干什么的。

6.同桌互相读一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圈出要学习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